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提到圖片社交,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國外的Instagram。這個被Facebook以10億美元天價收購的國外最大圖片社交軟件,從2010年誕生至今依舊火熱。反觀國內,卻遲遲沒有一款能與之匹敵的圖片社交軟件出現,這是為什麼呢?

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Instagram封神之路

Instagram瞄準的目標群體是全世界熱愛分享,喜歡潮流與酷文化的年輕人。目前,Instagram的MAU(月活躍用戶)已經超過了10億,DAU(日活躍用戶)超過5億。那麼9歲的Instagram,是如何做到從單純提供修圖分享成為了如今在線聊天、短視頻、直播等強社交產品的。

不得不說,Instagram運氣很好,上線的時候趕上了智慧型手機的紅利。眾所周知,蘋果公司在2007年就發布了全球第一款智慧型手機,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時代。但第一代的智慧型手機,尚處於摸索階段,很多方面還不盡如人意,例如手機運行、手機拍攝等等方面。這時候民眾通過手機拍照分享意識還未能形成規模。

直到2010年,iPhone 4的橫空出世,重點優化了系統拍攝等等方面,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引發了智慧型手機浪潮,也讓拍照分享變得更加簡單。Instagram應運而生。

事實上,Instagram能享受到美國移動互聯網紅利,還得益於美國存在已久的PC端圖片分享網站對美國用戶圖片分享意識的培養。作為PC時代最早的攝影愛好者分享社區Flick(目前仍然存活,但發展一言難盡),最初只是一個可以互相交換圖片的聊天室。但在iPhone逐漸普及之後,沒能及時抓住機會,反而讓Instagram撿了漏。

早前,Instagram也曾試圖綁上社交、圖片分享、小遊戲等等功能,後來發現市場並不感冒。在此之後,Instagram 13個人的團隊,將應用的核心定位於最受歡迎的功能:圖片美化和分享。擺脫掉繁復的操作路徑,只需要「拍照-添加濾鏡-發布」即可獲得一張好看的圖片,借此迅速引爆了圖片社交的潮流。

時至今日,Instagram已經從單純的應用軟件發展成為一種備受推崇的「生活方式」,或者說是一種文化符號。Instagram在沒有競爭對手的時代,培養出了追求時尚、追求潮流、有品位、有良好審美的用戶,這些用戶也是Instagram的忠實用戶,和平台互相成就,將整個Instagram圖片社交的調性打造的更「酷」。

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國內前仆後繼的「Instagram」們

「要做下一個Instagram」,這樣的口號並不少見,從各家通稿標題里就可見一斑。那麼國內目前「碰瓷」圖片社交的手機應用發展如何了呢?

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說到圖片社交,繞不過的是美圖秀秀。從2008年到2018年,十年時間,美圖秀秀經歷了從PC端到移動端,從單一工具屬性轉型做社交。就目前國內圖片美化工具軟件的DAU來看,美圖秀秀是最成功的,某種意義上,也引領了一代人的審美。

但是美圖秀秀引發的美化圖片潮流,多少和Instagram美化圖片有了偏差。Instagram的第一批用戶,大多是攝影愛好者,審美比美圖秀秀一眾普通用戶相對要好一些。美圖秀秀的用戶,更加側重於美顏,讓人像更美。而Instagram用戶添加濾鏡是為了讓照片更有質感,從色調上看更加有「格調」。

據資料顯示,國內用戶在圖片應用方面,需求第一的是美顏功能,其次才是濾鏡、添加文字等。

除此之外,一些主打圖片社交的後起之秀,例如in、Lofter、Nice、堆糖等以圖片+標籤的方式,強化社交屬性的產品,這幾年也逐漸式微。

In這款應用,曾經被視為最可能成為國內Instagram的產品,以小清新可愛的調性,吸引了眾多女性用戶。但在16年上市後發展一直不順,離對標Instagram也越來越遠。

Lofter是網易推出的主打高品質的圖片社交應用,在圖片美化方面稍弱,更像Instagram分享功能的分支。

Nice的「圖片+標籤」主要是一些品牌方面的標籤,好玩但有一定的局限。

堆糖目前主要是手工,用戶在這里可以找到興趣相同的小夥伴,有點類似豆瓣興趣小組。

這些圖片社交應用,或多或少都得到過資本的青睞,獲得一定數額的融資,但同質化程度太高,玩哪個都差不多,沒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圖片+標籤」的模式都做成了Instagram,又都不是Instagram。

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難以復制的Instagram

國外有Google,國內有百度、國外有Twitter,國內有微博……產品對標,為什麼在Instagram上就翻車了呢?

Instagram最大的優勢在於通過高質量的內容吸引大量用戶,用戶之間又彼此交互產生了關係鏈,最終形成成熟的分享社區。

國內目前的圖片社交應用成不了下一個Instagram的原因有多個方面,例如:

1、微信微博的圖片分享功能,已經滿足了大多數想要分享圖片人的需求。微信是熟人圈子,微博是陌生人圈子。即便微信微博不能滿足需求,還有豆瓣、貼吧、QQ空間、小紅書等等產品。留給國內的Instagram生存空間並不大。

2、國內國外用戶內容習慣不同。國內外網路發展有差異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這也導致了目前國內互聯網的主要用戶是學生及上班族等新青年,這一代用戶更多的接觸的是圖文社區,單一圖片模式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大的吸引力。反而是以小紅書為代表的內容消費為主的應用更受歡迎。

3、競爭環境惡劣。類似in、Lofter、Nice、堆糖等等這樣高同質化應用絕非個例。你有的功能我也有,你的招數我也會,一旦陷入這樣的競爭關係中,就又回到了家家都是Instagram,家家又都不是Instagram的局面。

其他例如監管、平台存儲技術、網路通訊等方面也是影響國內難以出現下一個Instagram的原因。

不過,難以出現,不代表徹底沒希望,那麼什麼樣的軟件能有希望成為下一個Instagram呢?

原創 誰能成為下一個Instagram?

希望在前方

想要成為下一個Instagram的應用,至少要滿足是一款面向年輕用戶的產品,滿足年輕人的表達需求,挖掘出他們用圖片這種形式的分享欲望,打造出年輕人喜歡的社區氛圍,同時也要兼顧國內消費者的需求等等條件。

「圖片+標籤」的功能任何應用都能模仿,但Instagram社區本身的調性,例如「潮流」、「品位」卻不是一朝一夕能模仿的。目前,似乎是在小紅書出現之後,國內才有讓用戶聯想到「潮流」、「品位」的圖片社交。當然這和小紅書的行銷定位有關,在此就不展開講了。

小紅書滿足的是國內已經成長起來的一批對精致生活、高品質生活有追求的女性購物需求。看起來它的購物分享離電商很近,但除了購物需求分享以外,小紅書女性用戶還有極大的日常生活分享沒有被挖掘出來。這對於小紅書而言,是機遇也是挑戰。

如果用小紅書來對標Instagram,那小紅書的商業化和Instagram的商業化可能還得說一陣,我們下篇見吧。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