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給實體經濟企業家的十條建議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2020,給實體經濟企業傢的十條建議-2020,給實體經濟企業傢的十條建議-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作者:施煒,Photo by You X Ventures on Unsplash

又到年底了,很多企業都在總結難忘的2019年,謀劃2020年的工作。這個時候,很多流量型專家都會做跨年演講,為大家指點迷津、辨別趨勢。我們將自己定位為專業的企業醫生,沒有多少流量,只有一些企業家朋友。也整不出什麼大詞和新的靈丹妙藥,因為大部分企業得的都是常見病、多發症。值此去舊迎新之際,我也不揣淺陋,給實體經濟的企業家 (主要是中小企業主管人) 提點建議。

01.不要過於關注不確定性

現在專家最嚇唬人的話就是不確定性。從長遠角度看,外面的世界以及組織自身,當然是不確定的。但是, 在中短期時間內,對大部分企業來說,環境和自身都是確定的。即便存在變化,大都是漸進式的,是可以察覺和認知的。 市場、需求、競爭結構、技術發展以及企業能力基礎等,都是如此。大部分行業並沒有失控,也鮮見顛覆性變化。我們要把確定的事做好。比如多和顧客交往,提升產品的品質,提高經營效率,改善人員構成,建立管理體系等。

02.不要過於關注市場容量的變化

宏觀經濟增速下行,對企業發展肯定有影響。換個角度看,宏觀經濟是果,微觀經濟基礎是因。但是,許多行業集中度不高,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市場份額還很低,市場需求總量的下滑對企業經營的影響並不是決定性的。好比長江水位下降,對大船可能不利,但對小舢舨就衝擊甚微了。當市場容量不再增長時,許多行業進入了存量競爭階段。這也意味著產業進入成熟期,產業整合會更加劇烈,這當然對頭部企業有利。中小企業怎麼辦? 必須在產業鏈條 (網路/生態) 中找到結構性的機會和位置,依靠獨特專長而存活。 同時,嵌入一個更大的產業聯盟,主動接受賦能,和聯盟內其他企業共同成長。尤其要和盟主結成不可分離的互補合作關係。

03.不要到處找機會

不少人的認知習慣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實際上,除了少數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被淘汰的落後產業 (主要是非環境友好型) 外,大部分行業都有機會,也都很難做。立足本行業,做專做深做精做透,做出不同凡響的顧客價值來,是大多數中小企業的正路。倒不一定成為隱性冠軍,但可以成為行業中的佼佼者,在縱向產業鏈的某個環節上站住腳,或在某些產品/服務領域有一定的優勢。這里還是聚焦壓強的老道理,但聽得進去的人並不多。

04.不要擔心起點低,關鍵是要持續進步動起來

在己有產品價值以及品質、工藝、技術等基礎上,用迭代方式力所能及地每次升級、提高、改進一小步 (當然,能升級一大步更好,但大部分企業做不到) ,長期以往,就會有顯著效果。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越往後,進步的速度就會越快;持續的小進步,必然引發企業生存發展模式及能力的突變。迭代也是應對長期變化的有效方法。每一次迭代,意味著產品、工藝、品質、技術、服務等細節上的改善;連續的改善,可以使我們和環境同步變化。即使外部環境變化較大,企業轉型需要拐陡彎,也需要分解步伐,一小步一小步地移動。

05.不要老抱怨企業沒有人才、團隊素質低

一個男人老說老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是很可笑嗎?因為老婆是自己找的。很多企業缺人才、缺團隊是個不爭的事實,但這恰恰是企業主管人造成的。有了這樣的問題,著手解決就是了:招點大學生,引進一些外部人才,逐步調整人員結構。關鍵管理人才和技術人才,要立足於自己培養,不能天真、投機地認為外面一定有能解決自身問題的天才牛人;一定要堅信「三步之內必有芳草」,先把內部的人才選出來、用起來。在人才問題上不能葉公好龍、患得患失,要敢於投入、捨得發錢 (只有這樣,才能打破低績效低報酬低能力循環) 。許多企業家需要改變重視事勝過重視人的習慣。

06.不要到處瞎學習

也不要看太多無關的書。我們肯定要學習,不學習就沒有未來。關鍵在於學什麼和如何學。德魯克曾雲,時間是主管者最稀缺的資源。因此, 必須花在創造顧客價值的方向上 。學點國學對提高修養有益 (但也要有批判精神) ,可以在碎片時間里讀讀經典,沒有必要關起門來一學好多天甚至幾十天,那里面的內容和經營企業成功的關係很間接、很曲折,無需將其神秘化。也沒有必要苦讀現代自然知識,什麼量子糾纏、疊加態、混沌、模糊、耗散、熵等等,不太懂不會影響企業發展。甚至那些新概念層出不窮的戰略理論、管理理論也不必熟知,它們有時會干擾和消解我們的方向和信心。

企業家不是理論家,是專職做企業的,學習的重點在於把企業做大做強的方法,而這些方法往往是枯燥的、不性感的、高度細節化的、靠長時間累積的。由於方法太難了,許多企業主管人不願學也學不會,因此總是投機性地想到外面取點大經,導入一些大而化之、似是而非的概念。 學習實用、有效的方法,要在幹中學,要帶著問題學,要在實踐的一線和現場學,要和同事、下屬一起學 。方法學多了,內在的邏輯和認知體系也就建立起來了。經驗豐富了,就能總結概括出一些具有普遍性的道道出來。王陽明雲,心在事上磨。把事磨透了,心力 (包括意志,也包括心智) 就會有了;繼而可以磨更多、更難、更大的事。

07.不要產生「數字化」恐慌

現在到處談數字化、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很多中小企業老板惶惶然。自己不太懂,身邊缺少專業人才,也無法辨識IT供應商的真實水平。實力強勁的IT供應商報價都很高;許多IT供應商不熟悉本行業業務和專業……怎麼辦?

數字化是企業進化的趨勢,也是企業升級的重要手段,因此無論如何也要啟動和推進。首先, 從急需的領域和項目開始。 凡是增加顧客價值、提高顧客數字化體驗以及價值鏈運行效率,或者與創新商業模式有關的項目先做。只要有切實、緊迫的需求,信息系統就一定會建設並運行起來。其次, 從容易操作的項目開始 。起步時採取簡單易行、成本較低的技術方案和平台,如企業微信、小程序、手機APP等。中小企業需培養少數懂編程的人才,一方面解決部分較簡單但重要的信息化、數字化問題,另一方面培育與外部IT供應商對接的能力。隨著全社會雲計算服務體系的發展,SaaS服務模式將會變得方便、便宜,這對中小企業是有利的。

08.不要陷入戰略的迷思

戰略引領企業未來,非常重要。但對大部分中小企業來說,戰略選擇的邊界及約束條件是清晰的,可選擇的方向和空間是有限的,業務結構及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能性較小。這是由能力、資源專有性以及企業既有的業務定位所決定的。此外,新的戰略往往是在現有戰略基礎上自然而然生成的。因此沒有必要花太多時間和資源構思戰略創新。大部分行業,想不出與眾不同的戰略。有的企業把中高級管理人員集中起來,花好多天時間討論戰略,並沒有產生什麼創見。制定戰略時,是要聽取各方面意見尤其是基層的聲音,但關鍵在於決策層的深思考。而深思考並不意味著漫無邊際、不切實際,算法和步驟也不必過多、過於複雜。更不能投機性地迎合資本市場。 只要方向明確,市場和價值定位清晰,每一個戰略動作紮實做好,不斷累積優勢,就一定能使企業的戰略空間越來越寬闊,結構性的戰略創新一定會水到渠成。

09.不要迷信機制的作用

這里所說的機制,是指能驅動組織成員 (包括個人及團隊) 自動、自發行動的利益、責任、權力配置的結構。在企業管理體系中,機制是重要的,但機制不是萬能的。想當初農村改革土地「一包就靈」,但到了城市經濟系統,囯企包了也不太靈。

迷信機制,本質上也是投機主義表現。例如企業內部創業機制,不排除有成功案例,但如果將它作為企業戰略突破、重構的路經,作為企業轉型的常態,往往是不可行的。絕大多數企業內部沒有多少能創業的企業家人才,外部也沒有太多機會。大型企業人才較多,內部創業有可能產生好的項目,但不能解決體量巨大的主營業務轉型問題以及量級較大的「第二曲線」選擇問題。中小企業中真有創業企業家,基本上會相對獨立運作,其他主體只能以資本紐帶與其合作。再例如阿米巴模式,作為細化核算和管理顆粒,是一種有效手段,但將其作為激勵機制,既偏離了稻盛和夫的原意,也不會有顯著的效果,甚至會產生內部割裂以及過於交易化的弊端。但很多企業主管人對阿米巴感興趣,是將它作為機制對待的。 不迷信機制,意味著合理設計、安排各種機制在企業管理體系大廈中的位置和功能,同時充分重視基礎性的流程規範,重視高度情境化的具體管理行為,重視管理的細節,重視與人的互動。

10.不要概念先行地折騰組織

近年來,有關組織的新詞很多,如平台組織、中台組織、自組織等等。組織問題並不複雜,它是由企業戰略、業務結構以及業務模式 (包括商業模式) 決定的。把企業需要做的事情想清楚了,組織架構基本上就有了方案。有了多種業務,才有可能將分散在各業務線的公共職能集中起來組成中台。有了作為服務、產品多樣化支持的技術基礎,才有設立中台的必要。有了高度細分的目標市場,才需要多單元的自組織結構。對中小企業來說,組織架構設計一定要從實際出發,不能趕時髦。同時,先要強化組織架構的規範性,其次再進行彈性化調整。當企業人員達到一定規模 (比如達到百人) ,就要有橫向分類、縱向分層,就要有職位標準以及清晰的責權規範。 一味強調去邊界、去層級、角色化,很可能導致組織運行紊亂。 如果管理者、員工素質較低,情況就更糟。組織效率、組織協調以及組織能量,肯定與組識架構有關,但後者並非唯一因素,需要多管齊下。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華夏基石e洞察(ID:chnstonewx) ,作者:施煒

>2020,給實體經濟企業家的十條建議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