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小米電視在2018年中國彩電市場上,銷量短期放大背後,並沒有什麼先進的商業模式和領先的科技產品,就是基於傳統「低成本、低價格」競爭優勢。並通過不斷更換各種代工廠,壓低代工成本,從而維護在市場上的低價格優勢。
孫華||撰稿
沒有看錯,小米電視32寸年底放價只要699元,這基本就是那些只在淘寶平台上銷售的山寨、雜牌32吋電視的銷售價格。那麼,作為品牌商的小米電視,又是如何做到這麼低的售價?是企業真的不賺錢,還是另有隱情?
今年以來,在互聯網電視品牌陣營集體衰退、持續暗淡的時刻,小米電視卻憑借「沒有更低、只有更低」的低價格競爭力,在互聯網電視陣營「一枝獨秀」,更成功攪局彩電一線市場。甚至還喊出力爭2018年銷量第一的目標。
從今年5月開始,為了響應小米集團整體上市的利好,小米電視便頻頻對外界釋放出「月度第一」、「季度第一」等一系列好消息,甚至在今年雙11期間還自造了「40多項第一」,急於釋放自身在彩電行業的競爭力。最終試圖證明,其通過低價格手段完全可以搶奪中國彩電行業的冠軍寶座,從而完成樂視當年未能兌現的諾言。
透過小米電視今年規模持續上漲的閃亮市場表現來看,並非得益於一直對外宣稱的「高性價比」優勢,更不是「造世界上最好電視」夢想而受到用戶認可,實質就是為了追求「市場第一」而不斷發動價格戰的短期行為,這種價格戰在90年代的CRT時代就已經證明了是「傷害行業、又不利己」的短視行徑。2016年,樂視電視從巔峰一落千丈也驗證了這種惡性競爭的危害。
從小米「硬件+IoT新零售+互聯網內容服務」的商業模式來看,利用互聯網宣傳造勢、利用產品低價引流的做法,帶來的就是產品質量差、用戶體驗差、產品維修服務得不到保障等致命傷,「蘿蔔快了不洗泥」並不是企業快速擴張的捷徑。
多位彩電業內人士告訴家電圈,小米電視的熱銷產品型號,主要集中在32吋、40吋、43吋,以及50吋等中小尺寸上,其日常零售價都在800元至2300元的區間內。碰上618、雙11、雙12等促銷節點,價格還會向下出現10-20%左右下調。其中,32吋促銷價最低會跌至700多元,這基本上相當於淘寶上大量雜牌和山寨品牌的價格水平;跟其它品牌企業相比,價格線平均要低出20-30%左右。在這種近似於彩電市場上「雜牌機、山寒機」銷售價格下,小米電視還要想保證品質,保證性能,可以說只是一個美好的夢想。
那麼小米電視到底又是如何做到這種「低成本」競爭的?除了沒有其它彩電企業的大量研發團隊和體系、智能製造等基礎體系投入外,同時在銷售管道小米堅持的「工廠直營」即主要通過線上自有及各大電商平台直營,也節省一定的成本;但是,最為核心的,則是小米電視的「低成本代工模式」,以成本最低為導向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彩電代工廠聚集區,尋找多家代工廠貼牌生產,從而無底線地降低整機成本。
據了解,小米電視整機除了通過緯創、新譜電子、廣東TCL、深圳兆馳等企業代工外,還通過蘇州樂軒科技、瑞儀(廣州)光電子以及富士康等近十家企業代工。其中,像32吋、43吋、55吋等主銷型號,就同時在多家工廠代工生產。對此,業內知情人士坦言,一般來說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工藝可靠和穩定,應該選擇固定1、2個代工廠,但是像小米這樣同時選擇好幾家,而且同一個規格同時在多家貼牌,顯然是為了追求成本的最低化。
此前萬象數據發布的10月產品差評榜顯示:小米電視多款暢銷電視,位居差評榜前10強。其中前6款用戶差評最多的產品中,小米電視一家占據5席,涉及畫質、品質等。這再次表明,小米電視「低成本、低價格」競爭策略,越來越多受到用戶質疑。這對於一個品牌來說,無疑是相當可怕,畢竟在彩電業小米品牌知名度才剛打開局面時,就遭遇用戶如此多的產品差評,這是無法建立起品牌知名度、忠誠度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小米電視雖然基於「低成本帶來的低價格」競爭力,做到了在低端市場上的銷量增長;但是,在產品質量上的低成本,最終很容易將小米電視推向市場和用戶的對立面,從而失去來自市場的增長和用戶的信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