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AR眼鏡領域,除了HoloLens和Magic Leap之外,另一個備受矚目的要數Meta了,這三家公司的產品常常被拿來比較。Meta誕生於知名孵化器Y Combinator,它比Magic Leap晚成立一年,也未做太多宣傳,自2014年推出第一代Meta開發者套件後,2016年底推出Meta 2開始發貨。
Meta 2
Meta 2與HoloLens雖然都是針對企業級市場推出的AR頭顯,但Meta 2是一款PC AR,因此在價格和重量上比HoloLens更有優勢。據悉,Meta 2的售價為949美元,不到另外兩款頭顯價格的一半。當然,Meta光學相對並不算突出,但視場角可達90°,三款產品優劣勢都十分明顯。
命運多舛的Meta
此前,Meta總共完成4輪融資,總額近一億美元。李嘉誠創辦的維港投資曾兩次參與,騰訊、聯想、高榕資本也在在最近一次B輪融資中參與。
據青亭網了解,該公司的最近一次融資發生在2016年6月,而距離Meta 2發貨也已經過去近2年,在這段時間里它都做了些什麼?
除了在想辦法量產Meta 2外,該公司似乎也在積極研發脫離AR一體機新產品以及進軍中國市場。
不過因為種種局限,Meta 2的銷量似乎並未達到預期,2018年1月時,它還與PC廠商戴爾合作,將AR頭顯與PC打包銷售。
Meta的3D視頻聊天Demo
Meta AR頭顯的很大一個缺陷就是缺少內容,因此他們也在開發幫助企業提高效率的應用。在AWE 2016上,該公司曾展示過一款3D視頻聊天Demo,這並不是一款完整的應用,而且與Magic Leap過度渲染的Demo不同,他們直接用眼鏡拍攝,對色彩和畫質的缺陷並無保留。當時,Meta的銷售部門副總裁Ryan Pamplin曾表示,他們計劃在2020年推出新設計,可能是一款直接貼在視網膜上的智能隱形眼鏡。
今年7月,Meta終於推出Meta Viewer測試版多人協作應用,結合頭顯的手勢識別,它可以支持捏合、拖拽、抓取和釋放、調整大小、旋轉等操作,此外它還支持一系列用於遠程協作和設計的功能。
有了產品和內容,Meta似乎又在著手新的一輪融資,不過恰逢中美貿易緊張時期。今年9月,青亭網曾報導,一家中國私募股權公司重新考慮對Meta的投資,差點就到手的2000萬美元卻因此「飛了」。
Meta在Twitter最後po文是在8月9日
CrunchBase顯示Meta已暫停經營
這場「意外」導致Meta暫時停職三分之二員工,在那之後Meta就更加安靜了。據創業公司數據庫CrunchBase信息顯示,該公司已於2018年10月15日暫停營業,從中可以看出它在運作上存在問題,以至於現金流跟不上。
放棄AR?不可能
盡管如此,Meta似乎不甘心放棄AR,前不久,其高級系統管理員Amar Abdelli發布了一段關於Meta 2用戶反饋的視頻,似乎想再次宣傳他們的產品和技術。視頻中,4名企業級客戶描述了Meta Viewer應用和Meta 2頭顯給他們的工作帶來的便利和積極改變。
上周,Meta前首席光學工程師Barmak Heshmat(領英資料顯示他已經在今年8月離職,隨後自己創立了BRELYON公司,公司具體業務未知)在TED Talk上發表了11分鐘的演講,講述了自己對AR現狀的看法,還破解了所謂「光場技術」的噱頭。
Barmak Heshmat
領英資料顯示Heshmat已於8月離開Meta
他表示,AR眼鏡的畫質還需要很長時間的發展,短期內無法和智慧型手機、電腦螢幕媲美。
AR/VR頭顯的三大變革階段
在演講開頭,Heshmat表示VR/AR頭顯在未來會經歷三大變革階段,從主打遊戲逐漸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到了2030年,與智慧型手機搭配的智能眼鏡才會逐漸成型。他說,VR/AR有很大潛力,但是在畫質方面還存在太多像素不精準、模糊的問題,以至於工程師們都開始缺乏對技術常識的掌控了。
因此,他打算做一個辟謠者,給大家科普一下AR到底是什麼。
Heshmat說這才是全息
首先,《星際大戰》中的「全息」並不是真的全息,這項技術的定義應該是利用干涉和衍射原理來記錄並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他拿出一張類似於感光底片的東西,說這才是全息。這種技術常見的應用是全息防偽標示,又稱雷射全息防偽,很多國家的護照就使用這種技術防偽。
他說,《星戰》中的「全息」其實是立體顯示技術,而頭顯能提供的只是類似於IMAX 3D的立體圖像,因此說AR將全息圖疊加在真實環境中是不正確的。
接著,Heshmat開始破解「光場技術」,這時他開始抱怨「某些企業」宣稱這是某種神奇的神經量子物理學技術,而他其實用30秒就能給解釋的明明白白。
雖然他並未點名道姓Magic Leap,但是了解這個行業的人肯定很快就意識到,神經量子物理學技術值得就是Magic Leap一直在宣(CHUI)傳(XU)的「光子光場晶片技術」。
Rony Abovitz宣傳光場技術為神經光學物質
在2015年《連線》雜誌的採訪中,Magic Leap CEO Rony Abovitz曾表示,他們的技術使用了動態數字光場信號,能夠與眼腦系統交互,可逼真復制真實的視覺,但他不願對此技術過多解釋。
用這個姿勢感受光場原理
Heshmat用一個小例子,解開了我們長久以來的困惑:閉上一只眼睛,將左右手食指擺在眼前,如果眼睛聚焦在前面的手指上,後面的手指就模糊了,如果聚焦在後面,前面就模糊了。傳統3D顯示技術使用的光源來自於螢幕本身,而光場技術的意思是光源來自於不同物體的原始光學深度,就這麼簡單。
人眼感受到的深度隨年齡減少
他說,光場技術與傳統3D顯示相比,優勢在於不容易讓人眼產生疲勞。接下來幾年中,行業會持續研發新技術來提高圖像質量,但是技術很快就會飽和,因為人眼對深度的感知其實並不那麼敏感,隨著年齡增長,每只眼能夠識別的深度(年輕時候可識別24種深度,到了50歲降到3~5種)會劇烈減少。
人眼視場角
他要「揭露」的第三項技術是視場角(FOV),他說通常人的雙目視場角為114°,頭顯FOV超過這個數字就多餘了,不過也因人而異,鼻梁比較扁的人,最多可多出40°FOV。
隨後,Heshmat說,很少有人會去討論AR眼鏡的圖像精準度。不管投入多少錢,AR的畫質在短時間內是無法大幅提高的,原因是高透明度的AR螢幕的對比度和像素精準度永遠比不上普通螢幕,而且真正的AR眼鏡無法變得和普通眼鏡一樣輕巧,也無法和眼鏡一樣透明。他說,這就像是微型投影機,發展了十幾年,但永遠無法取代手機。
Heshmat表示,他提到畫質不是為了掃興,只是希望提高工程師和投資者在這方面的意識,更好地研發下一代AR眼鏡技術。
電腦級眼鏡和手機級眼鏡
關於未來,他認為下一代實用的智能眼鏡將分為電腦級和手機級兩大類:前者體積與護目鏡相似,FOV可達100°以上,雙目分辨率達8K,可在VR/AR之間切換,在5-10年內就會出現;而後者大小更像眼鏡,FOV和像素達不到電腦級,但是更便攜,可能會成為手機的外設,蘋果、三星等手機巨頭會在這上面投入很多精力研發頂級的產品。
最後,Heshmat對消費者、開發者給出了一些建議,他說在購買頭顯之前最好先試戴,另外希望硬件廠商不要好高騖遠,以實際有效的技術為主,新型科技為輔。另外,開發者之間最好在行業內設立基準,通過競爭來促進發展,而軟件方面,他建議盡量想辦法減少渲染的計算成本。
關於消費級層面,他說「殺手級應用」是必不可少的,要找到一種只有AR能做到的應用(參考《精靈寶可夢Go》等基於地理位置的AR應用),將AR將現實與虛擬結合的優勢變成價值。另外,這款應用一定要盡可能降低使用的門檻,才能讓更多人接受。
Heshmat並不認同AR會取代智慧型手機這一說法,因為智慧型手機的技術已經足夠成熟,足以滿足移動通訊的需求。這里他又一次嘲笑了「某企業」,他說:「在客廳里玩沉浸式遊戲,別搞笑了(瘋狂暗示),不要太快期待什麼沉浸感。」
他將AR眼鏡與3D電視相比,說大家不需要3D電視,也不需要在沉浸式環境中看新聞、讀郵件,而且72英寸的4K電視價格只有AR眼鏡的一半,放客廳玩遊戲足夠了。
AR跨平台應用《Spatial》
他認為未來的AR技術應該是能夠大幅簡化工作流程、提高效率,增強記憶力和創造力,這才是開發者們應該考慮的、有價值的方向,而「雷射投射到我眼睛里,顯示窗戶外面的景象,沒什麼用。」
最後的最後,他再次強調,希望大家面對現實,共同協作,解決技術上的問題,而過度炒作只會降低公眾對AR的信任,延緩市場發展。
AR的現狀
Heshmat說的這些話很實在,從中可以看出他對AR現狀的一些無奈。的確,他可能曾經也希望Meta能夠按計劃一步步研發下一代AR技術,找到實際應用場景。但是事與願違,AR行業不少人認為資金大部分都流入了大肆宣傳的Magic Leap,但他們的產品並不夠出色。
比如Magic Leap One遊戲《Dr. Grordbort’s Invaders》,不少體驗者對它讚賞有加,但是從實際測評視頻來看,與宣傳視頻的畫質還相差甚遠。不得不承認,這款遊戲的美術設計很棒,很有創意,但是在頭顯中看機器人,還是存在色彩不夠鮮艷,過於透明的缺陷。
不過,Heshmat顯然並未放棄對AR的希望,考慮到前不久「隱身」許久的Meta通過視頻再次回到公眾視野,現在對於Meta來說可能是一段潛伏期,希望他們在合適的時機能帶著全新的技術回來,而Heshmat新創立的公司也值得我們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