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興利 「三步走」打造數字工廠樣板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新興利 “三步走”打造數字工廠樣板

新興利以生產數字化提升製造效率。 南方日報記者 吳欣寧 攝

10月上旬赴阿里巴巴杭州總部參觀學習歸來後,朱啟強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企業「上雲」後如何更好地把專業而又理論化的算法和生產實際對接,讓算法能夠真正指導企業生產。作為佛山市南海新興利合成纖維有限公司(下稱「新興利」)的總工程師,朱啟強接下來的一個任務,就是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推動企業系統接入雲端服務器。

新興利是亞洲產量最大的塑鋼帶生產企業。這樣一家傳統製造企業,卻於2011年率先在行業內探索生產管理的數字化改造,並摸索出了一條循序漸進的「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改造路徑。

為了更專業、更集中地推進改造,新興利專門成立了兩家公司,試圖將自己打造成一個數字工廠樣板,再以樣本經驗服務更多企業,探索和輸出一種全新的管理模式。

目前通過數據和自動化分析,新興利將一些索帶新產品開發周期由原先3—6個月縮短至10天以內;在車間設備的數字化管理下,其能耗節省30%,優等品率由89%上升到95%。

●南方日報記者 吳欣寧

監控指標可視化以精益生產打好變革基礎

在新興利生產管控室的電腦螢幕上,車間內每一台設備的運行指標都有顯示,不管是攪拌機的速度還是水槽內的原料量,所有參數變得可視化,有些以曲線圖的形式呈現,說明著機器周期性的宏觀情況。一旦某個環節出問題,螢幕上的指標會變紅,向生產管理者發出警報,便於管理人員在10分鐘內解決異常。

「打通所有生產設備,用一個中控平台控制所有設備的數據、指標,完成非常細化、完整的指標監控,讓生產做到集中、聯動,這是我們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改造中取得的最成熟的成效。」朱啟強說,這正是很多企業推進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的一大難點。

要完成數據采集、監控的系統化,遠非一日之功。這背後的最大秘訣,在於找到企業生產、經營智能化改造的正確路徑,從打好基礎開始一步一個腳印。也正是通過這種做法,新興利摸索出了「精益化—數字化—智能化」的「三步走」改造路徑。

對於新興利來說,一切改造始於良好的精益生產底子。「我們幾年前就引進了一批精益生產方面的人才,他們都是綜合性人才,了解機械、電氣、編程、網路等領域,可以幫助企業發掘在工業互聯網技術改造上的每一個需求。」朱啟強說。

這批人員結合企業自身的特點,詳細分析出哪些環節需要數字化、企業系統導入「雲端」需要架設哪些技術等,並調動相應的電氣、IT、機械工程師去改造,為變革打下標準化和管理基礎。

在朱啟強看來,通過精益生產對企業數字化需求進行「診斷」後,企業能通過生產智能化系統MES和管理智能化系統ERP,更順利地采集數據、傳輸數據,將智能化系統和生產實際對接,做到數字化改造。「在此基礎上,企業才能進行接下來的智能化改造,分析出數據間的邏輯,獲得決策參考和實際的效益。」

新興利總經理黃穗生介紹:「目前新興利已走完了精益化和數字化這兩步,在中控平台收集了大量的設備數據,讓機械和生產變得可控,並將生產和訂單、採購等數據打通。接下來我們正向著高質量的智能化邁進。」

聘請「星期六工程師」借力外部顧問搭技術框架

作為一家傳統製造型企業,新興利在工業互聯網改造方面也走過不少彎路,然後再從彎路中逐漸找到方向。

「迫於用工成本壓力,我們從2011年就開始探索生產管理數字化改造。我們在精益生產方面有所積累,為改造奠定了基礎。但是在一些信息化底層技術、框架搭建方面,我們有很多不足,而且沒有先例可循。」朱啟強告訴記者,為此新興利專門邀請了富士康的技術高管作為顧問。

當時每逢周六,新興利就會派司機專門開車去深圳,將技術顧問接到丹灶的工廠來進行指導。正是這位「星期六工程師」幫助新興利構建了整個數字化改造的技術構架,讓企業有了變革的主心骨。

盡管有了技術輪廓,但是在不少具體環節的改造中,新興利仍是經過了多次試驗、碰壁,才探索出了正確且最有效的方法。

「從精益生產過渡到數字化生產,最關鍵的是建立模組,即把模擬信號轉化成數字信號,把數據上傳到中控平台、服務器,這樣數據能被自動采集,而不是像以前那樣靠人工手抄再錄入各種數據。」朱啟強說。

為了找到最優的信號轉化方法,朱啟強帶領研發團隊嘗試了多種方法,既有借助晶片進行的無線傳輸,也有利用網線做到的有線傳輸。「我們決心找出可以推廣的、大眾化的方法。經過反復試驗,我們發現相較於易受到工廠環境干擾造成數據丟失的無線傳輸,有線傳輸是未來幾年最適合企業的方法。」

為確保工業互聯網改造能夠更深入持久地推進,新興利更是在專業人才團隊的設置上花了很多心思。

「我們的研發團隊分別配置了IT、機械、電氣等主要領域的人才,以便更好覆蓋改造涉及的知識,讓改造更加全面。」黃穗生表示,與此同時,這些人才都著力鍛煉一流的技術檢索能力,這樣才能和最新技術趨勢接軌,並將其引入實際的數字化、智能化變革中。

讓算法與生產對接打造數字工廠的樣本經驗

10月上旬赴位於杭州的阿里巴巴總部參觀學習歸來後,朱啟強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在把企業的生產和管理數據放到雲端過程中,如何把算法融進來,讓算法能夠真正為指導企業生產服務。

「當下對於新興利來說最重要的任務,就是把生產和管理的全部數據導入雲端服務器,這樣才能利用算法分析數據、指導生產。我們計劃與阿里合作,直接購買阿里的服務器註冊帳號,把我們的軟件嫁接到服務器上。目前,少量數據上雲已在試驗中。」朱啟強說。

為了更深層次地推進工業互聯網應用改造,新興利不僅在技術研發、人才構建上發力,更在2016年成立了一家企業,專門負責新興利的數字工廠搭建。「我們的計劃是,先將自己做成一個數字工廠樣板,積累完整的經驗,然後為其他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黃穗生說。

對於服務的對象,新興利也進行了專門的聚焦,將其集中在流程型企業上。

朱啟強介紹,工業企業主要分為離散型企業和流程型企業。離散型企業通常涉及多個部件生產,然後再進行組裝,存在多個分離的工位,汽車企業、家電企業等都屬於這一類;流程型企業中,產品加工是經過一條流水線順延下來的,典型代表有鋼鐵企業、玻璃企業等。

「流程型企業生產更集中,新興利本身也是一家流程型企業,這類企業更容易開展生產流程再造,我們將集中先做好這部分企業的服務。」朱啟強說。

■觀察眼

智能改造要切中真實需求

「工業互聯網」是近兩年的熱詞,當它與國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熱潮相撞,立刻便成了人人都想要搭的便車。很多企業都在融入工業互聯網發展大潮,以做到轉型升級。然而企業更需要冷靜下來,實證地剖析工業互聯網的演變路徑和技術要素,然後找到屬於自己的變革路徑。

工業互聯網對不少傳統的製造業企業來說,仍然相對陌生。企業推進變革容易摸不著頭腦,產生盲目模仿或是抗拒的心理。這個時候,企業既不能一窩蜂地上馬新的改造項目,更不能固守落後的生產模式,而是應該沉下心來仔細做自我評估,並拓展眼界吸收更多經驗,將籠統的工業互聯網概念拆分成一個個能落地的改革步驟。

新興利的探索能給其他企業帶來的最大啟示,就是一定要在對企業自身的充分了解上,紮實推進工業互聯網變革,規劃出可落地的步驟和舉措,循序漸進。正如朱啟強所說的,「互聯網+製造」並不只是簡單地引進機器、改造先進設備,而更要弄清自己的每一個真實需求,再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去填補這些需求和細節。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