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人工智能發展史、現狀、未來展望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什麼是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英文縮寫為AI,所謂人工智能是指在理解智能的基礎上,用人工方法所做到的智能。

人工智能發展歷程

起源:

圖靈,「人工智能之父」圖靈實驗;

1956年,達特莫斯(Dartmouth)會議首次提出「人工智能」這一術語,標誌著人工智能學科的誕生。

50年代~70年代

機器翻譯、機器定力證明、機器博弈….

1956年,Samuel研制了跳棋程序 ,它在1959年擊敗了Samuel本人;

1959年,自動定理證明;1976年 「四色定理」的證明。

70年代

專家系統

1977年,曾是赫伯特.西蒙的研究生,史丹佛大學青年學者費根鮑姆(E.Feigenbaum),在第五屆國際人工智能大會上提出了「知識工程」的概念。

1976年,史丹佛大學肖特列夫(Shortliff)開發醫學專家系統MYCIN。

80年代

AI被引入了市場,並顯示出實用價值(智能機器人的研制形成高潮)。

90年代

相對穩定階段,1997年「深藍」

深藍是IBM公司生產的一台超級國際象棋電腦,重1270公斤,有32個大腦(微處理器 ),每秒種可以計算2億步。「深藍」輸入了一百多年來優秀起手的對局兩百多萬局。

人工智能現狀

人工智能應用

識別系統:指紋識別、人臉識別、視網膜識別、虹膜識別、掌紋識別等;

專家系統:智能搜尋、定理證明、自動程序設計、太空應用等;

研究范疇:自燃語言處理、知識表現、智能搜尋、推理規劃、機器學習、知識獲取、調度問題、感知問題,模式識別、邏輯程序設計等;

醫學領域:軟件人工生命、神經網路、複雜系統、遺傳、算法人類思維、遺傳編程機器人工廠等。

人機大戰

最著名的首次人機大戰是在1963年國際象棋世界冠軍加里.卡斯帕羅夫對國際象棋人工智能程序「深藍」的國際象棋比賽。

1997年,國際象棋人工智能第一次打敗頂尖的人類;

2006年,人類最後一次打敗頂尖國際象棋人工智能。

自2006年起,傳統里的頂級人類智力遊戲國際象棋,已經在電腦面前一敗塗地。圍棋成了人類智力遊戲最後一塊高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