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在2018年的中國,你再也找不出一個話題的熱度能比區塊鏈更熱了。
但就在區塊鏈話題越吵越熱,猶如烈火烹油之勢時,區塊鏈背後的數字貨幣市場卻早已黯然轉熊,如墮冰窟。
經歷2017年以來的多輪行銷,各界名人大V爭相站台辯論以後,已經熱得不能再熱了,又經歷了一圈春節的發酵,區塊鏈話題已經從原本的小眾話題,上升到了全民話題,即使身處二三線城市的小咖啡館你都能聽到鄰桌在討論幣圈和鏈圈的那些事,從理論的角度來說,這意味著:作為區塊鏈技術目前唯一的落地應用數字貨幣市場,它應當獲取了比2017年年初多得多的用戶與受眾,這個市場的行情應當收益於入場人數的激增而水漲船高,才得以證明比特幣市場的前程遠大,得以證明區塊鏈技術終將改變人類社會乃是宇宙真理。
但事以願違的是,一面是正在輿論層面的熱度不減,一面是市場資金的有序撤離。從檢測幣安網的數據來看,從2月下旬開始,比特幣的價格雖然反復震蕩並無太大變化,但實際上每日的交易資金都在以1-2億/天的速度有序抽離,而作為整個數字貨幣市場的「大盤指數」,比特幣交易資金的不斷抽離則預示著:真正有能力影響市場價格的莊家正在與排隊進場的韭菜們相向而行,不斷減倉離場,留下一地雞毛。
回顧前路,2018年的區塊鏈熱潮是從徐小平喊出那句不要外傳的「全面擁抱區塊鏈」時開啟的,而就在徐小平喊出這句口號後的一周,數字貨幣市場一反此前的單邊上漲行情,猛烈的大頭朝下狂跌,比特幣價格從頂峰的1.6萬美金經歷2輪大的跌幅,最低已經跌破6000美金,跌幅超過50%!
而作為整個市場的價格核心比特幣跌50%,則意味著90%的山寨幣跌幅會接近90%,而這些山寨貨幣背後的韭菜持有者們所面臨的自然是一場無聲的屠殺。
與行情向下相伴隨的是ICO破發潮的來臨,而伴隨一個又一個ICO項目的破發,韭菜們猛然發現:相比於籌完款就已經賺得盆滿缽滿的項目方,以及吃完項目方返點,再吃韭菜帶投費,而且還經常謊報比例割自己一道的中介帶投們,自己在整個ICO流程中當中扮演了最弱勢的角色,承擔了所有的損失與風險。
當韭菜們猛然在巨虧之後幡然醒悟,睜眼一看才發現原來是整個產業鏈條里唯一一只待宰的羔羊時,一場復仇開始了。
有人千里奔襲發幣項目方的辦公地,從此持一張長凳,每天就坐在項目方的辦公室里監督項目方工作人員辦公,以保證被套的數字幣有解套的一天;更有甚者聯合債權人暴動上街,將發幣項目方負責直接扭送北京金融局信訪辦公室……
於是,有項目方開始恐慌,連夜肉身翻牆去了日本;於是,有帶投團隊意識到了信任破裂從此無利可圖,乾脆解散群聊,攜幣跑路;據說在過年期間,日本京都的酒店里住滿了來自中國的幣圈項目方和帶投自媒體,他們中的不少人都已經紛紛準備好了日本的三年簽證以防萬一;而更有某幣圈大佬宣布,將會用通過數字貨幣賺來的錢在日本買一棟樓,日後用於收留流亡海外的幣圈人士。
伴隨的市場行情的持續走低,炒幣致富的這一神話陡然破滅,詐騙,維權,起訴,跑路各種惡性事件層出不窮,不斷消耗掉曾經的用戶對這個市場的信心。
因而,雖然區塊鏈話題的熱度如烈火烹油,但數字幣市場行情卻如墮冰窟——空有流量,卻沒有行情,沒有入場的資金。雖然已經深套韭菜們依然有借行情翻本的需求,如果行情反轉仍有如火如荼的可能,但過往幾個月發生的撕裂與背叛,真的可以當作沒有發生過嗎?
有人堅持認為,當下市場只是在等待一聲集結號,一聲集結號以後就會迅速點爆整個市場;但誰又能保證在自己犧牲之前能等來這一聲號響呢?
01
而最近我似乎聽見了這一聲號響。但很不幸,不是喜慶,而是刺啦一聲,如同哀樂。
3月1號,號稱幣圈納斯達克的火幣,公布了其子平台——HADAX上的第一期投票活動的結果。
參與本次活動的幣種共有75個,前3名投票消耗總計906萬HT;前10名投票消耗總計約2615萬HT;前20名投票消耗總計3790萬HT;第21名到第30名之間的投票總數約60萬HT。
而據統計這次投票活動消耗HT總量約為3900萬個,前三名的競爭大約消耗了總票數大約1/4份額,前十名的競爭大約消耗了總票數的2/3份額。
而按照HT16元一個的價格計算,這意味著:為了登上火幣,排名前三的幣種為了登上火幣花費了近5000萬,而僅憑一場活動火幣就賺取了5.7億的上幣費用。
而對於這一結果,行業皆驚呼,過往還是在用鐮刀割韭菜,而現在嫌鐮刀太慢,直接上絞肉機了。
這絕對不只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交易所賺了錢,割了韭菜那麼簡單。動輒5000萬的天價上幣費是動搖了整個ICO的運轉機制,而ICO是幣圈所有神奇的財富效應的源泉。
雖然ICO在9.4事件以後,被政府明確定義為違法以後,公開的討論已經很少了,都被關於區塊鏈技術相關的討論所掩蓋。但事實上,行業內都明白,有了ICO帶來的50倍,100倍的盈利奇跡,才有了數字貨幣市場的繁榮;而且從機制來看,ICO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利益鏈條,能讓產業鏈的上下遊各方到參與到其中來將之變成一個大局。
一個ICO項目從籌備到完成,它至少要經歷這麼幾個環節,涉及多方利益:
1)項目策劃:白皮書撰寫+官網製作+資源方背書(基金+媒體+大佬)
2)合規:海外基金會的註冊+海外律師出具合規文件;
3)募資:基石投資+散戶私募(帶投);
4)發行承銷:交易所上幣+媒體宣發;
5) 維護:市值管理+投資者關係維護+社區維護;
而正是因為一個ICO項目的從無到有,過程中聯動了產業鏈上下遊多方的利益,而且利潤豐厚,每一個環節都能分到不錯的收益;因而只要ICO常做常有,整個產業鏈相關的鏈條都會獲得大量的財富,最終整個圈層的財富效應會吸引更多的韭菜入場,讓整個數字貨幣市場變得更加火熱。
昨日鉛筆道發布的一篇文章,揭露某區塊鏈媒體開出天價軟文,一篇點擊200的文章既要收費10萬!的離奇案例,就是發生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的,而一個剛剛成立不足2年的區塊鏈媒體能夠做到月入3000-1500萬,並不是這些媒體擁有巨大的影響力,而是這些媒體成為了整個ICO環節中的一環,因而分得暴利。
但在5000萬上幣費以後,這種基於ICO整套機制的循環正在打破——在現在比特幣持續低迷,ICO連連破發的情況之下,所有的韭菜都開始變得謹慎,國內項目的ICO募資已經非常困難了,經常會出現募不滿的情況,在這樣的環境下,一個發幣的項目方在刨除了各環節的成本以後,能否賺到1個億已經是未知之數了。
而現在一個平台就要5000萬上幣費,就意味著交易所會拿走一個ICO項目的大部分利潤,而把所有割韭菜可能帶來的後續麻煩與政策風險都留給了項目方。而這樣的情況下,必然導致:很多項目方望而生畏放棄ICO,要麼就是一些亡命賭徒舍身而上,把所有成本都轉移到韭菜身上,製造更多的欺騙與糾紛,而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ICO這場遊戲加速走向終結。
交易所難道不知道這是竭澤而漁嗎?但在數字貨幣這樣一個與監管比賽誰跑的更快的市場上,誰又會去想著未來呢?
而且如果說交易所在竭澤而漁,難道那些大佬們就不是嗎?像BEC這樣的項目上來就炒出4個美圖秀秀的估值,作為已經擁有上市公司融資管道的項目都尚且要來幣圈重新進行一輪融資估值,這樣的示例放在連BAT都要表態願意回國上市的金融管制背景下,會讓監管層對這個行業產生什麼樣的看法呢?
當這個行業的所有人都在告訴你要有信仰,要仰望未來,相信區塊鏈要改變世界的時候,他們卻手底不停,快速收割著當下——能收割韭菜就收割韭菜,韭菜不夠了就揮刀割向更弱小的機構,而當遊戲規則演變成這樣,你覺得這個遊戲又還能維持多久呢?
02
在最近兩會上,一乾互聯網大佬都對區塊鏈技術發表了自己的觀點,其中馬化騰的觀點頗足玩味。
馬化騰說:「區塊鏈技術是好的,但關鍵在於怎麼用?如果做數字貨幣ICO,我覺得還是有很多的風險的,不是技術不成熟,如果大家都可以用區塊鏈技術隨便發行數字幣,那會引發很多監管的問題。現在數字貨幣雖然很熱,但是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我們不考慮說發個幣等等,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有風險的事情。」
此前針對數字貨幣市場的諸多問題,雕爺曾發文表示《475天後,區塊鏈的概念將臭遍朋友圈》,而此後朱嘯虎也發聲申明說:「說ICO是龐氏騙局那是在侮辱龐氏騙局」。
引得幣圈大佬之一的點付大頭特意撰文回應說:《朱嘯虎,雕爺最近黑區塊鏈,黑得沒水平!》因為他們的邏輯就相當於因為有人用菜刀殺人,所以菜刀就是殺人工具。
但結合馬化騰的話來看,點付大頭這個比喻顯然是不足夠精準的:因為菜刀已經有了主要的使用場景是用來切菜的,但目前只有比特幣一個核心場景的區塊鏈技術並不是如此;
一如魏武揮分析的那樣:如果想來想去菜刀似乎只能用於殺人,那麼菜刀被禁是必然的事。菜刀必須搞出合適的應用場景,不然即便菜刀和殺人是兩碼子事但結果卻是一樣的:製造生產菜刀的以殺人論處。
對於這個行業的人來說,不管他們多麼大聲的呼喊:區塊鏈技術是互聯網的未來,國家不應該錯失這樣的創新。但他們內心一定明白,監管遲早一定會來的,只是不知道是哪一天?
而此次,兩會期間,一系列區塊鏈有關的公眾號及文章都接連被封,不免又讓人有了幾分山雨欲來的猜想。
倪叔曾經在線下多次詢問一些幣圈人士,如何判斷這個市場未來的走勢,聽到最多的答案是:不知道!因為大多數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大莊會不會拉盤,什麼時候會來一波牛市?也不知道國家會不會監管,什麼時候監管?
但其中依然有讓倪叔記憶深刻的答案:你問我這個行業的未來如何?我認為就看這個行業的是否自律,如果財富的轉移真的能換來技術的創新,那麼我相信國家一定樂見其成,但如果只有越來越多的坑蒙拐騙,那麼一刀切是遲早的事情。
從2018年2月10日至今,連續22天,比特幣價格一直在9400美金到10800美金區間內反復震蕩磨底,從1月初的大跌開始,向下趨勢已經維持2月了,未來如何已經無人知曉。
有人認為,當下是黎明前的最終的黑暗,待兩會結束必然有一波大行情,重新激活賭場;也有人認為,2017-2018這一波的行情已經結束,隨著比特幣行情的一路下跌至底,韭菜們血本無歸,莊家們順利出局,而下一個輪回在3年以後。
行情總是複雜的,而當你覺得無法判斷這一切的時候,就想想上面那個答案,想想那些正在高談闊論的區塊鏈大佬們,想想他們說過的話,想想他們做過的事情,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區塊鏈技術曾經是一個雄心萬丈的創想,如果他們成功了,他們的發明可能會比任何反壟斷規則更有效地挑戰科技巨頭的霸權。
但當下它正受困一場輻射全球的投機泡沫,這場泡沫使得連上世紀90年代的互聯網IPO熱潮看起來都只能算是鄰居的車庫拍賣。這里存在著困擾所有試圖理解區塊鏈人的一個認知衝突:這場很可能發生的革命的潛在力量正在被它所吸引的人群積極地削弱,這群人是名副其實的騙子、假先知和雇傭兵。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那些追求開放和去中心化網路的技術專家們發現自己被一群想一夜暴富的機會主義者所包圍。
而在泡沫破滅之前,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都沒有機會了解它真正的含義,它可以是黃金,可以是貨幣,可以是互聯網的未來,但唯獨不可以是它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