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iPhone初體驗之交互篇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作為一個萬年「安卓狗」前段時間短暫體驗了iPhone XS Max,由於初次使用iPhone所有的功能對趴趴來說都是非常新鮮,體驗和感受也非常的多,所以趴趴下面準備從性能、交互和影像系統三個方面以「安卓狗」的視角與大家分享下iPhone和IOS的使用體驗…

作為一個自認為最喜歡也最了解交互的數位達人,那麼第一篇文章趴趴來跟大家分享下交互的體驗…一、被最廣泛致(chao)敬(xi)的系統交互

不得不承認,IOS的這套基於螢幕底部導航條的交互確實是目前最優秀的交互,並且你會發覺很眼熟,因為這套交互已經取代了「瀏海屏」成為了手機廠商的「必抄」內容,大部分手機的UI交互都變形於蘋果的這套交互邏輯…

但是iPhone最讓人舒服的並非邏輯,而是順滑,趴趴正在用的魅族16th的交互雖然邏輯上看也更舒服,但是卻做不到蘋果的流暢順滑…

但是這種流暢得益於iPhone XS Max的極高的觸控刷新率流暢高效的底層架構以及細膩的顯示效果,但是卻很難通過視頻展示…

但是,這樣的一套目前最廣泛採用的交互邏輯本身存在極大的問題,隨著屏占比越來越高、螢幕尺寸越來越大,底部發起的交互非常不利於握持的舒適感和安全性…二、一直被無視的「返回」交互

趴趴一直認為的IOS交互痛點,整個IOS系統無視了我們平時最常用的「返回」功能…確切的說,是IOS的返回功能並不友善和統一…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IOS系統的「左側邊邊框向右滑動」(簡稱「右劃返回」)是蘋果標準的「右劃返回」手勢…

但是,隨著全面屏的時代到來螢幕越來越大、邊框越來越窄,邊框處的操作邏輯是以降低握持和操作舒適感為代價…另外,為保護萬元iPhone購買的高出螢幕的保護套也是手勢的另外一大障礙…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蘋果無奈的在「相冊」中採用了另外一套「返回」手勢:「圖片任意位置下滑返回」(簡稱「下劃返回」)…另外,在相冊中「左右滑動」是切換照片,「上劃」為Gif相冊交互

查看相信信息…

另外還有部分APP如QQ和QQ音樂等,「右劃」不僅承擔返回的功能,還可以用來切換標籤頁,在劃不動以後還可以喚出設置菜單…可以說把「右劃」的功能開發到了極致…

IOS還有設置菜單搜尋頁面無法右劃返回,這時候你需要把手指移動到螢幕最頂部(瀏海下方)取消輸入才能繼續…

但是實際上你平時為了方便觸發解鎖螢幕和返回桌面手勢,你的握持手機的手勢一般是下這樣的…這樣「不合情理」的交互混亂是讓人非常鬱悶的…

除了返回的硬傷之外,由於iPhone XS Max的機身和螢幕尺寸過大重量也不輕,底部觸發手勢操作讓你平時握持的手勢必須要更靠底部,這不僅造成了想要觸摸螢幕上部的APP或者功能會比較困難(必須要變換握持手姿),另外對手腕的壓力比較大脫手滑落的概率大增…

輔助觸控「小圓點」的交互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之前的IOS系統,印象里過去圓形實體「Home」鍵的時候很多小夥伴怕摁壞了都習慣開啟「小圓點」代替「Home」鍵功能…

但是隨著指紋識別的加入「小圓點」被打入了「冷宮」,而現在「全面屏」手勢更是讓「小圓點」無人問津…不過作為IOS系統及交互初體驗的趴趴,這個遠古時期但是一直深藏IOS系統深處的功能就一帶而過吧…二、線性馬達和靜音鍵

一直以來,蘋果的橫軸線性馬達的震動體驗在手機廠商中天下無敵,但是跟隨者寥寥無幾,一方面原因是成本太高;另外一方面是橫線線性馬達體積太大嚴重擠占寸土寸金的手機內部空間…所以其他手機廠商寧願選擇更大的電池容量…

這次iPhone XS Max由於機身體積更大所以採用了相比iPhone XS更大的線性馬達,就不要說安卓廠商里是否有拉出來能打的了

而蘋果的「親學生」魅族的16th旗艦手機,是目前手機廠商中唯一跟進橫軸線性馬達的廠商,魅族16th的橫軸振動馬達的震動體驗跟原裝正版有多大區別呢?

但是蘋果在震動馬達的使用上是非常的保守的,也許是出於續航考慮,畢竟蘋果手機都是「小電池」…只有電話提醒、消息提醒、3D Touch可以觸發震動,系統輸入法沒辦法設置震動反饋不過還好第三方的輸入法可以設置,但是觸控的力度卻不盡如人意…

想要體驗完整的縱向線性馬達的力度,只能通過電話和信息,小小達人才兩個月趴趴在家的時間手機都是開靜音模式的…iPhone XS Max的震動短暫有力,對手的作用非常強大,在微信消息不停閃的情況趴趴真的覺得手機震動的要脫手了…

在各家廠商紛紛為手機加入AI按鍵的時候,保留靜音按鍵的只有寥寥幾家,趴趴知道的是蘋果和一加…

而一加多年來一直沒放棄三段式的響鈴、靜音、勿擾按鍵,說實話推拉的過程有點累手…

而蘋果一直堅持的這個獨特的靜音鍵的設計,不僅設計感強而且觸發簡單,當然如果你裝了手機保護套又沒有指甲的話,當我什麼也沒說吧…三、IOS功能缺失和不盡如人意的交互

1、遊戲模式

趴趴知道的沒有遊戲模式的手機產品就只有傲嬌的iPhone,這個應該無需多言…

甚至系統簡單到堪稱簡陋的一加都有簡單的遊戲模式…

那就更別提魅族的懸浮球小熊貓的彈出菜單了…

2、應用雙開

雙卡雙待為了滿足工作,應用雙開也是一樣,我覺得我新浪眾測的小編們都非常需要,既要登陸自己的個人微信號,還要登陸@新浪眾測 微信號在群里為粉絲們服務…

比如魅族就可以支持最主流的七款應用的雙開,魅族稱之為「應用分身」…

實際上就是如上圖一般為你另外建立一個影子分身的APP,你可以通過他登錄自己另外一個社交帳號…還支持另外三十多款應用的分身,但是提示「可能無法穩定運行」…

至於趴趴自己,雙卡都不用別說雙應用了,大腦是單核處理器,處理不過來那麼多信息,所以具體的如何分身趴趴就不演示了…畢竟那算是魅族16的評測不是?

3、連接切換Wi-Fi必須進入設置

強烈推薦這個功能加入3D Touch,安卓系統長按進入設置菜單切換或者新加入WiFi真的非常方便,這對於經常出差和變換工作地點的夥伴非常重要…

話說回來,流量現在那麼便宜也沒太所謂哈…四、打破APP藩籬的捷徑

1、什麼是捷徑

捷徑的前身是IOS系統的一款提升效率的應用WorkFlow,捷徑可以打穿APP之間的藩籬,可以通過一個捷徑喚醒多個APP的功能,甚至做到這些APP功能的自動化整合、運行…

蘋果看這個應用比較厲害所以像收購siri一樣收購了這款應用以及他的開發團隊,所以有了蘋果的「捷徑」應用…

但是,iPhone XS Max並不預裝捷徑應用,你需要自己去APP Store下載這款應用…

你還可以在負一屏添加捷徑小部件…

2、捷徑做到的功能

上文中說過,捷徑可以通過APP的URL(標準資源地址)打通APP之間的壁壘…例如趴趴展示的「掃碼付款」捷徑,可以一鍵調出Apple Pay、支付寶掃碼、支付寶付款碼、微信掃碼四個功能,相當於把上述三款應用「打碎了」重新整合…

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不需要再去找到單獨的應用,再點進去找相應的功能…但是實話說,跟3D Touch的目的類似,但是更加強大…

另外,在這篇體驗文章中,為了方便大家觀看趴趴製作了大量的gif動圖,而所有製作的動圖都是由「視頻轉換gif」捷徑製作的…

操作的步驟非常簡單,做出的動圖體積也不是很大,一般只有2M左右的大小,並且還沒有其他軟件限制動圖時長的問題…想做幾十秒的動圖也可以,不過體積就太大了…

怎麼才能在社交網路上低調秀出你的iPhone XS Max?微博小尾巴早就已經過時了…你還在口水錘子的帶手機截屏?

現在iPhone 捷徑中也可以加入帶殼截屏功能,雖然此功能首先由錘子設計,但是發揚光大還是要靠我們愛瘋…什麼會比截屏自帶iPhone XS Max外殼和齊瀏海更低調的拉風呢?

好像跟想像的和錘子的都不太一樣?!不要太Care這些細節,可能是趴趴找的這個捷徑不太好吧…

捷徑看著非常的簡單好用,但是缺點是門檻有點高,想要自己編輯喜歡的捷徑僅僅是獲取APP URL就難住了絕大多數的人…另外編程也並不是所有的小夥伴都能夠掌握的技能,所以作為普通消費者還是只能在網上找現成的捷徑使用…五、提高效率實際上不過是假象的3D Touch

1、提高效率是偽命題

好吧,我們上面提到趴趴認為3D Touch是一個即將被蘋果淘汰的功能,但是作為一個曾經被華為搶先發布被魅族跟進,現在卻只有蘋果堅持,趴趴還是要認真體驗下…

下圖是我們重按支付寶召喚出的3D Touch菜單,是我們日常最常用的4個功能,可以說有了這四個功能,我們雖然安裝了支付寶但是我們可以一輩子不用打開支付寶的APP!!!

太誇張了?但是我覺得作為我們每天需要打開數次甚至十數次的支付APP,3D Touch的功能至少打開支付寶APP的需求降低99%…

但是,看上去讓你效率飆升的3D Touch真的如想像中一樣嗎?不見得…

這就是3D Touch觸發支付寶掃碼付款的一套行雲流水的操作…

不過,從邏輯上來看重摁選擇掃碼實際上也是兩步操作,和我們日常使用打開點擊掃碼的操作並沒有節省任何步驟?這主要是因為這些常用的重要功能入口都非常好找,所以3D Touch實際上減少的操作步驟並不是特別多…

2、很多功能需要學習

3D Touch的交互只有這麼簡單?也並沒有…3D Touch還有不少隱藏的功能可能大多數人甚至毫不知情,例如通知欄重按可以清除所有通知…

控制中心召喚出更多選項…

系統鍵盤重按移動光標位置

鎖屏界面快速打開閃光燈和相機…(PS左滑本來就可以直接打開,這個重按有些多此一舉)

3、真正的應用場景與捷徑結合

趴趴認為,3D Touch有可能被淘汰的原因其實不僅僅是捷徑的「取而代之」,更重要的是由於常用功能即使進入APP也都在顯著位置,3D Touch提升效率的效果並不明顯…

另外不符合點按滑動的交互邏輯,光滑平整的螢幕讓我們難以產生「摁下去」的「衝動」…我們也不知道「摁下去」能夠召喚出什麼,這需要不小學習成本,而人類是本性趨「懶」的…

3D Touch的活路在於與更加深入系統底層並且與捷徑相結合,比如我選擇一個視頻「重摁」可以直接召喚出 視頻編輯、轉換GIF等捷徑,選擇一個來自簡訊(微信)的快遞單號可以「重摁」直接召喚出查詢快遞…

所以捷徑雖然正在打破APP的藩籬,但是卻還不夠徹底或者說還可以更「智能」…「聰明的捷徑」知道你需要什麼,而且可以自動彈出來…

前面趴趴提過,個人覺得3D Touch和捷徑結合是趨勢,用3D Touch直接能夠喚出的捷徑才是「好捷徑」…

至於在什麼位置3D Touch需要喚出什麼「捷徑」功能不僅要如之前講的進一步「打通」應用之間的藩籬,還需要人工智能(AI)的深入參與,任重而道遠…六、Face ID真香

難得從趴趴嘴里聽到「真香」是吧?其實吧,趴趴喊「真香」真的是因為痛恨魅族16th的螢幕光學指紋…這是趴趴每篇文章的保留內容,既吐槽魅族16th的螢幕光學指紋…

趴趴自己原本指紋就非常的不清晰,到了秋冬季手指脫皮厲害…反正是在公眾評分普遍偏低的魅族16的螢幕指紋識別,到了趴趴這里這幾個月識別率非常不穩定,多次重新錄入指紋,而洗澡之後三五個小時識別率更是幾近於零…而趴趴之前用的MX5、一加3、一加5的電容指紋就沒有遇到螢幕光學指紋的這種尷尬…

上動圖是Face ID和螢幕指紋的解鎖速度對比,第二代的iPhone XS Max 3D結構光仍舊魅族的螢幕指紋慢一丟丟,但是,Face ID的容錯性卻比魅族16th的螢幕光學指紋識別強得多

我們再拿Face ID跟明知比不過的電容指紋識別(一加5)對比一下…速度上Face ID被電容指紋絕對秒殺,但是上面也提了Face ID在手濕或臟的情況下不影響解鎖,而指紋(包括電容和屏下光學)識別不受註視、側臉、體位的影響,而且可以在拿出來的瞬間「盲操」解鎖,只能說是各有優缺點…

趴趴僅僅通過一款飽受吐槽的魅族16th的指紋識別就否定了全部的螢幕光學指紋識顯然是不合理的,所以趴趴只能說「全面屏」形態下Face ID真香嘍…

不過趴趴更傾向於無「瀏海」的滑蓋3D結構光臉部識別,來自榮耀Magic2…

七、總結

撇開生態不談,IOS的交互並沒有感到比安卓更優秀,反而有很多的功能安卓很方便IOS卻不具備…

雖然安卓廠商都致(chao)敬(xi)iPhone的系統交互還是讓趴趴這樣的「安卓舔狗」感到很尷尬,但是畢竟已經不再抄「瀏海」了不是,我們應該看到進步嘛…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