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第六天:托林寺——東嘎皮央石窟群——獅泉河

托林寺

托林寺始建於公元996年,是古格王朝在阿里地區建造的第一所寺廟,我對寺廟興趣不大,但同車的一位大哥是寺廟迷,逢廟必進,進了必拜——他進廟的時候,我在車上幹坐著也不合適,於是也跟進去瞅瞅。

寺廟不大,門面簡樸,里頭正大興土木。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張

和藏區大多數寺廟一樣,進殿不允許拍照,逛了一圈,只記住兩樣東西。

一是一只巨大的麋鹿角,里頭的喇嘛介紹說有一千多年歷史了,是古印度僧人阿底峽尊者造訪阿里時帶來的;二是一塊大黑石上的腳印,深約寸許,喇嘛鄭重其事地對我說,這是尊者留下的,當時只是輕輕一踩——為了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神奇力量。

我在心里默默地說:內功,這一定是內功。

寺廟邊上是個廣場,廣場一隅有佛塔,很多藏民在轉塔,我也跟著轉了三圈。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張

東嘎皮央

去東嘎皮央耗時長,路差,車子上下顛簸,人在車里晃得頭昏眼花,我記得第一次來阿里,沒有到過這里,興許是新開發出來的吧。

車子停下,感覺到了荒村,四下無人,也沒有售票點,眼前的石窟群類似古格王朝遺址加札達土林的綜合體,山頭一陣一陣,飄下舒緩的誦經聲。

司機指著最高處說,上頭有個老頭,腰里拴一串鑰匙,給他80塊錢,他就會打開一個個石窟外的小木門,讓我們參觀里頭的壁畫。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張

這麼大老遠來了,不爬一趟感覺對不住這一路的辛勞,於是又開始了艱難的跋涉,一路都沒別人,可能這個景點實在太偏遠也太寥落了。

四下靜寂,只誦經聲一路伴隨左右,這感覺居然出奇得好。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張

獅泉河

這一天除了東嘎皮央,沒別的景點,於是直奔獅泉河。

途中在一家餃子館吃了飯,難以想像,這麼偏遠的地方,還有東北人過來謀生開餐館。

司機說,這條線上開館子的,多是東北人和四川人,然後狠誇了一把他們的吃苦耐勞敢闖敢拼。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張

去往獅泉河的路,後面幾天就沒這麼好的路況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張

獅泉河是大北線、也是新藏線的重鎮,地理位置靠近新疆,維族特色挺明顯的,走大北線路的人,會在這兒做最後的物資補充和休整,因為從這折向東,就開始進入真正的無人區了。

我們到得很早,去一家維族餐館吃了羊肉串和炒面,又去超市買了物資,痛痛快快洗了熱水澡,接下來的幾天,怕是沒這麼愜意的熱水澡洗了。

第七天:獅泉河——革吉——仁多鄉

司機一早就提醒我們,這一天主要是趕路,沒什麼景點。

唯一的興奮點是:啊,終於進無人區了。

在此我要狠狠吐槽一下聯通信號:一進無人區,即刻斬首,接下來的五天,形同癱瘓——人家電信和移動的手機還在盡力喘氣,聯通連詐屍都不詐屍。

天很陰,下了小雨,還飄了點雪,路上比前幾日更蕭索更空曠,一連幾個小時,都只有我們這輛車在踽踽前行。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9張

盯著窗外看久了,會忽然覺得都市、喧囂以及那些伴生的紛紛擾擾,毫無意義。

這片曠野,千百年來如此,千百年後怕是也相同,它不適合人類生存,摒棄人類,人類也摒棄它。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0張

下午,天氣轉好,一路寂寥依然,偶爾停車拍照,拍雲、拍路,拍沒人的世界。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1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2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3張

原本想站在延伸進水中的土舌上拍一張倒影,但土舌太軟了,承不住人的重量。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4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5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6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7張

這一晚投宿在仁多鄉的家庭旅館,據說這兒只有這一家可以提供住宿的地方,愛住不住——所以哪怕它的服務態度不敢恭維、沒自來水(得從大塑膠桶里接水洗漱)、廁所只是院子角落里的蹲坑房、標間還賣到三百以上,也只能全盤接受。

建議大家以後走線路,可以和司機商量一下行程,盡量不在這個地方住宿,實在錯不開,也記得要定床位房而非標間——它的床位房比標間暖和多了,因為床位房是像模像樣夯造的房子,門口還有一圈玻璃走廊緩沖,而標間就是置放了兩張床的板房,一開門正頂著風,不開門時屋里也嘩嘩灌冷風。

別問我怎麼知道的:我拿標間換的床位。

第八天:仁多鄉——仁青休布——紮布耶茶卡——塔若措

第八天,最驚艷的一天,同時也是意外之喜。

我一直以為,這一趟是故地重遊,比對了線路圖才發現,這一段有兩條可選線路,我上一次走的是「雄巴——改則——洞措」線,而位置較低的那條「雄巴——仁多——措勤」線,才是精華中的精華線。

據說司機一般傾向於走改則線,因為路比較好走。但如果你想看到驚艷的風景,記住了,走「雄巴——措勤」線。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8張

仁青休布

仁青休布,第一次聽說,名聲當然沒聖湖那麼大,但景色絲毫不輸。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19張

這延伸進湖心的島(?)挺有意思的,可惜要趕路,沒法上去遊蕩一番。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0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1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2張

路上,顛簸得我們不得不下車走。

還自駕不?自駕不?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3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4張

紮布耶茶卡

在藏語中,「茶卡」就是鹽湖的意思。整個藏地有很多茶卡,名氣最大的應該是青海的茶卡鹽湖,被稱為中國的「天空之鏡」——但紮布耶茶卡,除了人沒法站到鹽湖上拍倒影,其它的,真是毫不遜色,且大有勝出之勢。

這是哪個神仙地方呀,比哈特!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5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6張

有個藏民騎摩托車經過,如在畫中。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7張

鹽田邊。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8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29張

是仙境沒錯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0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1張

塔若措

塔若措其實緊鄰著紮布耶茶卡,換言之,左看紮布耶,右看塔若措。

塔若措的水可能是含有某種礦物質,呈難得的銹紅色,而且越往鹽湖深處去,這顏色越深。

塔塔,你怎麼可以長得這麼好看!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2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3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4張

離得很近,可以看到湖上的漣漪。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5張

看見了嗎,車子駛向鹽湖深處,左手塔若措,右手紮布耶。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6張

顏色越來越深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7張

前頭路斷了,沒法再往深處去了,日光沒那麼強烈了,顏色也由艷轉暗。這犬牙交錯狀的泥埂,好像節節相扣的脊骨。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8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39張

在湖邊流連了很久,才在司機的催促下上了車,離開的路上,看到兩只優雅的藏野驢。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0張

然而,這條線上的藏野驢,就遠沒有我2012年那次拍到的出色了,當年,我還是個單反girl,後來,我放棄了在攝影的路上進階,因為……單反太tm重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1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2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3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4張

還看到又一個措,可能是達瓦措?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5張

然而,有紮布耶茶卡和塔若措珠玉在前,野驢也好,達瓦措也好,都是過眼煙雲了。

第九天:措勤——紮日南木措——當惹雍措——文布

一大早,前方傳來消息,說是前兩天的大雨,把路給沖斷了。

我還以為是怎生磚塌路垮的場面,到了才知道,也就是積水把路淹了一段。越野車表示沒有壓力,走起!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6張

車窗外。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7張

紮日南木措

大北線的「一措再措」,很容易讓人審湖疲勞,所以看見紮日南木措的時候,大家都很淡定。

湖邊風大,幾乎懶得下去拍照,司機痛心地說:給湖點尊重好嗎?

於是很尊重地下去拍了幾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8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49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0張

下午,車近當惹雍措,這是西藏最古老的宗教「苯教」的聖湖。

當惹雍措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1張

當惹雍措的cp叫達果雪山,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湖岸邊矗立著的那一列。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2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3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4張

晚上在文布村住宿,旅館雖破,勉強算作「湖景房」。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5張

回想起來,在這兒,印象最深的有兩件事。

一是蹲坑廁所,沒頂(可能是方便咱晚上看星星),沒門,老板做了塊木板,手持式的,蹲坑的時候可以拿起來擋住門口——鑒於外頭狗叫聲不絕,我覺得可能是防止野狗進來搶廁位的。

二是老板和人聊天的時候,我剛好經過,老板忽然抬頭問我:「就是那個,寫《神的孩子都要去西藏》的那個人,去年車禍去世了你知道嗎?」

我說好像看到過這個消息。

老板抬手指向窗外,說:「喏,就是在那個方向,湖邊。」

抬頭看,也忘了他指的具體是哪,只記得那一刻湖水平靜,心里卻起了風波,覺得人生莫測,世態無常。

第十天:文布——當穹措——尼瑪——達則措——色林措——班戈縣城

司機跟我們商量說,按照行程,今天應該住尼瑪縣。

「但是尼瑪縣中午就到了,附近也沒什麼可玩的,你們要是願意,我趕趕路,兩天並一天,你們也能提前一天回到拉薩。」

我們都沒異議。

大北線的第十天,身心疲倦,想念熱水澡、抽水馬桶、拉薩這種大城市才有的五花八門吃食,外套早穿臟了,洗衣服基本靠「抖」——一件換下的衣服,塞進箱子里放兩天,然後拎起來抖一抖,說服自己這是新的、乾淨的,可以把身上那件置換下來了。

而身上那件,過兩天抖一抖,又「挺括嶄新」。

當穹措

當穹措,藏語里叫「小當惹雍措」,它和當惹雍措原屬一個湖盆,後來水位下降、湖水退縮,這才一分為二。

即便「審湖疲勞」,站到湖邊,還是忍不住要讚一聲美,這兒的水跟別的措略不一樣,薄而清透,泛一層瀲灩水光。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6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7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8張

據說當穹措的湖水很神奇,一天之內會換三個顏色,最美的是翡翠般的碧綠色,但很遺憾,趕路的我們沒有一天那麼長的時間在湖邊守候。

不過沒關係,下面有請我2012年拍的當穹措。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59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0張

中午在尼瑪縣城吃飯,司機說是這條線上最好吃的羊肉。但是我的胃告訴我,這一路以來,它已經厭倦了川菜、東北菜以及大塊的牛羊肉。

它想吃日本料理,或者廣東茶樓里熱騰騰的早點,或者佐著甜醋和薑酒的大閘蟹。

總之是這兒沒有的東西。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1張

達則措

之所以記住「達則措」這個名字,是因為在這兒看到了藏羚羊。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2張

司機說我們很幸運,因為「好多人只看到了母的藏羚羊,母羊沒有長長的角,沒有公羊好看」。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3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4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5張

藏羚羊有些怕人,離得近了它撒開蹄子就跑,而人光憑兩條腿,是絕對跑不過它的。

為了拉近距離拍攝,我的小手機已經使盡了洪荒之力。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6張

這里,再次請出單反照。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7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8張

向當年的攝影師——不辭辛勞的我——致敬。

哼,我一直覺得,我的才華是多方面的,都被寫文章給耽誤了。不是我吹,我要是一直堅持在攝影的路上跋涉,現在早餓死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69張

色林措

色林措,西藏最大的湖泊,傳說中,色林是一個魔鬼,被蓮花生大師追逃至此,大師命令它在湖中懺悔,永世不得離開。

所以,色林措又叫魔鬼湖。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0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1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2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3張

第十一天:班戈措——紮西半島——納木措

因為前一晚住在班戈縣城,所以順道拐去班戈措。

路上遇到的不知名措,這些天看慣了各種藍,忽然出現一泓碧色,非常稀罕。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4張

納木措

班戈措去往納木措,全程爛路,搖搖擺擺,道阻且長,心情卻很放鬆,知道旅程已到尾聲,距離拉薩只一步之遙了。

下午近三點,車子駛近納木措,納木措與其它措最大的不同,大概就是它的湖邊矗立著最宏偉壯觀、連綿不絕的念青唐古拉山。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5張

不過對比了一下,好像2014年來的那次,拍得更好。

納木措,攝於2014年12月。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6張

到納木措的第一個感覺是冷,湖邊尤甚,大風翻起濁浪,吹涼了我的腦袋。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7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8張

納木措的迎賓石,很想問問,高處的那些哈達,到底是怎麼扔上去的。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79張

回看2010年時拍的迎賓石,嗯嗯,當年的哈達稀稀落落,確實沒現在壯觀。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0張

按照行程,晚上得在納木措住宿。其實從拉薩到納木措,多是一日往返遊,不建議大家住在納木措,住宿條件簡陋以及房錢那還是其次,關鍵是,這兒吃飯貴啊!

餐館、旅館大多是板房,每家門口都停著旅遊車,遊客撐起了這兒的經濟。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1張

第十二天:納木措——拉薩

半夜下起了冰雹,鋪天蓋地的噼啪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

板房不隔音,隱約聽到隔壁房里的住客嚷嚷說:「下第三次了。」

下就下吧,反正也沒處跑,我裹緊被子,也嘟嚷了句:「不會把屋子砸塌吧。」

然後又睡了,一覺到天明。

天亮之後又下了一次,撿起來看了看,只指甲蓋大小,很不刺激。再接著,天就放晴了。

出去走了一圈,氣喘籲籲爬上了觀景台,可能是半夜下過雹子的關係,說是天氣晴朗,但雲團詭譎。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2張

俯視納木措,又變了個色調。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3張

爬到一半,有點缺氧,司機又發信息來催著回程,只好在半山腰的經幡林處磕了三個長頭。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4張

下山之後,終於找到掛經幡的藏族小哥,買了好多經幡委托他去半山我磕長頭的地方掛上,幫自己掛、家人掛,也幫朋友掛,還是前頭說的,求來求去,無非那幾樣。

小哥收了訂金,背起包就往山上奔,跟我約好會發掛經幡的視頻給我,我「確認收貨」之後,再付尾款。

離開的時候,驚訝地發現,我這趟住的客棧隔壁,就是我八年前住過的放牛娃客棧。

2010年的放牛娃,非常樸素。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5張

2018年的放牛娃,招牌高端了些,然而從門口看進去,里頭好像沒什麼變化。不過難得老板長情,沒改名,也可能是懶得改。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6張

剛出納木措景區的大門,就收到了小哥發來的好幾個視頻,點開了看,風聲颯颯里,我的願望,和成百上千人的一起,獵獵飄揚。

走了,回拉薩了,過吃香喝辣的好日子去了。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7張

天上阿里,雲端西藏(下) 科技 第88張


大北線的包車,這幾年來費用沒怎麼上漲。單人的包車費在五千五到六千左右(一輛車坐三到四人),當然,也有報價在七千、八千甚至兩三萬的,那些是有額外服務提供的。(比如住宿、餐標都按最好的來,可以去常規路線不去的景點等等)

由於門票、食宿自理(需要負擔司機食宿,而大北線的食宿又都偏貴),除包車費用外,一路的額外花費在單人四千到五千左右。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