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 |創新| 創業
關注這個不一樣的微信號:鈦媒體 ( ID:taimeiti )
Snapchat將創下今年美國科技公司最大IPO。但逃不出「關係鏈困境」,中國版Snapchat終究難成大器。
鈦媒體作者| 辯手李慕陽
鈦媒體註:近年,幾乎所有的美國大互聯網公司都能在中國找到成功的,或者更成功的中國版,唯獨Snapchat,為何遲遲難以在中國做成?以下是鈦媒體作者李慕陽的分析,在他看來,核心在於「關係鏈」困境:
盼星星盼月亮,Snapchat終於即將上市了。
日活用戶超過1.5億,16年營收4.04億美金,目標融資額30億美金,估值可能在200-250億美金,美國科技產業3年來最大IPO終於上演了。一個基於手機和眼鏡的照相機公司,一個完全屬於年輕人的聊天工具,一個90後95後的社交網路……與低調簡約的佐伯格完全調性不同,飛揚跋扈的高富帥斯皮格爾,終於迎來了人生中的小巔峰。
Snap懸案
在大洋彼岸,習慣了c2c(copy to china)的中國創業者發問了:能不能做一個中國版的Snapchat,一個專屬於中國90後、95後、00後的社交產品?
要知道,這個問題絕不是在Snap上市的今天應景而生,事實上它已經存在了4年以上,也就是說,從那時候起,就已經有創業者在朝著這個方向發(當)力(炮)探(灰)索了。
支持者們堅信:Snapchat的崛起是因為Facebook太老了,年輕人需要更酷的社交產品,同時他們也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老師使用同一張社交網路,人家要不端不裝、自由自在地做自己嘛!
而這些條件在中國完全成立,微信已經太老了,「克制」的60後張小龍總是想著滿足所有人需求的最大公約數,這就不可能充分考慮年輕人特點,你看微信界面已經土掉渣了。
他們堅信社交網路就像衣服換季一樣,會有最新的流行款,你看校內網、開心網、微博不是差一點兒就幹死了騰訊,成了社交網路的潮流嗎?按照這個道理,別看微信今天如日中天,搞不好哪天就會被不知從何而來的黑天鵝給逆襲了。
他們堅信,這樣的產品一旦做起來,互聯網的巨頭們根本別想跟進,因為只有90後才懂90後,年輕人的世界、大人們根本別想看懂,不是馬化騰都謙虛地說「你什麼錯都沒有,就錯在太老了」嗎?
在這種理論的作用下,幾年以內幾乎所有和年輕人沾邊的公司都開始這種嘗試:
1、第一批,是blink、now!等為代表的初創公司產品,在全面復制snapchat特性的同時,也開始了「本地化」。一時間該領域大熱,紅杉、真格、創新工場等投資大咖紛紛重金入局,騰訊你的好日子要到頭咯。
2、第二批,是在其他領域取得成功的公司,開始年輕人社交的嘗試。臉萌曾經坐收移動互聯網第一波紅利,現在他推出了激萌的facou;in在圖片領域取得成功,開始做香蕉聊天;陌陌拿下陌生社交第一把交椅後,做了流星;echo的3d聲音大熱,他們做了lucky;美圖上市的前夜,他們推出了長期調研、精心設計的閃聊。
3、第三批,是同樣在做年輕人社交的,只是基本沒有採用snapchat的玩法。same推出了界面清新、孤獨特別的same,立志成為年輕人的一座城池;派派是聊天室模式,加上各種怪趣玩法;抱抱接連轉向,最後投入了直播的懷抱;在最右app上,忠實的鐵粉們為了維護社區的純淨,居然自發故意去蘋果商城打1星,好讓別人不進來。
但是截至目前為止,盡管玩家已經如此之多、花樣已經如此之多、資金已經如此之多,模範者們卻遠遠沒有能夠達到snapchat成就的高度。騰訊手q和微信組成的雙保險,依然牢牢鎖住中國社交的江山,在大多數時間和大多數年輕人那里,社交依然在企鵝的世界「體內循環」。
賣萌、逗逼、鬥圖、彈幕、二次元……為了迎合年輕人,創業者們已經什麼奇招怪招都盡出了,換來的卻只能是一段時間內嘗鮮者們的「火一把」,然而這種一時火熱並不能動搖企鵝城牆的分毫。5年過去了,中國依然沒有出現自己的snachat,斯皮格爾的故事完全沒能夠本土化。
多少公司前赴後繼,snap疑難成了一個懸案。
您說的都對,除了……
微信太老了,界面太土了,年輕人要有自己的社交網路,可以遠離父母師長的眼睛、不端不裝做自己……嗯,您說的都對,這些點我全部承認,除了一點。
騰訊不止有微信啊,別忘了還有一個企鵝頭像的社交產品叫手機qq,一個用戶規模和活躍量與微信旗鼓相當的手機qq——是的,中國的年輕人都在那里,從某種意義上說手q的一個身份就是中國版snapchat。
創業者們最大的問題是恰恰弄錯了對手,眼睛只盯著如日中天的微信,而忘記了近在眼前、卻最容易被忽略的手q。你去訪問中學生用戶的時候,手機一響、他低下頭的時候,桌面上那五顏六色的可不是微信哦,而是手q。
這個答案看起來太過簡單。可是又有創業者說了:手q多low啊,功能那麼多重死了,基本就是東抄一塊西抄一塊湊起來的大山寨,空間一打開都是非主流……
面對手q,他們依然是自信的:我的交互設計更有逼格啊,我的交互習慣(鬥圖、塗鴉等)更符合年輕人特點呀,我的功能點子更有創意呀(人臉識別貼圖、閱後即焚、打卡、寵物等)……
行,還是那句話:您說的都對,手q有各種low,而你的產品從界面到交互到功能都更符合年輕人特點,但就除了一點:
和微信一樣,手q掌握了關係鏈呀!
最強大的護城河
對於社交產品而言,握有關係鏈是迄今為止最強大的護城河,沒有之一。
什麼叫握有關係鏈?其實就是你的所有好友和日常關係都在那個平台上,你也習慣了用那個平台「經營」你的關係鏈。這有兩層含義:一來要有關係數據,二來要有使用習慣,缺一不可。
這就好像我們的手機通信錄一樣,承載了大部分的關係鏈數據,但是我們經營維護自己的關係鏈,已經不會用手機通信錄(來電話和簡訊)了;也許支付寶已經竭盡所能獲取了我們的關係鏈,但是除了換福卡,任何時候我們都不會在那上面經營維護自己的關係鏈。
手q是如何握有關係鏈的?新生到校的時候,老師說我們建一個班級qq群吧,有什麼事在那里溝通。於是順理成章同學們都加了群,後來互相都加了qq,再後來各種社交行為基本就是在手q的消息和空間里了。
一旦青少年的關係鏈被拿下,則無論對手做什麼,都已經很難再撼動。因為這時社交產品的比拼,已經不再是誰好誰壞、誰有特性的問題——不論挑戰者有怎樣的優勢特性,他都要對抗主流社交產品已經掌控的整個關係鏈。
也就是說,當一個用戶想要用你的新產品替代手q(或微信)時,他的成本是: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我會和我所有的朋友熟人失去聯繫,直到他們全部都用了和我一樣的新產品、並且在上面和我建立了聯繫……為此,我將不得不扮演銷售員的角色,不厭其煩地向他們推介這個新品。
對於一個用戶來說,你的特色功能,你的逼格界面,你的優化設計……這些都是吸引人的,但是一旦他需要付出「暫時失去關係鏈」的轉移成本,這些優點都變得無力。
按照鄧巴數原理,一個人穩定的日常社交網路大約是150人,也就是說,你得讓這個人至少動員50到100人使用新品,否則一定會陷入四面無人的孤獨。更何況很多人的通信錄,遠遠不止150人。這是怎樣的成本?簡直是無法逾越的鴻溝。
於是,再多的優越特性,在必須付出「轉移關係鏈」的沉重成本面前,都像是蓬勃生機的新生兒,撞上了嘆息的牆壁。你不是不夠拼,只是輸給了「天意」。
這就是我們看到的,faceu做的再努力,小盆友們也只是把它當作「激萌短視頻」製作工具,這些視頻做出來還是要發到qq或微信朋友圈里社交的,而要他們在faceu上一直社交下去幾乎是不可能的。更悲哀的是,手q總能反應過來,你的激萌表情、美顏濾鏡、閱後即焚……企鵝家都可以抄啊,哦不,我是微創新!
悲劇一次次上演,新產品新特性總能在一段時間內引發轟動、吸引一波流量,卻始終無法動搖騰訊的關係鏈護城河。而企鵝總能反應過來,稍加跟進,則所有的「用戶時間」又可以一步步吸回去,吃了骨頭都不給你留渣。
也許,當你做用戶調研的時候,告訴小盆友你的產品可以這樣那樣的好玩,可以滿足這樣那樣的需求,他們一定會表示樂於嘗試使用。但是千萬別高興得太早,如果加一個問題:「那麼,你願不願意從此就不用qq了呢?」
他們幾乎一定會面露難色:「那得看……我的朋友是不是也都在上面了。」
也許你要說,我並不是要替代qq啊,我只是讓年輕人多一種選擇、兩者並行不悖啊。然而我們知道,人的大腦是一團懶肉,就算一段時間內浮躁的小朋友可以兩個產品交替並用,但假以時日,他們還是會傾向於選擇最方便社交的工具。什麼是最方便?關係鏈在哪里,哪里就最方便!
說到這里也許大家心都涼了,那麼為何Snapchat可以成功呢?
窗口只出現一次
我們分析Snap成功的因素,可圈可點的地方太多:閱後即焚的反社交壓力、富二代對時尚的敏感,符合95後心理的絕妙設計,令人上癮的高效玩法機制,早期的小情色(黃圖炫耀工具)……
但是在我看來,這款準im的社交產品之所以成功,歸根結底只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他起飛的那一刻,社交領域的老大Facebook在移動端反應太慢,甚至沒有一開始就意識到im是比newsfeed更加剛性的存在。這給了斯皮格爾一個前所未有的機會窗口。
當然,同期還出現了kik、whatsapp這樣的對手,臉書也曾推出一些不倫不類的模仿品,但是這些給Snapchat的威脅,遠遠不如「Facebook一開始就反應過來,傾註全力打移動端、搶im」來得可怕。值得慶幸,這樣的假設並沒有發生,斯皮格爾在老虎醒轉過來以前已經拿下了年輕人的關係鏈、培養了他們用snap來日常溝通的習慣。
然而這樣的時間窗口在中國幾乎不存在,雷軍的米聊或許曾經有機會,但是勝利的天平很快倒向了張小龍一邊。而對於Snapchat的模仿者來說,哪里有反應太慢的Facebook,從一開始他們就面對騰訊的微信qq雙保險。
他們一開始面對的格局就是,qq已經拿下了年輕人關係鏈,qq已經培養了大家使用習慣,qq比你有更豐富的社交經驗,qq比你反應更快,qq比你更能「微創新」(抄)……
另一邊,即便是微信,除了設計上走了「全體人民的公約數」,其他一樣可以變通做到:你閱後即焚,我消息撤回;你故事消失,我隱藏半年以上朋友圈;你照片塗鴉,我圖片編輯;你隔離父母老師,我直接朋友圈分組。
所以我們分析Snapchat,不能只分析山河大事業已確定之後、產品最終的特性和形態,而必須分析它崛起的時機。如果沒有Facebook留出這個空前的時間窗口,很可能它在閱後即焚的第一代就戛然止步,至今只能是傳黃圖的小眾工具。
這樣說來,關係鏈護城河真的沒法突破嗎?
也有例外和契機
這世間沒有完美的存在,騰訊的關係鏈長城也是一樣。長期以來,我們在qq和微信上建立關係鏈,主要通過三個手段:
1、詢問獲取對方的id。你的qq號多少啊?能不能加一下微信(二維碼)啊?
2、群。先建立個班級群,然後就可以加班花啦。
3、地理位置。還記得最初qq上的網戀嗎,同城、女、16-25歲,篩!還記得微信附近的人嗎?
這樣的手段必然會有它的軟肋和漏洞,有時候你不方便問到對方的id,有時候你想和對方聯繫卻不想互加id。於是三個機會出現了。
1、王興的校內網一開始有機會,因為他提供了一個建立關係鏈的新方式,不是去問人qq號,而是直接基於學校院系去查找,這就形成了一個純粹同學的新關係鏈。他打的是「羞於問對方id以建立關係鏈」這個痛點。「不方便問校花的qq,但是我可以從校內網搜到她、加好友啊!」
2、接著是新浪微博,一樣是直接檢索建立關係,只不過是和公眾人物(機構)的單向關注關係。明星大腕肯定不會給你他的個人id,那該怎麼建立連接呢?「在微博上關注就好了,還可以評論私信哦!」這又是擊中了痛點,建立了圍繞公共人物和時事熱點的關係鏈。
3、接著是陌生社交app。陌陌基於位置和興趣群組建立關係鏈,貼吧豆瓣們基於興趣建立關係鏈。
我們總結以上三個機會,他們建立關係鏈的方法(搜尋、興趣、位置)多少都鑽了騰訊的空檔,要麼你不方便通過對方的id來建立關係鏈,要麼你並不想把這麼多人放進自己的常用關係鏈(微信qq通信錄)。
這三個機會有沒有可能最終突破騰訊的護城河呢?他們首先得解決一個問題,他們全部是通常意義上的「弱關係」。
弱關係與強關係
微信qq拿下的,是每個人的家庭關係、同學關係、同事(工作夥伴)關係,這三者的主幹基本都是強關係。也就是說,當你加對方微信號的那一刻起,你心里多少已經認為,你和他可以建立一種穩定的聯繫,即便一開始未必聯繫頻繁,他也應該躺在你的通信錄里,以備未來之需。
強弱關係對比,有六組區別:
1、強關係網路搶占的用戶時間更穩定剛性,弱關係網路搶占的時間要看狀態。
沒辦法,咱們是一個熟人社會,你每天都會有穩定的時間用在微信上聯絡同事親友。
陌生人呢,也許你今天忽然興致來了,要去某個興趣社區好好聊聊,或者情緒鬱悶想找一個陌生人傾吐心聲,或者熱點來了去微博圍觀,但是很難想像這種狀態一直高頻持續、每天發生。
2、強關係網路不需要對用戶身份嚴格控制,弱關係網路需要。
你加的微信好友,多半是你認識的,至於上當受騙也多半是你交友不慎、遇人不淑,關騰訊什麼事呢?
但是陌生社交網路必須對用戶身份嚴格把關,這就像校內網一開始對學生身份嚴加審核,所以你怎麼加、加到的都是正兒八經的學生。可是後來陳一舟放開了,於是人人網上魚龍混雜,什麼人都有了,你通過人人的搜尋未必搜的到班花,卻能搜到一群網紅臉的野花,這還怎麼玩下去?
3、強關係網路不需要過多的內容經營,弱關係網路需要。
在朋友圈里,我們並不care每條動態的內容質量,而更在意這條動態是誰發的。只要是你在意的那個人,發的再low也是可以點讚的——當然微信並不是不在意內容,他利用訂閱號自媒體的生態,充實了朋友圈的內容質量,然而這個內容體系依然是不需要中心化經營的,微信只需制定規則和邊界。
但是一個弱關係網路要想保持吸引力,對連接人們的內容(pugc)是高度依賴的。我們不是好友,沒有穩定聯繫,但我常常來看你,是因為你發的東西有價值,當然也可能是基於你的名人身份價值。因此弱關係網路往往是部落化的,需要一個個製造內容的kol小中心、粉絲環繞周圍消費內容。
4、弱關係網路需要保持社區的氛圍和調性,強關係網路沒這個必要。
微信並不需要對朋友圈的氛圍和調性進行經營,因為基於好友關係的內容分發,導致每個人眼中的朋友圈都完全不同,氛圍調性也就完全不同。學生有學生的朋友圈,企業家有企業家的朋友圈,中老年有中老年的朋友圈,一千個人眼里有一千個朋友圈。
但是放到弱關係網路中,就不是那樣了,人們往往共同處於同一個「開放廣場」中,那麼這個開放廣場的社區氛圍就異常關鍵,像豆瓣same這些,稍微有一點點變味,都可能導致用戶雪崩式的離開。
5、用戶對弱關係網路有明顯的功能預期,對強關係網路則要求較低。
明明是弱關係,為何天天光顧呢,得有一個明確理由。
用戶上了微博,就是要看到明星和公共事件的最新動態,如果不能滿足、他們還不如去看今日頭條;用戶上了豆瓣和貼吧,就是要看到感興趣的優質內容,如果找不到、立刻就去了知乎;用戶上陌陌探探就是希望獲得與高質量異性溝通(約)的機會和體驗,如果幾次滿足不了,還不如去直播平台看網紅。
有預期就會有滿意和失望,而要一直讓大多數用戶保持滿意,這個經營壓力可不低。
但是用戶用微信、qq,只要其方便安全好用就行,至於具體和誰聊、聊什麼,看自己的需要就是了。
6、弱關係網路變化分流,強關係網路穩步增長。
伴隨著時間推進,弱關係網路一定會發生分流,一部分弱關係會逐步變成強關係(互相加了微信號,不在你這玩了),一部分徹底淡化(從此見面不相識),只有一部分能持續交互、共同維護社區運作。
強關係網路則是穩定的,你會有選擇地封鎖一部分人,並循序漸進加進更多需要的人。
從以上六點看過來,我們發現騰訊的便宜占大了,強關係網路搶占時間最穩定,不需要經營用戶身份、內容質量、社區氛圍、用戶預期,還會穩步增長。而弱關係網路,從一開始便要千方百計、投入巨大成本來保證:
我的用戶素質是不錯的,我的內容質量是高的,我的社區氛圍是穩定純粹的,你的預期幾乎每次都能得到滿足。
然而現實往往事與願違:
從微博上僵屍粉水軍橫飛,到陌陌探探上美女紛紛成了微商酒托特殊職業工作者,我們看到,一旦用戶爆發式增長,用戶質量就會魚龍混雜、身份真假難辨。
從微博信息流逐步水化、二十條動態沒有一條感興趣,到以專業見長的知乎也開始出現笑話手抖機靈編故事,我們看到,一旦pugc爆發式增長,社區內容的平均質量就很快拉低,內容經營的壓力越來越大,劣幣驅逐良幣、信息過載、蒸發冷卻效應時常發生。
same推出了一個你發自拍我來畫的功能,沒想到轉眼間火了,更沒想到一時間整個社區到處都是自拍,原有的社區調性蕩然無存。而在最右、icity上,小朋友們紛紛表示不希望太多人進來,會破壞社區氛圍。
這也說明,一個社區的調性氛圍常常在相對小眾、用戶較少時容易維持,一旦海量用戶湧入就很難不亂,可哪有產品願意讓自己一直人少一直小眾呢?
沒有巨大的關係和內容經營成本,業已掌控的關係鏈和習慣,使微信qq面對所有同類都具備碾壓式的效率優勢。
上面幾個案例出問題了,要麼是關係鏈沒用了(人人網關係鏈伴隨畢業漸漸淡化),要麼是關係管理出問題假用戶太多(比如微博探探一度出現的),要麼是內容水化信息過載了,要麼是用戶越多反而越難以滿足了(陌陌越往後越約不到)。
而這些,就是開放廣場幾乎必然要面對的宿命。你要海量用戶的湧入,就要接受自己可能hold不住的事實,如果你hold不住,就難免用戶互相傷害、最終「規模不經濟」體驗嚴重下滑。
Snap的啟示
讀罷 Snap公司的招股書,最有意思的一點是:斯皮格爾並沒有把筆墨更多地放在「年輕人社交」上,而是淡然地說,我們是一家照相機公司,聊天只是我們推出的第一個服務。
聯想到Snap最近以來的一系列動作,從公司改名到推出眼鏡到修改宣傳定位,似乎這家公司正在有意無意地淡化社交概念,而Spectacles眼鏡無疑是近來最大的閃光點。盡管這個眼鏡目前只是設計酷炫、病毒饑餓行銷到位、無縫連接Snapchat,加上圓形魚眼鏡頭,但是誰都不知道他的未來是什麼?
也許是VR、AR眼鏡呢?也許是小朋友在使用手機前就早早戴上的時髦玩具呢?
這就讓我們想到,之所以90後貼吧、微博、qq用的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從生下來就開始使用手機,在獲得人生第一台手機之前的更長一段時間里,他們用的是pc,而這三個產品都是pc上的常用網站或軟件。在pc上培養了習慣之後,以後app的使用都是順理成章。
那麼這里或許有另一種思路,如果一款產品可以在年輕人使用手機前就捕獲他們的社交習慣(就像某個牌子的手表那樣),或許後頭他也可以有某種機會。
再開一下腦洞,一款產品如果能成為比肩微信的產品,恐怕會建立在這五個可能下:
-
擁有「效率高到可以忽略不計的」關係鏈建立能力,比如基於某種大數據人工智能和身份信息庫。如果關係轉移成本可以忽略不計,你剛剛用上這個新產品,你的好友熟人關係也就都在上面了,那微信的護城河也就不稀奇了。
-
人們不玩智慧型手機了,而新終端上騰訊不幸失靈了,恰好沒有搶到一張站票。
-
微信依存的傳統中心化網路被淘汰了,人類進入了「信息極度對稱」的區塊鏈網路時代。
-
微信出故障了,並且一直當機。
-
未來中國人的關係發生某種裂變,熟人不再重要,圍繞興趣的小部落ngo成為主流。
可惜的是,以上的可能都不是當下就會立刻出現的。
人的大腦是一團懶肉,也許短期會好新鮮,但長期來看總是會把時間投入到更方便的地方,這給了掌握了終極社交便利(關係鏈)的微信qq黑洞般的魔力,其他的社交產品都成了他的過濾器;人又是如此懼怕孤獨,無法承擔關係鏈轉移的困難和成本,這使騰訊不用太努力就可以守住他的長城。更何況,他還是一直都在努力呢?
我們依然對未來可能的機會抱有期望,但我們也必須尊重事實和人性。
做你的專業助手,鈦媒體Pro(專業版)來了,更豐富的專業信息服務體系,點擊「閱讀原文」
-END-
微信推送太少,下個鈦媒體App更及時
了解這個新奇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