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供需失衡、政策鼓勵、技術進步、資本推動等因素影響下,醫療科技行業全面迸發。平安好醫生打響互聯網醫療上市第一槍;醫療信息化開啟重塑之路;雲計算、AI、大數據等技術滲透遍及診斷、治療、康復以及健康管理全流程;醫藥研發、臨床試驗、銷售管理以及流通領域積極擁抱數字化、智能化升級,醫療科技已然翻開新的篇章。
指導 | 張揚 李喆
撰寫 | 晴空
醫療是典型的慢行業,事關生命健康,技術試錯的空間為零。縱然如此,在政策和需求兩方驅動下,大數據、AI等新興技術依然從不同的層面持續滲透。
政策層面,今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鼓勵技術在醫療支撐體系和服務體系層面的應用。
需求方面,數百家三甲醫院已試用AI影像輔助診斷產品,基於大數據分析的醫院精細管理類產品做到商業化落地,互聯網醫院醫保支付相繼在四川、銀川等地試點,貴州、海南等地衛健委陸續建成省級健康數據平台。
這一輪技術對醫療行業的滲透和變革,最終目標直指個性化醫療、精準醫療。縱然征途漫漫,一眾參與者依然在前進的道路上,從診前、診斷、診後全方位升級醫療體驗和治療效果。
圍繞著這個目標,在醫療科技這條賽道上,醫療信息化、診斷治療應用、互聯網醫療、醫藥電商等大有八仙過海之勢,並且得到資本市場充分認可。
背靠平安集團的資源支持,平安好醫生成立僅三年就以500億港元完成IPO。衛寧健康從醫療信息化完美轉型健康服務,今年市值已經翻番。在醫藥B2B和B2C領域市占率均為第一的阿里健康,今年市值一路狂飆至630億人民幣。
當前,醫療科技領域百億公司還不足10家,只有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微醫、聯影、衛寧健康以及碳雲智能等,相比於整個大健康市場,可謂零星點點。
探索多年的互聯網醫療最終會如何做到醫療服務閉環?市場高度分散的醫療信息化領域還存在哪些機會?診斷、治療、康復、健康管理、醫藥/器材等細分賽道,誰會率先跑出獨角獸?
醫療科技行業猶如技術升級下誕生的一顆新星,在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之際,愛分析基於一年多調研和研究,推出醫療科技50強榜單。
本次榜單包括10個細分領域,包括互聯網醫療、健康管理、基因檢測、醫療信息平台、信息化、醫療設備、醫療大數據、治療/康復、診斷、醫藥/器材,合計50家上榜公司,總估值2752億元。
互聯網醫療在政策加持下繼續前行
興起於2014年的互聯網醫療,已經從開始的線上掛號、導診、問診轉型醫療服務提供商,意在貫穿診前、診療、用藥、愈後的全過程。
今年4月份,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大力扶持互聯網醫療。對互聯網醫療相配套的醫保支付、醫生多點執業等政策的及時制定提出明確要求。
歷經數年發展的微醫、好大夫在線等互聯網醫療企業,仍處於盈利模式的探索期,這種大力度的政策加持,為行業增添一縷亮光。
平安好醫生領跑互聯網醫療
在互聯網醫療這條細分賽道上,平安好醫生無疑是標桿,以585億估值高居醫療科技榜單榜首。
平安好醫生繼承了平安系閉環生態打法,家庭醫生、消費型醫療、健康商城以及健康管理四大業務覆蓋了診療、醫藥、健康管理三部分,後續將打通保險、支付環節,真正形成醫療服務的閉環。
其中,家庭醫生服務背後是888名自有醫生團體,以及AI全科醫生,未來理想的模式是AI全科醫生能解決大部分常見病的問診,機器與醫生配合能夠覆蓋更大的用戶群體。
同時,用藥和健康管理數據也進入平安好醫生的平台,形成真正的醫療、健康數據閉環,進一步強化AI全科醫生診療能力。
閉環的醫療服務生態、健康管理干預管道以及天然的保險基因,使醫療和保險的結合也有了想像空間,再加上平安好醫生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龍頭地位,愛分析給予其500億估值。
平安好醫生在線下擁有平安萬家醫療。丁香園、春雨醫生、杏仁醫生也都通過自建或合作的方式進入線下診所,延伸互聯網醫療服務的觸角。
阿里健康踏上從醫藥電商到醫療服務的征程
在醫藥流通領域,阿里健康是醫藥保健品銷售主管者。
得益於健康產品業務的快速上漲,2018年阿里健康營收增速達414.2%。大陸醫藥電商市場滲透率3%,遠低於整體電商20%的滲透率水平,未來醫藥電商增長空間巨大。
醫藥電商出身的阿里健康在互聯網醫療領域也有布局,與多家大型醫院達成合作,通過導診方式為用戶提供醫療一站式服務。
同時阿里健康將醫院網路延伸至至縣、村等基層醫療機構,對接三甲優質資源,進一步擴大線上流量。
阿里健康這種本身具備醫藥電商基因,又通過與醫院合作補齊醫療服務的模式,也成為互聯網醫療領域的獨特打法。
醫療信息化面臨重塑升級
醫院信息化是醫療科技行業的基礎設施,當前院內系統面臨升級,院間協同系統開始崛起。
院內系統方面,新一輪的信息化以患者診療數據為核心,打通了全院數據,更加重視方便患者就醫的服務系統,以及協助醫院管理的智慧醫院平台。
比如,趣醫網通過掌上醫院和第三方開放平台,做到了醫院和患者以及支付、醫保等第三方機構的連接;醫通健康通過互聯網平台做到醫院體檢預約管理,已累計服務5000多家醫療機構。
院間協同方面,遠程醫療、醫聯體建設逐漸提上日程,醫院信息化建設從梳理業務流程轉變到梳理數據的層面,系統建設的重點從電子化轉到以診療流程為核心。
心醫國際、卓健科技等廠商重點發力醫聯體建設,乘著國家明確提出醫聯體進展目標的政策東風,開始在各自輻射的地域推進醫聯體建設與經營。
在遠程醫療方面,心醫國際布局已頗見成效,目前已有50多家三甲醫院加入心醫國際遠程醫療網路,接入基層醫院與醫療機構數千家。
雖然市場試水情緒高漲,但當前醫聯體相關的權責劃分、利益分配等配套政策尚未到位,醫聯體、遠程診療以及互聯網醫療層面的醫保支付處於定點試驗階段,院間協同持續健康經營還需政策制定方、院方、第三方服務公司齊心協力。
從信息化到健康服務的延伸
醫療信息化另一個趨勢是向健康服務領域延伸。
健康160從信息化建設切入,現已將業務延伸至醫療健康服務平台,提供體檢、健康保險、母嬰健康、運動健身、基因檢測、國際醫療等多元健康服務。
信息化到健康服務的升級是一盤大棋,從信息化廠商、設備服務商到醫療大數據服務商,都希望這條路早日走通。
衛寧健康、北大醫信、京頤股份等信息化廠商,從原本的HIS廠商轉型智慧醫院以及健康服務提供商,不僅僅涉足區域衛生信息化以及智慧醫院建設,更是積極布局「互聯網醫院」,直接為患者提供服務。
繼騰訊聯合東華軟件之後,上個月阿里也入股衛寧健康。擁有流量和用戶的BAT們,不僅染指醫療服務市場,也試圖在底層信息化重塑過程中分得一杯羹。
除了直接為患者提供服務,信息化廠商通過疊加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在為診療過程提升技術含量。
比如,東軟醫療在多年臨床解決方案的基礎上,涉足智能影像診斷,立足於醫院數據資源和天然的PACS基因,進入醫療科技上層應用領域。
從競爭格局看,醫院信息化由於需要進行部署並提供業務梳理等方面的服務,多年來市場集中度極低。
在信息化重塑的過程中,占有客戶資源優勢的老牌信息化廠商依然將獨占鰲頭。相比較而言,輔助診斷、治療等應用層市場才剛剛起步,目前以新興創業公司為主。
輔助診斷如火如荼,距離大規模臨床應用尚有距離
在醫療應用層,新興技術從診斷、治療、康復等環節切入,以提升診療效率、提高診療精準度為目標。
其中,診斷方向根據數據類型不同,有以推想科技、深睿醫療、匯醫慧影等為代表的影像診斷企業,以及醫渡雲、零氪科技等為代表的醫療文本數據診斷企業。
當前來看,影像診斷方向技術、產品均已成熟,尤其大部分企業均涉及的肺結節識別、乳腺癌篩查、骨齡識別等產品已進入醫院試用。
其中也不乏以某些類型影像為特點的企業,比如雅森科技重點發力神經影像診斷,Airdoc聚焦眼底30多種疾病篩查。
然而,影像輔助診斷產品全面商業化落地尚需通過CFDA三類認證,主攻國內市場的頭部企業已經在申請隊列。
圖瑪深維、體素科技、視見科技等有海外或香港背景的企業主攻FDA認證,由於在數據方面就與海內外醫院合作,產品推廣落地層面也兼顧海外市場。
除了認證的門檻,醫院方面表示單一疾病篩查產品難以滿足影像科需求,單一診斷場景也難以對臨床產生較大價值。
所以,能夠同時篩查一張影像所能反映出的各類病變,以及能夠延伸至臨床診斷的產品,將會是影像診斷公司的發展方向。
CFDA認證和醫院對於多病種識別的要求,是影像輔助診斷做到大規模商業落地面臨的兩大挑戰,革命尚未成功,企業仍需前進。
醫療大數據當前應用場景多落地藥企
醫療大數據企業當前應用場景主要是科室精細化管理以及藥企銷售分析,未來有望擴展至保險控費、險種設計等方面。
零氪科技、溪流數據等專病種鑽研企業,基於對特定種類疾病的病歷結構化和數據分析為醫院提供管理、臨床工作輔助、科研等方面的服務,同時也為藥企提供數據分析服務。
還有一類廠商從醫療大數據治理的角度切入醫院,最終數據應用場景也以醫院管理、病種庫搭建、醫藥研發數據支撐等方向為主。
其中,以思派網路、醫鳴技術、森億智能等為代表的企業,通過積累病種數據庫,在醫藥研發、精準治療領域尋求突破。
而以醫渡雲為代表的企業,則致力於搜集全面的醫療數據,應用場景貫穿從科室管理到治療輔助決策的全過程。
綜合來看,醫療大數據服務商要做到商業模式落地,最大的付費方是藥企和保險公司,藥企端的需求已初見端倪,保險方面的疾病管控、險種設計等落地還處於行業探索期。
技術加碼,精準治療將迎來商業化落地
不同於輔助診斷和醫療大數據仍處於商業模式探索階段,治療環節的商業模式更加順暢。
聚焦於腫瘤精準放療的連心醫療,通過AI靶區勾勒和劑量計算,以高效、精準的解決方案助力放療科腫瘤治療。
國內腫瘤治療還多以手術和化療為主,治療效果更好的放療採用率遠低於美國,連心醫療提供的精準腫瘤放療對準醫院放療科,能夠明顯提高醫院放療操作效率以及準確性,故而醫院放療科的採購意願很強。
對標國外市場,同時隨著放療準確率一級效率的提升,大陸放療採用率也有望進一步攀升,精準放療將大有用武之地。
華科精準研發的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為臨床提供微創和精準的手術方式,能夠使得手術時間大大縮短,患者創傷做到最小。
由於國外類似產品價格高昂,目前國內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市場尚未被國際供應商占領,而神經外科臨床領域對於高精度手術機器人的需求很迫切,華科精準將填補這一空白。
當前產品已在多家醫院試用,即將完成CFDA認證臨床試驗,預計明年開始商業化落地。
創新企業以數字化解決方案賦能醫藥研發、試驗、銷售全流程
在醫藥臨床試驗和銷售管理領域,太美醫療和雲勢軟件分別是國內新銳代表性企業,用數字化梳理醫藥臨床試驗管理和銷售管理流程。
其中,雲勢軟件以醫藥銷售管理起家,現已向前延伸至AI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管理領域。
在國家鼓勵創新藥研發、藥監局加快審批的大環境下,藥企在藥物研發臨床試驗管理方面的投入將日益增加,太美醫療作為國內臨床試驗管理領域的領頭羊,發展潛力自然不可小覷。
以上是愛分析對醫療科技行業階段性研究總結,後續將繼續深入調研和研究,並推出醫療科技創新人物榜單,歡迎大家持續關注並提供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