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成景點「種草機」,「旅行版抖音」能成為在線旅遊新入口嗎?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西安摔碗酒,重慶洪崖洞、濟南連音社 …… 當 ” 種草 ” 和 ” 打卡 ” 成為年輕人的 2018 年關鍵詞,短視頻不僅在帶貨方面屢出 ” 爆款 “,在旅行目的地上更是前所未有的 ” 最強種草機 “。

美景與美女、美食、美妝、笑話等一起,成為抖音上最喜聞樂見的內容,短視頻這種 ” 種草 ” 方式在一年之間改變了年輕人的旅行觀念,短視頻平台正在快速成為在線旅遊行業的 ” 流量上遊 “。

在此之前,在線旅遊的流量來源極為分散,無論是朋友圈、微博、豆瓣等社交平台,抑或是圖書、報刊、電視廣告,任何地方都有可能是旅行靈感的來源。旅行結束之後,大家往往只會把美景、自拍在朋友群等 ” 私密社交圈 ” 分享。

而短視頻這種 ” 跟著別人去旅行 ” 的心理改變了這一切,刷抖音被 ” 種草 ” —網紅景點 ” 打卡 ” —分享打卡經歷—激發其他人的旅行欲。就像 ” 滾雪球 ” 一樣,抖音的話題經營能力,形成了一個自我驅動的 ” 旅行從眾效應 “。這也是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平台能有這麼強的 ” 安利能力 “。

短視頻成為在線旅遊新 ” 流量池 “

短視頻的出現也在顛覆傳統的旅遊內容生態。

自互聯網誕生伊始,攻略、行程分享類的旅遊內容社區就不斷湧現。它們希望旅行者以此為家,互相分享激發,在此完成 ” 發現靈感—規劃行程—購買旅行產品—分享旅行體驗 ” 的閉環。

然而,無論是 UGC 還是 PGC,從內容和社區切入旅遊市場的公司前赴後繼,唯有馬蜂窩、窮遊兩家幸存至今。它們理想中的閉環從來沒有打通過。

一方面,對於大多數中國人而言,旅行是一種極度低頻的行為(數據顯示大陸用戶 2017 年每人僅出行 3.7 次),而傳統的攻略、遊記等長篇內容很難讓用戶像刷短視頻、微博一樣每天打開。人們一般只在目的地確定之後來旅行內容社區這里查攻略、問問題。

另一方面,旅行途中碎片化的美照、感悟無法裝進結構化的攻略、遊記之中,而旅行後整理路線,分享經驗,寫長篇分享的門檻太過高昂。

所以,這些網站既不是激發旅行靈感之地,也無法承載普通用戶的分享欲望,” 閉環 ” 的兩頭都沒有抓住。

而 OTA 平台只要掌握了商家資源,終究是旅行者 ” 百川歸海 ” 的必經之地。然而,流量來源的分散(與不確定)、旅行消費的低頻性,卻也使它們一直面臨著流量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無論是國內的攜程,還是國外的 Priceline、Expedia,每年的行銷費用都超過百億人民幣。

今年,藝龍同程之所以能以 ” 小程序第一股 ” 的概念成功上市,乃是因為占據了微信這一超級流量入口;美團之所以能在酒店預定領域異軍突起,也是因為高頻切低頻如水之就下。

而抖音這樣的短視頻平台,則形成了一個集中的旅遊流量平台。這正是受困於線上流量成本一路高漲,不得已走向線下的 OTA 平台求之不得的。

搶占下一個 OTA 流量入口

今年國慶期間,攜程在業內率先與抖音深度合作,打通了 POI ( Point of Interest ) ,當用戶在抖音界面看到短視頻所定位的景區、酒店信息,直接點擊可以跳轉至攜程預訂。在搶占短視頻 ” 流量池 ” 方面,攜程搶得了先機。

然而,旅行者的 ” 種草 ” 與 ” 拔草 “,旅行靈感與旅行分享,一頭一尾的行為都在短視頻平台完成,OTA 依然只是用戶 ” 用完即走 ” 的工具平台,依然要源源不斷向短視頻平台 ” 買流量 “,同樣會面臨著流量成本水漲船高的問題。而從短視頻平台到 OTA 平台,跳進跳出之間,轉化的路徑依舊太長。

這也是為什麼攜程在 ” 綁定 ” 抖音之後,依然在最近上線了自己的短視頻呂品——旅拍。它嘗試打造一個旅行版的 ” 抖音 “,基於自己的產品、數據,行程一個路徑更短的 ” 旅遊閉環 “。

旅拍牢牢占據了攜程 app 底部的中心入口,足以證明其重視程度。而旅拍負責人、攜程社區產品部總經理陳淵浩透露:公司已經把內容提高到很高的高度,攜程的內容都會落在旅拍里面作為一個拳頭產品打出去。

對於坐穩了 OTA 頭把交椅的攜程而言,在內容板塊雖有過諸多嘗試,但一直沒能在用戶心目中樹立起如 ” 訂機票酒店找攜程 ” 那般的第一印象。而馬蜂窩在資本疾風推動之下的快速壯大,雖然為攜程提供了穩定的流量來源,其由內容側殺入 OTA 市場的野心卻也日漸膨脹。

去年 D 輪融資之後,馬蜂窩揚言要在三年後成為最大的旅遊流量中心,” 雙十一 ” 期間的產品大促儼然以旅遊電商自居,而令其深陷輿論漩渦的 ” 爬蟲事件 ” 暴露了其短時間內補足酒店、餐飲類點評內容的 ” 緊迫感 “。

畢竟,離消費太遠,不掌握用戶的消費數據與消費評價,是其 ” 發現靈感——規劃行程——購買商品 ” 閉環上的重大缺口。這對於馬蜂窩這個 GMV 剛過百億的 ” 導流平台 ” 來說,遠非一朝一夕能夠補上。

面對碎片化、視頻化分享潮流的來勢洶洶,以長內容見長的馬蜂窩 6 月才匆匆進行了短內容、短視頻的升級。然而長短內容的混搭,圖文內容比例的居高不下,暴露出馬蜂窩的 ” 自我革命 ” 仍然不夠徹底。

而攜程旅拍的上線,意味著在短視頻這條內容賽道上,兩者差不多站在了一條起跑線上。

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 誰能幫助用戶種草,並且打通種草到拔草的通路,誰就能獲得 OTA 下一場戰役的勝利。” 攜程認為自己更有機會。

抖音的成功,沒那麼容易復制

陳淵浩將攜程的優勢總結為以下三點:

第一,攜程作為國內最大的旅遊流量平台,用戶有著未被滿足的內容需求,只要稍加引導就可以支撐起一個垂直版 ” 抖音 “。

第二,攜程上擁有最豐富、最多元的旅遊產品線,可以幫助內容生產者更好地完成商品閉環,產生更持久的激勵。

第三,攜程沉淀了用戶最完整的旅行數據,能夠作出更精準的個性化推薦。

更重要的是,旅拍不盡是一個獨立內容頻道,更會如水一樣滲透進攜程的產品、內容體系之內。

” 在用戶購買酒店、機票時,我們會把旅拍融入到用戶的購買流程中,幫助用戶做更好的決策。本來去買酒店會看點評,如果用戶在里面做了短內容打卡,以給用戶非常好的體驗和幫助。” 陳淵浩介紹說。

而在經營層面,旅拍充分借鑒了小紅書和抖音被證明行之有效的經營策略。

在冷啟動階段,邀請旅行明星、旅行達人及攻略社區儲備的 ” 簽約旅行家 ” 生產首批 “PGC 內容 “,帶來初期流量。與此同時,攜程也在邀請產業上下遊的合作夥伴一起共建社區生態。迄今為止,已有英國旅遊局、紐西蘭州旅遊局及中國各省、市旅遊局等 100 餘個官方組織加入旅拍。

” 旅拍還將不定期舉辦一系列話題大賽、熱門景點大賽等,加強用戶的平台參與感同時,攜程希望將一些冷門但品質較高的景點打造成全網熱議目的地。” 這些抖音經營套路,能否激發起旅拍社區的 ” 滾雪球效應 ” 與 ” 從眾效應 “,值得期待。

電商平台的內容化,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紅利枯竭之後的大勢所趨。然而,在淘寶、小紅書上 ” 種草 ” 進而買買買,和看別人的美景美照自己策劃出行,決策門檻上有不小的差距,轉化也不會那麼立竿見影。

所以,對於攜程來說,旅拍注定不是一個短期項目,而是內容生態的持續搭建,用戶習慣的持續引導。攜程希望借助於短視頻內容的發力,增強用戶的黏性,帶來用戶的高頻打開,對高頻打低頻的美團打一次 ” 防守反擊 “。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