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大致上這個行星、恒星和黑洞逐級公轉的理論也行得通,但同樣存在孤立的比如流浪星、流浪恒星,當然也肯定存在流浪黑洞,三者並非必須的公轉關係,而只是恒星不同發展時期的天體而已,但它們在絕大多數場合確實是這樣,當然這是各自天體的屬性決定的!
這三個看上去屬性完全不同的天體,只需要如上一圖即可解釋它們的來龍去脈,從這三個天體生成的先後順序上來說明下它們都是怎麼來的?
一、恒星
無疑恒星是這些天體中第一個形成的,但並不表示太陽生成很早,因為太陽的年齡只有50億年左右,而宇宙則有138.2億年歷史!但在宇宙黑暗期過了之後生成的第一個天體就是恒星!(撇開傳說中的原初黑洞),當然恒星也是有大顆小顆的,不過能形成黑洞的肯定是大顆啦!而大顆恒星內核溫度極高,燃燒速度很快,上億年甚至更低的幾千萬年,內核氫元素就消耗殆盡了,並且溫度足夠高,還能繼續聚變,但最終到鐵元素就不能再聚變了!因為鐵以後的元素聚變不會釋放能量反而會吸收能量!
就如這樣的洋蔥結構,此時外層與內核之間失去了輻射壓支撐,直接坍縮到內部,外層以極高的速度坍縮和內核衝擊下直接引發超新星爆發!
當然上圖為表現效果只在黃道面上炸散而已,其實是四面八方的!
二、黑洞
三十倍以上質量的恒星爆發後內核的質量足夠形成黑洞,但恒星型黑洞質量並不大,一般都只有太陽的3.8倍左右,但黑洞有一個特點是可以吞噬物質無限成長,只要有足夠的質量那麼它就長成星系的中心!
我們銀河系的引力中心就是於人馬座SgrA*的黑洞!
圍繞銀心黑洞公轉的幾顆恒星軌跡!
三、行星
行星則是從超新星爆發的塵埃雲中生成,我們從晚期恒星結構中可以了解到,上面所有的元素都將被擴散到宇宙中,另外超新星爆發中還能聚合成需要聚變時吸收能量的重元素,但超新星爆發中的重元素並沒有達到很高的比例,重元素在中子星合併中比例會更高!
歐南天文台發布的各種原始恒星盤,同心圓結構的就是一顆行星正在形成,而中心就是一顆新恒星,因為在大恒星的外殼處仍然有大量的氫元素尚未利用!
這三個類型的天體,黑洞誕生盡管並不是最早,但它的壽命是最長的,並且可以無限長大,這導致它的巨大的引力會將很多恒星都納入到它的麾下成為它的子民,並且它還可能會吞噬這些恒星的物質繼續成長,而後期大部分恒星則是自帶粉絲-行星,因此從這一論點上來看,行星環繞恒星,恒星環繞黑洞並沒有毛病!
上圖是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發現的銀心附近眾多疑似黑洞的X射線源,這從另一點說明一個星系並非只有一個黑洞,而是可能有很多!而恒星和行星則是另一個局面!
黑洞在俘獲雙星時,雙星中的另一顆恒星很有可能被彈入宇宙,成為流浪恒星,假如這個速度超過星系逃逸速度時那麼成為真正的流浪恒星!當然黑洞俘獲恒星時也可能將行星甩入宇宙,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三者可以成為互相沒有引力隸屬的天體,也可以成為行星-恒星-黑洞逐級公轉的天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