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前天,馬化騰用(ID:ponyma)在知乎提問,「未來十年哪些基礎科學突破會影響互聯網科技產業?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會帶來哪些改變?」
▲截圖自知乎網站
馬化騰的問題引起許多朋友圍觀和熱議,兩天不到,已經有至少1739個回答。
不過我今天倒不是想在這里回答基礎科學,或者產業互聯網和消費互聯網融合創新帶來的改變,我真正感興趣的,是馬化騰為什麼要提出這個問題?
一個好問題,遠遠比好答案更重要,而知道好問題背後的用意,才算是真正理解了好問題。
馬化騰提出問題的背景,是騰訊即將成立滿20周年,剛剛宣布了組織架構大調整不久之後提出的。
山雨欲來風滿樓,20歲的騰訊,也像個年輕人一樣,站在彷徨的十字路口。
基於這樣的背景,我今天想鬥膽說說我對騰訊,以及騰訊最近組織架構調整等一些個人觀點。
1
騰訊進行了組織架構大調整
2018年11月,騰訊將滿20歲。
20歲的騰訊注定將是不同尋常的一年,股票大跌、遊戲監管,騰訊怎麼了?
騰訊年初股價曾經達到475港元,截止今天收盤跌至269港元,下跌超40%,市值蒸發超2200億美元,相當於整個英特爾公司市值。滑落出全球市值最高的10家公司行列。(註:今年股票市場整體都在跌,但是騰訊明顯比阿里等大公司跌幅更大。)
▲來源騰訊新聞
而關於組織架構大調整,馬化騰是這樣說的:
此次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互聯網的下半場屬於產業互聯網,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
那麼,騰訊到底為什麼要調整呢?
2
騰訊核心業務遊戲面臨巨大變革
大家把百度罵死,百度的主營業務是廣告,存在醫療廣告等問題;
大家又把阿里罵死,因為淘寶上有大量假貨;
談起騰訊,有一塊叫做房間里的大象,就是遊戲,這是騰訊的主要收入來源。在騰訊沒有微信之前,一直廣受詬病,因為遊戲會讓很多小孩子上癮。
有了微信之後,微信作為一個連接器,讓我們能夠更好的溝通。也確實改變了騰訊的整體形象。
但收入大部分來自遊戲一直是騰訊隱藏的原子彈。
2017年四個季度騰訊遊戲業務占比
(來源:騰訊財報)
現在國家對遊戲行業做了新的調控,使得騰訊的業務收入受到了巨大的影響。
我認識一些遊戲行業的朋友,最近這一年基本上就休養生息了。
因為未來遊戲行業跟電影業一樣,要發版權。而且每年只發有限的版權,所以未來可能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1. 死掉大量的小遊戲公司,他們連遊戲版權都拿不到。
2. 大遊戲公司的競爭也會變得更加激烈。
3. 可能會出現其它控制遊戲發展的政策。比如更高的稅收,比如說一個人一天能玩的遊戲總量、時間的限制等,這些限制可能會陸續出台。
這些都直接影響騰訊的核心業務遊戲,所以在過去的這八個月里面,騰訊的股價大幅下跌。
3
騰訊的基因是用戶體驗
這次表面上看騰訊的調整是組織變化,但它本質上是戰略方向的選擇。
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BAT都知道社交的重要。
但是騰訊的基因特別適合幹微信這件事兒,阿里的「來往」和百度「Hi」都幹不起來。
騰訊則特別擅長研究社交,特別擅長研究面對消費者的產品,特別擅長研究用戶體驗。這是騰訊的天然優勢。
最後騰訊踏著這個時代,成為一個巨大的王者。
但是下面一個時代是什麼?移動互聯網之後是人工智能、雲計算、區塊鏈、AI的時代,我們稱之為叫ABCD。
A就是人工智能,B是區塊鏈,C是雲計算,D是大數據。
未來的時代是ABCD的時代,阿里在拼命搶奪C和D,百度拼命搶奪A,這三件事情其實都不是騰訊擅長的。
我其實以前一直有個觀點,BAT三家公司各自有自己的相對優勢。
百度是一家科技驅動公司,是靠算法,靠技術,靠數學的。
阿里是戰略驅動公司,是靠交易,靠布局,靠對未來趨勢的判斷。
而騰訊是一家用戶體驗公司,最擅長乾的事情是To C消費端。
4
騰訊適合產業互聯網嗎?
今天,騰訊把未來定位為產業互聯網。
這個邏輯本身沒錯,產業互聯網一定是未來重大的發展方向,現在很多To B的公司也變得越來越強大。
我在微軟工作了13年,微軟以前有面向消費者的To C業務,比如賣Office 和 Windows。也有面向企業的To B業務,比如服務器軟件。
我能夠深刻地感受到,做To C的公司是不大具備To B的基因的。為什麼?
服務狀態完全不同。To C靠產品的極致體驗。To B靠極致的服務,大量的人鋪進去,要把客戶當爹當媽一樣去服務的這種姿態。
騰訊對產業服務的理解可能還是不夠深刻,可能做不出來真正的高端服務。
這個事情誰能做?比如東軟、金蝶、德國的SAP等公司有機會做,騰訊這樣很輕的公司做不來。
我覺得騰訊這次轉型,我總體還是有點擔憂。
我們經常對做金融的人的說,「金融是你的最後一份職業」,什麼意思?
一旦賺過金融的錢,你就發現這錢賺得太舒服了,太好賺。
做過金融的人,大多數都再也不會做實業,金融會毀了一個人對實業的感覺。
同樣道理,做過遊戲的人,也是做不了產業的。
遊戲賺錢太容易了,一個王者榮耀一天的收入,據說有一個億的利潤。
賺過這種錢的人,讓他去辛辛苦苦的去服務一個客戶賺200塊錢,他可能這輩子也做不了。
5
騰訊應該堅守消費互聯網
騰訊今天的主要收入還是遊戲,我覺得這是很大的一個挑戰。
也許所有人都走向產業互聯網的時候,騰訊真正應該做的,反而是堅守消費互聯網。堅持做To C的產品。
騰訊更擅長去做同時面對10億人,每人收1塊錢的生意,而不是面對1個人,收10億的生意。
後面這個生意可能不是騰訊的生意,騰訊更擅長的是前面那個生意邏輯。
騰訊這次調整有一塊是內容產業,這塊是To C的生意。內容生意,架構在巨大的流量基礎之上,是很有機會做起來的。
但這個生意還不足夠大,可能騰訊也意識到了。所以騰訊最緊迫的是找到像遊戲一樣大的市場。
那麼,到底該如何找呢?
讓我來看的話,騰訊可以嘗試學學張瑞敏,學學海爾。
當你不知道未來的方向是什麼的時候,就不要賭。
不是把自己公司從七個事業部變成六個事業部,集中力量做產業互聯網。
而是從7個事業部變成70個事業部。然後每個事業部自己去尋找新的方向,說不定哪一個新的方向會成長為新的未來。
在這樣級別的公司,大戰略上,我們通常會迷之自信。
會盲目的相信自己對戰略的選擇,以及盲目自信,自己對人員的選擇。
越是在這樣級別的公司,在做重大戰略選擇的時候,越是不能主攻一個方向,而越應該去用螞蟻雄兵的方式去嘗試新的方向。
6
結語
當你具有了「上帝視角」來看待企業的變革發展,會發現企業其實和人類一樣,都會不可避免走向衰老和死亡。
只是人類的平均壽命越來越長,而企業的生命卻隨時會戛然而止,馬化騰說自己時常焦慮得睡不著覺,他也害怕騰訊和自己被時代無情地拋棄掉。
20歲的騰訊,是一個英姿颯爽的青春少年,也可能是一個走向暮色的垂垂老者。不論如何,馬化騰和他的騰訊,都還有漫漫的路途。
上一個20年,騰訊創造了輝煌,希望下一個20年,騰訊還可以繼續享受榮光。
祝福騰訊。
– End –
關注”劉潤”公眾號:runliu-pub,看最近精彩內容☟
▲關注劉潤公眾號,回復「錦囊」,看老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