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和貝佐斯作對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1張

虎嗅註:本文作者馬特·沃德(Matt Ward)是一位天使投資人、初創企業咨詢師、企業家、作家和密碼學愛好者。他在thinkgrowth上發表文章,詳細論述當今世界四大科技巨頭的發展戰略,本篇是該系列第一篇,原文是Amazon: The Company Consuming Consumers,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

編譯|烏鴉騎警

今天的亞馬遜看上去不可阻擋。

貝佐斯當初建立的這個網上購書公司現在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具統治力、最為多元化的企業了。目前他們的目標是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市值達到一萬億美元的企業。

科技界人士早已對亞馬遜的偉大形成了共識,但大眾眼里卻並非如此。坊間對這家公司仍然存在諸多誤解,因此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讀。

亞馬遜的今日帝國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與全球五百強企業中的大多數公司不同,亞馬遜的特點是多元化。大多數企業只依賴一兩個爆款產品,但亞馬遜旗下卻是一整支軍隊。支撐這個「軍事帝國」的是「五柱石」:亞馬遜網站、亞馬遜AWS雲服務、Alexa智能音箱、全食超市、亞馬遜Prime服務。

這五大業務,單舉出其中任何一個就足以驚艷世界;所以一旦他們合體,那最終的「完成體」必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商業巨輪。

為了更好的理解這個龐然大物,你首先需要了解下這「五柱石」。

1. 亞馬遜商城:世界第一的電商超市

在西方人眼中,亞馬遜是世界上最具壟斷性的企業,它的地位幾乎可以說是不可動搖的。舉一個簡單的數據:去年,他們營收1360億美元,增長率達到了兩位數。

更可怕的是,這家公司幾乎每年都在拓展他們的市場疆域。目前,亞馬遜已經拿下了世界上10大主要市場,除了最早的北美和歐洲,亞洲的日本、中國和印度也有他們的足跡;目前他們正在澳大利亞建立新的「根據地」。

更重要的是,電子商務的火車仍在呼嘯前行。得益於強大的物流體系建設和平台上第三方賣家的加持,亞馬遜實際上已成為了完全意義上的全品類線上商城。根據2017年數據,亞馬遜占據了美國電商業44%的份額;並且過去的五年間,他們每年都會至少增長13%。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3張

這種增長並非局限於美國本土,在亞馬遜2016年的營收總額中,有35.5%是海外市場貢獻的;2015年,這一數字是34%。最終,國內和國際市場的雙豐收促成了亞馬遜股票的飆升。

但有一個項目需要特別指出,那就是亞馬遜倍思(Amazon Basics)。對於曾在這個平台上做過生意的賣家來說,Amazon Basics絕對是一個醜陋的字眼。該平台本是亞馬遜第三方賣家聚集地,但亞馬遜官方卻暗中收集這些賣家的銷售數據,找到其中最受歡迎的產品,然後再在自家的主營平台上推出「仿冒品」。

我曾見過數十種產品「有幸」被亞馬遜「拷貝」的商品;也親眼見過許多朋友被亞馬遜用這種手段打壓。沒錯,除了消費者,亞馬遜唯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主營平台。而這種針對第三方賣家的骯髒伎倆也預示了亞馬遜之後的經營思路:現在,亞馬遜倍思上的所有第三方賣家都已被替換成了亞馬遜自營——是的,亞馬遜只想獨占消費者,他們連一丁點利潤都不想給旁人留。

這種思路針對的不只是賣家,買家也深受其害。於賣家而言,進駐亞馬遜當然會獲得可觀利好,但亞馬遜就像垃圾食品,偶爾吃一點可能覺得口感很棒,但長期食用就會給自己埋下健康隱患。品牌商們爭先恐後的擠進亞馬遜,無非是看中平台上億萬消費者;但他們不知道的是,這種嘗試其實是飲鴆止渴,入駐亞馬遜雖然能帶來短期收益,但長遠看來,虧損的可能性反而更大。

市場死了。因為平台搭建者成為了市場競爭者。

對自營產品的過分支持客觀上縮減了消費者的選擇空間,也讓亞馬遜的議價能力不斷攀升。所以對消費者來說,這也不算是個好事。

2. AWS:世界第一網路服務公司

盡管亞馬遜的電商業務已經無比強大,但對比之下,AWS的表現更為搶眼。(註:我個人認為,亞馬遜應該在監管部門開始執行反壟斷措施前盡快剝離AWS業務)

亞馬遜打造AWS的目的是更好的服務自家市場。他們需要AWS為Amazon.com賦能,使其具備出色的圖像和信息處理能力。只有這樣,貝佐斯才是貝佐斯,亞馬遜的產品也才能保持其一以貫之的模塊化風格。

AWS在壯大,亞馬遜商城則在不斷降價。很明顯,這麼做就是為了打擊同行業競爭對手,最終的結果之一是要讓AWS更具市場競爭力。

「你的利潤就是我的機遇」—傑夫·貝佐斯

今天,42%的網站由AWS提供支持。這個數字甚至比微軟、Google、IBM三家的雲服務業務的市場占有率的總和還要多。

不過,考慮到AWS使用方便又定價合理,這個結果也並不令人意外。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4張

和電商業務相似,AWS的增長態勢也完全沒有減慢的跡象。目前,該業務已占亞馬遜總營收的10%,2017年第三季度的營收額為46億美元,同比增長42%;淨利潤則達到了12億美元,比2016年同期增長12%。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5張

大多數網站的「地基」,建立在亞馬遜的基礎設施之上。

3. Alexa:世界第一語音助手

2014年,亞馬遜旗下的「怪獸家族」又添新丁。

對於那些沒有買書需求的人,亞馬遜也並不著急,因為他們總會想出辦法把你納入其網路之內,所以到最後你會意識到,這家公司的目標是要拿下所有客戶。

而Alexa就是這個野心的具象化體現。隨著Alexa產品的突然爆紅,亞馬遜的間諜終於可以大搖大擺的潛入你家了。

想知道我為何這麼說?

只問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是怎麼買東西的?」

Alexa的存在就是要替代所有產品,它的目標是要讓你平滑、無縫的購買所有東西。和語音交流相比,點擊下單的模式實在是太過原始了。

「Hey,Alexa,我們沒牙刷了,衛生紙也沒了……對了,再買個棉球!」

對於亞馬遜來說,Alexa的精妙之處就在於選擇。

以往,用戶們在亞馬遜官網購物時多半都會挑選自己中意的品牌;但現在,Alexa的出現將改變這個習慣。正如上面的例子所展示的:當用戶要吩咐Alexa買一些生活用品時,他一般只會向後者聲明要買某類型產品,而不會強調該產品的具體品牌。於是久而久之,用戶會發現他所買的東西幾乎都來自同一平台——亞馬遜倍思(因為Alexa的默認購物平台就是這個)。而鑒於亞馬遜倍思已成為亞馬遜自營產品的銷售平台,Alexa培養的這個消費習慣最終將使亞馬遜順利擊敗自家平台上的其他知名品牌。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6張

我知道,很多用戶之所以鐘愛Echo,主因是Alexa美妙的聲音。但我必須告訴你,這只是亞馬遜達成其目標的手段,而他們真正的目標,正如我上文所言,就是成為你生活必需品的唯一提供方。目前看來,Alexa的工作進展順利。根據亞馬遜提供的數據,僅在去年第三季度,他們就售出了2000多萬台Echo。我簡直沒法想像,到了節假日,這個數字還會增加多少……

進一步想,如果亞馬遜決定為你提供食品呢?

4. 全食超市:世界第十的食品雜貨店

哦,等等,亞馬遜在2017年以大約13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全食超市。那麼現在,事情就變得更有趣了……

一句話,亞馬遜購買了一個功能齊全,供需平衡的完整銷售網路。

亞馬遜覬覦食品零售業的野心早已有之,但因為運輸問題和食品保鮮難題,亞馬遜此前的多次努力均以失敗告終。收購全食是亞馬遜一個新機遇。得益於全食完整的供應鏈,亞馬遜可以大幅降低供應風險,為線上客戶提供各種飲食產品。當然,也會有一些糟糕的情形出現,比如,一些火腿和奶酪無法在網上銷售;但這也無妨,亞馬遜會選擇將實體店里的這些產品大幅降價以清理庫存。

而全食的加入還會讓用戶與Alexa的互動出現更多新場景,就比如:

「嘿,Alexa,我要一加侖牛奶,一份麵包,兩桶酸奶和一罐花生醬。另外,我的食譜里還包括披薩皮,番茄醬和義大利辣香腸,你把這些也加到我的購物車里吧!」

類似的場景還可以衍生出更多可能,一個符合實際的合理想像是,亞馬遜根據你的收藏夾內容,用AI來為你推薦諸多菜品,你負責勾選今晚的菜肴,而亞馬遜則會為你自動下單購買食材。怎麼樣,覺得有趣嗎?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在收購完成後,各大連鎖超市的市值瞬間蒸發130億美元了吧……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7張

5. 亞馬遜Prime:世界第二的視頻服務平台;世界第六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台

亞馬遜五大柱石業務中的最後一個說來有些複雜。亞馬遜Prime一方面提供免費的美國境內2日達遞送服務,另一方面卻又是一個流媒體娛樂內容平台。

這是一個極佳的「飛輪連接器」。研究表明,Prime客戶的平均開銷是非會員的兩倍(1300美元vs 700美元),但若亞馬遜決定把會員費降到7.99美元/月,他們反而有可能賺到更多。

原因就在於Prime Music和Prime Video。這兩項服務都提供了無限量的免費流媒體服務,它使亞馬遜的所有授權內容和原創內容都能與Spotify和Netflix等服務直接競爭。

盡管目前Prime平台上的原創內容較少,而且數量也少於亞馬遜的那些競爭對手們,但重點在於——免費。而眾所周知,免費服務能夠將用戶牢牢綁定在亞馬遜的產品生態之中。

如果你能獲得2日達免郵服務,同時還無需使用Netflix和Spotify,那我可能你一定會勾選更多的產品吧。

預計全美目前有6300萬家庭是Prime會員,約占總人口的35%。Prime服務讓亞馬遜2017年第一季度的經常性收入增加了19億美元,讓幾乎每個家庭的採購量都翻了一番——但這遠遠不夠。對於會員數量,亞馬遜的原則只有四個字:多多益善。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8張

亞馬遜有「商業五柱石」,其中任何一個都足以頂天立地。

但故事還沒完,亞馬遜還有廣闊的未來發展機遇。

亞馬遜的增長機會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展望未來,亞馬遜的強大主管能力和遠見卓識足以令他們處於競爭中的不敗之地。五大主營業務都有巨大發展潛力,未來也都會迎來強勁增長。

不過亞馬遜並不滿足於此,他們正在對下一個潛在機會投以巨資,下面我們就一一認識下:

1. 拓展亞馬遜倍思的市場疆域

正如前文所言,亞馬遜倍思是亞馬遜帝國的終極答案。掌控端到端服務,就贏得了一切。目前看來,盡管亞馬遜已經在這項業務上投入了海量資源,但他們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截止到2017年12月14日,亞馬遜倍思已經有了1500款產品(2013年是300款),不過參照亞馬遜官網4.8億的產品數量,Amazon Basics的提升空間令人充滿想像。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10張

2. 剝離AWS業務

我一直認為,亞馬遜正遊走在監管的刀尖上。盡管不像Facebook、Google、推特那樣,常常處於輿論的風口浪尖,但亞馬遜已經在許多領域逼近監管的紅線,原因自然是涉嫌壟斷。

隨著民眾和立法者對互聯網行業認識程度的逐步加深,相關部門介入亞馬遜是遲早的事。而在此之前,亞馬遜應該先發制人,早早剝離AWS雲服務,遠離反壟斷機構的注意。畢竟,AWS是亞馬遜五大分支業務中唯一沒有聚焦商業和物流業的;這一業務同時也是「五柱石」中最適合獨立發展的。

一旦完成業務剝離,那麼政府干預的可能性就會大大減少。更何況我們都知道,不論亞馬遜做什麼,其股價都會上漲。因此可以預見, AWS獨立後的新公司和亞馬遜母公司的總市值很可能會超過目前6040億美元的數字。

3. 拓展線下零售業

亞馬遜似乎已打定主意打造線下實體零售店了。雖然一鍵下單的網購模式已經讓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但他們同樣也很清楚線下購物體驗的重要性。有人認為,一旦實體零售店建成,Amazon.com將成為用戶線下轉化率和銷量提升的重要樞紐;而亞馬遜的線下實體店也會反過來助推亞馬遜官網的成交額。

對於這個說法,我基本認同,畢竟美國人真的很喜歡到線下店試穿衣服。而在我此前的文章中,我也有提到,如果真要建立實體店,那麼店內的商品必須至少具備以下兩個特徵之一:

  • 該產品退貨率較高

  • 重量(尺寸)對產品本身有很高價值

4. 增加視頻內容比重

你看過《大病一場(The Big Sick)》嗎?這是亞馬遜工作室製作的電影,製作人是Kumail Nanjiani。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認為這是我看過的最精彩的電影之一。

2017年,亞馬遜花了45億美元投資原創內容。他們看到了擊敗Netflix(市值905.7億美元)的希望,而武器就是Prime Video上的原創視頻節目。是的,亞馬遜已經意識到了,流媒體就是視頻娛樂內容的未來。

而隨著亞馬遜不斷更新自家視頻庫,他們的常青內容不僅會取悅老客戶,也會源源不斷地為Amazon Prime貢獻新會員。

在一個內容(注意力)為王的世界,亞馬遜已經成功的擁有了用戶的心、腦、以及——錢包。

5. 關注食品行業

在以130億美元拿下全食超市後,美國的食品雜貨業市值達到了8000億美元,這個數字是亞馬遜在全球銷售額的6倍。

這樣的對比顯然意味深長。不過,亞馬遜要想在這個廣闊的市場取得成功,就必須集中精力,妥善配置資源。我相信,如果決策正確,亞馬遜有機會在未來幾年內將自己的銷售額翻上兩到三番。

6. 向醫藥行業進軍

藥品業在美國可是個大生意,而亞馬遜當然也很清楚。有消息稱,亞馬遜在醫藥行業的行動已經引起了CVS、Walgreens等醫藥大企的擔憂。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11張

預計到2021年,美國處方藥市場將達到6100億美元。這一市場規模已接近食品零售業。考慮到亞馬遜手中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物流系統,若他們選擇進軍醫藥行業,簡直就如同晨練的大爺到附近公園遛個彎一樣輕鬆。

一旦有了亞馬遜品牌的非專利藥品,究竟還會有多少消費者會去那些既不方便、價格又貴的藥店呢?

是時候推送些藥片了……

其他需要考量的元素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我曾在之前的文章中寫過,科技巨頭如何用自己最擅長的方式打敗初創企業;我也曾提過,在這方面,亞馬遜絕對是行家:很少有公司能像他們那樣,隨時準備應對各種顛覆性變化。

主管力

亞馬遜是世界上管理最好的公司之一。

得出這一結論的原因有很多,亞馬遜遵從的是結果導向的企業文化,鼓勵員工冒險;公司注重消費者,歡迎建設性批評意見,而且員工還很有主人翁意識。

當然,你可能會覺得以上詞語有些言過其實,但如果你有機會認真觀察,就會發現亞馬遜確實是在認真踐行著他們所訂立的規則。

除此之外,傑夫·貝佐斯還做了一些別的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承諾的重視,貝佐斯要求員工必須堅定不移,具備極強行動力。

如你所見,不管是收購全食還是宣布進軍醫藥產業,亞馬遜幾乎每次行動都能立即獲得市場的肯定。在公眾眼里,貝佐斯從未錯過。

貝佐斯所精心打造的冷酷無情又安全可靠的形象讓亞馬遜能夠超越短期利潤的誘惑,時刻為未來的發展留有足夠的回旋空間。

當然,這也讓貝佐斯本人可以手持公司17%的股份,成為這座巨輪名副其實的掌舵人。

自動化

你見過亞馬遜的倉庫嗎?如果沒有的話,建議你看看相關視頻。

亞馬遜倉庫的運轉效率和自動化水平難有人能出其右。在這里,每一樣東西都會被精確測量,這使他們可以在盡力壓低成本的同時仍舊保證產品的高質量。在規模化生產的情形下,這意味著更高的單位經濟效益。

人工智能

我就一句話:亞馬遜有世界上最好的AI專家。

不管是鑽研Alexa的那些家夥,還是那些每天做數百萬次A/B實驗的工程師,亦或是專注產品推薦系統的專家們……這麼說吧,在數據處理能力和機器學習方面,唯一能和亞馬遜匹敵的,只有Google一家。

戰略收購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盡管亞馬遜已成為世界頂級科技企業(如果不說是世界第一的話),但他們的銀行帳戶相比業內其他競爭對手都要略少些:220億美元的存款讓亞馬遜無法做出激進的收購動作。

不過在去年收購全食之後,亞馬遜的股票飆升了32%。這充分說明了市場對貝佐斯的信任。基於這一現實,如果未來亞馬遜決定為某個戰略收購投下這220億美元,市場也很可能再次報以積極的反饋。

下面是6個亞馬遜可能進行戰略投資的領域:

1. 視頻行業

隨之亞馬遜對Prime Video的投入越來越多,與Netflix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收購一家視頻製作公司對於亞馬遜來說符合商業邏輯,而符合標準的潛在候選人也很多。

目前看來,亞馬遜好像買不起Netflix。不過如果這起收購真的發生,那後果將是徹底殺死有線電視,讓亞馬遜登基成為娛樂內容產業(及其他相關產業)的沙皇。

而隨著迪士尼拿下Hulu,而時代華納搶下HBO,這兩筆收購也沒希望了。如果亞馬遜能先於他們拿下其中之一,那絕對是場巨大的勝利。

亞馬遜目前最現實的目標,應該是那些規模較小的電影工作室以及YouTube上的原創視頻製作者。眾所周知,YouTube上充滿了多種多樣、風格迥異的視頻內容。如果亞馬遜能夠將那些不同風格的視頻製作者悉數招致麾下,那麼從內容上說,Prime Video就可以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需求了(甚至還可能把YouTube上的用戶拽過來),同時長短內容的有機搭配也將對Netflix和YouTube實施無差別打擊。

2. 音樂產業

和視頻一樣,Prime Music也是Prime訂閱服務拓展的重要推動力。因此毫無疑問,投資音樂,符合亞馬遜高管們的發展規劃。

但和視頻不同的是,收購音樂公司的價格更低,而利潤卻可能更為可觀。

作為全美最常用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平台(我是說免費版),Pandora的市值僅為13.3億美元。如果收購它,亞馬遜將迎來一場大變革,這個巨頭可以在分銷和授權協議兩種形式之間大做文章,無論哪一種,都會令他們獲得更多訂閱用戶。

另一個潛在收購對象是SoundCloud,這家流媒體音樂平台幾乎每隔幾個月就會傳出破產傳聞。不過,盡管他們尚未找到清晰的商業變現思路,但加盟亞馬遜對雙方來說都將是個雙贏結果。

因為SoundCloud是一個即插即用的有趣組件,它和亞馬遜現有的平台基礎和用戶習慣十分契合。

截至目前,SoundCloud已經獲得了4.67億美元融資。不過它現在並不值這個價,這筆經濟實惠的收購案可以回報投資者,還能助推亞馬遜獲得更大成功。

不僅如此,SoundCloud還可以為亞馬遜提供進軍播客行業的機會(又是一個潛力巨大的領域)。

3. 巨型實體商超

與電商行業的蓬勃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零售業的日漸蕭條。不過如果亞馬遜決定進軍實體零售業,那麼相比於自建商店,直接收購顯然更加划算。而與Target的聯手將是一個互惠的合作,這相當於給兩家公司共同的對手——沃爾瑪——致命一擊。

Target在北美有1828家分店,盡管在亞馬遜看來,這些店面可能太過龐大(導致維護成本偏高),但這並不是什麼大問題,Target的分銷能力、儲存空間以及銷售能力才是吸引亞馬遜的關鍵所在。尤其是,考慮到Target的市值只有375.8億美元(大約只有沃爾瑪的1/9),這樣一筆收購,亞馬遜負擔的起。

再補充一個事實:Target的老顧客們也正是亞馬遜的理想客戶

4. 時尚行業企業

亞馬遜正在向時尚行業擴張。和其他很多產品不同,時尚業里的服裝可不僅僅是穿著合身就夠了,它的關鍵在於光鮮亮麗。

也正因為此,服裝店的意義不在於功能,而在於感受;銷量的推手不是衣服本身,而是試穿體驗。換上靚麗上衣、穿上緊身牛仔褲,才是人們願意掏錢的根本原因。

所以,如果亞馬遜決定不去收購一個全品類零售商(比如Target),而是專注於時尚業本身,那麼Nordstrom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這家奢侈品服裝店在北美有349家分店,而市值只有80億美元,這個價格和全食相仿。

除Nordstrom以外,Kohl、Macy、J.C、和Penney也可以納入備選名單。

不要忘了亞馬遜倍思,他們的目標一直是把所有的好產品都變成自己的。通過一筆這樣的收購,亞馬遜的設計師們可以更接近顧客,也可以在全國範圍內快速地對時尚潮流進行迭代。

現實的講,亞馬遜的時尚野心目前還很難看出端倪,但不妨給他們兩年時間,看看這個網購巨頭是否也能在時尚界贏得一席之地

5. 「狂野王牌」之共享出行

這個看似狂野的想法其實一點都不狂野。考慮到計程車行業的巨大潛力以及深陷泥潭的Uber,現在拿下Lyft絕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我來給你解釋下原因:

就目前而言,拼車生意的單位經濟效益並不好,由於互聯網同時具備本地化和全球化的雙重特性,打車公司之間的戰爭可以發生在全球的每一個城市,而最終,雙方都難以獲利。

可是品牌廣告呢?如果計程車上的廣告能吸引乘客注意,那將為你的品牌帶來多少價值?

從這個角度看,Lyft很有可能成為亞馬遜的「銷量引擎」。

在南非,Uber的司機經常會在車上安插一個能播放廣告的螢幕,以此來為Uber帶來更高獲客。這一推廣形式亞馬遜也完全可以借鑒,無論是通過簽訂合作協議還是直接收購,亞馬遜都能狠賺一筆。通過了解乘客的定位信息,亞馬遜可以有的放矢的在當地推進他們的Prime Music和Video業務,還能促進網購平台自身的銷售額。也就是說,Lyft能成為亞馬遜的「高附加值老司機」。

此外,亞馬遜還可以在Prime服務上加大賭註,讓會員們在使用Lyft打車時獲得更多折扣。這不僅能進一步挖掘Lyft的潛力,還能增加Prime用戶的數量。

即使你認為「汽車所有權已死」,「無人駕駛才是未來」,那也同樣不會影響亞馬遜在這一領域的收入。確切的說,自動駕駛汽車的流行將會賦予亞馬遜更大的空間去規劃和安排乘客們的「車上生活」。

6. 狂野王牌之電信巨頭

想像下,如果亞馬遜拿下Sprint會怎麼樣?我知道和其他幾家電信巨頭相比,它的規模最小,但饒是如此,Sprint也有5040萬客戶。

另一個重要信息是,亞馬遜本身就是很多用戶購買手機的平台。想想看,如果亞馬遜說,只要在平台上買一部手機,你就可以在Sprint上獲得一個月的免手機費服務(或者其他誘人條件),你猜猜會有多少人願意「上鉤」?

由於在自家平台上擁有免費廣告(我指的是全食超市)。亞馬遜可以毫不費力地開展移動銷售服務(畢竟現在大多數零售店都已開始辦理預付套餐業務了)。

Sprint目前估值227.6億,這個價格亞馬遜還是出得起的。這筆收購將對現有的電信行業的競爭格局產生重大影響。考慮到亞馬遜一貫的風格——壓低價格,減少利潤——用戶們很可能會對Sprint趨之若鶩,而這當然會提升這筆收購案的附加值,有力打擊競爭對手。

評分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我其實很難給亞馬遜除了A+以外的任何分數,不過考慮到公司本身的一些不安定因素及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初創企業對其造成的潛在衝擊,我認為A級的評分更為合理。

事實上亞馬遜只有兩個弱點:一是潛在的監管風險,二是經營成本高。雖然對於後者我未曾在本文中提及,但它仍然是個值得討論的話題。

截至目前,亞馬遜仍然沒有(雖然已經接近了)盈利。而這就是為什麼貝佐斯在我這里拿不到A+的原因。盡管市場現在透出的口風仍然是「盈不盈利無所謂」,但我們都清楚,氣候隨時都可能變化,一旦資本市場發生巨變而亞馬遜受到波及,那麼他們的股票很可能會出現動蕩。

但即便如此,我仍然看好亞馬遜。歡迎未來的壟斷者吧,他就是——傑夫·貝佐斯先生。

結語

別和貝佐斯作對 科技 第2張

亞馬遜真是一個偉大的企業。

這個「五頭惡龍」幾乎在他所在的全部領域都占據著主導地位。千萬別和貝佐斯作對,你不會有好果子吃的。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虎嗅網立場

標題文字

內容描述.

虎Cares

一個煙民「替煙」的健康靠譜解決方案

一個避免「二手煙」的完美可行方式

一個鬧心辦公場合封閉場所想抽而不得的治療利器

不謙虛的講,兼具人性化&性價比&設計品質的

山嵐Laan電子煙,會是你極佳的解決方案

建議你給自己,一個「更健康&隨性」的抽煙方式

戳小程序,捕獲兼具瘋狂顏值的紀念限量版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