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 風聞社區作者 大包

最近,馬化騰在知乎提了個問題:「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知乎行銷一向做得不錯,馬化騰拋出這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大V們踴躍回答,截止我動筆時,已經有2627個回答了。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1張

馬化騰這個問題,讓人感到「騰訊沒有夢想」果然不是白說的,作為掌舵者所思考的,依然是希望自己站在下一個風口上,而不是怎樣用互聯網科技更好地為大家服務。

基礎科學是什麼?公認的定義中有幾個特點,第一是人類對自然最本質規律的認識;第二是與生產實踐的關係是間接的;第三是研究具有長期性,而且是公開的。

比如粒子物理與原子核物理是基礎科學,但製造原子彈屬於工程技術。前者是公開的,後者是保密的。

因此不難理解,互聯網科技產業誕生至今,基本上沒有受到基礎科學的突破所產生的多少直接影響,過去十年沒有,過去二十年、三十年也沒有。未來十年,幾乎也不會有。

然後我們再來看知乎大V們配合馬化騰的回答,就能找出不少問題了。

比如獲得點讚最多的一條回答,引用了這個例子:

「斯格明子」是未來磁存儲技術的基礎。斯格明子的間距可僅為幾奈米,與此同時,現代硬盤的磁疇最少為100奈米。

基於該效應的理論原理,下一代儲存技術已經在研發之中,當前實驗的效果,可以做到比上一代的NAND晶片性能更強,密度比DRAM內存高40倍,讀取速度快100倍,寫入速度快1000倍,耐久度高1000倍,200平方毫米左右的單晶片即可做到TB級存儲,還具備結構簡單、易於製造等優點。

這位大V想說基礎科學的突破能夠解決互聯網的數據海嘯,這個例子的問題是什麼呢?

「斯格明子」早在1962年就被理論上提出了,基礎科學解決的是加深對其研究對象的認識,包括發現研究對象優越的性質,但這些性質,是否以及如何應用到現實中,則和基礎科學沒有關係。

事實上,存儲設備採用什麼介質,有複雜的原因,幾個基本指標包括:存儲密度、存取時間、存儲成本、信息更新的難易、可靠性、壽命、消耗功率等。磁存儲技術誕生120多年至今依然是最重要的存儲技術,顯然經受了很多競爭和考驗,最終發展成熟。

用「斯格明子」作為信息載體,其實還是一種磁性介質,但磁性斯格明子是一種準粒子,並不是真實粒子,在現實材料中會塌縮到平庸的鐵磁態,只能存在於特殊的手性材料中。目前實驗室中基於磁性斯格明子的存儲,包括電流驅動、寫入和讀出等操作,是在不同的材料體系、不同尺度、甚至是在不同磁場和不同溫度環境下做到的,也就是說,連在同一個原型器件中做到都做不到,更何況,即使在手性材料中,也缺乏對單個斯格明子的有效操控,而這對於磁記錄而言很重要。

基礎科學繼續做的突破可能是發現「斯格明子」更多有趣的性質,但最終「斯格明子」能不能成為下一代信息載體,命運未知,也和基礎科學沒有什麼關係。或許人們能夠克服「斯格明子」的應用困難時,已經有別的更好更成熟的技術手段了。

基礎科學可以先於應用有突破,也可以後於應用有突破,更可以有突破但沒有應用。比如,中國是世界上最先發現物質磁性現象的國家,應用上也是最早的,指南針是四大發明之一,但這和中國是否發展了作為基礎科學的電磁學沒有什麼關係。

很多人為了說明基礎科學的重要性,去強調與基礎科學無關的應用層面,這樣做是本末倒置了。比如這個知乎回答中還提到:

如果沒有電磁理論的麥克斯韋方程,我們就不會有收音機、電視機、手機、GPS。我們甚至不會有因特網和有線電視,因為電纜光纖的設計也要靠麥克斯韋方程。

如果沒有量子理論的薛定諤方程,我們就不會有半導體工業,進而也不會有半導體器件、集成電路、電子計算機、手機、電視機、LED照明,以及一切電子儀器設備。

這個說法看起來有道理,其實似是而非,因為追溯「如果沒有……就沒有……」,可以無窮無盡往前追溯,任何成熟的技術落地,都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其中產生直接影響和間接影響的事物太多了,我們越是去強調基礎科學的影響,就越是賦予了基礎科學太多本不該屬於自己的使命。

至於這位大V說:

騰訊為了能將自己的數據賦能全業務,也自建了基礎科學實驗室,各大高校挖人,每年投入的資金不設上限。

沒有意識到基礎研究重要性的企業,會失去未來,例如中興。

這更是讓中興「躺著中槍」了,這個說法非常不公平。實際上任何科技企業所做的研發中,真正屬於基礎科學的都是少數,因為前面已經說了,基礎科學的成果是公開的,應用是間接的,而企業是有自己的應用需求來主導的,研發成果是需要保密或申請專利的。

中興在研發投入上是非常大的,2017年中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為11.91%,而騰訊是7.3%,而且由於業務關係,通訊企業在基礎科學比如數學上必然比互聯網公司要更投入,而數學卻相對並不耗費很大的支出,顯然在這里指責中興吹捧騰訊毫無道理。

實際上研發投入中,中國的基礎研究經費整體上一直是比重太低,恰恰是因為我們太注重「應用」,太注重「突破後能帶來哪些影響」這種馬化騰式的問題了。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2張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3張

對於馬化騰來說,怎樣提問才是正確的方式,才是一個好問題呢?我覺得他應該問:

作為互聯網公司的騰訊,能夠用技術手段,為人類的基礎科學研究提供哪些服務?

這才是一個有夢想的問題。

互聯網公司只有服務好了大眾,才不怕沒有站在風口上,才不用擔心什麼下一次科技革命在哪里,因為對互聯網公司來說,無論科技怎麼變,無論社會怎麼變,萬變不離服務的主旨。

其實不用等到科技革命的到來,馬化騰眼下可以做的事情就很多,比如最近一件事討論很熱烈,江西吉安一學校幾名家長因未批改作業,被老師在家長群里點名批評。老師讓家長改作業,已經產生了很大的社會矛盾。而人工智能已經在教育領域上用起來了。

因為「知識庫」或者「試題庫」是有限的,而且數據並不敏感,通過訓練,人工智能早晚能夠達到對主觀性不強的大部分作業99%以上的批改準確率,而對主觀性強的題目也可以輔助教師提高批改效率和準確度。就目前來說,離這個目標已經不遙遠,在一項涉及1.2億人的測試中,人工智能與人類評分者達成一致的概率在92%,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開發的在線評分應用程序Gradescope可以將評分時間縮短多達90%。

這將是對「老師點名家長改作業」這一社會矛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也回到了互聯網公司用技術服務大眾的宗旨。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筆者希望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戰略決策者,能夠多從這些角度,思考公司如何服務於公眾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創造許多偽需求、炒作一些虛假的概念。這才是騰訊這些企業最好的夢想。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4張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5張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6張

喜歡文章,給個讚唄

馬化騰知乎提問,暴露了「騰訊沒有夢想」 科技 第7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