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寒冬里裁員成了連蘋果這樣的科技巨頭都逃不過的魔咒。
據CNBC援引知情人士稱,蘋果本周解雇了其自動駕駛「泰坦項目」(Titan)逾200人。
報導稱,一位蘋果發言人表示,此次裁員是新主管層下的重組,部分受影響的員工仍將留在蘋果,只是被調到公司其他部門的項目中,他們將在那里支持整個蘋果公司的機器學習和其他計劃。
該發言人表示,仍然相信自動駕駛領域會有巨大機會,蘋果將能夠做出獨特的貢獻。
去年8月,蘋果前工程高管道格·菲爾德(Doug Field)在特斯拉供職近5年後重返蘋果,與蘋果老將鮑勃·曼斯菲爾德(Bob Mansfield)一起主管泰坦項目團隊。
01
時隔三年再度裁員,蘋果自動駕駛汽車夢仍舊很遠?
「泰坦計劃」是蘋果的自動駕駛項目,最初啟動於2014年。
起初蘋果打算研發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但在不斷受挫後,轉變為專注於開發平台而非完整的汽車。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蘋果已經對該項目進行過一輪裁員。當時因進展不順、發展戰略調整,蘋果裁減了數十名自動駕駛項目的員工,並關閉了多個部門。
無人駕駛不只是對蘋果而言非常遙遠,即便是對行業的頂尖公司如Waymo、Cruise和特斯拉等來說,完全無人駕駛汽車也面臨重重阻礙。
特斯拉、Uber的自動駕駛項目都先後發生了事故。行業領袖甚至表態稱,因為技術問題困難重重,完全無人駕駛永遠無望做到。
Waymo CEO John Krafcik:沒有人為干預的情況下能在任何道路上完全無人行駛的汽車不可能存在,也就是說汽車的自動駕駛能力總會有所限制。
02
寒冬漫漫,全球裁員名單不斷擴大
經過坎坷的2018年,進入2019年後全球各大企業並未放緩裁員的步伐。
裁員潮卷了各個龍頭企業,涵蓋了汽車、科技、金融、廣告、資訊、制藥、傢俱等行業幾乎無一幸免,裁員規模從數千到上萬不等。
如果以裁員人數來定,全球最大私企之一的丹麥ISS集團可以用「驚人」來形容了。2018年底,ISS集團宣布退出包括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巴西、捷克等在內的13個盈利不佳的市場,預計裁員達10萬人,占到全球員工總數的1/5。
早在去年11月,通用汽車已經開始了堪稱「慘烈」的裁員。通用汽車計劃在2019年底前裁掉15%的員工,或達14700人,並計劃在全球關閉7個生產基地以節省開支。
福特汽車計劃在歐洲裁員數千人、停止虧損的生產線;英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捷豹路虎也宣布將至多裁員500人,約占員工總數的10%。
湯森路透計劃2020年前裁員3200人(占總人數12%),全球最大廣告集團WPP計劃裁員3500人(約占2.5%);
制藥巨頭拜耳計劃退出動物健康業務,並在2021年前裁員1.2萬人;
傢俱巨頭宜家開展創立以來最大規模內部重組,擬裁員7500人;
日本東芝則準備未來5年裁員7000人,並計劃在2019年3月前退出美國液化天然氣業務;
全球最大資管機構貝萊德計劃在未來幾周裁員500人,占其員工總數的3%,為該公司2016年來最大規模裁員;
桑坦德銀行波蘭分部宣布計劃裁員11%,最多裁員1400人;
大摩也被曝將進行裁員。Business Insider援引知情人士稱,摩根士丹利將解雇數十名銷售和交易人員。裁員是為了淘汰業績不佳的部門,或重新安排可能需要較少員工的部門;
據HRM Asia,日本最大的投資銀行野村控股計劃在歐洲裁員,並打算將更多資源投入潛力更大的美國市場;
去年早些時候,德銀宣布計劃減少7000多個工作崗位,以削減成本。去年11月底,德銀開始考慮新一輪裁員計劃。
對沖基金行業去年受到的衝擊也很大。Eurekahedge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3日,2018年關閉的基金數量達580家,超過了當年新開的552家。
03
裁員之外還有哪些選擇?
經濟下行的颶風來襲時,企業往往會壓縮經營活動,削減成本來渡過難關,裁員總是最直接簡單的方式。
華爾街見聞此前在《那些在寒冬堅持不裁員的企業》中提到,事實上,這存在諸多弊端,比如說裁員對能激發留下來的員工的積極性,或許就是偽命題:從管理層的視角出發,他們往往相信被留下來的員工會心存感激,倍加努力,但事實上是員工之間存在緊密的聯繫,幸存者反而更多地會受到唇亡齒寒情緒的影響。
除了裁員之外,減少成本還有很多選擇。如果在平時對員工進行相關培訓,必要時他們就可以換崗到其他部門。另一方面,擴大生產、增加利潤也可以讓企業走出難關,減少成本只是一個最簡單的成本端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