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是極飛科技的創始人彭斌,2007年,我創辦了極飛科技。
大家或許不認識極飛,但幾乎所有人都和極飛有關係。
在新疆,極飛科技的無人機為超過1200 萬畝的棉花地提供噴灑服務,相當於新疆棉花種植面積的1/3 。也就是說,每買三件棉質品,就有一件跟極飛有關。
授課老師|極飛科技創始人 彭斌
文|混沌大學商業研究團隊
支持| 混沌大學前沿課課程主任 許珂 王莎莎
本文為混沌大學商業研究團隊原創文章
興趣驅動創業
現在,極飛科技是一家農業科技公司和無人機制造企業,其願景是希望通過無人化技術提升農業的生產效率,構建一個滿足人類未來100 年發展需求的農業生態系統,讓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夠獲得充足、豐富、安全的食物。
但我的創業之初,完全就是因為瘋狂熱愛技術,特別喜歡當時還被稱作「 航模」 的無人機。
2008 年11 月,我們制造出第一款無人機產品,不過很遺憾,智能硬件並不受資本市場的青睞,我是借光父母親戚的錢,開始了創業之路。
但是,我們極客的技術團隊非常給力,很快,2010 年營收就達到了2000 萬。當時,我們的主力產品並不是今天能買到的無人機完整產品,而是一個半成品。用戶拿到之後還需要裝配,要自己擰螺絲安裝、設置參數、再買一個GoPro 裝上去,可以想像,這樣的用戶群體非常極客。
產品的用戶反饋非常好,但極客團隊的初心不止步於此——我們是最好的程序員、最好的極客,要用技術改變世界,不能止步於一小群人的愛好和娛樂,我們要用掌握的技術解決更實際的問題。
帶著這樣的願景,我去了新疆。
在新疆,我一個南方人第一次看到廣袤的棉花地,非常震撼。我記得漫天彌漫著農藥的味道,而一群農民走在棉田裡,每個人隻戴一個簡易的自制口罩,他們拽一個農藥噴頭、一個皮管噴灑農藥。因為拖拉機開進棉田會壓倒棉花、造成減產,只能停在田埂上。
我覺得無人機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很快就把原本帶去航拍的無人機改裝成了農藥噴灑設備,噴灑過後,農民摸到葉片和花骨朵上的農藥水滴,都非常開心。
新疆之行的觸動在於,我們由此看到了技術應用另一個巨大的空間。我們希望通過技術改變行業和產業,讓技術更有用處,而農業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應用方向。
改裝後的無人機在新疆棉花田噴灑農藥
為技術找行業
說幹就幹。當然,也得益於2014-2015 年智能硬件和移動互聯網的創業浪潮,我們拿到了幾千萬美元的風險投資。
但是,單純賣無人機並不現實。我們在田間調研時發現,農戶覺得「12 萬塊一臺的無人機太貴了,我們一年也掙不了12 萬,絕對不會買的。」 而10 塊錢一畝的無人機打藥服務,農戶是樂意接受的,因為畢竟請人打藥,一畝地也得十幾塊錢。
為了探索技術更大的應用場景,2015 年,我們一次性購置了100 臺卡車,同時招了400 個年輕人,提供無人機打藥服務。第一次從農戶手上收到現金,我們非常興奮,因為看到了技術真實的市場反饋和實際的商業價值。
2015 年底,我們又做了一個重大決定,砍掉農業之外的所有業務。
為什麼?
第一,團隊如果注意力分散,會踩不到用戶最真實的需求。
第二,客戶認知會非常模糊,「 你們是距我們很遠的無人機公司,來這裡打農藥只是試試而已,並不是安心到我們的環境、進入我們的立場解決問題」 ,嚴重影響商業經營。
第三,企業業務的分散會讓產品遭遇增長邊界,無法突破,專註在一個足夠大的市場,才有可能突破增長邊界。
2016 年1 月,我們在最主要的城市立了廣告牌,以「 承載技術,服務三農」 作為新的Slogan (口號),告訴所有潛在客戶,也對自己強調,極飛科技是一家農業無人機公司。
2016 年10 月,市場越來越成熟,開始有農戶甚至第三方服務公司主動跟我們聯繫說,「 我們縣城有100 萬畝農田,想自己組一個服務隊,購買你們的設備,做當地服務」 。
正是由於戰略聚焦,我們獲得了更好的市場認知。到2017 年,營收過億。2018 年,營收過3 億,增長迅猛。
極飛提供服務覆蓋範圍相當廣泛,從華中到東北平原、從華東到新疆盆地,極飛無人機在中國的大地上四處遷徙。根據極飛無人機一年的作業軌跡,就可以畫出全國主要作物的農忙熱點。
極飛植保無人機2018年跨區作業軌跡
把視野抬高一點,觀察宏觀上中國的農村正在經歷的變化。
過去20 年,中國的農業人口不斷往城市遷徙,農民數量快速減少。同時,農民的平均年齡也在不斷上移。據農業農村部固定觀察點對兩萬多戶農戶的觀察,務農一線的勞力力平均年齡在53 歲左右,其中60 歲以上的務農勞力力占到了1/4 。預計5-10 年後,這批農民開始退出勞力力市場,而年輕一代卻幾乎無人補給。
中國總共有20.25 億畝的耕地,那麼,十年後,誰來耕種這些土地呢?
勞力力缺口越來越大,人力成本越來越高;而智能化的設備越來越先進、越來越便宜,當兩者交匯,自然就產生了非常好的商業應用場景和商業價值。
橫向對比其他國家,美國的農業勞力力人口占比不到2% ,單個勞力力的管理農田面積超過997 畝,典型的綠色拖拉機企業約翰迪爾年營收2300 億元,是世界500 強企業。日本的農業勞力人口不到7% ,人均勞力面積小於40 畝,也有年營收1200 億元的典型企業久保田,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久保田幾乎壟斷了東南亞國家的水稻插秧機和收割機。
再看中國,中國的農業勞力力人口占比大於20% ,人均勞力面積不足10 畝,我們的優秀企業,比如東方紅一拖去年營收是60 億元,與國際頂級公司依然有差距,這也是留給我們的時間窗口期。
為行業做技術
要把我們的成功技術用在更多的行業去,還是為農業做更多的科技產品?我們決定選擇後者,專註農業,為農業做技術,因為這是一片足夠大的市場,擁有巨大的商業機會。
2018 年,公司又做了一次重要的戰略取舍。我們不再是一家農業無人機公司,而是一家農業科技公司,為農業提供更多的科技產品,聚焦於三項主要的業務:
農業數字基礎設施
今天的城市訂餐外送非常方便,其背後的支撐,是數字城市的基礎設施—— 你的門商標被資訊化了,所以送餐小哥知道你在哪裡,送餐小哥的行走路徑也被資訊化了,所以你知道餐品什麼時候抵達。
但在農村地區,這塊田是誰家的、種什麼品種、有多大面積、噴過幾次農藥、施過幾次肥,完全不知道。要有數字農業的基礎設施作為前提,更現代化的農業工具才成為可能。比如無人機,就需要知道農田的邊界,不然怎麼知道噴灑的這塊地是自己家還是別人家的。
精準農業設備
農業人口越來越少、越來越老,就需要各種各樣的機器作為替代,而這種機器不能像約翰迪爾的大型拖拉機,而必須精致小巧,因為中國的平均地塊面積也就10 畝。精細代表的是智能,機器要像人一樣精耕細作、像人一樣精心看護。
智慧農業管理系統
無人智能設備在農田裡耕作,還需要一套軟體、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來進行管理。
根據這三項業務,我們重新組織了公司結構,2019 年,發布了農業無人機、遙感無人機、農業無人車、農機自駕儀、農業物聯網和智慧農業系統6 大產品線,貫通農業生產的耕、種、管、收四大環節。
這六大產品線,其實也代表著智慧農業的發展趨勢。
目前,中國有2000 萬臺各式各樣的小型拖拉機和農機,有人工開的、手扶的各式各樣,用於播種、插秧、施肥、打藥,將來有望被無人機、無人車等智能化的新能源農機取代。
而大中型農機有450 萬臺,用於耕地、播種、施肥、打藥、收割、運輸,則會被農機自駕儀替代,自動駕駛、精準作業的農機自駕儀在與自動駕駛儀和智能控制系統結合後,可以更精準高效地運作。
最後,人是生產的主體,人將更多依賴於軟體、依賴於數據,比如遙感無人機、物聯網、雲計算、AI ,都可以幫助人管理更大的農耕面積。
智能農機設備的用戶群體,正在從小部分專業用戶,向國有農場、農業企業、合作社和家庭農場轉變,用戶基數龐大,中國正處在農業智能裝備爆發的前夜。智慧農業總市場規模為2985 億元,考慮到硬件產品存在使用期限,假設硬件產品的更換周期為3 年,飽和滲透率下每年市場空間為1179 億元。
如何從農田裡發現產品需求
可以說,農業是今天的價值窪地。
但是,做農業其實很辛苦,我們的無人機在空中噴灑農藥、消滅害蟲,我們的程序員要在農田裡面找Bug (蟲子),經常吃住在農田。
我經常說,如果有兩個非常優秀的人都可以加入極飛,我們優選那個農村長大的,因為他會分得清什麼是小麥、什麼是水稻。極飛就是這樣的一家公司,我們希望我們的同事,不論是研發人員還是產品經理,都懂農業。
每年,我們都有不少程序員、產品經理到產品一線去待一段時間,了解農業本身、了解自己所做的產品對農業的改變、以及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改變。不論是研發人員還是產品經理,都應該能洞察到事物背後的本質。
我舉一個例子,極飛無人機為什麼不是遙控的?
與絕大多數市面上的航拍無人機不同,極飛無人機一旦起飛,唯一的人為干預就是返航或者迫降,不可以在起飛之後隨意改變航線。
因為如果遙控操作,人就需要在20 米之內,再遠就看不到無人機的姿態變化了,但操作起來,無人機噴出的農藥撲面而來,農田裡真正需要的,是一個能夠自動化作業的無人機,人躲得遠遠的。不僅如此,要精確到每一壟、每一行,田埂上還要多噴一點,精準到公分級的定位精度。
對於產品研發,很多公司只考慮到第一個層面,即提供一項技術、解決一個問題,但是,這個問題未必是產業需要的,要考慮使用場景,產品需求必須從田地裡親自體驗和發現。
再舉一例,水稻為什麼一定要種在水裡?
我們的工程師在下地一段時間以後,提出疑問,水稻為什麼一定要種在水裡?這個問題是由於水管理非常龐雜,水稻田50-60% 的成本都來自於管水。
這是一個物理性的發問,我們對此開展了深入研究,甚至在公司樓裡開辟了一小塊田旱種水稻。其實,在同樣的環境下,水稻更能夠適應水生環境,別的雜草都淹死了。如果有一種技術,在旱地裡對水稻進行很好的除草、施肥、管理,水稻是不一定要種到水裡的。
不僅農業,其他產業也是一樣,不能盲從經驗,要從根源出發。遵照第一性原理,看到表象背後的本質。
原子世界的創新VS比特世界的創新
我們把創新分為兩大類,比特世界的創新和原子世界的創新。
比特世界的創新,就是移動互聯網領域的創新,而原子世界的創新往往具有物理性,能極大地提升效率,比如前面提到的除草效率和農田管理效率。因此,我們要求公司內部凡事要看現象背後的本質,從物理的角度思考問題。
穿透比特世界到原子世界去,看到世界的本質,這是我們做產品的最大原則。
我們會總結一個非常完整的種植周期全景圖,對每一個服務涉及的作物,比如小麥、水稻、玉米、棉花等等,會從落谷(播種)開始,一直到治蟲、收割的全流程,每一個環節需要的人力、機械、效率、成本以及存在的問題全都羅列出來、深入分析。
然後,具體來看哪一個環節可以被無人化場景取代,需要怎樣的創新和科技力量,與今天的人力成本相比優劣如何,從而針對這個產品、這個環節做細致、深入的創新。
我們做產品的大邏輯,是徹底把農業少人化或無人化,讓機器人幫我們種地,讓智能化服務於農業。極飛所倡導的未來,也不僅僅是無人機打農藥的生意,而是希望為農業生產提供一整套完整的解決方案。
未來的農業,一定是依托於科技賦能,而科技與農業的結合,是這個時代的宏大敘事。
農業,原本就應該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本文根據彭斌老師在混沌大學的課程整理而成,整個課程時長2小時。受限於微信的閱讀體驗,本文內容僅為完整課程的1/10,欲知彭斌老師精彩課程內容的完整乾貨,請點擊下方海報後掃碼觀看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