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言:200年前,牛頓從「不學無術的」煉金師升級為倫敦皇家鑄幣廠負責人,最終創造了金本位制度,他相信在經濟體系中,信任是至關重要的。10年前,中本聰從密碼學討論組一個「聒噪的小學生」成長為如今比特幣的匿名創造者以及一眾主流幣種的靈感來源,在他設計的系統中,信任依然是重點。他們都相信一個人應該成為自己的主人。因此,作者認為,牛頓或許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第一個比特幣死忠粉。
本篇文章的創作靈感來源於George Gilder的書《Life After Google》,並不構成投資建議。
毫無疑問,艾薩克·牛頓(Isaac Newton)爵士是一個天才數學家和物理學家。他在這些領域的成就最為知名,且得到了後世的深入研究。但在他的科學生涯里,有一個方面經常被忽視甚至被認為是非常愚蠢的:煉金術。對於如何將普通金屬煉成黃金,牛頓進行了嚴謹的研究,而這並非是徒勞。煉金師牛頓最終帶來了一種經濟創新:金本位,這在他生活的那個年代是很不可思議的。
如果你和我一樣,根本不知道牛頓在煉金術方面的研究成就了金本位制度,那麼你或許並未意識到金本位並非一種經濟結構,而更像是一個金融信息系統,或者一種看世界的方式。這對人類的進步具有重大意義。
所有財富都是知識的產物。物質是守恒的;一切的進步包括學習如何使用它。——摘自George Gilder的《Life After Google》
1696年,牛頓成為了倫敦皇家鑄幣廠的主理人,他用自己在「黃金的化學不可逆性」方面豐富的知識——即因煉金術碰壁而得到的知識,開始建立了一種可信的經濟交易結構,用於加速人類發展,其對人類發展的推動力勝過了其他任何系統。在18世紀,沒有人能像牛頓的皇家鑄幣廠一樣做出更好的貨幣,因此,他們在文化上取得了優勢。
有了黃金的支撐之後,英鎊推動了經濟的增長,商業的效率勝過了勞力力,這在歷史上是第一次。這種新現象極大地加速了文明走向成熟,在金本位推出之後的短短80年時間里,工業革命就開始了,這就是最好的證明。整個世界建立在牛頓體系之下,新興國家不斷崛起並蓬勃發展,經濟就像一台運轉良好的機器。為什麼能夠運轉良好?信任。Gilder也在他的書中對這一點進行了描述。
由於英鎊和黃金掛勾,商人可以確信他們的商品和服務換來的貨幣將始終維持在一個固定價值。他們可以做出長期承諾——債券、貸款、投資、抵押、保險單、合約、遠洋航行、基礎設施項目、新興技術——同時不用擔心假幣或法幣引發的通脹會影響貨幣未來的購買力。
牛頓知道黃金是不可能受到反向工程(通過技術手段對從公開管道取得的產品進行拆卸、測繪、分析等而獲得的有關技術信息)影響的。黃金的供應量是有限的,不能增發,黃金的開采速度取決於礦工的體力。皇家鑄幣廠的銀行票據和英鎊僅僅只是對應了國庫中一定數量黃金的借據(IOU)。英國以及隨後出現的世界經濟主管者本質上都相信這個系統。
不幸的是,並非所有進步都能持久。經濟的發展通常都能帶來便利,而這種便利則會催生自滿。
距離牛頓在皇家鑄幣廠任命之後的153年,也就是1913年,美國這個年輕的國家開始在全球舞台上嶄露頭角,其成立了美聯儲,對貨幣體系進行了集中管控。他們希望與金本位相比,政府成員的集體智慧能夠更好地服務於民眾。這兩種互相矛盾的金融信息結構僅借助表明的平靜共存了20年的時間。
到了1933年富蘭克林·羅斯福(FDR)的任期中,國會通過了一項聯合決議,廢除了債權人要求以黃金作為支付方式的權利。為什麼呢?當時的美國由於大蕭條造成的影響,民眾因銀行體系而受到了重大傷害,開始囤積黃金,造成經濟止步不前。正因為這份對國家的不信任,羅斯福利用自己政府的聲譽來完成了向法幣的過渡,而支撐法幣的除了盲目的相信之外,什麼都沒有。
之後的30年時間里,現如今成為了全球化經濟主管者的美國,依托法定貨幣,從行走、慢跑到沖刺,引領了下一波人類演化的開端:技術革命。
如今,距離牛頓推出金本位制度已經有200年的時間,人類的日常消費顯然已經大大超越了地球上的黃金總量。互聯網、計算機、手機、智慧型手機和數字貨幣的誕生印證了便利為王。如今,我們不僅相信錢包里的綠色紙是有價值的,我們還隨意讓Google、Facebook和亞馬遜等大型企業窺視我們最隱私的日常數據,在以前,第三方是完全不可能獲得這些數據的。我們的收入和財產數據都被剝奪了,而且我們還是自願的。
對於大多數經濟學家來說——無論是專家還是新手——全球商業注定會陷入一個永無止境的循環,從繁榮到蕭條,再從蕭條到繁榮。如果法定貨幣沒有內在價值,而全球民眾都在任由富人的野心擺布,我們如何才能脫身?世界變得越來越小了,所有黃金並不足以支撐我們共同的經濟。不過,世界已經出現了一種無法改變的「黃金」,其存在於這個全新的技術時代,卻被忽視了,其能夠顛覆我們的「Google式生活」。這種全新的黃金就是代碼。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受代碼支配的。0和1的組合構成的數學算法創造了我們今天所依賴的一切:金融交易、通訊、醫療、交通、政府、緊急服務、身份等等,這和牛頓生活的18世紀金本位時期並無不同。不過兩者之間的確存在一個巨大差異。在2009年之前,還沒有人能夠通過任何震驚世界的舉動來向公眾開放這一龐大的數字財富。2009年,也就是中本聰創造比特幣之後挖出創世區塊的這一年。
正如牛頓對煉金術的研究最終創造金本位一樣,對「現代金本位」的渴望也成就了比特幣。中本聰意識到,誕生於1913年的傳統法幣體系僅對一類人來說存在優勢:即當權者。這些人占到了經濟金字塔的頂端,而中層或者底層家庭貢獻的每一份力量都會變成他們的收益。我們被要求盲目相信這個系統——信任政府、美聯儲、銀行和精英。和18世紀的牛頓一樣,中本聰知道,創造一個信任不可篡改的系統才是唯一的解決方案。
和黃金一樣,比特幣的供應量是有限的,不會出現通脹。和黃金一樣,比特幣也不可能一次性被挖光,或者完全受到一個人的控制。黃金不會因人類的私欲而改變,同樣的,比特幣也不會因為銀行或政府的一時衝動而改變。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中本聰就是現代的牛頓。他們都認為信任在經濟中的位置是不能改變的。而隱藏在這一信念之後的設想是每個人都是自己最好的主人。
假設這個由法幣支配的世界注定會消失,那麼我們就需要信任一些人或者一些東西,其不會像美聯儲利率一樣隨意改變。或許比特幣就是答案。或許我們正處於創新的邊緣,這是自牛頓創立金本位以來我們未曾見過的改變。
或許牛頓就是就是第一個比特幣死忠粉,而過去的200年只是繞了一個大圈子。如果事實如此,那麼你要如何做好準備?假如當前的系統失敗了,你認為世界會變成什麼樣?我們是否有可能過渡到由比特幣支撐的儲備體系,或者我們依然會陷入繁榮和蕭條的循環?無論如何,未來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
來源巴比特,轉載僅供學習,若有版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