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星巴克在中國,其實比大家想像的要活得好。
文 | 萬德乾
零售老板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提出這個疑問,準確的說拋出這個結論的是他們美國自己人——全球頂級投行高盛公司。
– 1 –
股價下挫的星巴克
近期,據華爾街見聞的消息報導,美國高盛公司將星巴克的評級從「買入」下調至「中性」,同時還將星巴克的目標價從75美元下調至68美元(截止北京時間1月16日晚間,星巴克股價為64.08美元)。
高盛的理由是對星巴克在中國市場面臨的一系列擔憂,所得出的結論。有趣的是,高盛公司特別將星巴克和近期在中國因為iPhone銷售不達預期,而下調業績預測指標的蘋果公司相提並論。認為星巴克將和蘋果公司一樣,面臨在中國市場的下滑風險。
與此同時,高盛分析師Karen Holthouse在近期出具的一份,關於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綜合分析報告中,一並將蘋果、麥當勞基於中國經濟增長趨勢的預估,以及中美貿易方面的評估,提出對這些美國品牌在中國市場業績預計的不利分析。
高盛的結論認為,2014年底將標普500指數納入其買入名單以來,星巴克的回報率已經翻了一番。因此:「現在是獲利了結的好時機」。
高盛的報告結論,自然導致星巴克在美國股市的股價再次下挫。
其實除了高盛在投資分析方面的報告之外,有關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表現預估,從去年到現在,持續都有不利聲音的出現。
這種不利聲音的主要觀點,基本都會提到以瑞幸為代表的中國咖啡新零售創新,對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拓展和滲透,帶來非常不利的影響。
瑞幸這家公司在2018年12月12日這天,宣布獲得新一輪(B輪)的融資,融資後估值達到22億美元,而且期間市場還傳出對這家創業品牌可能將上市的消息。
很快,瑞幸在2018年年底,通過瑞幸CEO錢治亞的公開介紹,宣布將在2019年繼續將已經開出的2000多家門店數量,再次翻倍,一舉取得在2019年年底4500家門店的規模,超過星巴克20年來在中國門店數的總和。
有關星巴克在過去幾年包括在美國本土的全球市場,遭遇開店放緩、整體業績下滑,乃至關店的消息,已經不足以令外界驚訝。中國市場的星巴克,這兩年的同樣面臨著開店速度放緩,無法有效滲透至中國三、四線城市的狀況。
星巴克在中國,不是沒有採取變革轉型的方式,而且行動力度和效果,遠不止外界預估的那樣。2017年12月,由時任CEO的霍華德·舒爾茨退休前的最後力作——星巴克上海工坊店;2018年8月,星巴克正式與阿里集團達成整體戰略合作。天貓、盒馬、餓了麼、口碑作為阿里新零售的主要主導單位,分別在流量分發、咖啡製作和即時配送上,對接上與星巴克的合作。
星巴克在餓了麼上有外賣(不包含代買模式),徹底打破星巴克在中國外賣市場的遲鈍印象。但這並不是重點,重點是,星巴克門店的經營品質、業績狀況和中國咖啡市場的總體走勢,與國內和國內媒體及投資機構拿中國本土品牌對星巴克的衝擊,都不是外界所看到的那樣。
– 2 –
星巴克中國價值再評估
拿本土咖啡品牌與星巴克的競爭來看,顯然這種對比深受蘋果iPhone手機在中國受到華為、OV衝擊的直觀影響。然而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然而,咖啡並不同於手機。
手機這種具備無限技術迭代空間,且高度體現供應鏈集成效應的產品,在當前中國市場的走勢和格局,以及智慧型手機整體進入創新平緩期的現實情況。導致本土品牌在技術引入的靈活性、不同價格區間的客群細分、不同管道的銷售滲透,都有利於本土品牌更具競爭力。對比蘋果公司的情況,自然是沒有太多創新的新手機,越賣越貴的定價策略,以及手機這種耐用品讓本來就普及率極高的存量消費者,極大的放緩了換機的熱情。
咖啡這種休閒類飲品,一來不是為了解渴,二來不是為了營養的體驗品,純粹為了口感的美好和對應的休閒社交場景的搭配性,反而讓咖啡的競爭力有太多的咖啡之外的附著物。尤其是門店體驗、品牌溢價和口感慣性。
也就是說,咖啡市場的競爭,其實不是咖啡產品層面的競爭。而是依靠咖啡建立起的鮮明口感識別,搭配起門店體驗(星巴克第三空間)和品牌溢價帶來的市場壁壘。
如果說當外賣市場帶動的第四空間(配送到門)一定程度折射了星巴克的不足,現在星巴克在餓了麼的外賣服務(其實早就有個體商戶做的星巴克代買外賣),也算補充了星巴克在新零售競爭維度下的不足。
況且,從咖啡本身的口感味覺體驗來講,星巴克依然是今天在中國市場能找到的最佳咖啡品牌。它可能在局部會遭遇來自瑞幸、COSTA、韓國咖啡品牌的競爭衝擊。但在整體上,星巴克至今沒有遭遇明顯的業績衝擊。無論從業績數據去看,還是從星巴克每天門店里,依然多到找不到位置的到店客流來看。
更值得強調的是,瑞幸、連咖啡帶動的咖啡外賣市場,其實主要吸引的是傳統非咖啡深度消費人群。即中國本土品牌獲取的客群來源,不僅於星巴克沒有太多重疊,更多的是享受了中國咖啡市場正處於一個長期增量爆發的紅利。
這也是中國咖啡市場整體狀況的真實一面,中國目前城市化進程和中產階層壯大,以及OFFICE生活方式帶來的工作、社交方式的變化,讓咖啡在其中起到的味覺潤滑功能很快獲得大眾的喜好。而且今天中國人均咖啡消耗量不足美國1/10水平的增量空間,意味著星巴克和其他咖啡品牌,無論是不是中國本土品牌,都在一個繼續坐享流量紅利的利好周期。
這也是今天中國在咖啡、茶飲、果飲創新方面,得到全面開花的大背景條件。
具體對比星巴克和中國整體咖啡乃至飲品市場的現狀,可能除了喜茶之外,星巴克依然是門店客流最好的飲品連鎖品牌,咖啡中毫無爭議的第一名。星巴克在上海南京西路的工坊店,開門營業至今一年多,依然是很多消費者來上海「刷臉打卡」的旅遊景點。對的,星巴克這家門店,從開門第一天開始,它就是上海的一個新的旅遊景點。
所以說星巴克,是不是蘋果之後,在中國市場倒下的第二個美國品牌?結合星巴克實際情況和中國咖啡市場現狀及趨勢,顯然不是。星巴克的股價和高盛的評價,或許對星巴克在全球市場的表現有很直接的關係。
但在中國市場,除了瑞幸過快的增速之外對比星巴克放緩的拓展,讓外界將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討論,直接粗暴簡化為和瑞幸的增速對比。
而且,星巴克開店所獲得的物業資源和開店成本,其實相比中國本土品牌要低。很多商業地產或購物中心,依然將星巴克當作招商引流的明星品牌店。
對於星巴克來說,能夠在「門店拓展、三四線城市滲透、門店業務創新、外賣市場加速布局」等幾點上,做到平均以上的經營水平。基本上星巴克在短期內的業績增長和品牌溢價,依然不太能被挑戰。
除了門店數量,大概率會在今年被瑞幸超過之外。
– 商務合作&內容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