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張

靠譜規劃雲

隨著新技術進一步改變人們的溝通、出行方式,並提升城市的福利水平,全球範圍的城鎮化浪潮依然在快速推進中。全球城市人口從1950年的7.51億增長到2018年的42億,城鎮化率超過55%;2019年底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60.6%,也成為典型的城市型社會。同時有跡象表明,人口規模500萬以上大都市依然是人口增長最快的城市地區,50萬以上城市不斷湧現,因此21世紀的地球或許可以被稱為都市星球。首先來看洶湧澎湃的城市全球史。

一、6000年來的全球城市國界擴張

傑裡科被認為是出現城市形態最早的城市,其在1萬年前就有人類聚居,在西元前8000年形成了約3000人規模的社區,四周築有城牆,並且形成了已知最早的農業生產組織模式。比布魯斯在西元前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開始有人定居,到西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銅時代成為地中海與近東地區的重要木材港口,由貿易據點逐步向城市形態發展,其後出現了護城堡壘、街道、神廟和密集房屋。西元前5000年前,兩河流域的蘇美爾人開始在烏爾附近定居,1000多年後逐步形成了城市型聚落體系。在西元前25-21世紀左右已經是一座相當繁榮的城市,城市南北最長處為1000米,東西最寬處為600米,人口約3萬人。烏爾古城將神廟(恩利爾和寧利爾)作為公共中心,周圍分布著民房、店鋪和市場,此種城市布局模式對於後續的城市影響巨大。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張

烏爾古城想像圖(來源:百度百科)

當西元前30世紀左右的青銅時代到來,在尼羅河流域、兩河流域、安納托利亞半島,以及印度河流域、黃河流域、長江流域下遊地區和南美洲西岸也相繼出現了眾多早期城市。從形態和功能來看,傑裡科代表了農貿城市、比布魯斯代表了港口貿易城市、烏爾代表了政治與手工業城市是後續城市的主要類型。這個時期公認的大城市為埃及的孟斐斯城,由第一王朝的美尼斯於西元前31世紀建成,其後古王國時期作為首都長達500年。這個時期南美洲地區的早期城市容易被人忽視,Huaricanga始建於西元前35世紀,分布大量類似埃及金字塔的紀念廟宇,面積達到100公頃。青銅時代的城市規模能達到3萬人已經屬於當時的「超級城市」了。這裡值得提一下去年被評為世界文化遺產的良渚古城遺址,也是屬於西元前33-前23世紀橫跨千年的城池,其形態近似橢圓,東西長1.5-1.7公里,南北長1.8-1.9公里。良渚文化不僅有高等級的祭祀中心和神王合一社會體系,其遺址充分說明了古人在大型水利工程建設和農耕組織、城市營建方面有著高超的智慧。其中坐落於兩山之間的濕地之上的「濕地營城」方法,城市功能合理分區與水系有機結合手法,外圍水利系統工程的設計與建造技術等方面均展現出世界同期罕見的科學水平。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3張

良渚古城及其周邊水利工程考古分布圖(圖片來源於網路)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4張

西元前25-前23世紀的主要城市分布(來源:作者根據網路資料匯總繪制,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 ac.dmctv.cn)

當西元前12-前10世紀的鐵器時代到來,伴隨著種植技藝、畜養手段與手工業生產力的提升,使財富加速向城市聚集,這時在歐亞大陸開始了滿天星鬥的城市發展局面。人口規模在20-30萬的國都不在少數,如埃及的培爾—拉美西斯,由拉美西斯二世新建,鼎盛時期規模達到25萬。中國在西周之後的城池發展迅速,屬於世界範圍的「超級城市」層出不窮,20萬規模屬於標配。臨淄作為齊國國都超過了600多年的歷史,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工商業重鎮,大城與小城面積總共超過16平方公里。《戰國策·齊策一》記載臨淄有7萬戶,按照每戶3.5-4.0萬人計算約25-28萬;若按照人口密度1.5萬人/平方公里計算約24萬。燕下都武陽城南北5公里、東西8公里,是春秋戰國時期城池面積最大國都。魏國後期的大梁城南北長5-6公里、東西寬6公里。按照司馬遷《史記·貨殖傳記》的記載,邯鄲、燕都、洛陽、陶邑、睢陽、彭城、番禺等城池都是工商業發達城市。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5張

西元前30-前4世紀的古城與大型聚落分布(來源: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 ac.dmctv.cn)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6張

西元前12世紀城市人口分布(來源: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數據為耶魯大學開放數據)

如果說城市規模從3萬人到20萬人經過了1500年時間,從20萬人到過百萬差不多也是1500年。根據推算,最早人口超過100萬人的城市為南朝的建康,《金陵記》記載梁建康城「城中二十八萬餘戶」,按照每戶4人計算超過了百萬。其後的北魏至隋唐的洛陽城、唐中期的長安城(有學者計算為60萬左右)、北宋的汴梁、南宋的臨安城也是百萬級別規模。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7張

西元10世紀城市人口分布(來源: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數據為耶魯大學開放數據)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8張

北宋國都汴梁城疊加現代影像(來源: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 ac.dmctv.cn)

城市人口規模從百萬到200萬人又過了1500年。19世紀初期倫敦城規模達到了200萬,此時的倫敦人口密度達到3.2萬人/平方公里。但其後不到100年時間,倫敦就成為第一個人口規模超過500萬人的大都市,20世紀初已經達到660萬人。再其後50年裡出現了第一個人口規模超千萬的大都市——日本東京地區。而第一個人口規模超2千萬的也是東京都市圈,時間僅僅是10年後的1960年左右。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9張

日本首都圈地區1985-2018的建設用地變化(來源:全球不透水層數據和OSM數據合成)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0張

日本首都圈地區的人口空間分布(2018年,來源:全球人口數據)

二、都市星球及中國超級大都市

如今隨著工業化、城鎮化、資訊化波及全球各個角落,各大洲的城鎮化推進了大城市的加快發展。500萬規模以上的特大城市或都市地區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發展的普遍潮流。根據聯合國《世界城市化趨勢2018》報告顯示,人口規模500萬人以上的特大城市或都市地區已經達到80座,是30年前1978年的4倍多。根據《世界城市地區的人口統計2019》報告,2018年人口規模2000萬以上的大都市地區有東京(都市圈)、雅加達地區、馬尼拉地區、德裡地區、首爾-仁川、大孟買、上海、大紐約地區、聖保羅地區、墨西哥城、廣州-佛山、北京(根據中國統計口徑核算)等12座,人口總計2.98億,占世界城鎮人口的7.3%左右。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法國地理學者戈特曼提出了大城市帶(Megalopolis)概念,同時提出了全球六大城市帶。如今這六大城市帶中均擁有若干500萬規模以上的大都市地區,同時在南美洲、南亞地區和中國的京津冀、珠三角也都形成了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都市地區。我們說,21世紀的地球是都市星球,這個是6000年人類城市文明史的新篇章。其特點是:1)人口與經濟高度聚集,且規模龐大,500萬規模城市成為引領國家和所在大洲地區發展的主力;2)全球大都市區之間構成共同體,大都市區之間和之內的城市通過交通網路、資訊網路、知識網路形成無標度的大尺度簇群體系;3)這些大都市區內部的高端功能體系的多中心化態勢明顯,且很多高端中心直接與區域發生聯動;4)文化與科技的驅動作用更為顯現,大都市地區成為全球文化交流與演化的核心載體,同時代表了科技創新發展的核心區域。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1張

全球各大洲不同規模城市人口占比(來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

根據聯合國《世界城市化趨勢2018》預測,到2050年,印度將增加城市居民4.16億人,中國增長2.55億人,非洲的尼日利亞增長1.89億人,三個國家新增城市居民占到全球的35%。早在20世紀末,諾貝爾經濟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就指出21世紀全球兩大重要事件之一就是中國的城鎮化,而中國的超級大都市也將在半個世紀內成為都市星球之中的亮眼明星。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2張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3張

北京、上海1985-2018年的建設用地變化(來源:作者自繪)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4張

深圳1985-2018年的建設用地變化(來源:作者自繪)

為什麼這麼說呢?如果回顧6000多年的世界城市發展史,不難發現每次在技術工程進步及穩定繁榮時期,中國的城市都會抓住機遇突飛猛進,無論城市密度、規模還是繁榮程度都處於世界前列。第一次是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中國的代表城市有良渚、石峁、陶寺、王城崗、兩城鎮等;第二次在戰國至秦漢時期(冶鐵、馳道),第三次為唐宋時期(大型水利工程)。毫無例外,在當今高鐵、航空和網路時代,伴隨著中國在全球貿易供應鏈中處於「雙循環」的樞紐地位,這都將推進中國的超級大都市嶄露頭角。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5張

全球2018年主要人口規模500萬以上城市分布(來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6張

全球2030年主要人口規模500萬以上城市分布(來源:World Urban Prospects 2018,其中中國的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等城市人口根據國內相幹規劃預測做了修正)http://analysis.caupdcloud.com/nlpa/d8502aca8e8f47d5be3c45b62fc207a6/share?ak=MWIzOTQyMWU4ZjVkNGMxNWJhOTIyZTA4MzdlYjdhZjI

21世紀的大都市面積是代表一個國家在全球經濟中地位與話語權的必要條件。耶魯大學城鎮化與全球演變實驗室的相幹研究預測發現,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區面積大概率超過500平方公里的大都市地區主要分布在美國、中國-日韓和歐洲三大地區。其中美國的大都市區面積占到全球的19.3%,中國緊隨其後占到15.2%,歐洲各國比重占到全球的16.2%。這個都市空間擴展趨勢也和三個國家或地區所代表的國際貿易體系、全球航空網路體系和創新網路緊密關聯。為了更好監測大都市的發展演變,我們開發了都市圈動態監測平臺(http://114.64.228.99:8090/),用於長期跟蹤人口、用地、經濟和網路演變。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7張

全球城市地區(500km2)的2050年擴張模擬圖(來源:Kangning Huang , Xia Li, Xiaoping Liu and KarenCSeto,Projecting global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heat island intensification through 2050,根據文章預測提取概率大於60%,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區域)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8張

全球貿易網路格局的時空演進(1985-2015年,蔣小榮等)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19張

全球3200個機場的航線網路格局圖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0張

《自然索引》有關作者、機構的跨國合作網路格局圖(喬納森·亞當斯(Jonathan Adams),倫敦國王學院政策研究所,2014年,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527S58a)

三、都市星球的風險與挑戰

地球村(global village),這個概念是加拿大傳播學家M.麥克盧漢1964年在他的《理解序言:人的延伸》提出來,他預言了交通方式改變及資訊網路技術將使得世界各國變得沒有邊界,人類社會將比以往更為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時隔半個世紀後,這種生活狀態已經在當今互聯網和航空網路時代變成現實,但我們的城市規模卻一直在擴張,這裡不妨用都市星球來解讀。

都市空間的擴張與全球的流動性是緊密相幹的,這對於日常的社會經濟發展來說是規模正效應。但近期的新冠疫情卻暴露出高流動性帶來的高風險問題。作者在《未知病毒、蝴蝶效應與人類的潘多拉魔盒》一文指出高風險疫情一開始就是全球性公共安全事件,每個人都在這個疫情網路危險之中,這是因為通過全球尺度的、高流動性的無標度網路形成了病毒的快速傳播模式。目前東亞、北美地區、歐洲形成新冠疫情高發區域與都市星球的三大都市區密集地區高度重合。正是這種全球尺度無標度網路,使得疫情在不同國家的擴散傳導會波及社會經濟活動,從而在都市星球網路中形成回波效應,引發全球範圍內大範圍的經濟衰退,這也是都市星球共同體的突出效應,不得不引起高度重視。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1張

全球新冠疫情分布(截止到2020年3月20日,http://my.dmctv.cn/traveltime/)

除了這些全球尺度的公共衛生安全風險以外,由於都市星球下的人類社會走向一種高密度的聚集模式,並形成大尺度的物質空間連片建設模式,這會使得大都市地區產生系統性脆弱風險,需要高度重視。中國的城鎮化由於國情原因一直採取了嚴控城市開發邊界,導致城市人口密度過高,超高層CBD區域及超大規模住宅區不斷湧現,使得城市的交通、能源電力、供水及排水設施等一直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隨著全球氣溫上升帶來的極端天氣頻發因素,大都市地區的應急保障將會是一個突出的問題。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2張

主要城市的建成區人口密度(數據:根據百度慧眼人口大數據及建成區範圍識別統計)

四、都市文化的遺存與記憶

都市星球也代表了人類文化的新模式,快消費、短視聽、碎片知識下的資訊流文化讓更多步入都市的年輕人卷入其中。都市星球與以往的城市發展最大的不同在於實體空間與虛擬空間融合後產生多維度的都市文化空間,使得每個人足不出戶就能夠參與並分享在全球各大都市的文化交流活動和文化事件。一直在變化中的多維文化資訊也不斷填塞了人們的日常時間,各種圈子文化、在線社交群體層出不窮。這些文化現象沉淀在了大都市區的特定空間,就不斷塑造繁榮活力的都市星球文化現象,因此既有紐約的網紅世界,也有巴黎的文化憂鬱,還有京都的古都記憶。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3張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4張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5張

都市星球也需要加強文化記憶遺存的「考古」,多維文化空間每時每刻都在沉淀各類文化元素,文化元素之間可以通過時空紐帶相互關聯。我們可以把6000多年裡的文化元素和各類文化事件通過資訊手段鏈接起來,並在不同時期的歷史地圖空間中呈現出來,這就是都市星球的歷史畫像。因此,我們開發了隨行APP將都市星球的歷史畫像展現並關聯起來,將原本因交通和資訊不暢相互分離的歷史事件鏈接在一起。比如可以通過時空拼接手段將古羅馬與漢代的絲綢之路連接起來,去觀察古人不曾體驗過的歷史圖卷。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6張

隨行APP將歷史空間、文化事件疊加於現實空間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與漢朝的對話,請手機橫屏觀看: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7張

古羅馬帝國與漢朝的貿易路線(數據:史丹佛古羅馬數據集與絲綢之路數據集)

策劃與執筆人:徐輝、陳明

數據制作:張淑傑、餘加麗、郝靈強

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平臺開發:馬琰、孟凡伍、張曉瑄

都市圈動態監測平臺開發:堯傳華

因世界城市比較課題需要,招聘在線數據處理與地圖繪制義工(城鄉規劃、建築、地理資訊、歷史考古等專業,會arcgis、cad或者經過簡單培訓能夠使用在線繪圖軟體),有經費支持,聯繫人:[email protected]

世界古城數字博物館

盡覽歐亞非和美洲上下6000年歷史

翻閱世界城市發展史,有些城池只是一瞬間的過客,曾經繁榮過後就是沉寂;有些城池卻十分頑強,不斷在故土上演繹「築城-覆滅-再築城」的循環故事……目前我們通過歷史文獻、網路資訊盡可能地豐富各大洲城市的歷史背景線索、城市建設風貌、人文史實典故和相幹考古研究,平臺建設工作仍在繼續,歡迎廣大愛好者加入進來不斷提供更加精彩的線索,逐步完善。

都市圈監測評估平臺

數據豐富多種類,高效分析大有為!

平臺收錄了自1978年至今的豐富的燈光、用地、人口等數據指標,數據可在省、市、縣三類空間尺度上通過二維、三維效果動態展示,用戶可對地圖中任意點位的數據進行實時提取,並對都市圈層數據進行實時分析。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8張

來源:規劃中國

註: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陳嫡

全球6000年城市發展史的接力棒 旅遊 第29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