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了下一代互聯網?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作者:古千峰

編輯:秦晉

原標題:《Web3.0:能否開啟未來10年創新創業創富大門?︳上》

來源:碳鏈價值(cc-value)

互聯網從上世紀90年代初發展至今,歷經30年,她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方式、溝通形式以及社會發展模式,她的影響早已滲透到了世界的各個角落。

我們現在正站在一個新的十字路口,一個互聯網將何去何從的十字路口。

這個十字路口在25年前出現過,1993年,《密碼朋克宣言》發表,號召技術極客們為了讓網路更安全,個人隱私得到有效保護而行動起來。如果沒有密碼朋克運動,比特幣很有可能至今未被發明。

這個十字路口在20年前出現過,1998年,騰訊公司在研發OICQ(QQ的前身)時,將ICQ(即OICQ所效仿的一個當時席卷全球的即時聊天工具)原有的用戶好友、聊天記錄等信息保存在各台電腦上的方式,改成了將用戶個人信息以及聊天記錄全部保存到騰訊公司服務器上的模式。

這個十字路口在15年前出現過,2004年初,Facebook成立,開啟了Web2.0時代,任何人都能方便地將個人信息、社交信息、生活點滴等以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方式上傳到網上,分享給世界上熟悉的或陌生的人。

這個十字路口在10年前出現過,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他天才般地整合了當時的多項技術,創造出了第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比特幣。

在每個十字路口,都豎著:「向左走中心化」或「向右走去中心化」的路牌,互聯網就是在這種分分合合中走過了30多年春秋。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我們每個人都處在同一個社交網路中,它有趣、有用,但並不去中心化,各種廣告和點擊誘餌已經到了讓人們不能忍的地步了。網民們需要一個自由、開放的網路環境,去發表自己的見解和聲音。

—— Tim Berners Lee

作為30多年來影響互聯網發展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萬維網發明人 Tim Berners Lee 爵士曾對如今的互聯網發表了以上感嘆,這種感嘆是對當今越趨中心化的互聯網發出的吶喊。

過去幾年來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分布式網路技術廣受關注。無論是技術層面的共識算法,還是治理層面的自組織機制,或是資本層面的點對點眾籌,都受到了全世界的熱烈追捧。這預示著在新的十字路口,人們似乎更偏向於「向右走」,去中心化的浪潮呼之欲出。

Tim Berners Lee理想中的網路是什麼呢?為什麼作為一個現代互聯網的奠基人要出來反對他一手打造的互聯網世界呢?答案只有一個:Web3.0

那麼Web3.0究竟是什麼?TA能給當今世界帶來什麼變化?TA由哪些技術組成?如何做到Web3.0?TA能帶來哪些機會?我們能從中得到什麼?這些問題都將在接下去文字中為讀者逐個解析。

當然,Web3.0是一個非常前沿的話題,充滿了不確定性,也沒有任何人能準確預測她何時到來,會以何種形式到來。但趨勢已現,僅以此文拋磚引玉,希望與志同道合者一起推動。

可以肯定的是,Web3.0將掀起一波遠超Web1.0和2.0的大浪潮,在這股浪潮中,將產生市值遠高於Google、Facebook、亞馬遜、騰訊、阿里、百度等互聯網巨頭的一批新秀。更值得期待的是這批新秀也許會以一種全新的自組織形式或生態圈形態出現在世人的面前。

在寫此文時,得知昨天(2018年12月1日),由萬向區塊鏈實驗室、矩陣元科技、算力智庫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了「振金社」,旨在在Web3.0時代打造國內首個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的平台。這是國內第一次由行業領袖和企業把Web3.0提高到了戰略高度。

無獨有偶,過去幾個月中,在美國和歐洲召開的多次區塊鏈會議上,Web3.0已取代區塊鏈,成為了討論的焦點話題。筆者相信:很快會有越來越多的朋友發現並率先踩上Web3.0的浪花,踏浪而行,與浪共舞。

最近,有一種論調,說互聯網創業已死,2008到2018年的十年創業黃金期已過。表面上看的確如此,在資金、數據、流量資源被高度壟斷的環境下,幾乎一切創業者和創新項目都是在走向死亡或者投誠之路。Web3.0將從底層打破這種壟斷,重新點燃創新的星星之火。目前,這些星火還非常弱小,弱不禁風,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對於區塊鏈行業從業者,當深入了解了Web3.0後,會發現:區塊鏈不是Web3.0的開始,更不是Web3.0的終點,區塊鏈是開啟Web3.0大門的金鑰匙。理解區塊鏈理念的人會更懂Web3.0,也會在即將到來的Web3.0大潮中獲取最大的紅利。

1、為什麼要分布式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1994年,凱文凱利在《失控》這本著作中,對分布式的理念做了系統性闡述。他從研究蜂群開始,到自組織、生態圈、工業生態、網路經濟、電子貨幣直到人工進化,成功預言了當今正在興起或大熱的技術,包括: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眾包與眾籌、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網路經濟以及數字貨幣等。

這些成功的預言都源於凱文凱利對分布式理論的深刻理解。微信之父張小龍曾向很多人推薦過這本書,甚至以是否閱讀過並理解這本書為標準來決定是否錄取大學生加入微信團隊。

這本書的博大精深,非只言片語所能說明,筆者把書中對於分布式模式的優點進行了高度濃縮,列在下面:

  1. 蜂群中的個體,並不具有高智慧生命特點,但做為一個整體,能體現出一個高級智慧的生命,形成一個自組織。
  2. 分布式組織的抗風險能力更強。
  3. 自組織內的用戶更加平等。
  4. 在分布式自組織中,系統意識是自下而上的控制,大多數節點對系統的滿意度很高。
  5. 分布式組織杜絕了中心節點的腐敗、貪婪和腦子進水等負面因素對整個系統造成的傷害。
  6. 分布式組織的規則一般很簡單,至少不複雜。

分布式相對於中心化來說,更穩定、抗風險能力更強、消耗更低、更公平、更透明、更簡單。

正是這種看似簡單的分布式思想,使我們今天在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上得到了高速發展,解決了一些用中心化思路不可能突破的技術難點。比如分布式機器學習(DML),已經幾乎涵蓋計算機科學的各個領域,包括:理論(譬如統計學、學習理論、優化論)、算法、以及機器學習核心理論(深度學習、圖模型、核方法)。分布式能夠很好地利用大數據,它已經成為目前工業界最廣泛應用的機器學習技術。

2、去中心化

我個人認為,《失控》中的一句話,可完美地詮釋去中心化思想。即:

「沒有開始、沒有結束、也沒有中心,或者反之,到處都是開始、到處都是結束、到處都是中心。」

這是一種與我們習以為常的認知完全不同的思想。無論是人類的幾千年歷史,還是近些年的互聯網發展史,都在分分合合中不斷前進。

筆者認為,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去中心化問題。

首先,從技術角度來講,隨著單個節點計算與存儲等性能的提升,以及鏈接各節點的網路性能的提升,分布式網路能夠帶來總體性能的大幅提升。而如果現在仍舊墨守成規地堅持中心化,整個網路的性能將被中心化服務器的性能所局限,不利於技術的發展。

比較典型例子的是目前雲存儲所用到的主流技術,如GFS、HDFS。在節點數暴漲,文件碎片化情況下,只能通過不斷的硬件投入來支撐其服務。而反其道行的去中心化存儲技術,如IPFS,則拋棄了中控節點,採取KAD等網路發現技術,做到了數量與性能的平衡。彌補了雲存儲的缺陷。

以上說的可能偏技術了,再舉個絕大多數人都熟悉的例子:迅雷。使用迅雷服務的每台電腦,每台盒子都即是數據的獲取方,又是數據的提供方,由此組成了一個龐大的點對點存儲網路。下載某個文件後,即可成為該文件的分發者,原來一台服務器提供下載,現在由幾百個節點一起提供下載。迅雷通過這種方式,在前些年網路基礎設施尚未成熟情況下,滿足了廣大用戶對高速下載的需求。

所以,在技術層面上,無論是分布式存儲還是區塊鏈,都已明確表明:去中心化是未來,而且已經形成了無可阻擋的趨勢。

但是,在社會、社區或公司治理層面上,去中心化不一定能帶來理想中的效果。在這點上,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人性在去中心化治理這個過程中,對最終結果產生的巨大影響。最現實的例子就是ICO,作為一種由公開透明且不可篡改的算法代碼來控制眾籌的先進的融資模式,最終扛不住人性的貪婪,成為非法集資和肆意詐騙的工具。

所以,我這里所說的去中心化,僅限於技術層面。也許在未來某一天,隨著技術的發展與成熟,會倒逼治理層面上的去中心化,但是現在,我們只說技術層面上的去中心化。

如果再具體些的話,技術層面的去中心化其實就是:去中心化服務器。

套用凱文凱利的語體,我們稍加改變,即:

去中心化服務器網路中,沒有服務器,沒有中心,或者反之,到處都是服務器,到處都是中心節點。

如果要用富有詩意的語言來描繪去中心化之優雅的話,就是:比起「一木爭春」,「百花齊放」帶來的景色要更加的美好!

3、風險與失控的挑戰

然而,即使是技術層面上的去中心化,仍舊無法防止過於泛濫和自由的信息與資金流動帶來的社會性問題。這將是去中心化網路上最大的風險與挑戰。

在一個中心化控制的網路中,每個人身份已知,且有法律規定,人的言行都會自我約束。而在一個去中心化的網路中,如果每個人的身份都是隱匿的,將不可避免的產生信息的不可控風險。網路上將會充滿謠言、虛假信息、不健康內容,甚至會成為犯罪的天堂。

如果再結合去中心化的數字貨幣,則各種地下商業活動會充斥網路。這是全球各主要國家政府始終對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保持謹慎和強監管態度的根本原因。在一些國家,數字貨幣的使用者必須要經過非常嚴格的反洗錢審查(AML)以及身份調查(KYC),通過與中心化身份管理系統的結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去中心化網路上的失控風險,杜絕了一部分惡性社會問題的發生。

那麼,中心化的身份驗證是不是唯一的解決去中心化網路上失控風險的手段呢?是不是最優的呢?

我認為,目前來講,這是唯一可行的方案。如前面第二點所說,身份驗證屬於社會治理層面上的問題,中心化解決方案更有效。

前兩天,我在某個網站做實名認證,不僅要上傳身份證正反面,還要提交手持身份證照片,這些照片都將在平台上進行人工審核。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有作惡動機的平台或者工作人員隨時可能用這些用戶資料做非法事情。

最近發生的長租公寓「寓X」爆雷事件中,平台大規模盜用客戶身份信息用以向銀行申請貸款,現在,大量不知情的租客不僅失去了公寓的居住權,更是要莫名其妙地背負起沉重的銀行還貸義務。

因此可以看到,中心化身份驗證帶來的直接後果是,隱私信息很容易被泄露。一旦泄露並被惡意使用,後果及其嚴重。

我認為在中心化身份驗證方面,還可以走得更遠。即:建立起一套以密碼學為基礎的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的中心化數字身份認證系統。

這套數字身份系統將成為每個人的唯一ID,這個ID在分布式網路上有個專有名詞:DID(Decentralized ID),即分布式身份系統。

無論是坐飛機高鐵,住賓館酒店,還是網購,或是在網路上聊天,發表觀點與評論,這個DID將承擔數據加密和身份驗證的雙重功能。目前來看,很有可能採取公私鑰機制,未來也有可能將公私鑰與人體特徵識別技術(比如指紋、虹膜、人臉識別)相結合。

這個分布式身份系統與現有的身份驗證系統最大的區別在於:不受任何一家商業公司控制,在絕大多數普通場景下,只具有密碼學驗證功能。換句話說,在驗證身份時,任何組織、機構、商家、個人都能快速地通過密碼學方式證明「某人是某人」,而無需知道被驗證者具體的身份信息。

希望在未來某一天,這套數字身份驗證系統能夠升級我們現在的身份證或護照簽證等,通過與我們人體某些生物特徵相結合,成為一個無法被盜用、無法被篡改、真實可信的新一代身份識別系統。

這套身份系統,將成為Web3.0時代最重要的信用與安全保障。

4、可信網路

無論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都離不開一套組合技術,即:可信網路。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可信網路由五個部分組成,簡單介紹如下:

1、可信身份:

上面第三點提到的DID,就是可信身份技術。

2、可信帳本:

即區塊鏈。區塊鏈的本質是分布式帳本技術,通過多方記帳,做到帳本的可信、可靠、透明與不可篡改。

為什麼需要可信帳本呢?因為在點對點網路上進行價值傳輸的時候,需要確保這種不經過中心化信用背書的價值傳輸可靠。這時就需要區塊鏈技術,這也是區塊鏈技術最主要的作用。

3、可信計算:

嚴格來講,可信計算應該稱為Trustless computation,即「無需信任的計算」。目前全球半數以上密碼學家都在研究的多方安全計算(Multi-party computation,MPC)是可信計算的一個重要解決方案。

可信計算要解決的是在一組互不信任的參與方之間如何在保護隱私的同時,完成協同計算的問題。

以醫療區塊鏈項目為例,法律上講,醫院不允許泄露任何病患者的數據,更不用說在未被授權情況下對外交換或者買賣數據。但是為了醫學研究,肯定是數據多多益善。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呢?這里就是可信計算的用武之地。通過多方安全計算技術,可以在互不泄露可識別數據內容的前提下,進行數據統計、分類分析等計算工作。

目前在進行大數據分析時,幾乎很少涉及用戶的隱私保護,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大數據行業的發展。而可信計算將為此提供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

4、可信存儲

這里的可信存儲主要指現在非常流行的一門技術:去中心化存儲。

以IPFS為代表的去中心化存儲擁有以下特點:數據一旦存儲,很難被篡改,也很難被刪除;所有數據可直接訪問,比如在IPFS網路中,無論這個數據是文本、還是視頻、音樂,都可以通過Hash值直接訪問到數據。

可信存儲是Web3.0的核心技術,是語義網的具體做到。她將負責整個Web3.0的內容存儲以及訪問協議。如同我們現在的雲存儲一樣,未來的分布式存儲將支撐起整個網路的內容存儲與分發。

5、高速網路

當每個節點(如電腦、手機、物聯網設備等)的計算、存儲等能力達到一定程度後,鏈接各節點的網路將顯得非常重要。只有網路帶寬足夠高,才能重復發揮每個節點的作用,才能做到去中心化服務器。

高速網路如同可信網路世界的土壤,沒有這片土壤,也就沒有可信網路。目前,5G網路已經在實質性建設,在未來2-3年內,隨著5G網路的落地推廣,可信網路中各個技術模塊將得到飛速發展。

5、點對點網路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當我們在說可信網路的時候,有個先決條件,就是這個網路必須是個點對點的Mesh網路。無論是Web3.0還是可信網路,都建立在Mesh網路基礎上。我們可以把它稱為Distributed Network(分布式網路),也有人把它成為Decentralized Network(去中心化網路)。沒關係,只要是上圖中最右邊這張圖就行。

之所以強調這點,是因為無論是比特幣,還是區塊鏈,都是基於點對點網路的技術。只有在點對點網路中,可信網路才有價值,Web3.0才有價值。

在區塊鏈行業中,有一種說法:區塊鏈技術難以落地。其原因在於我們往往基於中心化網路環境來構建區塊鏈應用。比如支付,如果是在中心化網路下,何必要用區塊鏈呢?信用卡、Paypal、支付寶等足以解決。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法幣支付都是建立在中心化網路基礎上,在這個前提下,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法定數字貨幣就是一個偽命題。

中本聰將比特幣白皮書命名為: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就是強調了比特幣是基於點對點網路的。

6、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在現實世界中,人與人的溝通與協作一般通過家庭、社區、公司、政黨、國家、種族、宗教等各種社會組織做到。這些社會組織在人與人溝通與協作中起到的最關鍵的作用是:建立信任。

沒有這些中心化的社會組織,很難想像作為個體的人和人之間會產生協作。而協作是人類戰勝自然、推動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最重要的因素。沒有協作,可能至今人類仍停留在茹毛嗜血的原始狀態。

然而,在數字世界里,這種協作的紐帶發生了變化。算法成為數字世界中人與人的紐帶,通過算法把個人的權利與義務做明確劃分,同時這些算法通過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的固化下來,成為合作與協作的共識。這種共識無需家族族長維護,無需公司主管及各職能崗位維護,無需國家的警察軍隊維護,無需宗教領袖維護,無需統治階級維護,它是一種共同制定並遵守的規範。

要讓算法成為數字世界中協作的紐帶,僅僅依靠作為可信帳本的區塊鏈技術,尚遠遠不夠。如前面第四點所說的,我們需要用可信網路來帶動,即可信身份、可信帳本、可信計算與可信存儲共同來做到。

而作為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橋梁,我們還需要一項軟件技術和一項硬件基礎。硬件技術就是基於高速通訊的點對點網路,而軟件技術則是:公私鑰體系。

公私鑰體系歷史悠久,但現如今尤其重要,她是整個Web3.0的加密學基礎,也是決定Web3.0未來能否快速進入主流社會的重要突破口。

7、Web1.0到Web2.0

Web1.0類似於傳統資料庫上網,特點是內容的產出由服務器和經營方控制。用戶只是內容的被動接受者。2004年,Facebook開啟了Web2.0,Web2.0強調內容的互動,用戶不再只是內容接收方,而可以成為內容的提供方,平台的共建者。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互聯網上的大量數據開始向各個大廠匯聚。社交數據流向了Facebook、騰訊、Twitter等社交平台,電商與消費數據則流向了Amazon、阿里巴巴等電商平台。數據成了這些平台最大的財富,也是平台通過廣告變現、或者大數據變現的最主要資源。

由於數據源源不斷地向中心化服務器和商業機構匯聚,產生了數據壟斷主義。數據壟斷主義嚴重阻礙了技術創新與進步。打破數據壟斷主義,已經成為了互聯網行業中除了幾大巨頭及其相關聯企業外,行業內最大的共識。

Web3.0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從技術角度推動數據平權,打破數據壟斷。

8、從可信網路到Web3.0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數據壟斷主義催生了數據平權運動,區塊鏈是數據平權運動的急先鋒。數據平權運動讓Web3.0概念自然而然的產生。

從技術上講,Web3.0是在現有的Web2.0基礎上,結合了可信網路幾項技術而成的。Web3.0不是一項獨立的技術,而是不同技術的混合。

Web3.0不是技術范疇,而是對某個行業應用趨勢的抽象。就像Web2.0包含社交、博客、微博、C2C電商等等一樣,Web3.0也會在技術層面和應用層面上包含更多的做到。

9、Web3.0的特徵

筆者把Web3.0的特徵做了如下歸納:

1、人文主義回歸

人文主義是指對人的個性的關懷,注重強調維護人類的人性尊嚴,提倡寬容的世俗文化,反對暴力與歧視,主張自由平等和自我價值。

人類歷史在近代最大的成功可能就在於現代科學的誕生,而現代科學的誕生同時也可能是人類歷史在近代最大的失敗。現代科學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所帶來的問題同它對人類生存和發展問題的解決一樣引人註目。這些問題集中表現在對人文主義的侵犯。

互聯網在90年代初剛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時,為了追求人文主義理想,摒棄了小型機局域網時代的中心化網路結構,設計成了點對點的網路架構。但是近30年的發展,卻在不斷地去人文主義。尤其是近些年隨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發展,甚至出現了人文主義全面倒退的跡象。

Web3.0時代的人文主義回歸,最直觀精準地描述是:我的數據我做主。每個人的數據不在毫無回報的源源流向中心化機構,而是掌握在每個人自己手中。通過授權以及可信計算,有選擇的提供給某些機構。

數字經濟時代的數據價值,將與農耕時期的土地,資本主義時代的資本一樣重要,一樣的有價值,甚至更高。一個擁有海量大數據的電商企業和無數據支持的電商企業相比,無論在銷售額和利潤上,前者都是後者的成百上千倍。這就是數據的價值。而這些巨大的價值卻未給提供數據的普通人帶來任何好處,人文主義回歸將首先在這方面做出改變。

2、信息與價值流通的閉環

Web1.0完成了信息從服務器到客戶端的單向傳輸,Web2.0完成了信息在客戶端與服務器之間的雙向傳輸,Web3.0將價值與信息綁定,在傳遞信息的同時,將完成價值的傳輸。這種價值傳輸,成了今年非常熱門的一個話題:通證經濟學。

Web3.0離不開通證,沒有通證就完成不了信息與價值的閉環。

什麼是Web3.0,為什麼它代表瞭下一代互聯網?

通證並不僅限於區塊鏈行業,所有與Web3.0相關的都離不開通證。可信計算、可信存儲、可信身份等,沒有通證,這些項目都無法自洽的運行起來。

與此同時,智能合約技術讓「信息與價值」在互動過程中可以程序化自動控制。這樣,就讓某些特殊的金融業務在區塊鏈上操作成為了可能。比如:投融資業務中的對賭條款,商品銷售業務中的賒帳與延期付款,保險行業中理賠業務等等。

通證與智能合約的緊密結合,會讓信息流和價值流更加順暢。兩者缺一不可,沒有智能合約的通證經濟,等同於中心化的積分獎勵系統。不僅沒有價值,還可能會成為作惡的工具。

3、去中心化服務器

「去中心化服務器」的觀點在前面第二點中已經做了介紹,因為去掉了中心化服務器,從而讓端到端的數據直連成為可能。

端到端數據傳輸是Web3.0的重要特徵值一。與區塊鏈相比,Web3.0的去中心化服務器概念更加廣泛。不僅僅是在點對點網路下進行帳本的共識統一(區塊鏈),更將在更廣闊的範圍內做到「去中心化服務器」。包括分布式存儲、分布式數字身份系統等等,都需要在無中心化服務器的場景下使用。

4、基於密碼學信任機制和隱私保護的新型的協作關係

在互聯網上,如果人與人之間發生協作,是通過第三方對雙方做信任背書促成的。比如購物,因為買賣雙方在第三方平台上有信用記錄或者貨款抵押,才讓交易得以順利進行。很難想像沒有第三方作為中間人,電子商務能發展起來。但是,第三方在充當中間人,促成交易的同時,也增加了交易成本。所有的流量和數據向第三方集中,導致第三方不僅成為了數據中心,更成為了流量中心。流量分發成為了這些平台的最主要的盈利方式,也構成了電子商務中交易成本的主要部分。目前淘寶上的一些熱門品類的廣告促銷費已經占到了商家銷售額的近一半。甚至某些行業的電商平台行銷綜合成本已經超過線下行銷費用與店鋪租金的總和。

密碼學的最 新髮展已經給了我們一些新的解決方案,即:如何在沒有第三方信任背書的情況下,無摩擦地完成交易。這種就是基於密碼學的信任機制,在這種信任機制基礎上,可以構建全新的協作關係。

10、Web3.0的憧憬

如果把Web3.0比作成一個人的話,她將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她將是一個對等網路的世界,是一個無需中心化服務器的世界,所有數據都保存在各個節點上,數據在節點之間高速傳輸。點對點網路構成了Web3.0的骨架。

節點之間的數據交換與計算通過密碼學來保障安全與隱私。密碼學構成了Web3.0的免疫系統。

區塊鏈在價值傳輸層面上開啟了Web3.0的探索道路,區塊鏈構成了Web3.0的血液循環系統。

Web3.0是一個語義網,網站、視頻、文檔等等豐富的內容是Web3.0的肌肉組織。

DWeb瀏覽器和數字錢包是Web3.0的感知系統,通過DWeb瀏覽器和數字錢包,用戶將從各分散的節點上獲取數據,並成為數據分發的節點。

11、Web3.0:年輕一代的剛需

過去一個月中,筆者在五場會議活動中,做了以Web3.0為主題的演講,並與很多朋友進行了深度交流。令我感到非常意外的是,在隱私保護與數據安全方面,年紀越輕的朋友對其越敏感。更有些極端的年輕人,甚至連支付寶都不用,手機里從來不存私人照片,手機和電腦的自動雲備份功能永遠關著。

這些情況對於大多數80/70後、乃至60後,非常不可思議。因為這批「中老年人」是各種網上中心化服務的重度使用者。他們(包括我)為支付寶、微信、雲備份等工具帶來的便利體驗而感到高興,卻極少有人意識到這些隱私數據時時刻刻被他人窺視的風險和焦慮。

這也許就是時代的差別。

未來屬於年輕人,年輕人的所思所想,才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對於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的高度敏感,決定了Web3.0會在年輕一代中更容易被廣泛接受。

Web3.0,將是千禧一代的剛需,代表著未來的發展方向。當他們走出校園、踏入社會、慢慢成為主流社會的中堅力量的時候,也是Web3.0真正迎來大發展的時候。

這一切將很快到來。

-end

©本文為轉載文章,轉自碳鏈價值,作者古千峰,歡迎前往關注。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