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是表姐第一次。
第一次看完片子,覺得自己太膚淺,太沒文化。
這部片子,你得再配本書,才能徹底看懂。
什麼書?
喬治奧威爾的《1984》。
因為它倆都講了一個主題。
一個今天極其罕見,一不小心卻又會卷土重來的主題——
極權。
極權到底有多可怕?你我都未曾經歷過。
但好在,還有這個寓言讓我們保持了警惕。
1983
這是網飛出品的一部波蘭劇。
和他家一貫的大尺度、玩黃暴不同,這部劇竟然異常地…
嚴肅。
嚴肅到看完後,脊梁骨冒汗,又不寒而栗。
在豆瓣,一開局就是8.9。
評論區一群人嗷嗷嚷著「神劇」預定。
它神在哪?
看故事之前,想先介紹一下這位「神奇」的導演。
阿格涅絲卡·霍蘭。
名字不是那種來來往往地常見,這樣,表姐介紹幾部她參與執導的作品吧,
《紙牌屋》、《火線》、《謀殺》,還有更早的,《心之全蝕》…
厲害吧!
除此之外,她還有另一個身份:
一名曾經被捕入獄,受盡折磨的「政治犯」。
那是上世紀70年代的波蘭,有戒嚴令、有秘密警察,還有清查和鎮壓。
了解過背景,我們就可以換句話形容她:
一個極權時期的受害者。
所以這部片子就有意思了。
它不僅僅是一個好導演在講一個好故事,
它更像是一個沉默了幾十年的人,突然撕開衣服,給每個人看這滿身的鞭痕和傷疤。
一次歇斯底里的發聲,一個沒了熱度的曝光。
剛開頭,表姐說這是一個寓言。
因為整個故事,都是以波蘭為背景架空的歷史。
但其實比「寓言」更合適的,還有一個詞:「警世通言」。
警醒著所有人,所謂歷史,不過是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導演,「神」。
故事,更「神」。
又是一部多線敘事。
只不過這次不是纏在一起的毛線團,而是織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大網。
如果讓表姐來解析這張網,按照它的紋理,肉眼可見的三層。
這三層,也是極權之下的,國,家,和個人。
層層嵌套,互相包裹。
最先壞掉的,是那個小小的核,人。
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阿納索爾亞努的探長。(以下簡稱努哥)
努哥是整部劇里,第一個犧牲在極權之下的人。
因為他犯了禁忌,碰了他這點兒地位的人不該碰的事。
這就叫「多管閒事」。
而下場就是,本來在警界一騎絕塵的努哥,被一擼到底,
從重案組調去了城郊派出所。
你看,權力之下,人就不是人了。
是芻狗,是螻蟻,是一個變動的職位。
這個職位是升是降,不看你的能力行不行,而看你的政治覺悟行不行。
不然就是那句荒唐言:
「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
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
而努哥,就是那個不行的男人。
雖然努哥在仕途不行了,但手里的權力還是比平民多。
而他的權力主要體現在,查禁書。
這招古已有之。
秦始皇焚書坑儒,明清文字獄,德國法西斯大舉燒書。
禁書,其實是在禁言。
更近一步,禁的是你的思想。
就在努哥收繳的這些禁書里,有一本就是表姐前面提到的《1984》。
在這本書里,最著名的罪責,就是「思想罪」。
Thought crime does not entail death; thought crimeisdeath.
思想罪不會帶來死亡;思想罪就是死亡。
犯了思想罪,必死無疑。
果然,出人命了。
一次搜繳禁書行動里,一個叫盧卡的違禁書印刷者上吊了。
所有人都以為這廝純粹嚇壞了畏罪自殺,
只有努哥,靠著在重案組敏銳的嗅覺,從盧卡這只小蝦米身上,順藤摸瓜,
摟著一條大魚!
輕騎兵組織。
這個組織,平時淨幹些不是人的事。
比如混上直升機,把安全部部長和隨從一窩端啦。
比如晚上開車偷摸撞死德高望重的老教授啦。
比如在酒會扔炸彈,炸死波蘭民族企業的創始人啦。
瞎捷豹編?
恐怖分子哪那麼容易混上直升機?富商安保這麼差?
這正是吊詭的地方。
所有殘殺行動之所以能夠順利實施,是因為,
那些被殺的重要人物,都是輕騎兵成員的爸媽。
不是血緣至親,而是撫養他們成人的養父母。
禽獸?豬狗不如?
表姐在剝洋蔥一樣慢慢剝開他們的故事,才發現那個「芯」,是很悲涼的。
他們就是極權之下,「家」的那條線。
又或者說,是極權之下,沒了家的一群孩子。
這條線,經過了20年的時間跨度。
1983年,波蘭幾個重要城市發生大爆炸,死傷無數。
輕騎兵組織,就是那場大爆炸中,僥幸活下來的遺孤。
這群孤兒,被當時的政要和地位顯赫的人收養,接受良好的教育,取得很高的學歷,
20年後,因為一個真相,變成了冷血殺手。
這個真相是什麼,表姐先不在這里劇透。
只交代身份吧。
輕騎兵組織的成員,親生父母都是極權統治的反對派。
而養父母,正是擁護群體和從中獲利的一方。
一群人清算、鎮壓、屠殺。
另一群人悄無聲息的「消失」。
像不像一場圍獵?
獵手們帶上獵犬,舉起獵槍。
成年獵物一網打盡。
幼年獵物帶回去,收養、馴服、教化,去其野性。
不只從思想上,還要從血緣上,從里到外,「清洗」乾淨。
對外,還要進行愛的宣傳。
一面弒其父母,一面在鏡頭前作秀。
最典型的,就是他們的「吉祥物」,一個叫盧卡的男孩。
從小他就被樹立成宣傳的典型——一個手拿百合花,趴在爆炸中身亡的父母棺前的小男孩。
此後政府資助他上了名牌大學,把到財政部長女兒,畢業進了政府部門。
你以為這些都是免費的嗎?
每一年大爆炸紀念日,他都被有關部門拉出來,供媒體參觀。
潛台詞大概是:
「看啊!我們政府把他養的多好!
什麼叫仁政!這就是仁政!
什麼叫良心!這就是良心!」
真相又是什麼?
他的父親根本不是在大爆炸中去世的。
而是作為反對派,被關在集中營里折磨了十幾年,最後殘害致死。
那口他趴著的棺材,根本就是一具空棺。
可20年後,真相還重要嗎?
表姐覺得,比這個政府隱瞞了真相更可怕的,
是有一天大家就算知道了,也漠不關心。
如果國民集體失聲、集體失智、集體失去了思考的能力,
那瘋狂的年代,真的不會決堤重來嗎?
就像劇里一直隱藏的那條線。
20年前,波蘭面臨著馬上被蘇聯吃掉的危險,在軍事上對蘇聯唯唯諾諾。
20年後,波蘭經濟復蘇,人民生活穩定,卻又在經濟上仰美國鼻息。
20年前,為了擺脫蘇聯,研制出了核武器。
20年後,又把核技術販賣給巴基斯坦,在中東地區對抗美國——
同樣是戰火硝煙、妻離子散的悲劇。
短短幾十年,不過是換個地方重演。
寫到這里,想起《1984》里極權之下的那幾句話:
戰爭就是和平,自由就是奴役,無知就是力量。
可是,用犧牲無辜的人換來的和平,真的是和平嗎?
靠一種集體意識和威權主義來蠱惑人們站隊、認領組織,是自由還是偽自由?
拒絕思辨、拒絕質疑,愚昧和盲從,與其說力量,不如稱為蠻力。
這樣的劇拍出來的效果和反響是深刻的。
在Netflix能看到這片子,讓人肅然起敬。
(後台回復1983,咱們這次看部好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