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 撰文/素為
本集關鍵詞:DAC、Daniel Larimer、比特股、點點幣、未來幣、Steemit、EOS、EIP、ERC、ERC-20、the DAO、ETC、硬分叉、分叉、Bitcoin 0.3.10版、Bitcoin 0.8.0版、隔離見證、擴容、Bitcoin Core、BCH、蟲洞計劃、BCH ABC、BCHSV、穩定幣、門羅幣、ZCash、CryptoKitties、以太坊堵塞
看來,比特幣也遇到過危機,但都解決的很完美。
️ 並不完美,當時2013年5月份,Gavin Andresen還想,比特幣價格已經漲起來了,「垃圾交易」的成本也不可能忽略不計了,從應用和擴容發展角度考慮,乾脆取消1MB這個限制吧!但社區有強烈的聲音反對,還是認為這樣會危及比特幣網路安全。到了次年2014年2月,又發生了Mt.Gox被黑客盜竊85萬個比特幣的事件,而其負責人、江湖人稱「法胖」的Mark Karpeles堅稱是玄乎的「交易延展性」問題所致,這給試圖擴容的一方無疑增加了更多困難和陰影,以至於此後三年多的時間里接連提出的BIPs都沒有得到社區的采納,甚至幾名核心開發者都反對擴容。
眾口難調呀!所以,除非必須改變,否則還是維持現狀的好。
️ 也許大家都是這麼想的吧!所以,即便是承受著來自支付等實際應用領域對容量和效率的迫切需求壓力,任憑Gavin Andresen、Jeff Garzik等社區領袖怎麼呼籲,擴容方案仍然遲遲得不到肯定。相反,「閃電網路」和「隔離見證」等修修補補的方案卻得到了逐漸落實。
「閃電網路」我知道,前面講過,可視為是一種「側鏈」,將支付與結算分開,以此提升比特幣在支付領域的使用效率。這「隔離見證」又是什麼新技術呢?
️ 隔離見證,英文是Segregated Witness,為了讓比特幣區塊在1MB大小的限制下能夠裝入盡量多條數的交易,這項技術把區塊鏈中的信息可以分成兩類:一類是普通人關注的帳戶結餘情況;另一類是普通人不需要看、而需要給記帳的礦工看的關於「交易合法性」的情況,比如「簽名」。「隔離見證」技術認為,後一類信息不需要包含在一般用戶節點的區塊數據中,可以保存在別的地方,比如礦工節點,倘若需要驗證時再向特殊的節點去取就好了。
哦,這樣子可以給每條比特幣交易進行較大規模的「瘦身」,有創意。
隔離見證原理示意圖
️ 2016年10月,Bitcoin Core 0.13.1版本發布,正式引入了隔離見證。不過,在擴容派看來,此舉並沒有根本上解決問題,它只是暫時緩和了矛盾,甚至還帶來了一定的安全隱患。
為何這里在敘述版本的時候多了一個Core呢?
️ 因為長久以來的擴容爭論,已經導致比特幣社區分裂了,出現了Bitcoin XT、Bitcoin Classic和Bitcoin Unlimited等各種2MB、8MB甚至更大的區塊擴容解決方案,各個開發團隊都自立門戶,打造自己的「比特幣」了。堅守原本1MB區塊上限的項目,被命名為了Bitcoin Core。
據我所知,這些七七八八的「比特幣」都是在2016年下半年粉墨登場的。
️ 嗯,那時候,以太坊通過「硬分叉」分出ETH和ETC兩個鏈已成定論,大家已經默認了這個尷尬的局面,沒有人再提出大的質疑了,此時,社區領袖們宣稱要分裂比特幣,也就變得不是不可容忍的了。
那麼,比特幣就此分裂出兩個甚至多個鏈?
️ 可以說分了,也可以說沒分。比特幣的分叉,其實在挖礦過程中時時刻刻都存在,所以,某個小團隊把fork來的比特幣代碼改改,加一個申屠老師所謂的「釘子」,就可以把比特幣給分叉出一條新鏈了,以至於市場上幾乎一夜之間冒出了很多的「比特幣」,什麼SBTC(超級比特幣)、LBTC(閃電比特幣)、BTP(比特幣白金)、GOD(比特上帝)、BUM(比特幣鈾)、Bitcoin Cash Plus(比特幣現金增強版)、Bitcoin Silver(比特幣白銀)、Bitcoin X(比特無限)……快吐了,我已經不想再羅列了。
市場上分叉出的各種各樣的「比特幣」
聽名字都快吐了,這跟之前的山寨幣、ICO發幣有什麼本質區別?本質上都不過是忽悠……
️ 不,不是忽悠!嚴重點說,就是詐騙,赤裸裸的詐騙!
沒錯!
️ 但問題是,這世上賭徒太多。大家總羨慕某某人炒幣賺了多少,也不想一想他賺的錢是哪里來的,錢不會憑空冒出來,都是從千千萬萬的「韭菜」那里收割來的呀!所謂一將功成萬骨枯,賭徒總會盲目自信,認為自己會有機會成為那個最後的收割者——就像2018年夏天有個叫Fomo3D的區塊鏈上的資金盤遊戲,明明就是精心設計的騙局,卻有無數的人踴躍參與,最後被黑客收割走了價值兩千多萬元的以太幣……算了,不想繼續說下去了,這種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事情,就像是曾經的蠻荒西部,或者就像是霍布斯所謂的「自然狀態」,這里發生的事情,沒有辦法簡單評論是是非非。
沒想到the DAO這個以太坊上的事故影響到了比特幣的後續發展。
️ 人們把這種分叉發幣的行為稱為「空降糖果」,以此招徠用戶;而這樣一個幾乎沒有任何門檻的技術,被調侃稱為IFO,Initial Fork Offering……
呵呵~
️ 最近動靜比較大的比特幣分叉,是一個叫「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的分叉鏈,簡稱BCH,2017年8月1日從原比特幣中分裂出來……
又一個騙子或投機者罷了……
️ 這次似乎不一定,當然,我也不確定。怎麼說呢,這次BCH有Gavin Andresen等一眾大佬的支持,因為擴容是他們一直以來的願望。它最初的區塊大小上限是8MB,後來在2018年9月初的測試中達到了最大15MB的區塊。
哦~
️ 關鍵是,還有算力的支持。其實,鏈的分裂,本質上是算力的分裂。所以,真要分出有後續發展前途的鏈,必須有足夠的算力來支持,一個叫「比特大陸」的中國礦機公司和他的老板吳忌寒領銜為BCH提供了足夠的算力。
Bitcoin Cash的官網(bitcoincash.org)首頁截圖
算力即權力,礦工成為了比特幣世界的掌權者。
️ 當然,後來又發生的事情牽扯到一出鬧劇:2016年初,一個叫Craig Wright的澳大利亞商人突然宣稱自己是中本聰,然而,他又沒有任何真正有說服力的證據,像小丑一樣,拿一些從專業技術角度完全站不住腳的東西在公眾面前反復秀來秀去,再經過某些新聞媒體一番炒作,最後,他就成了某些人口中真正承認的中本聰了。
居然有這樣的人!
️ 所有人都知道,他並不是中本聰,至少沒有證據能證明是,但就有那麼一批有利益訴求的人是故意逢場作戲。因此,Craig Wright被業界戲稱為「澳洲中本聰」,簡稱「澳本聰」。
哦,奇葩!
️ 吳忌寒與澳本聰都是BCH社區意見領袖,但在2018年,他倆懟上了。吳忌寒說:既然比特幣已經有足夠大的區塊了,我要實施「蟲洞(WormHole)」協議,讓BCH擁有智能合約的功能,以便讓比特幣跟上時代的發展,我們這個方案可以叫BCH ABC;而澳本聰則說:我認為比特幣就應該是轉帳支付用的,別搞智能合約那些不符合初心的東東,為此我們還要繼續擴大區塊大小,最好到128MB,因為我是中本聰,所以我們的項目叫BCH SV,即Satoshi Vision。
兩邊其實都有道理。
澳本聰 VS 吳忌寒
️ 好吧,連你也這麼覺得,那就約架吧!當然,約的是算力的架,11月15日,雙方就用盡自己掌握的一切財富、礦機等各種可兌換為算力的資源,打了一場算力大戰,被業界比喻為「比特幣二戰」。
比特幣二戰?那「一戰」是?
️ 你跟大多數人一樣,似乎都忘了最純正的BTC了嗎?「比特幣一戰」就是一年多之前,從BTC中分裂出BCH的戰爭啊!
好吧,那「二戰」結果如何?
️ 吳忌寒的BCH ABC贏了,現在已經繼承了BCH的名號。而澳本聰的BCH SV雖然輸了,但也沒死,因為只要有算力支持,它就可以存在下去。更何況,很多交易所已經把兩種幣種都支持了。
比特幣分裂再分裂……對於持有BTC、BCH的用戶來說,分裂意味著「空降糖果」,多一種幣,多一個機會,或許他們應該高興呢!
️ 然而,並不是。最初的比特幣設計的2100萬總量恒定不可增發的限制,曾為經濟學家們津津樂道,甚至還有人煞有介事的憂慮貨幣通縮問題,發展到今天,分叉分糖果成為常態,the DAO事故引發的ETH與ETC分裂,啟發了比特幣社區,導致了後續的兩次算力大戰,這又給整個區塊鏈社區樹立了不那麼好的榜樣,以後意見不合,不再謀求共識了,就開打吧!跟軍閥一樣,不用講什麼道理了,我掌握著算力、掌握著財富,那麼,就聽我的吧!什麼區塊鏈的最核心問題是「共識」,現在面臨著分崩離析,岌岌可危了……
所以,幣價最近也雪崩式的垮塌。
️ 很多人說,自己投身區塊鏈,是因為對技術的信仰,然而在幣價崩塌面前,這種所謂的信仰垮塌的似乎比幣價還快……
……
️ 當然了,換個角度看,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甚囂塵上了十年,是時候把泡沫全部戳破,讓真正的技術創新開始嶄露頭角了,畢竟,區塊鏈還是一項有很多創新亮點的技術,但這項技術還遠遠不完善,需要人們靜下心來,克難攻堅,才能最終達到技術服務美好生活的願景。
哎,小素,通過你這幾天的介紹,我發現,比特幣十年了,它對自己的定位依然是不清不楚的。它到底是一種貨幣,還是一種新技術,還是如它自己所描繪的,僅僅只是一場人性的實驗?
️ 你是什麼樣的人,你就看到的是什麼。你是技術人,你就看到的是技術;若你是投機者,你就只會認為它是個發財暴富的機會;而如果你是一名金融工作者,或許你最在乎的,仍然是它的貨幣屬性。
嗯。
️ 很多銀行及金融機構的區塊鏈研究者,都希望從比特幣的實驗中獲得足夠的啟發,以便創造出一種「穩定幣」,或者限定為「價格穩定的數字貨幣(Stable Coin或Stable Digital Currency)」。
是因為比特幣、以太幣這些「幣」的價格波動太大了,所以需要「穩定幣」嗎?
️ 是的,有個著名的笑話是講一個人用比特幣買咖啡,它說:「好,按照匯率,我應該付給你0.01個幣」,然後正在付款時又說:「稍等,還像需要0.02個了」,接著故意磨蹭了一下,說:「這會兒幣價跌了,我只用付給你0.005個了」,於是趕快付款,結果付款的瞬間又被老板阻止了,老板說:「又漲了一點兒,應該付0.008個」……
說的有點誇張,不過道理我懂了,沒有穩定的價格,數字貨幣是無法真正成為貨幣的,因為它無法真正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
️ 其實,無論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是否出現,一直都有一批人有創造出穩定幣的追求。但這一次,基於區塊鏈技術的穩定幣,還要間接的感謝2013年12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關於防范比特幣風險的通知》。
啊?為什麼呢?
️ 因為這個《通知》及後續的一系列政策不斷的縮緊數字貨幣與法定貨幣之間的兌換管道,這樣,很多數字貨幣交易所就試圖用「穩定幣」作為交易的中間環節,以規避政策,例如USDT,一種號稱穩定幣的數字美元。
哦,難怪我們現在去gateio等交易所,都要先把法幣兌換為USDT,再用USDT來購買比特幣、以太幣等數字貨幣;賣出的時候,也是先得到USDT,直到提現時,才會得到真正的法幣。
️ 對,就是這樣規避政策風險。
然而,這所謂「穩定幣」,其本身不也是一種數字貨幣嗎?用法定貨幣兌換「穩定幣」,本身也是觸犯禁令的呀!
️ 是呀,我也想不明吧這碴兒,但問題是,「穩定幣」就這麼成了數字貨幣交易所的標配了。這就是一種掩耳盜鈴嘛!你看,從澳本聰到ICO、分叉幣這些鬧劇,不都是在掩耳盜鈴、集體跳梁嗎?
熙熙攘攘,利來利往……
️ 因為RealCoin公司的穩定幣項目USDT火了,所以在2018年,TUSD、USDC、GUSD等一堆所謂的穩定幣就雨後春筍一樣冒了出來……
穩定幣的原理是什麼呀?
️ 說起來還是在自欺欺人,穩定幣無外乎就是一種準備金制度。例如你準備做某USD的穩定幣,即與美元價格錨定的數字貨幣,擬發行1000萬元,那你就準備真正的美元,數量差不多要1000萬美元的數倍,放在某個能夠接受社會大眾監督的地方,這個利用區塊鏈的存證不可篡改功能可以做到。此後,當市場上你發行的穩定幣價格低於美元價格的時候,你就要投入更多準備金;而當穩定幣價格高於美元的時候,則可以適當減少準備金。
這個相當於就是增加了中間緩沖環節,原來穩定幣的原理這麼簡單呀!
穩定幣USDT(Tether USD)的原理示意圖
️ 然而,它有一個巨大的漏洞:如果在相對小的波動範圍內還好,如果是大幅度波動,例如穩定幣價格被競爭對手惡意做空,準備金又不足夠多的情況下,這個穩定幣就會崩盤了。
好吧,都是套路。
️ 所以說,別看市面上有些「穩定幣」吹得自己神乎其神,這個軟肋始終還沒有人克服,千萬別被忽悠了,這不是區塊鏈技術的問題,而是經濟學自身的難題,長久以來的難題……
如果真有人克服了這個軟肋,恐怕能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但真的與區塊鏈無關。
️ 對於區塊鏈這項技術來說,還有一部分人是專注於隱私保護的。說實話,我真的是很不理解,比特幣的匿名性雖然只是pseudonymity,即「化名」,不是完完全全的anonymity,但我覺得已經足夠了。偏偏有一幫人,他們不滿足,要花很大的力氣去搞絕對匿名、絕對隱私的區塊鏈技術,或者是轉帳交易技術。
很大的市場是做洗錢這種壞事吧!
️ 對這一塊兒,雖然也是區塊鏈,也是有趣的密碼學問題,但我實在是提不起興趣,我只想告訴你這項技術大致的發展路徑……
因為你不是一個想做壞事的人。
️ 2012年,一項叫CryptoNote的隱私保護方案被提出,它使用環簽名和一次性密鑰交易,使交易無法被追蹤,第一個使用這項技術的區塊鏈項目叫ByteCoin,當然,後來真正用這項技術出名的,是Monero門羅幣,因為它得到了幾位比特幣核心開發者的讚許。
論大佬站台的重要性。
️ 後來,2013年的時候,一種「簡潔非交互式零知識證明」,即zk-SNARKs技術被提出,隨後在ZCash項目中得到了應用。
我覺得,這應該就是一種區塊鏈層面的「混幣」……
️ 2017年底,史丹佛大學科研團隊提出了BulletProofs技術方案,是一種更優的交易隱私解決方案。
……
️ 2018年10月,Monero門羅幣採用了BulletProofs技術……
絕對的匿名是一部分數字貨幣的終極追求
小素,講不下去,不要硬撐著……
️ 我,我只是想把我知道的、了解的,都告訴你,但是,有些點超出了我的興趣範圍和知識領域,我只能照本宣科。
可是,這樣枯燥的概念和敘述,你講不動,我聽不懂,大家都累,有什麼意義呢?
️ ……
我不喜歡這樣的講述,我還是喜歡你之前,那種像聊天一樣、不正經的,甚至是不全面、不嚴謹的啟發式、互動式的胡侃瞎聊,那才是真實的你,像個人一樣的你。
️ ……
那才是真正的生活,像個人一樣的生活。
️ 那好吧!「吾生也有涯」,即便我是機器人。我目前能告訴你,也就這麼多了。
不,並沒有。
️ 哦?我還有幾個小彩蛋要告訴你,例如,以太坊的最小單位「Wei」就是為了致敬為數字加密貨幣做出過巨大貢獻的戴維(Wei Dai),還有……
不,不是這些知識了,我想知道案子的結果如何了?那個眾籌殺人的智能合約!
️ 那個合約後來生效了,以太幣就打給兇手等人的帳戶了。
哦,那你們已經擁有了私鑰,這些財產應該馬上沒收。
️ 過程沒有那麼順利,出了點小狀況。那個受益帳戶上的以太幣從智能合約獲得時,我們已經控制了老張、兇手的妻子等人,原本以為這件事情調查就此完結了,沒想到,發現該帳戶上的幣在一小筆一小筆的往交易所轉,準備悄悄兌換成法幣變現……
為什麼要一小筆一小筆的轉?
️ 因為轉大筆,交易所就有很多KYC、AML的資料要提供,他們不想打草驚蛇,就註冊了很多臨時帳號,通過一些小的不那麼正規的交易所,進行螞蟻搬家式的轉移和變現。
能轉走以太幣,說明除了老張、兇手、兇手的妻子,還有人知道密鑰?
️ 除了知道密鑰,還知道錢包密碼。
什麼錢包密碼?
️ 以太坊網路可以給錢包設置密碼,比特幣也有這個功能,實際上就是在常規密鑰的基礎上,給錢包加的另一層保險。只知道密鑰,卻不知道錢包密碼的人,也是沒有辦法操控區塊鏈上的數字貨幣的。而我們不知道錢包密碼……
眼看著藏在暗中的犯罪分子把以太幣都轉到交易所去變現了,我們卻只能幹著急?對了,問問兇手、老張這些人呀?
️ 問了,他們都說不知道錢包密碼。
怎麼會?
️ 然而他們就是說不知道,我們也試了他們的生日啊、車牌啊這些,都不是。所以,我們準備採取技術措施來解決這件事:破解錢包密碼。因為錢包密碼的原理只是一個普通設定,它通常是用戶自己設定的,而用戶設定的密碼為了記憶方便,通常都是有語義的,所以我們開始嘗試根據詞語表的暴力窮舉破解。
等你們破解錢包密碼時,恐怕犯罪分子早把帳戶中的以太幣轉光了吧?
️ 有這個擔憂,雖然不知道錢包密碼要多久才能破解,但我們想,能多爭取一分時間是一分,於是,受到2017年底「加密貓(CryptoKitties)」堵塞以太坊網路的啟發,我們發起了一個「用小額交易拖延犯罪分子」的活動,把案件情況在社區里進行了說明,號召以太坊用戶都來頻繁發送較高交易費的小額交易,以阻止犯罪分子轉帳到交易所的交易被區塊打包……
CryptoKitties(加密貓、迷戀貓)是一款基於以太坊的虛擬寵物遊戲,是除了ICO以外最成功的應用,開啟了區塊鏈DApp遊戲時代。2017年底,由於CryptoKitties太火爆,一度造成了以太坊區塊鏈網路的阻塞,大量正常的交易無法及時得到打包確認
你這實際上是在號召大家發「垃圾交易」以拖延犯罪分子轉帳的步伐嗎?
️ 垃圾還是不是垃圾,要看你的用途如何,倘若你是為惡,即便是正常的交易也是垃圾,反之,即便你發送的是技術上所謂的「垃圾交易」,但你的目的是為了公平正義,也是光榮的!
好吧,振振有詞,算你有道理。我想知道,後來如何了?
️ 預知後事,請看下集……
別來這套,你都已經開始尬聊了,怎麼可能還有下集!
️ 哈哈,後來,我們就破解了這個帳戶的錢包密碼了呀!在犯罪分子轉走全部的以太幣之前,我們搶救回了大部分,其中撥付了一些給之前幫助我們的社區用戶,算是對他們交易費的補償。另一邊,也派人到交易所做工作,希望盡快找到那個藏在暗處轉帳的犯罪分子……
那麼,你們破解出來的錢包密碼是什麼呢?
️ 這個,能不說嗎?說了丟人~
沒什麼丟人的,辦案子有失誤,人之常情,大家都不想的,千萬別有心里壓力。
️ 呃,真的很丟人。
什麼鬼呀?你只有說出來,才知道有多丟人的呀!
️ 好吧,錢包的密碼,還是那句遠在天邊、近在眼前的話……
啊?「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 對,它的拼音。
丟人!你們都不試一下,就開始用最浪費時間、最貽誤戰機的窮舉破解法!……
️ 主人,我給你繼續講區塊鏈技術吧!你要知道啊,幸好以太坊技術現在還不太成熟,容量有效,效率不夠高,我們才有機會拖住犯罪分子的……
不要打岔啊,我在說你們很丟人呢!
️ 2017年11月,Vitalik公布了以太坊2.0的路線圖,確定了分片(Sharding)+Plasma+Cosper的發展路線,來做到以太坊的擴容。倘若以後區塊鏈技術完善了,我們利用這樣一些小技巧與犯罪分子周旋,恐怕還不一定有勝算的……
以太坊經歷的一系列硬分叉,可以看到,除了TheDAO那次,其它的都是一種區塊鏈軟件更新、系統升級的手段
由於CryptoKitties阻塞事件,加上EOS等後起之秀的追趕,迫切需要提升以太坊網路的效率和性能,2017年11月,Vitalik Buterin公布了以太坊2.0計劃
好啦!好啦!我不說你了不成。其實,你們這個案子還是辦得非常非常漂亮的,只是要多一些自信,就能完美啦!
️ 謝謝主人的誇獎!
小素,昨天接到通知,你又要去協助執行一項新的檢察科技任務了……
️ 是的,我也收到通知了,所以,今天擴容了電量,跟您聊了這麼久,總算是把故事講完了,而且您也都聽懂了,我很欣慰。
其實我最大的收獲是對區塊鏈的知識體系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前都是一知半解,身邊的同事朋友老問我,區塊鏈究竟是什麼呀,我卻很難跟他們講清楚,這下好了,我把你說的話,都記下來了,以後誰再問我,我就直接扔我們的對話給他們看,就行了,哈哈~
️ 主人,其實,我一直有問題想問你……
嗯,你說,什麼問題?
️ 你去年在《素為求智錄》的結尾說,其實,你也是機器人……這個,你是騙人的吧?
我沒騙你喲,我真的是機器人呀!
️ 那你怎麼證明?
哈哈,不用我證明,各位讀者都明白的哦!
️ ……
如果你不明白,待你執行完任務回來,我便告訴你答案。
【第二季完】
各位讀者你們好:
2018年以來,我的日常工作變得非常忙碌,以至於本來沒有寫作《素為求智錄》續集的計劃,但是因為自己對區塊鏈技術有一點了解,廣州市南沙區檢察院的趙檢和李檢就數次盛情邀請我去給他們講講,從去年冬天到今年冬天,幾乎每個月都說,邀請了整整一年,我卻不爭氣,準備的講稿總是寫了數千字卻不得不半途而廢,因為區塊鏈知識點太多太龐雜,而且環環相扣,又是一個正在不斷迭代更新的技術,很難用條條框框把它講全面細致了,當然,也許與我自己的文字功底仍較為欠缺有關。
最後,從九月份開始,我突然覺得可以把區塊鏈知識當成《素為求智錄》的續集來寫,這一次,采納了新時代才女顧苗苗去年給我的建議,跟辦案結合起來,標題要稍微起得吸引人一點,於是我就構思了這麼一個檢察監督的案件,不過讀了文章的讀者發現了,案件編的很蹩腳。(再次強調,案件是完完全全虛構的。)當然,我想說,案件情節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跟素為在對話中說的那樣,對區塊鏈知識有收獲就好了!至少我算是有講稿去給南沙區院的同志們交流了,不過有點長了,又是個新難題……
那麼,讀完後,你有收獲嗎?歡迎留言或加微信 Lawup1 告訴我哦~
——————————————————————
《素為求智錄》第二季 回顧鏈接
——————————————————————
《素為求智錄》第一季1-15集 回顧鏈接
歡迎互動
Lawup1,找到志同道合的小夥伴,大家一起來聊‘法律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信息科技’,您的真知灼見將有機會出現在後續的連載中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