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榜人權的矽谷 為何一次次放縱性騷擾事件中的「惡人」?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摘要]人類職場上,一方面,男性高管用權力和金錢追逐著女性;另一方面,公司出於形象保護和包庇著這些高管,矽谷與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地方,在這些事情上,並沒有什麼不同。

標榜人權的矽谷 為何一次次放縱性騷擾事件中的“惡人”?

(本文為騰訊新聞特別約稿,作者矽發布,騰訊新聞獨家首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必究)

作者/矽發布

《紐約時報》幾天前曝光:大名鼎鼎的「安卓之父」安迪·魯賓離開Google其實另有其因,涉及「性醜聞」。而Google當時沒有選擇直接開除,反而為維護公司形象和感謝魯賓的貢獻,給了他一大筆錢,同時,將性醜聞完全壓了下來。

標榜人權的矽谷 為何一次次放縱性騷擾事件中的“惡人”?

四年前,安卓.魯賓或許可以瞞天過海,但這一次,他和Google撞上的是美國一個轟轟烈烈「國民性故事」,即——「MeToo」女性覺醒運動。

這場運動自去年科技圈始,幾乎波及所有行業,遭受性侵或性騷擾的女性紛紛站出來,指控曾侵犯和騷擾自己的男性。相當多行業大佬和權貴大亨被拉下馬。美國著名風投機構Union Square Venture聯合創始人弗雷德.威爾遜稱:「2017年,是美國白人男性主導地位終結的開始。」

果不其然,《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隨即在矽谷引發地震。

GoogleCEO桑達爾.皮查伊迅速向全體員工發出電郵稱:過去兩年,Google已經因為性騷擾問題解聘了48名職員,其中13人,是「高級經理及以上」級別,而所有這些職員在遭到解聘時,都沒有拿到離職金。但是,Google的員工不買帳。

約有200名Google員工計劃在本周四集會抗議。而這也迫使桑達爾.皮查伊再發郵件。他告訴全體員工:Google對處理過去性騷擾事件的悔悟程度,還不夠,並承諾,將對類似事件採取「更為強硬的立場」。他還承諾:支持選擇參加本周四罷工的員工。

一個問題是:人類職場上,一方面,男性高管用權力和金錢追逐著女性;另一方面,公司出於形象保護和包庇著這些高管,矽谷與世界上的任何其它地方,在這些事情上,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何以之前台下暗湧的湍流都未能夠成氣候,如今,卻搞出了「MeToo」女性覺醒運動這麼大的名堂?其背後的歷史成因究竟為何呢?

Google,不過是全球職場的縮影

魯賓的案子之所以引人註目,是因為Google在保持沉默的同時,向他支付了巨額離職費,並在魯賓離開後,又在他的創業公司中投資了數百萬美元。

但實際上,Google保護和包庇的,不僅僅只有安卓.魯賓。

據《紐約時報》:在另一起騷擾案中,Google向負責Google搜尋業務的高級副總裁阿米特·辛格爾支付了數百萬美元。

《紐約時報》引用三位知情人士的信息透露:2015年,一名Google女員工表示,辛格爾在一次有數十名同事參加的酒後活動中摸了她。他們說,Google對此進行調查,發現當時辛格爾喝醉了,而且沒有目擊者。

Google認為她的說法是可信的。知情人士說:Google沒有解雇辛格爾,但接受了他的辭職,並通過談判,達成一項離職方案,給了他數百萬美元,並要求競業禁止。

接下來,在Google對辛格爾離職真相保持沉默的情況下,辛格爾找到了另一份賺錢的工作。而不到一年後,他成為Uber的工程主管。幾周後,美國科技新聞網站Recode報導稱:辛格爾當年離開Google的原因是,受到「不正當行為」的指控。Uber隨後解雇辛格爾,理由是:他沒有事先披露Google的調查結果。

此外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母公司Alphabet的首席法律官、Google風險投資基金CapitalG的董事長戴維·C·德拉蒙德,也被指控有「性醜聞」。

據《紐約時報》報導:Google法律部門高級合同經理珍妮佛·布萊克利和Google的其他員工說:2002年加入Google任總法律顧問的德拉蒙德,和她有過婚外關係。而她跟德拉蒙德,是跨級別的匯報關係。

她透露:他們從2004年開始約會。2007年生下一個兒子,之後,德拉蒙德向Google坦白了他們的關係。Google隨後採取行動。

布萊克利說:當時Google的HR主管、現Google首席文化官斯泰西·沙利文告訴她:Google不鼓勵管理人員與下屬發展關係。

「我們中的一個,將不得不離開法律部門,」布萊克利說,但「顯然不是他。」

自那次風流韻事,德拉蒙德的事業蒸蒸日上。據《紐約時報》引用Google文件稱:自2011年,德拉蒙德已經從股票期權和獎勵中獲得約1.9億美元,可能通過其他期權和股票獎勵獲得逾2億美元。

而2007年,布萊克利被調到銷售部門,一年後,她離開了Google。Google要求她簽署文件,說她是自願離開的。她說,她「簽了豁免書、諒解書和他們想要的一切。」

她說,2008年底,德拉蒙德離開了她。

她說,後來他們為兒子打了一場監護權之戰,最終她贏了。

今年54歲的珍妮佛說:Google對待德拉蒙德的處理方式,強化了一個信息,即」Google覺得我應該獨自承擔所有的一切責任。」

另外據《紐約時報》報導:2013年,GoogleGoogle X研發部門的董事理查德·德沃爾,面試了一位女工程師斯達·辛普森。面試中,辛普森說他告訴她:他和他的妻子是「多角關係」。這個詞經常用來形容一個開放的婚姻。

她說,接下來的一周,他邀請她參加「火人節」。辛普森和母親一起去了,她說,她認為這是一個和德沃爾談談這份工作的機會。

她說,她帶去了適合工作會面的職業服裝,但是在德沃爾營地,他讓她脫掉襯衫,並提供背部按摩。辛普森拒絕了。但是他繼續堅持,後來她妥協了,但僅限於「頸部按摩」。

辛普森今年30歲。她說,當時「作為一個24歲的年輕人,我沒有足夠的勇氣推辭。」

幾周後,Google告訴她,她沒有得到這份工作,並且沒有解釋原因。辛普森猶豫了兩年,才向Google報告了這件事。她說,這件事讓她非常受困擾。

Google的一名HR後來告訴她:她的說法「很可能」是真實的,並且Google已經採取「適當的行動」,並讓她對所發生的事情保持沉默,辛普森做到了——直到德沃爾的名字頻頻曝光在《紐約時報》和《大西洋月刊》。

之後,德沃爾在一份聲明中為「判斷失誤」道歉。他說,Google X決定不聘請辛普森女士前,她去了火人節。他沒有意識到,她沒有得到通知。

Google事件,其實不過只是全球職場的一個縮影。由#Me too運動摘下的人性面紗,不僅有Google,還有英特爾。去年,英特爾的CEO布萊恩·科茲安尼克因為陷入「性醜聞」而被迫辭職。

2017年的10月,亞馬遜工作室的首席官羅伊-普萊斯也因為遭遇性騷擾指控而被亞馬遜公司叫停職務。停職後不到一周,亞馬遜發言人證實:普萊斯已經離職。

電視製作人艾薩-哈克特是負責亞馬遜《高堡奇人》節目的製作人,她向娛樂刊物《好萊塢記者》曝光了針對普萊斯的性騷擾指控細節,包括2015年7月的一次公司聚會上,普賴斯曾多次向她提出非分要求。

最初,哈克特一直拒絕公開詳情,但在看到諸多女性公開遭遇好萊塢大佬哈維-韋恩斯坦的性騷擾或被強姦並指控韋恩斯坦的罪行後,她被迫公開了遭遇普萊斯性騷擾的細節。

值得注意的是:普萊斯此次被指控的性騷擾事件也是亞馬遜公司史上罕見的高管性醜聞。而普萊斯,同樣是被#Me too運動掀翻的。

Me too運動的形成——Uber打響第一槍

由男性主導的科技產業,其實一直都是性騷擾和性別歧視指控的「溫床」。而誰也沒有想到,Uber會成為美國#Me too女性覺醒運動的第一個槍口。

2017年2月,Uber一名前員工蘇珊.福勒撰寫了一篇博客,稱Uber內部有誰也沒有想到反復、系統性的「性騷擾」問題。

根據她的描述,2015年11月,當她作為工程師第一天上任,即收到了新經理通過公司聊天系統給她發的一連串挑逗。

這位經理說:他正處在一個「開放式關係」中,他馬子很容易就能找到性伴侶,但他不能。他不想在職場中找麻煩,但總不能幸免,一次又一次地碰上麻煩,因為他總在不斷地找可以發生性關係的女人。

這種信息明顯越界。蘇珊向公司HR反映,並期待公正處理。但事件的走向,截然不同。她被告知:這明顯是「性騷擾」,不過此人是初犯,給個警告就夠了。另外此人績效「傲人」,因此犯下這樣一個對他來說可能是「無辜」的錯誤,也不好多加問責。

蘇珊還被告知,她有兩個選擇:一是,去另一個團隊;二,留下來,但這個男人可能會對她的績效有負面影響,而他們也不能干涉。

反抗無效後,蘇珊調往另一團隊。隨後,她發現公司撒謊,因為原來很多女工程師都有類似遭遇,有的,還和她事涉同一經理,而她們,早就上報過公司。此人,絕不是「初犯」。

仍然沒有任何措施被做出。

此外,蘇珊在申請調任中一直被無理由「受阻」。最後發現:原來是這個組織的經理希望她留下來,因為其它團隊,都在多多少少地流失女工程師,而她如果留在團隊,能讓他的經理看起來不錯。

按照蘇珊的統計,2015年,她加入Uber時,她所在的組織,女性比例超過25%,但是當她試圖轉到另一組織時,這一比例降到了不到6%。

兩個原因。造成了她們的流失:一是,組織混亂;二是,性別歧視。

蘇珊還指出:很多事情到了最後,都會落到——「此人業績出色」的類似說辭上。換句話說,公司對很多事無動於衷,甚至保護和包庇被投訴的人,是因為被投訴者「績效卓越」。

這一博客,始料未及地引爆矽谷。之後,許多女性跳將出來寫類似經歷。Uber迫於壓力,安排檢察官涉入調查。接下來的幾個月,因為男權主義、謾罵、不當的肢體語言甚至性騷擾,Uber聲名狼藉。

2月到5月,創業圈炸開鍋

所有Uber的利益相關者,都在等待這家公司的內部文化調查。這一調查,耗時三個月,而在這三個月中,有關Uber的問題就如同多米諾骨牌效應般,一瀉千里。

每天,都是Uber高管因調查而間接辭職的新聞。Uber還被爆出:其重要高管、Uber創始人特拉維斯·卡蘭尼克的心腹,曾在印度發生的一起強姦案後(印度一名婦女被Uber司機強姦和毆打,該司機已有至少四項刑事指控,之後被逮捕,後判終身監)前往印度,獲得該強姦案受害者的醫療鑒定(被懷疑可能獲得方式不合法),然後,將文件遞交給公司高管,因為這家公司的很多高管不信,認為這是個「陰謀」。

甚至是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自己,也被扯出相關醜聞。

2014年,卡蘭尼克接受GQ採訪,討論Uber是如何讓自己對女性需求暴增的,還戲稱Uber為「boob-er」。

而當Uber內部文化調查結果最終出爐,看過的人稱:「醜陋不堪」。作為這個事情的一個結果:卡蘭尼克下台。

在此期間,他的心腹——埃米爾.米迦勒的醜聞也被再度挖出。

這個人曾經發布言論,計劃花百萬美金雇4個頂級研究人員和4個記者,去追蹤新聞從業人員的「個人生活和家庭」,以此讓媒體嘗一嘗滋味。這件事發生在一名女記者寫專欄指責Uber存在「性別歧視」並說自己已刪除Uber之後。米迦勒稱:這個女記者,該為所有跟隨她刪除Uber的女人「負責」——被司機性侵犯。

Uber高管還曾用公司工具跟蹤過女記者,因為該記者寫了比較Uber和Lyft的文章。甚至投資人彼得·西姆斯也被嚇到了:他曾收到過一枚簡訊,說他在芝加哥Uber的一個聚會里被全程定位追蹤,他很恐慌,卻被告知「冷靜」,而且要「為被Uber選為跟蹤的人感到榮幸」。

這家公司明顯在很多涉及管理「判斷力」方面的事上都出錯了,但Uber性醜聞獲得如此高關注度,不僅因為蘇珊的勇敢,和選擇了公開化的方式,還因為這是世界上最具價值的獨角獸公司,頭頂著近700億美金的估值。除了眾多看熱鬧的吃瓜觀眾,投資者們則膽戰心驚。實際上也是如此,因為負面輿論,Uber流失大量人才,而這些事,也確實影響了它的估值,

搞笑的是,為平息眾怒,Uber董事會特別引進了一位女董事。

而同在Uber創始人宣布離職的那一天,女董事在下午的會議上說:「有大量的數據表明:當董事會有一位女性時,通常,會有第二位女性的可能性很大。」

不知道怎麼回事,Uber董事會成員大衛.龐德曼脫口而出:「事實上,這也代表廢話會變多。」

5小時不到,他宣布自己的這句話特別愚蠢,引咎辭職。

6月到8月,投資圈炸開鍋

大衛.龐德曼是美國投資機構TPG Capital的創始合夥人,他在Uber董事會上的這一失態,或許預示了後面的情節。

Uber之事後沒過幾天,炸彈炸到了女性從業人員更為稀少的投資圈——做了10年多投資的賈斯廷.卡德貝克,一夜之間身敗名裂。

賈斯廷曾在兩個著名投資機構任職:一個是Bain Capital,另一個是光速創投。2014 年,他創建了自己的投資機構Binary Capital。

6月29日,他被美國付費閱讀媒體Information報導:六名女性創業者聯名狀告他慣於通過工作關係「性騷擾」。InformatIon的內容專注垂直於創投圈,賈斯廷積累十年的投資名譽,一夜之間掃地。

為起到警示作用,三位女創業者選擇了實名揭露。

她們是:Evertoon的創始人Niniane Wang、旅遊創業公司Journy的創始人Susan Ho和Leiti Hsu。

其中,Wang指控賈斯廷曾邀請她為一家科技公司工作時,試圖和她上床;Ho則指控:賈斯廷半夜發消息談論投資她公司事宜時,邀她出來見面;Hsu指控:賈斯廷曾在曼哈頓酒店一個酒吧桌子底下,摸她腿。

另三個匿名狀告者,一個是賈斯廷的前同事,表示收到過賈斯廷言辭露骨的簡訊挑逗;另一位,在和賈斯廷見面談交易時,被邀請去酒店房間。還有一位透露:她和賈斯廷說她有男朋友,賈斯廷隨即問:你想要「開放式關係」 嗎?她極為震驚,最終,決定不從賈斯廷的機構融資。

十幾位科技界女性透露:當行業里「有權力的人」提出她們不想做的事時,實際上,她們很難做出不傷害自己公司前景的回應。一些人,因此放棄了創建自己公司,或因此,從未試圖創建自己的公司。

但賈斯汀一開始是否認的,直到Linkedin創始人雷德·霍夫曼連夜趕寫了一篇檄文。

這是一個當微軟花10億美金收購Linkedin時,被民間智慧猜測為是「微軟想讓他(雷德·霍夫曼)為其在矽谷搞好聲譽和人脈網路」的人物。那天,霍夫曼大概是沒睡,他寫了一篇其長無比的文章,叫《女企業家的人權》。

他說到:「為什麼我們對這種事通常不憤怒不表態?我認為女企業家們實際上面臨這樣一個問題:她們不知道,人們是否關心。這就是為何我要快速行動寫:我們中,有很多人其實關心!這是完全不道德和無恥的行為。我們要站在你們這一邊,請說出來,並行動。」

受其激勵,光速創投連續發推,稱其實早已在賈斯廷任職他們機構時意識到他的問題:「我們收到過一個所投資公司的指控,之後,按要求讓賈斯廷離開了公司董事會。我們很遺憾,當時沒有採取更有力的行動。現在,顯然我們應該做更多(指把事情公開化)。」

六位女性贏了,賈斯廷離職。其機構Binary Capital,隨後宣布解散。

而緊接著7月1日,投資界著名元老級人物——孵化器500 Startups的創始人戴夫·麥克盧爾因性騷擾問題離職。一名女創業者指出,早在2014年就受到過他的騷擾。

這驚動了整個美國投資圈。500 Startups成立於2010年,在投資界赫赫有名,不得不出來主持亂局的新CEO克里斯.廷蔡,在談到500 Startups的變動時說:

「道歉是不夠的,我們需要真正意義上的行動和改變。麥克盧爾現在在機構里的角色僅限於普通合夥人,他也將接受咨詢服務,改變態度,防止不當行為再次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矽谷老牌風投KPCB女合夥人鮑康如,曾指控因拒絕「潛規則」而在KPCB遭到排擠。這件事未能夠在創投圈引起多大關注。而在賈斯廷事件里,最重要的舉報者Wang其實已經為此努力了七年。何以是這一時間點,她扳過了局面?

「2017年,是白人男性主導地位終結的開始。我認為有一件事,扣動了女性崛起的扳機。那就是:特朗普於2016年底,當選美國總統。」Union Square Venture的聯合創始人弗雷德.威爾遜說:「特朗普是白人男性統治的縮影。我不是說,特朗普的選舉,導致了這些勇敢的女性挺身而出,她們絕對是出於自己的勇氣和憤慨,才這樣做。但我認為,特朗普的當選,是(性騷擾)問題的一個轉折點,它使這一切再沒有回頭路。美國的一個巨大變化是,現在的女性感到有權力,甚至是有義務挺身而出,講述自己的故事。」

作者簡介:矽發布是一個專門幫助中國投資者和創業者理解美國科技和投資發展趨勢的信息樞紐,微信公號:Guifabucom。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