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1張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2張

上月中,Spotify將數百份邀請函分發給一批獨立音樂人,請他們嘗試其剛推出的一項允許後者直接上傳歌曲與專輯到其平台的新功能。

這意味著,一旦這項工具正式發布,音樂人將無需經過廠牌、分發平台,甚至Spotify員工的手,便可輕鬆獲得版稅支付。這款隸屬於Spotify for Artists項目工具的出現,意味著註冊獲得通過的音樂人將不僅能夠管理他們的頁面和查看聽眾互動度,還能根據其需求上傳作品至該平台。

甚至,根據Spotify方面所說,未來還將發布一款能夠預測音樂人版稅收入的工具,幫助他們提前預知下一個月的所得。同時,為了幫助使用Spotify for Artists的獨立音樂人將作品分發到其他平台,Spotify近期還收購了數字分發平台DistroKid的少量股權,並達成了相關合作。此前,它還與音樂人嘗試簽訂協議,跳過版權方直接拿作品版權。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3張

Spotify對獨立音樂人的頻頻示好,與Daniel Ek頻繁的澄清之語愈來愈背道而馳。7月,Daniel在Spotify財務會議上堅決否認了他的公司有意成為一家唱片公司的意圖;但在之後,不管是與音樂人簽訂直接協議、抑或上線直接上傳工具,Spotify似乎都急欲想將廠牌作為與音樂人中間人之間的聯繫切斷,將更多權利重新分配給一部分音樂人,讓他們能夠重新獲得對作品的掌控權。更重要的是,也為自己找到更多營收來源。考慮到它每季度仍然動輒虧損上億英鎊,刨掉中間商無疑將為它節省一部分成本,提升利潤率。

因而,對於第三方數字分發平台、主流唱片公司甚至SoundCloud而言,Spotify的入局顯然已經讓具體情況悄然起了變化。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4張

傳統意義上講,作品直接上傳行業一直以來是同樣由瑞典人創立的SoundCloud的專長領域。通過向獨立音樂人提供作品上傳工具和數據洞察工具,幫助他們與聽眾建立起聯繫的同時,SoundCloud也會基於涵蓋不同服務的增值產品向音樂人收取價格不一的服務費,以此獲取營收。這種吸引音樂人直接入駐平台與聽眾分享作品的模式,證明了它的歡迎性和可行性。

今年4月,SoundCloud公司CEO Kerry Trainor就向《金融時報》表示,用戶上傳至其平台的歌曲已超過1.77億首。相比之下,Spotify等流媒體平台上的曲庫數量則在4000萬左右。盡管SoundCloud和Spotify一樣,仍未能找到合適的盈利模式,且仍掙扎於巨額虧損之中,但它的處境因為創作者數量的增長已然在變好。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5張

Bandcamp亦是如此,這家面向獨立音樂人和廠牌的作品直接上傳平台通過將數字專輯和實體周邊出售給粉絲來幫他們做到收益,自己則從每筆銷售中分別提取15%和10%的分成。自2008年創立以來,Bandcamp已通過這種模式連續10年做到了盈利,並為獨立音樂人和廠牌帶去了逾1億美元的收入。雖然和巨無霸Spotify比起來,Bandcamp和SoundCloud的規模都說不上大,但這種去掉中間人、直接面向聽眾的模式無疑正在重塑音樂行業,因而Spotify的介入便很難說是出乎意料了。此外,鑒於它曾認真考慮過收購SoundCloud,因此不難推斷它自然也是認可其商業模式的;而今日頻繁的各類動作,似乎更是堅定了它取而代之的決心。

被Spotify動了奶酪的不光有SoundCloud。諸如TuneCore、CD Baby和Ditto等數字分發平台如今也面臨著任人宰割的命運,甚至像華納音樂集團這樣的大廠牌也因為對數字分發業務的介入,因此也需要處理相似問題。

今年5月,為了對標TuneCore,華納上線了Level Music,承諾為獨立音樂人提供跨平台的線上分發服務。可見,即便是主流唱片公司,也是看好獨立音樂行業未來的發展潛力的;而Spotify for Artists的出現顯然也是因為此。因此,Spotify for Artists的上線,從長期來看將不僅令SoundCloud所處行業的境況複雜化;對於TuneCore們而言,亦將充滿挑戰,甚至對整個流媒體行業的轉型起到奠基性影響。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6張

盡管如此,數字分發商並未選擇坐以待斃。

上月底,為了應對Spotify的入侵,Ditto發布了一款包含了旗下一系列服務的新工具Ditto Plus,將公關支持、社交媒體支持、創意設計、數字行銷、電台宣傳和歌單打歌等服務打包,旨在助力獨立音樂人完成事業的進階,並借此令其從Spotify和其他對手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TuneCore的母公司Believe也在行動。繼上月末收購了法國第二大獨立廠牌Tôt ou tard 49%的股份後,Believe又於本月初花費上千萬歐元收購了金屬搖滾廠牌Nuclear Blast的多數股權,並以此為契機開始在A&R上大展拳腳。事實上,根據Believe公司CEO Denis Ladegaillerie的說法,在該公司2018年的收入中,預計將只有30%來自與音樂人和廠牌達成的純分發協議,剩餘的70%則來自音樂人服務和音樂人開發協定。

雖然Believe從2014年就進入了A&R行業,但對兩家廠牌發起的收購因為時間點上的巧合仍被議論紛紛,並被外界認為是對Spotify與獨立音樂人直接攜手而發起的反擊。但對Ladegaillerie而言,Believe和Spotify所擔負使命的不同,決定了兩家公司較弱的對抗性。他認為,盡管Spotify for Artists短期內可能會為音樂人帶來更多收益,但任何一個行業都更加看重長期的、持續性的增長,而TuneCore通過多平台和多樣性的投入能夠幫助音樂人做到這一長遠目標。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7張

這也是其他數字分發平台的說法。

不過,它們似乎忘記了幾件事。首先,不管是跳過第三方直接與音樂人簽訂授權協議,抑或通過Spotify for Artists提供作品上傳工具,Spotify都沒有要求音樂人必須獨家入駐;甚至為了幫助獨立音樂人將作品分發至其他流媒體平台,它還特意投資了DistroKid,並與對方達成了內容分發協議。

其次,在Spotify開創了這股風潮後,很難說其他主要玩家不會鸚鵡學舌,更別說開放的YouTube很早之前就允許任何人上傳他們的內容。考慮到正與Spotify酣戰的Apple Music可能也因此加入到這股變革中,那些以數字分發為核心業務的公司們可能會寒顫不斷。另一方面,大數據則成為兩家公司競爭中的一大影響要素,而通過對Shazam和Asaii的收購,Apple Music未來也可能將把關注點放到對優秀音樂人的發掘上來,這無論對以Believe為代表的數字分發平台,抑或是主流唱片公司來說,都可能演變成一場「災難」。

一場從流媒體音樂行業刮來的改革風暴正在逼近,考驗各家應變力的時候到了。

編輯:宋子軒

微信:18301091815

郵箱:[email protected]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8張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9張

商業 |Spotify和三大唱片公司的蜜月期要結束了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10張

商業 |誰將決定全球音樂流媒體的戰局走向,TME還是Spotify?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11張

Spotify切入數字分發後,動了誰的蛋糕? 科技 第12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