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涵的矽谷成長筆記

每周原創有趣乾貨

掃碼訂閱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張

上周五,《奇葩說》第五季終於口碑翻身了。

首先,辯題不再是廣受詬病的「情感題」,而是深度十足的「腦洞題」:人類一秒知識共享,你是否支持?

另外,觀眾也迎來了本季最佳「開杠」:詹青雲和陳銘「神仙打架」,也是看的我多次暫停起身鼓掌。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張

我內心激動:熟悉的《奇葩說》明明還在嘛!結果第二天,口碑又翻身翻回去了。

因話題又回到了「情感題」,網友再次不滿:「請問《奇葩說》是一個情感類節目麼?」

講真,雖然我覺得節目還行啊,但是豆瓣上《奇葩說》的評分,下滑的厲害:從第一季的9.1分降到了第五季的7.1分。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3張

現在年輕人的口味,真是越來越難滿足了。

同樣覺得年輕人難伺候的,還有大洋彼岸的Snapchat。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4張

雖說,一個是中國綜藝節目,另一個是美國手機App,但兩者最大的相同點在於:年輕向產品定位。

你可能不熟悉Snapchat,要知道,它早就不是很多中文媒體口中的「閱後即焚社交應用」了。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5張

它現在,可以說就是一個QQ,它是一個「聊天+拍照短視頻」的結合體。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6張

《奇葩說》和Snapchat,都曾引領業界。

依托於移動互聯網,《奇葩說》成為中國網綜第一爆款,開啟中國網綜時代。

同樣依托於移動互聯網,Snapchat率先在聊天屆推出「閱後即焚」功能。到現在,這已經是各類社交App的默認技能。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7張

《奇葩說》還率先在中國綜藝屆嘗試「花式口播」,第一次讓觀眾聽個廣告都能開心半天。

另一邊的Snapchat,在手機螢幕還不大的年代,率先嘗試全屏內容體驗:Story模式。到現在,「全屏體驗」早已是Instagram和抖音的標準設計。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8張

當然,他們都牢牢把控中美兩國年輕人的興趣點,就連用戶年齡分布都驚人的相似。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9張

《奇葩說》觀眾年齡分布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0張

Snapchat用戶年齡分布

兩者同樣類似還有:今年都進行了Redesign(全新設計),也都迎來了負面評價。

為了「吸引更多年輕用戶」,在第五季開播前,馬東就表示:《奇葩說》要對95後、00後觀眾進行重新設計和優化。

最終呈現的,就是更加激烈的競賽模式:戰隊和Battle元素。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1張

過去四屆老奇葩冠軍分別帶領四大戰隊,每期節目都引入激烈的1v1開杠Battle賽。網友評論:給人一種《奇葩練習生》+《奇葩101》 + 《中國有奇葩》的既視感。

而另一端的Snapchat,也在年初的時候,強勢上線最大幅度Redesign。

用戶常用的大部分功能都受到了影響,包括:聊天頁面消息排序,故事短視頻頁面,和消息分享體驗的重新設計等等。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2張

剛一上線,Snapchat就迎來了史上最大規模的負面評價,120萬年輕人在網上向美國政府發起情願,要求恢復原樣。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3張

一上線就受到差評,《奇葩說》也一樣。

第五季一開始,觀眾紛紛不滿選手表現:節目里頻頻出現選手讀稿忘詞、單純嘶吼、邏輯不通,讓觀眾笑不出來。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4張

同時,《奇葩說》還深陷內鬥漩渦。結果,節目內容沒上熱搜,「傅首爾打董婧」卻上了。

豆瓣上,熱評前五,有四條都是偏負面,而點讚第一的長評則直呼:「你們太難伺候了」。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5張

而另一面的Snapchat更慘:

活躍用戶數連續兩個季度下跌:從高點的1.91億日活跌至1.86億。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6張

投資人也不滿意。在2017年Snapchat上市後,市值一度高達300億美金,但如今已跌去三分之二。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7張

造成這樣結果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答案是:數據。一家聽了數據的,另一家卻沒聽。

聽了數據反饋的,是《奇葩說》。

第五季開播前,《奇葩說》進行了龐大的用戶調研工作:發放問卷,定量分析。調查對象大部分為95後和00後。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8張

製作人李楠楠表示,每個題目的產生都至少要經過3個月的時間,和多個步驟的打分、反饋、測試。

最終,節目組從1000多道辯題中,迭代篩選出了節目中呈現的39個。

這整個過程,其實就是現代互聯網業打造爆款產品的經典流程。

但是Snapchat,沒有聽數據的。

上個月,Snapchat創始人Evan Spiegel在公司內部發表一份備忘錄,反思總結了公司這一年發展的經驗教訓。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9張

其中的一條就是:操之過急。

其實,在早期小規模測試時,根據數據,已經可以看出新設計的用戶反饋並不好。

但是,Evan依然決定強制上線。

畢竟,當年的「閱後即焚」功能就是Evan在沒有數據支持的情況下推出的,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強推不會work的功能還讓整個團隊沮喪,使得員工在情緒作用下「動作變形」。

再加上過快地推進新功能,工程師並不能很好的完善程序,使得App效率也大幅降低。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0張

有意思的是,Snapchat不顧數據反饋,最終失敗,這倒是很容易理解。

但怎麼《奇葩說》聽了數據的,還是被噴?

網友最大的槽點在於話題:《奇葩說》正在咪蒙化。腦洞題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直達痛點的親民題。

於是,「應不應該救賈玲」這樣的「電車難題」類思想實驗再也不見。取而代之的,是「情感」,「職場」,「人際關係」這些千年不變的流量霸主選題。

李楠楠透露,第五季《奇葩說》,涉及戀愛交友的辯論題占50%以上,其次是跟父母、同事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人看不慣這些話題?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1張

昨天,米未官方公號@東七門,也借粉絲之口問出:為什麼「甚至有人開始懟辯題太多感情題。」

可能是因為:親民的選題自帶一種low感,就像你覺得《愛情保衛戰》比《中國詩詞大會》low一樣。

但其實,情感題也完全能講的不low。倒不是說拽兩句古文和「忠孝仁義」就高大上了,問題的核心還在於:選手的觀點都太Normal,沒能跳出問題本身。

比如,兩周前的一道辯題:已經戀愛,但大數據給你匹配了最佳伴侶,要不要去約會。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2張

選擇「要去」的正方,站在大眾輿論的反面,我原本期待選手可以勇敢說出:如果匹配的人就是更好,為什麼不能放棄現任去追求更好人生的論點。

這將直接把題目從表面上的「情感題」升華。

可是,他們卻保守地選擇了「站在中間打辯論」的方式。

也就是,先接受了維持現在這段感情的道德大前提,轉而去論述:去或不去,哪種能提升現在這段感情。

那個曾經敢於背對人潮的奇葩,走了。

「你陪我畢業、陪我工作、你教會傾聽不一樣的聲音、看到不一樣的活法,你怎麼能走……」

而這句話,原本出現在《奇葩說》第五季的先導視頻中。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3張

中美年輕人都一樣,20多歲,思想和品味還未成形,人處於最快的成長階段,也是最挑剔的階段,敢愛敢恨。

人們當然對自己每天使用的App,和觀看的節目吹毛求疵。

Snapchat一味想學喬布斯推iPhone一樣引領潮流,是危險的。所以,互聯網產品需要數據。

但是,和Snapchat這種平台類App產品不用,《奇葩說》不僅是互聯網產品,更是中國年輕人的文化符號。

在上周末舉辦的今日頭條的「生機大會」上,新晉CEO陳林也表示。現在互聯網產品,已經形成兩個流派:

一派要 「克制、溫服、情感」,另一派則「要數據為導向,一切都要AB測試」。但是,陳林認為,兩種做法都過於極端。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4張

是的,不同產品,當然要因地制宜。

作為中國頂級綜藝,要做的遠遠不是,調查大數據,然後一味迎合年輕人口味,而是要正確指引。

還記得,第一季《奇葩說》中,高曉松怒懟清華學生,指出「名校是國之重器,不是讓你找工作用的…」。這才是綜藝應有的,對年輕人的醍醐灌頂。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5張

Neil Postman在《娛樂至死》一書中說,文化枯萎的方法有兩種:

一種是奧威爾式的——文化成為一個監獄,

一種是赫胥黎式的——文化成為一場滑稽戲。

而人類社會,正在難以避免地快速陷入後一種模式。

當今美國,政治、宗教、教育、體育、商業和任何其他公共領域的內容,都幾乎以娛樂的方式呈現。無數人投票給特朗普,只因他在脫口秀里面表現的好笑。

中國也正漸如此。既然娛樂化不可避免,我們能做的,就是盡量在好笑之餘,傳遞有價值的觀點。

這一點,《奇葩說》依然走在國產綜藝前列。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6張

Snapchat CEO在給公司的備忘錄里總結:任何時候,都不要隨意傷害自己的核心價值。

像大多數中國年輕人一樣,綜藝節目和社交軟件,陪我成長。

對我而言,打開手機刷到一個感興趣的人,和打開節目得到一個新穎的觀點,同樣讓我感到幸福。

我想,這就是兩者不能傷害的核心價值吧…

Ref.

https://movie.douban.com/subject/30228909/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326452/snapchat-age-group-usa/

http://www.bigdata.ren/portal.php?mod=view&aid=582

https://www.cnbc.com/2018/02/12/why-the-snapchat-redesign-is-so-bad.html

https://www.theverge.com/2018/2/21/17037100/snapchat-update-redesign-petition-response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27張

你可能還喜歡 我的其他文章

原來我出國這麼久,還是沒懂「不Judge」別人

在矽谷這個神之眷顧的幸運小樓面前,誰都不算錦鯉…

逼科學家自殺,官二代賣房, 這家估值90億的獨角獸, 比「馬蜂窩」精彩1萬倍

通勤,也在「殺死」百萬矽谷人

拼多多已近「渾水」 | 那些盯著中國公司的美國禿鷲

互聯網的命門

涵的矽谷成長筆記

每周原創有趣乾貨

掃碼訂閱

《奇葩說》和Snapchat:難以取悅的中美青年 科技 第1張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多歷史文章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