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文 | 曾響鈴

來源 | 科技向令說(xiangling0815)

與電影大量使用新技術拍攝、呈現更多樣化的觀影體驗相對應的是,近些年,在「電影節」這件事上也出現越來越明顯的技術身影,這一切都指向了如何提高觀眾的注意力。

在注意力經濟時代,傳統電影節正在經歷一場深度的變革,來適應新的市場需求,即如何讓觀眾從單純的「看」,變為更多地參與到電影節當中來。

過去電影節應用新技術仍然十分零散,隻在局部、某些環節通過技術來「彌補不足」,例如讓現場的聲光效更絢麗一些,本質上還是傳統電影節模式的優化升級。

隨著5G的商用,徹底改造一場電影節體驗的技術方案也出現了。11月25日-28日,歷時4天的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以下簡稱金雞獎)開幕,作為受邀參與的媒體人,筆者有幸以行業觀察者和普通觀眾的雙重身份近距離感受此次金雞節。

目前,金雞獎已成為華語電影挑大梁的權威獎項,在兩岸三地乃至全球華人圈層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與之對應的是金雞獎也在發生著巨變:既包括增加「含金量」的通常動作——邀請資深電影人列席,例如開幕式上,筆者看到成龍、張譯、杜江等悉數出席,也不斷通過黑科技的提升觀眾的參與感,拒絕做「閉門評選會」。

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科技 第1張

此次金雞獎官方選擇與中國移動旗下的咪咕作為全程戰略合作夥伴,用5G+XR技術賦能電影節全程,以及整合咪咕系平臺資源在雲端配套系列運營活動。

在金雞節全程,筆者感受到科技元素塑造的體驗隨處可見,5G+XR技術賦能下,金雞獎正在發生蛻變,傳統的電影節不再傳統。

1

咪咕用5G打造雲化版的金雞,重塑觀眾觀影渠道

傳統的電影節觸網,合作的方式僅僅留於與互聯網流量平臺合作,進行「廣告投放」,是流量的生意。

但這次金雞節,情況有些不一樣。整個電影節期間,咪咕在自家平臺上為其建設了一個 「雲上金雞節」的環節,幫助更多未到現場的觀眾體驗到電影節,筆者在現場時也用手機詳細感受和對比了一下,它主要包括幾個模塊的內容:

有直接的電影內容,「金雞影院」提供獨家授權的影片觀看;

有讓用戶參與的內容,如「星光大道」讓用戶可以與金雞獎有關的明星虛擬合影;

有資訊溝通的板塊,如「金雞嘉年華」匯集金雞獎一手資訊、直播,「電影學院」則為用戶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甚至還有電影節周邊,「金雞小店」售賣有金雞主題的衍生產品,筆者在使用過程中,最大的感受是以集市的方式整合,使得這種周邊售賣多了一些金雞文化氛圍。

在疫情影響下,今年很多線下的會議、展覽及文創節目都轉戰到了線上,越來越多的事實證明這不只是權宜之計,而幫助了這些活動更好地觸達更多目標人群。

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科技 第2張

在與金雞獎的合作中,咪咕提供的不只有9億移動用戶的流量基本盤,而是對金雞獎進行了一個線上版的復制,再造了一個雲化版本的金雞節,這無疑以近乎完整的方式(而非只是渠道宣發,用預算交換流量)觸達了更多用戶,而它的實現,離不開前沿技術的加持,如明星虛擬合影需要的AR技術。

附帶地,在咪咕Z世代用戶屬性的情況下,金雞獎也同步實現了對年輕市場的滲透。

電影節擁抱互聯網,不再只是擁抱渠道,而是擁抱它所帶來的全新體驗。這就好像,金雞獎做了一壇很香的酒,而咪咕讓它的香味能夠更好、更完整地飄出巷子外。

2

5G+XR,電影節的「在線」用戶體驗被技術重塑

在各種「渠道」下,用戶對電影節的感受是一樣的——導播指揮下的機位拍什麼,就看什麼,無論是在電視還是在網路平臺上,有時候碰到畫面變化多一些,還容易傳輸頻寬受限,出現馬賽克。

而本次金雞獎選擇與咪咕合作後,通過5G+XR技術,新的在線用戶體驗正在出現。首先,這是中國電影節歷史上,首個觀眾擺脫「被動」參與的電影節。

「明星AR合拍」借用咪咕圈圈核心啾咪玩法,通過一種稱為3D avatar的技術讓用戶可以與金雞獎有關的明星虛擬合影,這是當今文創APP屢試不爽的技術,現在被引入到了電影節,最大的價值在於給予用戶可以互動的參與體驗。

事實上,咪咕此次提供的還有「AR紅毯」、「虛擬空間」、「明星AR合拍」這AR玩法三件套,充分利用了AR能力給用戶創造電影節之外的更多科技體驗。

5G+4K+VR可以給用戶更好的臨場感,實際體驗開幕式、閉幕式直播時,筆者甚至覺得VR中的高清影像比在現場時站在後邊很遠的地方更有「賞星光熠熠」的感受,這無疑是技術帶來的巨大體驗進步。

通過5G手機,體驗4K高清VR直接觀看一線走紅毯活動,會讓筆者不自覺期待下一次類似的活動的線上觀看也能通過咪咕實現這樣的便利(而不是模糊不清的畫面全靠腦補),這可能就是內容+技術搭配帶來的吸引力。

其次,是更多的社交元素。

針對這次合作,咪咕視訊專門推出了「5G雲包廂」,這是一個與金雞獎關聯的「私人雲影廳」功能,簡單說,可以在線創建私人房間,邀請親朋好友一起觀影。筆者在實際體驗中,發現除了共同觀看這個基礎功能,還能在房間內發送彈幕、語音、視訊等多種互動功能。

事實上,這與「電影學院」一起,都在讓電影節走向線上、雲端時,讓用戶相互之間互動起來,使用戶在溝通交流中獲得更好的電影節體驗。

3

5G+XR推進電影產業的變革

可以發現,應用在電影節上的5G、AI、VR、AR等技術,也同樣在帶動電影的內容、制作、播放進一步升級,包括雲端影院在內,觀影形式更加多樣化。

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開幕式上,通過AR影像和AI動捕技術構建的虛擬偶像「犀」與周深舞臺互動,不緊不慢地介紹廈門與電影的聯結,隨著《瘋狂的賽車》、《烈日灼心》等電影中展現廈門的鏡頭掠過,不得不說筆者是震撼的,以前只是談論過虛擬主播而沒有在這樣的場合近距離感受——毫無疑問,虛擬主播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比真人主播更好的講解融合。

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科技 第3張

而這種技術的應用,其實既可以看做電影節體驗的升級,也對電影產業的發展有深遠影響,類似的虛擬人物出演的電影已經有不少案例。

此外,在咪咕的配合下,一些老電影被4K修復,供平臺用戶借金雞獎的機會重溫經典,這種處理畫質的技術,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影畫質提升上。

電影產業與電影節都在同步改變,而這種改變,更深層次還發生在產業橫向聯動上。

當金雞獎扛起華語電影的大梁,它承載的就不只有電影,還有更多文化象徵意義,成為華語世界重要的文化載體。

在金雞獎與外部平臺的合作中,更多元化的文創內容被整合進來,例如,咪咕整合了跨界資源進行了各種線下活動,試圖營造共同探索「國潮」文化發展趨勢、展示中國特色文化魅力的金雞節氛圍。

典型的如,咪咕與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舉辦「光影書畫博物中華」書畫主題日系列活動,邀請書畫界權威人士,開展金雞百花書畫論壇、金雞百花書畫名家筆會、中國書畫名家精品展等子活動;此外,與中國博物館協會共同舉辦「全國博物館書畫百展賞析」活動,以及攜手蘇州交響樂團定制《魅力貝多芬》專場音樂會,並通過5G+4K超高清+VR技術優勢對現場進行沉浸式直播等等。

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科技 第4張

這些互動中,筆者有幸參與到了書畫主題日系列活動,最直接的感受是,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已經開始經由「文化+科技」創新的方式面向社會。客觀地說,金雞獎開始通過文創內容的橫向聯動承擔起自己的文化責任。

4

讓傳統「潮」起來,前沿技術能做的才剛剛開始

在參與書畫主題日系列活動時,面對深厚的中國文化沉淀的作品,筆者最深的感受,是作為不怎麼關註傳統文化的人,在真正接觸到這些文化時內心的感動,我們的傳統文化需要更好地被人知道,讓大眾願意來體驗,來交互,來傳承。

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其實也是如此。一個持續30多年的電影節,除了挑起大梁,我們不能忽略它本身也是一個代表了幾代人精神文化的一個符號,但不可否認的是,金雞獎的知名度、觀眾參與度還在快速爬坡中。

中國移動咪咕公司總經理劉昕在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同期的「營享力大會」上曾表示,咪咕作為5G時代的內容生產者和聚合者,將積極探索將5G+賦能文化內容生產,為內容供給側改革註入新的活力。當5G、AI、VR、AR等技術融入進來,等於以喜聞樂見的方式讓這種的傳統文創內容得到一個滲透市場的加速度。我們能在線下、在手機上體驗一個充滿酷炫科技感的金雞節,也就能以同樣的方式把類似的文化內容推向用戶或消費者。

挑起華語電影大梁後,金雞獎正在借前沿技術實現蛻變 科技 第5張

在內容賽道上,一種可以稱之為「內卷化」的現象不斷強化,相互之間比誰更能博眼球、更能炒作的做法,不但被內容平臺所推崇,也讓那些久不能得到輿論關註的傳統文化躍躍欲試,借馬保國炒作太極拳就是如此。但這種做法,最後的結果不言自喻,知名度的提升伴隨的是底線的放棄。

而前沿技術的加入,用科技塑造更好的體驗,吸引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群關註,參與包括電影文化在內的本土文化傳承,無疑是更恰當的路徑。

而這件事,不能只是依靠一個兩個企業與平臺來完成。縱然筆者感受到5G+XR技術賦能為影迷用戶帶來5G+電影節新看法、滿足新時代的用戶需求,但它應當只是一個開始,更多具備技術能力、平臺用戶資源的互聯網、科技企業或產品應應當加入進來進行類似的合作,這是比商業價值更有意義的事。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

*此內容為【科技向令說】原創,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完】

曾響鈴

1鈦媒體、品途、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等多家創投、科技網站年度十大作者;

2虎嘯獎評委;

3作家:【移動互聯網+ 新常態下的商業機會】等暢銷書作者;

4《中國經營報》《商界》《商界評論》《銷售與市場》等近十家報刊、雜誌特約評論員;

5鈦媒體、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聞等近80家專欄作者;

6「腦藝人」(腦力手藝人)概念提出者,現演變為「自媒體」,成為一個行業 ;

7騰訊全媒派榮譽導師、多家科技智能公司傳播顧問。

重點關註領域

1人工智慧 |區塊鏈 |汽車產業鏈| 內容創業 |新零售

2電商 |新媒體營銷 |企業級服務| 家居業 |社區O2O

3智能手機 |網紅| 體育IP |互聯網金融 |無人機

4共享經濟 | 直播、短視訊 |傳統企業轉型

最新著作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