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版權圖文、視頻,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我認為在50年之後,世界將不會再有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道路,不再有斑馬線,我們會有共享空間,不再有交通燈,我們會有全新的出行模式,為個人的需求量身定制。」——肯特·藍森(Kent Larson),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城市科學研究組首席科學家
你暢想過未來城市的模樣嗎?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是世界最前沿的「黑科技」實驗室,被美國老牌紀錄片欄目60 Minutes稱為「未來世界的工廠」。 該實驗室鼓勵跨學科的探索和創新,聚集了全球頂尖的專家和人才。電子墨水屏技術、XO Laptop百元電腦、樂高Mindstorms、Scratch編程語言、全息數字3D列印、生化義肢等眾多高科技都誕生於此。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城市科學組
全球城市人口正在以全新的速度增長,擁堵的交通、令人窒息的住房問題挑戰著所有城市設計者。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旗下「城市科學」研究組(City Science group),踐行著這樣的使命: 設計出更符合未來人類居住需求的城市。
目前,他們正在研發的項目有:
CityScope — 可觸交互界面、增強現實和人工智能結合的城市決策平台
PEV (Persuasive Electric Vehicle) 勸說式電動無人車 – 未來交通工具的新概念
CityHome – 智能家居組合像折紙藝術一樣為城市生活空間創造無限可能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來自中國的「城市科學」研究組博士候選人兼助理研究員張硯(Yan Zhang),剛為CityScope城市決策平台加入了一個人工智能的助手。他說:「可能現在大家的關注點還沒有在城市的空間是什麼樣子的。我覺得每個人能做的努力就是更有意識地去參與城市的各項決定,參與到城市的各種活動中去,人和人之間能更多的交流,未來的城市就會更加人性化。而且在這個參與決策的過程中,無形社區的建設也會發生。」
上海是全世界規劃最為複雜的城市之一
提到目前大城市寸土寸金的現狀,張硯說:」拿上海舉例來說,它的高房價大家都有目共睹。年輕人很難以自己的力量在城市中居住,甚至租房子都很難。當年輕人被迫離開城市中心,城市中心會越來越單一化。而城市之家的設計便是給年輕人提供一個新的可能和選擇。」
美國被人們稱為「車輪上的國家」
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城市化經歷快速發展之後,大城市人口停止增長甚至減少,人口和資源的流向轉向中小城市特別是大城市周圍的郊區小城鎮,該現象被命名為「逆城市化」。然而,對於大多數美國人仍在向往「逃離」大城市這一說法,「城市科學」研究組首席科學家肯特·藍森(Kent Larson)有更新的見解。
藍森認為,如今新的城市化趨勢在於,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正重新開始看重城市的價值,他們向往更加完善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和公共空間,他們希望回到城市而非居住在郊區。私家車不再是解決城市問題的途徑,未來城市設計應該是更親近於人和環境的。「每天花費一兩個小時在上下班交通這件事上越來越不被接受,未來的人們需要住在步行就能交流和生活的城市社區里。」
張硯補充道:「歐洲的國家,特別是有歷史的一個城市,他們都慢慢決定城市中心不允許有車。這其實非常好,因為把城市再還給了人,而不是讓城市為車而運作。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普遍問題是馬路越來越寬,老年人或者小孩都沒有辦法過馬路。高的車速會讓人和人之間、街區和街區之間的聯繫變得非常疏遠,包括中國國內有很多小區都是有圍牆的、甚至大學都是有圍牆的。這樣的話,城市一個個區域是割裂的。那我們希望的是,城市是更加有機的,可以互相地連通、互相地交織在一起。」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