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特稿丨Facebook隱私泄漏遭至暗時刻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Facebook成立於2004年,是一個面向國際並得到各國人們喜愛的社交網路。其創始人佐伯格也在2017年躍升為全球最年輕的億萬富翁。然而,作為全球最重要社交網站之一的Facebook在2018年屢屢被曝泄露用戶數據,從而引起眾怒。

新春特稿丨Facebook隱私泄漏遭至暗時刻

2018年1月,有一家數據分析公司,對Facebook超過8700萬用戶進行非法的數據挖掘,出售給部分美國本土競選的參選團隊,用於干預大選,Facebook的高層官員明知此事卻沒有任何作為,佐伯格還因此去美國國會接受詢問。直到現在,問題還沒有徹底解決,據說會被處以2萬億美金的天價罰款。上述事件爆發後,Facebook就被歐美監管部門盯上。歐盟也對Facebook施壓,要求該公司對用戶更詳細地說明其是如何使用用戶數據的,否則將在若干國家面臨制裁。

在接下來的3月、9月以及12月,Facebook又多次發生用戶數據泄露事件。2018年或許是Facebook創立以來的至暗時刻。從2018年7月26日起,Facebook股價即出現暴跌。當時Facebook發布的Q2財報顯示,其每股收益、廣告業務收入、營業收入和活躍用戶較Q1增長放緩,且後兩者均不及市場預期,營收更是自2015年以來首次低於預期,Facebook股價應聲下跌近19%。2018年10月,FacebookQ3財報發布,其每股盈利大幅好於預期,股價才有所回升,但整體仍呈下跌趨勢。2018年以來,Facebook股價跌幅已超過20%。

此次事件在歐美引起軒然大波,也讓Facebook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而此次事件也從側面體現了歐美對個人隱私的極度重視。相比之下,關於個人信息被泄露、個人隱私得不到尊重,在國內卻是時常發生的事件,甚至已經成為被默認的常態。

早前,央視曝光個人信息泄露網上販賣的新聞,只要提供一個人的手機號碼,就能查到其身份戶籍、婚姻關聯、名下資產、手機通話記錄等最為私密的個人信息;58同城被曝用戶信息被售賣,只需在網上購買700元一套的爬蟲軟件,即可采集全國430多個城市,以及464個職業的簡歷數據;支付寶在公布一年一度的用戶「個人帳單」首頁中,有一行特別小的字,即「我同意《芝麻服務協議》」,並且已經幫用戶勾選了「同意」,而協議條款內容則涉及「你允許芝麻信用收集你的信息」;頭條和淘寶等平台總會推薦一些需要商品種類,而這些信息只在和朋友通過社交軟件或日常聊天時提及;華住旗下酒店1.3億用戶數據泄露;常州大學生個人信息泄露「被入職」;花總曝光酒店亂象導致個人信息泄露;移動端的拍照及各種軟件,使用時也通常需要同意被獲取包括讀取簡訊、通訊錄等多項權限。

廣大用戶在享受新技術紅利的同時,也為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安全隱患所困擾。從隱私條款內容不達標的APP,到不時「偷」走用戶隱私的智能設備,再到讓人防不勝防的病毒等等。你的個人隱私,可能成為他人的賺錢利器,這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顯然,保護個人隱私需要用戶提高警惕、強化自我保護,但更重要的是加強政府監管和企業自律。在制度建設方面,從2012年1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加強網路信息保護的決定》獲得通過,到2017年6月1日施行的網路安全法,再到民法總則更注重對公民隱私權的保護……制度安排越來越密集,就是要用法治為個人信息配備「安全罩」。

徒法不足以自行。在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方面,網路平台和企業扮演著重要角色。企業有權利追求用戶人數,更有責任提高安全系數。有權利追逐經濟效益,更有責任保護用戶權益。如果只想著搶占市場,無視用戶的基本權利,甚至把用戶的個人信息當成「生意」,那就背棄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注定行之不遠。對網路平台和企業來說,獲取和收集用戶信息固然重要,善待和保護用戶信息更重要。一邊是信任,一邊是責任,這是一組完整的對等關係,呵護用戶隱私,需要用責任來兌付信任。

移動互聯網在路上,機遇與挑戰同行,風光與風險相伴,未知多於已知。隱私權不是公民權,而是特權。那麼對於用戶的隱私何時才能真正得到尊重、得到保障,這或許是一場沒有絕對勝利的持久戰,但是也應該引起企業與用戶的深思與重視。可以預想,當廣大用戶更善於保護自身隱私,當隱私立法更加環環相扣,特別是企業懂得敬畏,做到以用戶為中心,我們就能讓信息在安全的軌道上充分流動起來,更好地分享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紅利。

新金融記者 孫翼飛

責編:閣子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