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今天,我讀到一篇英語文章,向美國讀者介紹騰訊公司的歷史。

我覺得,這篇文章整理了好多資料,寫得非常清楚。騰訊是怎麼發展起來的,只看這篇文章就夠了。下面就是它的譯文,供大家參考。

一、

1971年,馬化騰生於海南。13歲,隨家人移居到深圳。

1989年,父母希望馬化騰在本地讀大學,所以他選擇了深圳大學,盡管他的高考分數可以上清華大學。馬化騰早年對天文學著迷,打算選擇這個專業,但是深圳大學沒有天文系,所以馬化騰改學計算機工程。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大學里,他開發了一個股票分析軟件,後來以5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賣掉了。這相當於那時大學畢業生3年的薪水。

1993年,大學畢業後,馬化騰加入深圳潤訊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他的大學朋友張志東和許晨曄,繼續攻讀研究生課程,後來他們成為騰訊的首席技術官和首席信息官。

二、

1994年,馬化騰對 FidoNet 產生了濃厚的興趣。FidoNet 是一個全球性的計算機網路,用於不同的公告板系統(BBS)之間的通信,把它們連在一起。1991年,羅依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名為 CFido 的 FidoNet。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馬化騰決定建立自己的 FidoNet。他用出售股票軟件獲得的所有資金,購買了4條電話線和8台電腦。值得一提的是,1995年雷軍在北京也成立了自己的 FidoNet。

1995年,馬化騰遇到了丁磊。丁磊當時積極參與中國的 FidoNet 社區,而馬化騰是 FidoNet 深圳地區的管理員。

丁磊也是一名工程師,大學時就想創辦一家公司。當時他加入了廣州的一家美國軟件公司 Sybase,一年後辭職離開,進入一家 ISP(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公司。他注意到了電子郵件的革命性潛力,與別人合作開發了第一個免費的中文電子郵件服務”網易”。網易通過向中國電信銷售服務賺錢,這使丁磊成為第一個盈利的中國互聯網企業家。

丁磊的故事激勵了馬化騰。1998年春天,馬化騰約了張志東在咖啡店見面,跟他說:”讓我們創辦一家公司吧。”馬化騰的創業想法是,將互聯網與尋呼機結合起來,使用互聯網向尋呼機發送電子郵件、新聞等。

張志東被馬化騰的激情感染,很快就辭去工作投入創業(當時馬化騰甚至還沒有從潤訊離職)。他們又找來了朋友許晨曄和陳一丹,組成了一個由四名工程師組成的團隊。很快,他們意識到團隊里沒人有銷售經驗,就又去找了當時在深圳市電信部門工作的曾李青。這就是騰訊的5個創始人。

三、

1996年,三名以色列人開發了 ICQ(I seek U,我尋找你)。這是一種互聯網通訊工具。可以在線聊天和共享文件。1998年底,ICQ 擁有約1000萬用戶,被美國在線 AOL 收購。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上圖是 ICQ 的界面)

騰訊成立後,受到 ICQ 的啟發,想做一個中文版的 ICQ,於是開發了 OICQ,其中”O”代表”開放”。於是,騰訊就有兩個產品線:尋呼軟件和 OICQ。

很快,事情就清楚了。ICQ 代表的即時通訊市場有巨大空間,而尋呼軟件沒有太大市場。而且,AOL 並購 ICQ 以後,對中國市場並沒有興趣。因此騰訊決定專注開發 OICQ,使其適合中國大陸的用戶。他們為 OICQ 添加了脫機消息(ICQ 不支持)和陌生人作為聯繫人等功能。

推出9個月以後,OICQ 達到了100萬用戶。隨著用戶增長,就需要添置越來越多的服務器。但是,騰訊只剩下10,000美元現金,沒錢購買那麼多服務器,工程師不得不花了很多精力,設法減輕服務器的負擔。而且騰訊沒有收入模式,OICQ 繼續增長變得越來越困難。

1999年,騰訊收到了美國 AOL 律師信:起訴 OICQ 侵犯 ICQ 的知識產權,要求騰訊停止使用域名”OICQ.com”和”OICQ.net”。馬化騰知道他們沒錢去法院打官司,此時只剩下兩種選擇:融資並削減成本,或出售騰訊。

四、

沒有人願意收購騰訊,因為馬化騰回答不了騰訊如何賺錢。有一次,為了計算騰訊的估值,收購者甚至統計了辦公室電腦、辦公桌和椅子的數量。馬化騰希望以300萬元出售騰訊,但最高報價是60萬元。創始團隊只好想辦法借錢,一個朋友借錢的時候,對馬化騰說:”如果你真的破產了,不用擔心怎麼還錢,千萬不要把你的股票給我。”

這時,銷售專家曾李青建議去找風險投資,”我們現在找的投資者都太老派了,我們需要找到一些更瘋狂的人。”這是馬化騰第一次了解到 VC 的概念。

當時,中國最著名的風險投資公司是 IDG Capital。曾李青安排了與 IDG 的會面,並準備了一份長達20頁的商業計劃書。當馬化騰和曾李青與 IDG 的王樹會面時,他們說道:”如果 IDG 現在沒有投資我們,騰訊可能會死。但即使你給我們錢,未來仍然是不確定的。”王樹問他們對騰訊未來的看法,馬化騰回答說:”我不知道。”多年後,王樹回憶道:”那時我覺得他是一個非常腳踏實地的主管者,一個可以信賴的人。”IDG 內部討論騰訊交易的時候,高層問:”他們如何賺錢?”馬化騰只能回答,他們的產品是人們喜歡使用的,但現在還不知道從哪里賺錢。

最終,IDG 同意了投資騰訊。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OICQ 確實是一種受歡迎的產品,具有吸引力;其次,他們看到了 ICQ 買給 AOL 從而成功退出,因此認為 OICQ 可能也賣得出去。騰訊的估值為550萬美元,創始人團隊希望保留公司的多數股權,因此以220萬美元的價格向外部投資者出售高達40%的股份。IDG 不願意獨自承擔風險,又拉來了另一個投資者—-香港的電訊盈科,管理者是李嘉誠的兒子李澤楷。IDG 和電訊盈科分別拿到騰訊的20%的股權。

當 IDG 和電訊盈科投資的220萬美元最終到帳時,騰訊已經沒有錢了。如果資金晚一步進來,騰訊肯定會死。不僅是因為缺乏資金,還因為那時全球網路股已經開始崩潰了。2000年4月,納斯達克股價暴跌,雅虎的市值從930億美元降至90億美元,亞馬遜從220億美元降至40億美元。如果馬化騰和曾李青沒有及時找到並說服 IDG,或者 IDG 的王樹對騰訊沒興趣,騰訊今天可能就不存在了。

五、

法院最終判決,騰訊將域名”OICQ.com”和”OICQ.net”歸還給 AOL。這意味 OICQ 必須改名。

一位騰訊員工在公車上聽到,一些 OICQ 用戶在談論這個軟件時,將它稱為 QQ,於是這個名字成了產品的新名稱。

騰訊拿到的風險投資,主要用於購買服務器和支付薪水,但是依然沒有收入來源。很快,不得不又去尋找買家,考慮把自己賣掉。

騰訊詢問了搜狐、雅虎中國和其他幾家公司,所有人都拒絕。但是,在這段絕望的時期,用戶數量繼續大幅增長。具有諷刺意味的是,QQ 的用戶數量已經達到1億,而中國沒有一個人想收購騰訊。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有一天,一個聲稱來自 MIH 中國辦事處的人,走進騰訊的深圳辦公室。這是南非媒體巨頭 Naspers 擁有的投資公司。它的中國代表是一個老外, 中文名字叫做網大偉。他每訪問的每一個新城市,都要去網吧看一下。他注意到,每個網吧的電腦桌面上都有一個名為 QQ 的程序,因此他認為這肯定是一個強大的互聯網公司。每個人的名片都包含他們的 QQ 號碼,這進一步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馬化騰向網大為展示了用戶增長圖,並告訴他 QQ 每天新增50萬用戶。這導致了 MIH 和騰訊之間的投資談判。MIH 認為騰訊估值為6000萬美元,並希望成為該公司的最大股東。騰訊團隊強烈反對放棄公司的多數控制權,但對於一年之內,公司的估值增加了11倍,而感到非常高興。

IDG 也對 MIH 的估值感到興奮,這標誌著他們投資得到了良好回報。IDG 賣出了其在騰訊20%股權中的12.8%,保留了7.2%,電訊盈科則是放棄了所擁有的騰訊所有20%的股份。MIH 一共拿到了騰訊32.8%的股份,成為繼創始人之後的第二大股東。MIH 的這筆交易後來是風險投資史上獲利最大的交易之一。

六、

騰訊想了各種辦法,多次嘗試從 QQ 獲利,直到2002年才找到了途徑。

產品經理許良了解到一個韓國網站 sayclub.com,允許用戶擁有個性化髮型、表情、服裝等,但必須付費。該網站擁有150萬用戶,平均每人每月支付5元人民幣。許良迅速推動騰訊也提供類似的功能。

在說服高管後,QQ 及時推出了 QQ 秀。用戶可以定制自己的頭像,方法是先付錢購買”Q幣”,然後用其購買 QQ 市場中的頭像。所有頭像的價格在0.5元至1元人民幣之間。付費的 QQ 用戶可以在聊天時顯示他們的新頭像。QQ 秀推出半年後,該服務有大約500萬付費用戶,每人每月貢獻約5元人民幣。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為了將 QQ 秀提升到一個新水平,騰訊又推出了名為”紅鑽會員”的 VIP 會員。每月支付10元人民幣,付費用戶可以獨家獲得虛擬禮品,並在頭像旁邊有一個紅色菱形圖標,享受 QQ 市場的折扣價。這些貨幣化努力使騰訊每月可以收入數千萬美元。

七、

2001年,90%的計算機使用 Windows 系統。微軟公司當時宣布,在中國進一步擴展即時通信工具 MSN 的戰略,這對騰訊構成巨大威脅。

2004年,新版 QQ 推出時,它沒有得到企業的支持。對企業來說,QQ 看起來像一個普通的聊天應用程序,而不是一個嚴肅的溝通工具,MSN 才是辦公首選。為了反擊,騰訊希望進入電子郵件市場。

當時,微軟的 Hotmail 是電子郵件巨頭,因此騰訊決定收購其在中國的最大競爭對手之一 Foxmail。Foxmail 由張小龍在1996年推出,是一個免費的電子郵件客戶端,推出後一年內就有400萬用戶。

2005年,Foxmail 被騰訊收購,升級成為了 QQ 郵箱。

八、

2010年,美國出現了一款名為 Kik messenger 的應用程序,允許用戶通過無線網路與通訊錄中的人交換免費消息。在15天內,Kik 就擁有了100萬用戶。這引起了張小龍的注意,他要求馬化騰讓他開發一個類似的產品。

騰訊大佬馬化騰的發展歷程

(上圖為 Kik 的界面)

雷軍也注意到了 kik,他的公司小米反應非常迅速。經過短短一個月的開發,小米推出了米聊。不久之後,張小龍團隊推出了微信。接下來的幾個月里,這兩個應用程序相互競爭,米聊支持語音留言,微信也效仿。添加此功能後,微信的用戶數量從每天新增 10-20k,增加到 50-60k。微信繼續推出新功能,如”搖一搖”(看看誰在附近),”漂流瓶”等等,而米聊沒有跟上用戶的增長,曾經一天內多次中斷服務。

2012年,微信用戶達到1億。它是社交媒體應用程序歷史上,用戶增長速度最快的軟件,只用了433天就達到了這個里程碑。相比之下,QQ 用了10年,Facebook 耗時5.5年,推特4年。

作者: 阮一峰

來源:盧松松博客,歡迎分享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