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北京老城現狀如何

如何恢復與保護

紫禁城、地安門、永定門……

都有哪些發展潛力和方向

來,今天我們聽

北京政協委員

支招文化傳承

北京古城恢復保護

1、統籌三個文化帶歷史遺存保護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張

市政協委員馬一德說,北京在舊城風貌的保護修繕復原、歷史文化建築的騰退、歷史文化資源的利用等方面,還有大量工作需要做。

建議整體統籌大運河、長城、西山永定河三個文化帶及其歷史文化遺存,針對各個區域內歷史文化資源的不同特點,從文物保護、生態修復、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等方面,構建起完備的體系,分類施政。

2、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發展空間

馬一德建議,在舊城區改造的過程中,引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民間藝人等,給非物質文化遺產提供發展空間。

通過市政規劃建設,傳承當地的歷史文化,如標誌性的建築物可以體現歷史事件或典故,一些街道、社區、學校,可以恢復傳統名稱,或以正面的著名文物命名。

通過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歷史文化的內涵,從中提煉出具有歷史價值、群眾喜聞樂見的元素,將其融入旅遊商貿之中。

3、引入文化活動讓中軸線活起來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2張

圖源:圖蟲

市政協委員聶一菁說,中軸線7.8公里,根據北京市新的城市總規,核心區共有913.4公頃,應該以文化功能為主導,展示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體現現代文明的魅力。

中軸線沿線上分布著豐富的文化設施,包括博物館、展覽館、音樂廳、美術館等,也有很多地標性的建築,包括故宮、天壇、鐘樓、鼓樓等。

這些景點周邊生活著很多市民,景點也吸引著大量的各國遊客。從人文角度看,應該做好文化遺產的保護,歷史精髓的傳承,文化價值的提升。

4、讓中軸線向世界講故事

聶一菁建議,改變中軸線地區的文化表達方式,建立文化展示體系,讓中軸線向世界講故事。

應該建立中軸線地區範圍內的文化展示體系,以各類重點文物、文化設施、重要歷史場所作為帶動點,圍繞人文典故、街道水系,打造文化精品線路、文化魅力場所,讓人們不僅能看到這些仍然存在的古老建築,同時也能了解這些建築背後的人和故事。

5、引入傳統的文化和演藝項目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3張

圖源:圖蟲

聶一菁建議加強頂層設計,比如開展優質的文化活動,讓中軸線地區的文物能夠活起來。通過引入傳統的文化和演藝項目,賦予中軸線的傳統建築更加豐富的生命力和文化內涵。

6、應適當重建老城建築風貌

市政協委員王學勤建議,保護老城風韻,不能只局限於原來的內外城。北京老城風韻由以下幾個層次組成,即老城核心區、內城外城、三山五園和經濟古村鎮。

核心區不能再亂拆,同時有必要把南苑與三山五園同等重視起來,而經濟古村鎮,同樣是北京古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應劃入整體保護的視野。

北京老城城牆與城門,乃至護城河,共同勾勒了北京老城的輪廓和文化內涵,是城市的象徵和守護者,具有獨特的功能和文化意義。如今,全面再現城牆城門很不現實,但是如果能夠部分的恢復,尤其是部分重點城門,老城家園的感覺就會延續下去。

此外,應對老城建築風貌進行適當的重建,重現原汁原味風格的胡同和四合院,再現歷史風貌。

7、香山近代建築群可申報文保單位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4張

市政協委員殷強說,香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中共中央的辦公地,作為紅色遺產,香山對於中國近代史、中共黨史、戰爭史、教育史,都具有非常大的價值。

殷強提出,香山近代建築的保護,首先要進行普查、修繕,根據殘損程度制訂修繕方案,對有重要意義的建築進行復建。

第二是加強研究中共中央在香山時期的史料。

第三是評估價值,總體性保護,發揮社會價值的思路,去制訂保護規劃。

第四是申報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殷強表示,舊址可以申請第八批申報單位,建議提升香山公園內的紅色遺址保護級別,正視歷史的存在與後續發展的關係,對紅色遺產進行整體保護,建議在條件成熟的情況下,申報保護單位。

8、疏通旅遊路線,優化區域規劃

殷強建議,應疏通旅遊路線,優化區域規劃,加大資金投入,採取提倡預約旅遊、限流等措施調控人流。。

9、在東西城城牆遺址復建部分城牆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5張

市政協委員張景華建議,加強城牆的遺址保護,可在東西城城牆遺址復建部分城牆。恢復西華門歷史原貌,整治東華門的環境。

「目前西華門兩側有幾棟高樓,損害了紫禁城的歷史真實性和風貌完整性,建議條件具備的話進行拆除,恢復景觀原貌。」

張景華提出,建議修建地安門,地安門是北京老城重要的歷史地標,既是皇城的北門,也是中軸線北段標誌性建築,地安門的缺失既影響了老城格局的完整性,也影響了中軸線的完整性。

10、保護北京近郊文化

關於中軸線保護,市政協委員張鴻聲表示,文化遺產保護最主要的兩大原則,一是真實性,二是完整性。

雖然中軸線大部分完整,但是還有一些缺失,甚至難以復建的,比如東華門、地安門。當前,應結合今年中軸線的規劃,格外重視珠市口到永定門步道修復,以保證中軸線文化的完整。同時,應恢復永定門箭樓以及城門內關廂等部分建築。

11、構建傳統鄉村風貌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6張

張鴻聲指出,鄉村文化、郊區文化、近郊文化,也應該是北京文化的組成部分。現在,我們有市民文化、平民文化,同時也應該有近郊的文化。

對此,張鴻聲提出建議,一是構建傳統鄉村風貌,主要是對於具有歷史和鄉村的風貌、建築風格,加以引導和重視。二是在近郊依托已經完成的,或者說正在建設的郊野公園,對於近郊的文化進行保護。

12、進行近郊文化的保護

張鴻聲舉例說,像海淀、朝陽、石景山,過去都算近郊。它們屬於近郊的時候也擁有著非常獨特的文化,比如海淀的山民,石景山的京西古道,朝陽是通州漕運跟老城之間的區域,有很多跟漕運有關的遺跡。

所以,對現在已經成為城區的海淀、石景山、朝陽,也可以進行近郊文化的保護。

13、在規劃保護時並重發展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7張

「我想從長城文化帶和運河文化帶的角度談談。我們的文化也好,歷史文物也好,是一個演進的過程,從時空的角度,應該是系統的體系。所以,在規劃保護時,應同時考慮,並重發展。」

發言的高利委員激動得站了起來,他拿著自己手繪的大運河歷史演變圖紙,邊展示,邊講解。

14、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

高利表示,拿長城來說,從秦朝到明朝,一直不斷演進,它與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密切相關。「像古北口、八達嶺上都寫著‘北門鎖要’,其既有防禦的作用,也有交流交往的作用。」

高利說,大運河的歷史可追溯到隋唐,一脈相承,不斷演進。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從沙河、溫榆河,到東直門附近,延伸到通惠河,向西到什剎海、玉淵潭,一直到頤和園。近現代,隨著運河的發展,又有了沙河水庫、十三陵水庫、密雲水庫。

「但從其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運河是與山區密切相關,和長城不斷交融的。這樣的演進給我們如何挖掘和保護歷史文化,都帶來了很多啟示。」

15、進行1+4的格局保護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8張

張慶委員介紹,從2017年,市政協文史委關注老城保護,先後經過多次專家調研論證後一致認為,老城最核心、最重要、最有價值的是1+4的格局,即一條中軸線居中壓軸,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四重城廓層層拱衛和延展。

16、集中力量推動中軸線申遺

保護中軸線已經制定了行動計劃,到2035年前集中力量推動中軸線申遺,是老城保護的重中之重。

相比之下,老城四重城廓的保護涉及範圍較大、目標較多,情況十分複雜,而老城又是中軸線賴以存在的基礎,應進一步加大保護力度,制定四重城廓保護規劃,把保護中軸線和帶動四重城廓保護結合起來,形成老城整體保護的大格局。

17、紫禁城是北京老城四重城廓最核心的部分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9張

紫禁城是北京老城四重城廓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保護最完整的部分,但其東西兩側因各種原因還是受到了一定影響。

西華門兩側是五棟「屏風樓(或影壁樓)」,即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建築等,體量過大、高度超高,無論近觀遠眺,「屏風樓」都嚴重破壞了紫禁城的內外環境和歷史景觀原貌,損害了紫禁城建築群的歷史真實性與風貌完整性。且屏風樓建造時,拆除了西華門兩側城牆的馬道,對文物建築造成了破壞。

18、恢復紫禁城西華門歷史景觀原貌

目前,位於紫禁城西側的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遷建工程已經啟動,新館計劃於2019年8月底主體封頂並進行內外裝修及設備安裝,2020年3月前交付使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會遷出紫禁城,在各方面條件具備的情況下,將拆除「屏風樓」,復建西華門兩側馬道,恢復紫禁城西華門歷史景觀原貌。

19、恢復筒子河兩岸步道和傳統四合院建築環境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0張

東華門外筒子河東岸隨著疏整促,雖背街小巷治理已乾淨整潔,但各類設施混雜,破壞了紫禁城的歷史環境。

張慶委員建議,結合疏整促工作,拆除紫禁城筒子河東岸雜亂的違章建築,改善故宮東側景觀環境,增加綠化空間和公共開放空間,恢復筒子河兩岸步道和傳統四合院建築環境。

20、對皇城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

張慶委員建議,對皇城遺址進行保護與展示,騰退占壓建築物。以皇家宮殿、衙署、壇廟建築群、皇家園林為主體,以滿足皇家工作、生活、娛樂之需為主要功能的皇城牆雖歷史文化價值極高,但損毀嚴重,僅存南面城牆,東面有少部分城牆做到了保護性復建,部分遺址進行了挖掘、保護和展示。

西面、北面城牆已完全不存,僅在皇城牆的西南角,現靈境胡同附近標識了城牆位置。

21、恢復東安門遺址的歷史環境與空間位置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1張

在明皇城東安門遺址南北兩側恢復皇城城牆,恢復東安門遺址的歷史環境與空間位置。進一步擴大東皇城牆遺址展示範圍,逐漸做到東皇城牆結合公園綠地形成連線整體保護格局,表達綠樹紅牆的皇城風韻。

22、增強人們保護皇城牆的意識

近期可採用標識展示的方式,標明西皇城牆及西安門的布局形式和空間位置分布,傳達相關歷史文化信息,增強人們保護皇城牆的意識。

依據相關法規,創造條件騰退相關單位、拆除占壓在西皇城牆原址上的建築物,開展皇城牆考古工作,有條件時恢復部分城牆考古遺址展示,並恢復部分城牆,增加綠色公共空間,形成與東皇城牆對應的皇城牆保護與展示模式。

23、啟動復建地安門的論證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2張

張慶委員建議啟動復建地安門的論證。地安門是北京老城重要的歷史地標建築,既是皇城的北門,也是北京中軸線北段的標誌性節點之一。地安門的缺失,既影響了老城四重城廓城市格局的完整性,也影響了北京中軸線的完整性。

24、原址復建是好的選擇

歷史上地安門為面闊七間、單簷歇山頂的單層建築,建築體量不大,原址在平安大街與地安門大街交叉口處,與已經復建的地安門雁翅樓形成整體景觀。從保護的角度,原址復建是好的選擇,只要適當採取交通分流措施,統籌謀劃,科學規劃,就有可能解決地安門復建的難題。

25、加強進入北京內城的城市意象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3張

張慶委員建議原址復建內城西南角樓這一重要標誌性節點建築,使內城南面城牆意象,通過東南角樓及其城牆段、正陽門城樓箭樓和西南角樓連成一線,完整展現內城南面城牆的歷史輪廓,加強進入北京內城的城市意象。

26、繼續復建永定門的甕城、箭樓

復建後的永定門城樓南面有空間繼續復建永定門的甕城、箭樓。

目前北京現存城門中還沒有一座完整包括城樓、甕城、箭樓的城門,而永定門最有條件承擔這一歷史任務,填補這一歷史空白,這對正確認識北京城市歷史以及北京歷史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具有重要意義。

27、推動先農壇的搬遷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4張

張慶委員介紹,中軸線,四重城廓恢復和保護後,北京老城的基本輪廓就能清晰地展現在世人面前。目前,天壇醫院已經搬遷,口腔醫院搬遷工作也已展開。下一步,文史委著力還將推動先農壇的搬遷。

28、恢復北京鐘鼓樓「晨鐘暮鼓」儀式

蘇丹建議,恢復北京鐘鼓樓「晨鐘暮鼓」的儀式,不僅是對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更是在用一種先進的理論和科學的方法營造北京中軸線的「聲音特質」,用建築、文字、圖像之外的另一種文化元素來喚醒古老地域的情感記憶,提升空間魅力。


整理/趙華夏 圖/郝堅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5張

大家都在看

▶️要什麼有什麼,太火爆!三環邊上的年貨大集,想買的全都有!

▶️沒拆太好了!南城這麼有意義的地方,一定要保護好!

▶️加油站大地震!國家突然宣布大消息!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旅遊 第16張

老北京要回來了!這些地方要恢復!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