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12 月 22 日是冬至,對於北半球來說也是一年之中黑夜最長的一天,但從這一天之後,黑夜就將開始減少。」用這句話來形容區塊鏈行業的當下恰如其分,目前區塊鏈正進入 3.0 階段,整個行業亟待需要一些落地應用。
懷著對區塊鏈技術的信仰和熱忱,12 月 22 號,由迅雷和極客邦科技聯合主辦的「2018 迅雷鏈技術沙龍第 7 期」在成都順利舉行。現場集聚了眾多區塊鏈技術開發者,一度出現一座難求的場面,每位嘉賓演講結束後都有眾多參與者提問。同時頗具聖誕氣氛的場地裝扮,以及豐富多彩的禮物都讓眾多技術愛好者們點讚。
迅雷鏈開放平台產品負責人馬雙陽表示:成都對於區塊鏈的認識水平是我參與幾期論壇中最為專業的。現場乾貨滿滿,倘如您未曾親臨現場也沒關係,小編在這里將最精彩的內容雙手奉上:
1. 區塊鏈安全問題
迅雷鏈開放平台研發負責人張慧勇分析了當下區塊鏈面臨的安全挑戰:「當下區塊鏈的安全問題可以分為共識算法的安全、虛擬機 / 智能合約的漏洞、個人密匙的管理、數據公開與隱私保護衝突。」
對於一個上鏈的商業化系統而言,智能合約倘若出現漏洞大多要進行分叉,這對於整個生態的傷害會很大。「所以實體企業用鏈少是因為他們處在技術的觀望期,因為商業系統首先要考慮的是穩定性。」
為此,迅雷鏈基於傳統區塊鏈架構增加了針對性的優化。譬如在核心層方面增加鏈間通信、路由、用戶模型、塊鏈式數據結構。「我們的服務層會提供更多的系統,同時提供了很多定制化的系統,我們希望通過這種服務層的加入,能夠降低開發商接入的成本。」 張慧勇介紹。
同時,迅雷鏈使用 DPoA 和 PBFT 的共識算法增加效率的同時保障公正性:用 PBFT 算法,三分之二以上節點做確認即可寫入區塊鏈,從而做到秒級確認;用 DPoA 的算法建立備用節點池,篩選出可用的節點或者優秀的節點,並隨機選擇節點加入到共識保證穩定性和可用性。
考慮到未來物聯網場景的接入,張慧勇認為目前區塊鏈百萬 TPS 也是不夠用的,為此迅雷鏈增加了平行擴展和動態擴鏈的能力。「我們一開始選擇框架並不是要滿足百萬 + 的 tps,而是要滿足無限擴展的目標。」 張慧勇表示。
2. 區塊鏈的密碼學安全
迅雷鏈底層研發工程師張驍從「密碼學安全」來分析區塊鏈中常見的密碼學技術以及未來的展望。他認為密碼學安全歸根結底要分三類:機密性(通過加密手段來保護信息安全,保護個人的隱私);完整性(所提交的信息是一個完整的狀態,不能夠在中間被惡意篡改或者增添、刪除一些信息);可用性(是否保證隨時可用)。
目前區塊鏈系統密碼學算法中常用的有 Hash 算法、默克爾樹、數字簽名、集體維護等等技術,不同的密碼學算法也會根據用戶需求的不同,出現安全性、效率等方面的差別。而迅雷鏈會針對用戶的具體密碼學算法需求,把密碼學的算法做抽象,然後讓用戶在實際使用中可以通過配置的方式,自由去選擇在區塊鏈中所使用的密碼學的算法。
「譬如有些用戶想用國密的算法去解決問題,有些用國際通用算法解決問題,在迅雷鏈中都可以通過配置的方式去自由選擇。」 張驍說道。
他認為當下密碼學算法在可用性和完整性方面做得相對優秀,但是在機密性方面還需要進步,尤其是以同態加密、零知識證明,還有後量子密碼技術。同時這些技術也是未來密碼學研究的方向。
張驍表示:「區塊鏈的發展與密碼學密不可分,所以迅雷鏈也會緊密關注密碼學未來的發展,盡量地去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務,保證區塊鏈的安全性、隱私性,來為更多的應用場景服務。
3. 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安全
電子科技大學的羅蕾教授,以工信部區塊鏈技術與數據安全重點實驗室專家的角度,介紹了當下區塊鏈政策方面的最新情況。她認為區塊鏈的本質是「信任的機器」,國家是認可區塊鏈技術的。
比特幣誕生十年,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應用出現,同時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概念開始為國內外重視。「隱私問題最近引起了較大的爭論,包括國外、中國都在關注,法律法規相當多。」 羅蕾介紹:「譬如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安全白皮書(2018)》、公安部網路安全保衛局發布《互聯網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指引(征求意見稿)》都將個人隱私信息加以保護。」
而歐洲「通用數據保護條例(GDPR)」已於今年 5 月 25 日正式生效,這項監管法規對科技、廣告、醫藥、銀行等在內的各行各業帶來徹底改變。「很多互聯網安全公司都沒有做到 GDPR 要求的這一步,這對於國內企業想要開拓國外市場就有一定風險。」 羅蕾說。
另一方面,區塊鏈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解決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做到「數據可用而不可見」。譬如在隔離計算方面,採用 TEE/SE、SGX 等方案做物理方面的隔離;密態計算方面採用密文檢索、同態加密、安全多方計算技術。
「目前馮諾依曼的體系要被顛覆掉了,未來的數據會分散在不同的節點,人工智能算法怎麼做到共享和使用?如果能解決這個問題,對整個區塊鏈的發展會很有幫助。」她表示。
4. DAPP 的設計思考
迅雷鏈開放平台產品負責人馬雙陽向開發者分享了區塊鏈 Dapp 落地的狀況和問題,他提出當下區塊鏈落地速度要比想像中更慢,沒有現象級的 Dapp 出現。「Dappradar Top10(以太坊和 EOS)的 Dapp 集中在競猜、遊戲、交易所。EOS 上 93% 的 Dapp 都集中在競猜類產品。」他說。
根據一些權威機構的統計,國內大約只有 1 千多名開發者,但各類大小不一的公鏈已超過 5 千條。馬雙陽認為當下區塊鏈開發者面臨的問題有:用戶規模少、應用品類單一行業探索不成熟、企業信息的隱私問題、人才稀缺、性能瓶頸等。
針對這些問題,他建議開發者轉變思維可由投資驅動,轉向「投資 + 實用」並進的角度;將用戶進行分層,對用戶的真實意圖有清晰判斷;以場景 + 區塊鏈來做應用。針對 Dapp 開發者,迅雷鏈也將行業解決方案和合約做到流程進行模版化。
開發者在迅雷鏈中去開發一個區塊鏈應用時,會發現里面像小程序一樣有通用的模版。對模板做初步的改造進行二次開發,可以降低開發門檻。目前在迅雷鏈上有幾個解決方案,比如抽獎合約。
「假如有用戶質疑某遊戲公司的抽獎,為了保證禮包發放更透明、公開,該遊戲公司便在抽獎合約的模板上進行二次開發,滿足業務需求。」 馬雙陽介紹。同時迅雷鏈也將對開發者提供技術、成本、流量、投資等方面的扶持。
5. 區塊鏈遊戲新思路
區塊鏈遊戲應用只能用來投機?純白矩陣的 CEO 吳嘯並不這麼認為,他以一個獨立遊戲開發者的身份,以自己開發的遊戲為案例,介紹了區塊鏈遊戲的另一片天地。
他認為當下區塊鏈遊戲市場可以分為三類:一種是資金性質遊戲(譬如以以太貓為代表的各類遊戲);一種是博傻類型遊戲(以 Crypto Countries 為代表「擊鼓傳花」類遊戲);一種則是利用區塊鏈特性進行創新的遊戲(譬如細胞進化等)。
基於區塊鏈技術,吳嘯開發了遊戲《last trip》。玩家死亡後有一定的機率會上鏈變成 NPC,隨著遊玩人數逐漸增加,遊戲會出現越來越多的 NPC,同時劇情也越來越多,遊戲的結局越來越多。「所以你第一次玩,跟一百次玩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同時根據區塊鏈特性也進行了一些新嘗試。」他介紹:「譬如匿名圓桌,跨鏈的數據打通等等。」
最後,他以自身經歷介紹了如何在迅雷鏈上進行智能合約實操。
活動尾聲,會場上依舊有眾多開發者在詢問迅雷鏈的具體細節不願離開。雖然當下是寒冬,但對於區塊鏈開發者而言,「真正做事」的時候到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