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的40周年。40年來,中國的GDP翻了近8番(254倍),年均GDP增速超過15%,差不多每5年翻一番。40年來,我們看到一批又一批中國製造企業和中國品牌,在浪潮來臨時站在了浪潮之巔,又在浪潮退去時消失地無影無蹤。
奇跡的40年掀起了中國製造規律起伏的四波浪潮,前兩波浪潮(1978-1998):包含了鄉鎮企業家的覺醒,對外貿易的覺醒,離開體制下海經商的覺醒和重新打開國門利用外資的覺醒, 貿易開放帶來了製造轉移,但沒有發生技術轉移。
第三波浪潮(1998-2008)是自主化,是復制-模仿-進口替代,是copy to China,是美國有的中國也要有,美國、日本造的中國都要造。這一階段的中國製造已經從集成組裝製造中積累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勞力力技能,在計算機、手機、汽車製造等領域出現了自主品牌,但核心技術零件、自主研發能力仍然受限於技術、設備、材料,技術被卡脖子的情況下,品牌主要靠資本外延擴張吃規模化紅利。
中國製造的第四波浪潮(2008-2018)是內需創造,簡單說就是美國沒有的中國也要有,從copy to China轉向innovation for China。這一階段的中國製造已經具有一定的自主研發實力,並能在一些產業做到創新迭代。盡管中國仍然處在城市化和投資驅動增長的浪潮末端,但風景已經和之前階段完全不同,產業迭代創新和新經濟的萌芽開始出現。
第四波浪潮來的最為猛烈,這期間尤其突出的是在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生物科技、新能源等新經濟領域,中國製造也開始成為創新引領者,正在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智造」。 在2015年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中國製造2025」的計劃,2016年則是進入到了「啟動實施」的階段,2018年則再次提出「深入實施」。
2018年是中國製造業快速轉型升級的一年,2018年8月,國家工信部印發《推動企業上雲實施指南(2018-2020年)》,提出到2020年行業企業上雲意識和積極性明顯提高,上雲比例和應用深度顯著提升,全國新增上雲企業100萬家,形成典型標桿應用案例100個以上,形成一批有影響力、帶動力的雲平台和企業上雲體驗中心。
企業上雲是推動中國製造向「智造」邁進的必經之路,也是最有效的路徑,推動企業上雲是企業新階段的新任務,支持企業上雲,有利於推動企業加快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提高創新能力、業務實力和發展水平。
中機雲集團擁有60年機械工業設計開發服務及智能EPC項目總承包經驗,基於中機核心技術專利——GURU智能工業技術架構,利用九化一鏈的特有技術,以及「4445」數據精算技術,研發出了十八大產品,為未來社會的智能升級、改造、進化提供了有力支撐。
中國製造經歷了四十年的跌宕起伏,現今已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而作為最懂中國工業企業的上雲服務商,在中國製造業轉型之際盡己之力,協助工業企業快速高效走上「雲端」,助力中國製造業向「智能」邁進,我們相信未來中國企業定將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