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很多人都把小牛看做大陸版 Gogoro,但這家叫做「璞物」的公司做的產品看起來可能更像,因為他們也要做換電模式的電動車。
就在前幾天,璞物在 751 「低調」發布了旗下電動車品牌——D1。我也聯繫到了璞物聯合創始人孫卓,和他聊了聊換電模式電動車的那些事。
我們暫時先把是不是大陸版 Gogoro 的問題放一邊,關鍵還是看車。
璞物 D1 旗下一共包括三款產品,分別是:
運:針對快遞員或外賣配送員,配有可折疊的靠背座椅,手機架與 USB 充電孔。目前已經和「百度外賣」、「餓了麼」等配送企業合作,計劃逐步進行車輛測試。
行:針對用戶日常出行,定位為千元級別(總覺得有些某米即視感)。
享:針對個性時尚,有一定速度追求的用戶,主打外觀設計和性能(審美這個東西吧,真沒必要細說,大家喜歡就好)。
前兩款車的定位很直接,就是交通工具,最後一款則有些「裝 X」的成分在里面,不過這也是為了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三個系列計劃在 10 月份對外出售(線上線下同步,具體售價還沒有透露),目前備貨總量大約在 10 萬台。
D1 全系電動車採用了標準化的電池,目前發布的版本為鉛酸電池(鋰電版本也研發完畢,計劃下一代推出)。這些車輛的生產由遍布在全國的代工廠負責,璞物主要負責設計部分。
作為國內首個把換電模式推向市場的品牌,孫卓透露其實他在 09 年前後就開始思考這樣的模式,只是那時候互聯網思維還沒有流行起來,換電模式在當時很難推廣(用戶很難輕易接受一個全新概念的產品)。
在璞物的產品規劃中,用戶可以利用「無限電 App」 查看車況(功能參考同類產品,你懂的),查看附近的換電站並且預約電池,到達換電站之後只需要進行簡單的換電操作(隨換隨走),App 計劃和新車同時在 10 月份發布。
相信看到這里,你也會發現換電模式的核心在於換電站的密度,如果選擇全部自建肯定需要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有些「得不償失」。
為此璞物的換電站採取加盟的模式,主要選取一些小維修店作為加盟商。用戶每次換電收取 2 元,這部分錢由璞物收取(加盟商只收取電費),真正能夠吸引加盟商的原因在孫卓看來還是由換電帶來的連鎖效益(例如維修,賣車、救援等業務)。
目前,全國範圍內換電站的數量已經超過了 10000 家,覆蓋 26 個省市。璞物計劃最終的覆蓋密度達到平均每 3 公里就有一個換電站。對於之後需要擴展的農村市場,璞物也會盡量保證用戶在續航範圍內可以找到換電站(地廣人稀真的不好說啊)。
建設如此龐大數量的換電站,管理肯定是個大問題。畢竟加盟商的缺陷也很明顯,如何進行規範化的管理,保障用戶在不同的換電站能獲得相同質量的服務是必須要考慮的。同時,戰線太長對於璞物的供應鏈、物流整合能力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孫卓之前是傳統電動車行業的經銷商。傳統行業競爭的畸形化,甚至不計成本的拼價格讓他選擇跳出這個圈子,再回來選擇熟悉的領域創業則因為可能相對比較「容易」。
從去年 1 月開始創業到現在,璞物其實還沒有完成任何融資,只是靠著幾個合夥人的個人資本運作,目前大約投入了 3000 萬元。他也向我透露說其實電動車本身不賺錢,採取 B2B(工廠直接髮貨到經銷商)模式。所以如何盈利也就成了我特別關注的點。
璞物目前正在和 TP-link 合作,計劃將換電站打造成一個個的無線熱點,可以進行投放廣告的合作。在設想中,由於換電站的密度足夠大,這樣的 Wifi 熱點會吸引很多用戶使用,換電站的 Led 螢幕也可以作為廣告位。
當然,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在孫卓腦海中還有很多成熟的想法。璞物換電模式的最終形態是要打造一個 O2O 的能源平台,可以給不同的電動交通工具提供換電服務(又是要打造規範、平台、生態等等),這樣一來盈利肯定就不成問題了。
寫到這里,問題又回到了如何將用戶量和換電站數量推到一個足夠高的量級,這才是目前最大的難點(除了砸錢可能真沒別的招)。
這一步做好了,剩下的「暢想」才有做到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