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過去十年,中國電商高速發展,堪稱「黃金時代」。
曾經,在迅速壯大的阿里巴巴和京東眼里,蘇寧、國美等傳統零售企業「要完」。經過垂直電商短暫的百花齊放之後,綜合電商平台強者恒強,阿里巴巴、京東兩強相爭,一度讓業界認為電商行業已經「階層固化」。
然而,蘇寧易購的厚積薄發和拼多多的異軍突起,徹底打破了這種論調。中國零售電商的格局,遠沒到蓋棺定論之時。傳統與創新、新與舊,不過此一時彼一時。電商一直是整個互聯網行業中最大的那塊蛋糕,只要你有有效的打法,就能從中分到一杯羹。
在這樣的背景下,阿里巴巴不斷放大優勢,盡顯王者風範;蘇寧易購雙線出擊,逆勢中持續保持高速增長;京東體量不小,但增速持續放緩,內部面臨組織轉型,外部競爭四處樹敵;拼多多左打京東右踢淘寶,卻也面臨品質之憂和燒錢壓力;唯品會則在騰訊和京東的蔭庇之下,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徐徐前行。
前不久,各家電商的2018年報已經全部出爐,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就能知道各自斤兩。本文對比分析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拼多多、唯品會等主要電商的核心業績指標,從中去尋找這些電商玩家現在所處的位置以及未來走向。
一、營收:總體規模持續放大,但增速放緩;阿里巴巴、蘇寧增速領先,京東遭遇增長瓶頸。
因為商業模式不同,這5家電商的營收其實不太具有可比性,放在一起對比主要是為了看整體規模。因此,還需要做特別區分。
(中國5大電商近5年營收規模。其中阿里巴巴財年周期非自然年。)
阿里巴巴與拼多多屬於平台模式,京東、蘇寧易購、唯品會則屬於自營為主的B2C模式,兩種模式的差異在於,阿里巴巴的平台模式,其營收構成不包括商家銷售收入,主要是平台幫助商家做到銷售後由商家支付給阿里巴巴的各類廣告、服務費用。而對於京東、蘇寧易購來說,它們的營收構成是包括自營商品銷售額在內的。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從絕對量看,國內主要的5家電商公司營收規模都在不斷放大。在平台模式中,拼多多的營收目前與阿里巴巴相比仍然微不足道。而在B2C自營模式陣營中,京東的營收規模最大,唯品會的營收規模增長相對平緩。
因為各家電商業務起點、模式都不一樣,從營收規模並不能完全看出各家的發展態勢,因此,需要通過分析營收增速才能得出結論。
對比5家的營收增速,阿里巴巴與蘇寧易購呈現曲折向上態勢,增長軌跡接近;京東和唯品會則處於持續下滑狀態。2018年,京東營收增速首次被蘇寧易購反超。如果今後蘇寧易購能持續保持高於京東的增速,二者營收規模的差距將逐步縮小。
(4大電商近5年營收增速變化。註:拼多多2018年上市不具可比性不在對比之列。)
進一步再看最近8個季度的營收增速變化。其中,阿里巴巴始終扮演著「增長王」的角色;京東在最近8個季度的前半程,增速處於第二的位置,後半程被蘇寧易購連續4個季度超越。蘇寧易購也是四家中唯一一個從季度增速較低持續向上攀升的電商企業,堪稱電商中的「潛力王」;而唯品會的營收增速一直處於墊底位置。
(中國4大電商最近連續8個季度營收增速變化。註:拼多多不具備完整四個季度數據不在對比之列。)
二、盈利情況:阿里賺走壟斷利潤,蘇寧易購、唯品會盈利穩健,京東始終面臨盈利壓力,拼多多虧損嚴重。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原來,整個中國電商領域,最賺錢的就是阿里巴巴,像極了手機領域的蘋果,賺走了整個行業絕大多數的利潤。蘇寧易購盈利能力僅次於阿里巴巴,排除投資收益,蘇寧易購在互聯網轉型及雙線融合的背景下依然始終保持穩健盈利,實屬不易。京東始終處於盈虧平衡的邊緣,一度盈利能力有所改善,但到2018年盈利壓力又出現。
(主要電商最近5年盈利對比)
唯品會所聚焦的時尚品類始終保持較高的毛利水平,這使得唯品會一直處在一個穩健盈利的狀態,但是增長空間似乎有限。拼多多仍處於花錢換用戶的階段,不具備完全的可比性。2018年,拼多多淨虧損近40億元,若含IPO一次性計算員工股權激勵所產生的經營虧損,淨虧損過百億。2018年營收131.20億元,平台銷售費用為134.418億元,已經入不敷出,談盈利為時尚早。
三、用戶體量及增長對比:阿里巴巴、蘇寧易購增長穩健,拼多多短期暴增,京東、唯品會疲弱。
在用戶的整體規模上,阿里巴巴依然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年度活躍用戶規模是京東的兩倍多,而且最近三年每年保持著1億左右的增長;京東年活躍用戶從2016年到2017年增長超6000萬,但是最近兩年幾乎停滯;蘇寧易購公布的是註冊用戶,每年保持著6500萬左右的增長。唯品會年度用戶增長微弱,每年只有幾百萬的水平。拼多多則憑借社交拼團模式,以及大量燒錢,一年新增活躍用戶1.732億元。
這里需要特別說明的是,蘇寧易購因為有近半數交易來自線下,暫時不能如純電商平台公布年度活躍用戶(1年內有過交易行為),但通過統計註冊用戶數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其增長水平。
上圖是阿里巴巴最近三年分季度統計的年度活躍用戶以及增長情況,總體來看在起伏中保持較大的增幅。
上圖為京東最近8個季度年活躍用戶的增長情況,增速持續下滑,絕對量變化有限。更為嚴峻的是,2018年第三季度,京東活躍用戶出現了860萬的環比下降。
唯品會的活躍用戶增速也呈現出持續下降態勢。去年第二季度總活躍用戶達到2980萬人,同比增長6%,增速有一定反彈,主要原因是受與騰訊和京東的合作影響。
四、未來前景:阿里仍將長期占據霸主地位,蘇寧易購最具潛力和想像空間,京東、拼多多變數較大,唯品會變化有限。
通過以上核心業績指標的對比以及結合各家電商未來發展戰略,初步得出以下結論:
阿里巴巴:短時間內,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對手可以撼動阿里巴巴在交易規模、盈利能力和用戶規模上的主管地位。未來,阿里巴巴在新零售布局、雲智能板塊、國際化等方面,各項指標依然會大概率保持較高增長速度,長期處於霸主地位。
京東:目前的京東,除了在主要的核心指標上面臨增長乏力的問題,還面臨著內部團隊的調整和重建。未來,京東除了在主業上繼續與阿里巴巴、蘇寧、拼多多展開競爭,還企圖通過金融、物流等板塊給自己打開新的增長空間。為此,京東一方面加大技術投入,以進行技術轉型,另一方面試圖在新業務及下沉市場尋求用戶和營收增量。
想法是好的,但對京東而言,每一塊想要突破都面臨著「千年老二」般的尷尬。甚至,京東在部分領域及環節上還存在位置不保的問題。比如,活躍用戶數被拼多多超越,家電領域進一步遭受蘇寧擠壓,服飾自然長期受到天貓打壓。同時,在技術投入上押寶未必會帶來當年押註物流一樣的成效。
蘇寧易購:看起來是一家各方面都四平八穩的公司,但恰恰是這種穩健給蘇寧易購帶來了良好的發展環境。一方面,結盟阿里巴巴,可以保持與阿里相對同步的發展步調;另一方面,蘇寧易購自己無論是在線上還是線下都有獨特的打法和思路,概而言之稱為智慧零售模式,線上規模超6成,線下已超10000店,這讓蘇寧在營收、盈利能力、用戶規模等方面均保持著良性上揚的增長態勢。
作為一個有著30年歷程的公司,能夠煥發出一個年輕公司的活力,這種韌勁在馬拉松式的零售電商發展中顯得頗為珍貴。排除阿里、京東等在絕對量上的優勢,目前的蘇寧易購是最有潛力和想像空間的。但前提條件是,它的增長趨勢可以持續保持或進一步放大,同時,大規模的開店真正能夠帶來效益的提升。
拼多多:這是一個還處在講故事階段的公司。營收規模、盈利能力、用戶質量等遠遠不到可以和阿里巴巴、蘇寧、京東相提並論的階段。拼多多要向品質消費方面「轉正」很難,在下沉市場的爭奪戰中,三巨頭已經覺醒,拼多多再想輕易獲客沒那麼容易。現在,拼多多所謂的「第二大電商平台」不過是一種行銷噱頭,試圖在目前的非網購用戶中占據心智。
唯品會:作為一個細分品類——時尚百貨領域的垂直B2C代表,它的天花板很容易預見。即便借助騰訊和京東的資源,其基本的模式就注定了它在自己的領地里保持一定的增長可以持續,但基本不可能對阿里巴巴、蘇寧、京東以及拼多多等平台的競爭格局帶來本質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