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TechWeb】9月29日,近期吳曉波頻道發布了一份長達114頁的《2019新中產白皮書》,白皮書從消費、財富、職業、家庭和社會關係、產業5個維度,對新中產的50個特徵進行了量化,來解答「誰算新中產?」這個定義問題,並在此基礎上對新中產人群的消費偏好、婚姻意願、子女養育、投資行為等進行了畫像。
一直以來對於「中產」國人普遍沒有明晰的概念。白皮書認為,新中產是中國第一次出現的完整意義上的一代「現代化人」,目前國內新中產人群在2.5億-3億人之間,未來10年,隨著城市化率進一步提升至70%,新中產人群的數量將達到4億。而目前,新中產主要由80後構成,未來則將由90後擔綱。
誰是新中產?
新中產白皮書對「新中產」的畫像
平均年齡33.7歲、年均收入33萬、家庭平均淨資產496萬元,這是對新中產的群體年齡和財富的描述。不過,新中產財富中56%是房產價值。
盡管新中產的財富淨資產均值達496萬元,實際上,家庭淨資產超過均值的新中產家庭占比僅37%。
如此看來,中位數371萬元更能反映出躋身「新中產」的淨資產要求。中位數意味著,50%的家庭淨資產低於371萬元,也有50%的家庭高於這個數。
家庭淨資產是指家庭總財產減去負債,對新中產們而言,最重要的債務當然就是房貸。
對一線城市年輕人而言,相對於房產帶來的財富價值,存款變得不足輕重。比如一個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市場價值600萬房產的年輕人,盡管背負著300萬貸款,但是他仍然躋身為「新中產」。
在一線城市身負巨額房貸購買房屋的年輕人更願意稱自己為「房奴」。
是「新中產」還是「房奴」?這種分裂式的認同,在下面這張表單中可以看得更清楚。我們仔細看看下面這個統計圖表,只有一線城市的新中產家庭淨資產中位數是低於房產均值的。在一線城市擁有一套房,就成為了「新中產」。
在一線城市,新中產家庭淨資產中位數為477萬元,而一套房的平均價值是532萬元。這也就意味著在一線城市,超過一半的新中產家庭擁有的淨資產不及一套房產的價值。他們在「新中產」和「房奴」的身份定位中徘徊。
不過這種情況在二、三、四線城市要好得多。在非一線城市,家庭淨資產中位數均高於該地區一套房的均價,更多的新中產們不用背負房貸,擁有充裕的資金流來進行消費和投資。
新中產家庭平均負債112萬元,負債率達到18.4%。不過,新中產家庭普遍(88.3%)擁有財務性收入,占總收入的15%。
另外,新中產紮堆出現在IT軟件和互聯網行業、製造行業、金融業、房地產業和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等。這些行業領域與近20年來快速崛起的行業相一致,快速崛起的行業造福並催生出一波新中產的誕生。
新中產家庭的2大重任:培養下一代 教會上一代
新中產家庭中,更多傾向於只要一個孩子,家長是相當願意為子女操心的,從物質條件上看,有45%的家長會因為子女而打算買房或置換更大面積的房子,並且有38%的家長在子女出生後買車或置換一輛更好的家用車。
在培育子女上,困擾新中產的問題很多,排在首位的是工作太忙。新中產家庭大多是雙職工家庭,子女的成長期又正是新中產事業的黃金期,很多時候他們難以兼顧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因為陪伴孩子的時間有限,也不再願意承襲老一輩的「經驗育兒」,85後和90後家長更善於利用技術工具和知識平台來提升育兒效率。
有的父母通過知乎等通用類知識平台,更多的父母則會從孕期甚至備孕開始,就下載一個能夠提供專業育兒服務的APP。通過這些平台,年輕父母們的育兒更加專業、科學、高效。
白皮書介紹,在訪談中,來自上海和杭州的新中產新手媽媽基本每天早上花5-10分鐘的時間打開親寶寶APP,到育兒版塊看推送的視頻親子任務,學習育兒要點,同時計劃一日健康食譜等,晚上等孩子睡著後,再打開親寶寶記錄孩子一天的成長狀態。
另一方面,新中產人群也會教會父母輩學習新的「生活技能」,比如用淘寶購物,用支付寶充水電費、用移動支付取代錢包等等。
新的技術時代,新中產社交網路的大部分人由半熟人和泛泛之交構成。整體而言,新中產人群的微信朋友圈好友數平均達到628個,但是真正常聯繫的不多。
以80後、90後為主的新中產群體,很大一部分是獨生子女一代,家庭觀念已被分解為規模更小的「核心家庭」。對新中產而言社會關係的核心圈層變得很小,輕社交和弱關係外圈變得很大。
>誰算新中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