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周一到周五,每晚10點聊聊攝影 ~
最美的北疆
艾瑞巴蒂晚上好!今天是小助理營業的一天,周五的晚上,我們聊點輕松的~
眼看十一就要到了,大家有沒有在為去哪裡而煩惱鴨
接下來小助理就為大家推薦一個非常適合假期外出拍照的地點——北疆
為什麼是北疆,看完你就就知道了!
I本期「攻攝選修課」來自星球研究所~
這個秋天
值得去北疆!
從太空俯瞰
橫亙在中央的天山
將新疆大致分成了南北兩個部分
其中位於天山山脈以北的
便是北疆
(新疆衛星影像圖,大致以天山為界分為南疆和北疆,制圖@陳志浩&王申雯/星球研究所)
▼
一南一北
看似有著相近的位置和地形
但其實
北疆有著大不相同的景觀
南疆給人的印象
是幹熱的、單調的
大漠、胡楊、駝鈴、古道
構成了許多人對新疆的第一印象
而北疆則是濕冷的、立體的、豐富的
冷峻的冰峰之下
是寶石般的湖泊
(航拍賽裡木湖,攝影師@傅鼎)
▼
碧藍的河水
淌過金色的森林
(喀納斯鴨澤湖一帶的森林,攝影師@郭冀華)
▼
南疆的文化屬於綠洲
固定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
北疆的文化則屬於遊牧
在四季的草原上縱情馳騁
秋季的山林間
牧民趕著羊群
構成一幅童話般的景象
(請橫屏觀看,阿爾泰山間哈薩克牧民的羊群,攝影師@厚汝軒)
▼
特立獨行的北疆
一次次超越著人們對大西北的想像
它到底因何而生?
一切
還要從塑造北疆的「四大元素」說起
01
大風起
塑造北疆的第一個元素是
山
今日的新疆
由幾個不同的陸塊拼合而成
陸塊的接觸地帶為造山帶
隆升成為高聳的山脈
其中位於新疆中部的天山
山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
仿佛一堵巨牆
(請橫屏觀看,天山,攝影師@夢境)
▼
東北部的阿爾泰山
山峰海拔也多在3000米以上
同樣蔚為壯觀
(阿爾泰山,攝影師@吳靜)
▼
陸塊內部則相對穩定
沉降形成準噶爾盆地
北疆「兩山夾一盆」的大格局就此形成
(請橫屏觀看,北疆地形示意,制圖@王申雯&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
在大格局之上
板塊運動造成的斷裂帶
將山體切割成無數「斷塊」
這些斷塊的差異升降
形成了山間盆地和低山丘陵
讓北疆的地形地貌更加立體而豐富
(從巴裡坤盆地望向鳴沙山、天山,從近到遠逐級上升,層次分明,攝影師@飛翔)
▼
天山和阿爾泰山的崛起
阻隔了來自周邊大洋的水汽
讓盆地中心愈發幹旱
河湖沉積的泥沙和風帶來的粉砂
逐漸在盆地中堆積
形成了中國第二大沙漠
古爾班通古特沙漠
(木壘鳴沙山的荒漠,攝影師@酷鳥魏建)
▼
雪峰、盆地、沙漠
森林、草原、戈壁灘
山的存在
塑造了北疆的豐富地貌
在此基礎上
塑造北疆的第二個元素
風
登場了
深居內陸的北疆
距離海洋十分遙遠
整體氣候幹旱
(北疆烏魯木齊與四大洋的距離,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
但呈東西走向的天山
和西北-東南走向的阿爾泰山
在西部形成了幾個缺口
使北疆就像一個向西敞開的「大口袋」
北疆所處的緯度
大致在北緯40°至50°之間
正處於盛行西風帶內
西風就從缺口湧入
常年吹拂著北疆
(盛行西風在北疆的運動方向,圖中所示為高海拔的風,從山脈間缺口湧入的風海拔較低,制圖@陳志浩/星球研究所)
▼
此外
局部的氣壓差異也會引起大風
橫掃廣闊的不毛之地
在經過狹小的山谷時
狹管效應使風變得更加猛烈
在塔城地區的老風口
風力常常可達十級以上
飛沙走石、遮天蔽日
(塔城瑪伊塔斯老風口,攝影師@郝沛)
▼
風裹挾著沙粒
將巖石雕刻成獨特的形狀
仿佛神魔創造的城堡
(請橫屏觀看,烏爾禾魔鬼城,攝影師@趙永清)
▼
但更關鍵的是
風帶來了塑造北疆的第三個元素
水
02
萬物生
強大的西風
從相距數千千米外的大西洋
搬來了水汽
此外裡海、黑海、北冰洋等地
也有少量水汽進入北疆
雖然不多
但足以造成改變
比南疆更多的水汽
在寒冷的冬季
足以形成覆蓋整個地表的大雪
(伊犁特克斯冬季大雪,攝影師@郝沛)
▼
或凝華成霧凇
掛滿枝頭
(請橫屏觀看,伊犁河谷的植被掛滿霧凇,攝影師@陳潔)
▼
天山和阿爾泰山的眾多山峰
海拔均達到3000米以上
山頂的積雪不易融化
久而久之
便形成了冰川
(博格達峰腳下的冰川天生橋,攝影師@郝沛)
▼
這些冰川和積雪
就是北疆的固體水庫
以阿爾泰山為例
其山區降水量高於南疆的昆侖山
僅季節性的積雪融水
就貢獻了山區河流年徑流量的70%以上
春季大量融化的雪水
經常形成大規模的地表徑流
(天山冰雪融水形成的河流,攝影師@趙來清)
▼
融化的冰雪之水
清澈透明
在高寒的山間流淌
仿佛玉石鋪就的道路
(喀納斯河,攝影師@杜鵬飛)
▼
水從山間流入盆地
在盆地中匯聚成更大的河流
額爾齊斯河
它一路向西北流出國門
匯入鄂畢河
並最終抵達北冰洋
是中國唯一匯入北冰洋的河流
(額爾齊斯河,攝影師@在遠方的阿倫)
▼
與之相鄰的烏倫古河
在平坦的大地上失去了束縛
一路左沖右撞、彎彎曲曲
創造出大片的綠洲
(烏倫古河,攝影師@初雯雯)
▼
河流改變了北疆的地貌
其強大的侵蝕能力
將堅硬的花崗巖切開
形成深深的峽谷
(阿爾泰山地的花崗巖被河流切開,形成峽谷,攝影師@佟麟)
▼
或是在平坦荒涼的大地上
刻畫出龐雜的紋理
(奎屯大峽谷,攝影師@張波)
▼
湛藍的河水
仿佛一條飄帶
為赤紅的大地
增加了一抹亮色
(安集海大峽谷,攝影師@項玥)
▼
氣候的冷暖交替
構成了地質歷史上數次冰川活動
冰川反覆侵蝕著山谷
使其加深、加寬
當冰川再次退後
沉積物堵塞了河道
聚水成湖
便成了喀納斯湖
(喀納斯湖,攝影師@李翔)
▼
清澈明淨的湖面下
湖水最深可達188米
隱匿著湖怪的傳說
(喀納斯湖,攝影師@王寧)
▼
雙湖
同樣是冰川退縮
留下的串珠狀湖泊
仿佛遺落山間的破碎鏡面
(請橫屏觀看,喀納斯地區的雙湖,攝影師@郝沛)
▼
友誼峰腳下的阿克庫勒湖
因處在兩條冰川谷交匯處
仿佛一個大寫的「人」字
(阿克庫勒湖,攝影師@李翔)
▼
這些因特殊的地形而形成的冰川湖
形態各異、各有特色
而在大地斷陷中形成的湖泊
則有著無一例外的遼闊
如天山的賽裡木湖
面積廣達460平方千米
令人一眼望不到邊界
(請橫屏觀看,航拍賽裡木湖和果子溝大橋,攝影師@郝沛)
▼
高山盆地之中的巴裡坤湖
如大地睜開的巨型眼睛
(巴裡坤湖,攝影師@陳劍峰)
▼
水改造了北疆地貌
改變了地表的景觀
也為生命的繁榮創造了條件
北疆濕冷的環境
孕育出獨特的植被
由於冬季綿長、氣候寒冷
北疆的草本植物大多「短命」
它們在春的第一縷氣息到來之時
便集體瘋狂開花、傳粉、結實
在短短一兩個月的時間裡
迅速完成一生的使命
正是因此
春天的北疆是一片花海
(伊犁唐布拉草原,攝影師@郝沛)
▼
在阿爾泰山地
濕冷的環境
則催生出一種特殊的針葉林
泰加林
以西伯利亞雲杉、冷杉、紅松為主
它的分布範圍
從北極的苔原直達中國北方
是典型的北極寒冷環境中的森林類型
在中國僅分布於阿爾泰山和大興安嶺
尤其集中於喀納斯一帶
夏季的森林鬱鬱蔥蔥、幽閉神秘
(喀納斯河沿岸的森林,攝影師@梁家進)
▼
秋季的森林
則換上金黃的裝束
鋪滿山野
(秋季的禾木村周邊森林,攝影師@王寧)
▼
當一層新雪
覆蓋樹梢之上
森林的層次更加豐富
(秋季的喀納斯,森林的部分樹木已經覆蓋上一層雪,攝影師@王寧)
▼
而當寒冬降臨
森林變為肅穆的黑色
與充斥天地的白
組成一幅水墨大作
(冬季的喀納斯森林,攝影師@姚璐)
▼
河流、湖泊和沼澤等濕地
水草豐美、植被旺盛
為野生動物的棲息繁衍
提供了優良環境
其中最多的便是鳥類
占所有脊椎動物物種數量的近70%
阿勒泰地區的雷鳥
起源自遙遠的歐洲
卻在北疆的環境中自得其樂
(阿爾泰山地中的雷鳥,攝影師@王崢)
▼
「發型」奇特的粉紅椋鳥
每年都遷徙到北疆過冬
在開闊地上集群生活
(塔城地區的粉紅椋鳥,攝影師@劉璐)
▼
僅次於鳥類的是哺乳動物
戈壁荒灘中
適應幹旱環境的鵝喉羚自由奔跑
(鵝喉羚,攝影師@劉鋼)
▼
河流中
則生活著難得一見的河貍
北疆的布爾根河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是我國唯一能見到它們的地方
(布爾根河貍,攝影師@初雯雯)
▼
兩棲動物種類最少
僅占脊椎動物物種數量的0.76%
但封閉而獨特的環境
讓北疆得以保留古老的余存物種
(新疆北鯢,攝影師@胡維斌)
▼
比南疆更多的水
讓北疆的景觀與生命都與眾不同
也正是因此
北疆自古以來
一直深深吸引著人類
03
人間世
人類
便是塑造北疆的
「最後一個元素」
首先是古代的遊牧民族
北疆更加濕潤的環境
在天山以北、阿爾泰山以南
創造了大片草原
逐水草而居的人們
可以在草原上盡情馳騁
(請橫屏觀看,昭蘇大草原上奔騰的駿馬,攝影師@郝沛)
▼
塞人、呼揭人、匈奴
鮮卑、突厥、回紇
……
這些古老的遊牧民族
相繼淡出歷史的舞臺
隻留下一連串陌生的名號
和幾個風化到模糊的石人
(博爾塔拉溫泉縣隋唐時期的阿敦確魯石人,攝影師@劉玉生)
▼
但他們將遊牧文化
深深刻在了北疆大地中
今天的北疆
仍有哈薩克族人
延續著遊牧生活
這裡的草原分散在山間
四季的流轉
驅使著他們在山地與平原間往返
夏季
高海拔的深山溫暖濕潤
草原格外豐美
牧民趕著羊群
進入深山溝裡隱藏著的夏牧場
(請橫屏觀看,阿勒泰山間放牧,攝影師@胡海清)
▼
秋季
山間氣溫較低
高山地帶的牧草衰敗
他們收拾起行囊
循著河流
來到平原之上
這便是北疆最壯闊的遊牧景觀
轉場
(請橫屏觀看,哈薩克牧民趕著羊群進行轉場,攝影師@陶洪)
▼
冬季
北疆萬物凋零
大地幾乎都被大雪覆蓋
但在河谷和沙漠中
形成了許多背風避寒處
這些地方成為了牧民和羊群的「冬窩子」
(請橫屏觀看,冬季被趕緊羊圈的羊群,攝影師@賴宇寧)
▼
不過
北疆的生活
並非只有遊牧這一種
也有很多人選擇定居
而北疆內部多樣的環境
讓定居者們也是千姿百態
由遊牧轉為定居的哈薩克族人
依舊偏愛在山間居住
(瓊庫什臺村的哈薩克族老人在做馕,攝影師@梁家進)
▼
漢族人則選擇山下的綠洲
建立村寨、耕種農田
在江布拉克
一代代人的勞作
以及農耕技術的革新
讓大片的草地變為金色的麥田
(江布拉克的麥田,攝影師@趙來清)
▼
而古代蒙古人種的一支
選擇走進喀納斯的深山
定居在河邊或湖畔
用森林中的木頭建起小屋
過著漁獵的生活
成為今天的圖瓦人
(禾木村的圖瓦人每年都會舉行叼羊比賽,攝影師@射虎)
▼
新中國成立後
開發西部的浪潮接連湧起
勘探者、建設者們到來了
他們反其道而行之
走進沙漠的深處
走進突兀的荒山
因為他們所追尋的並不是水
而是深埋地下的稀有金屬礦物
以及煤炭、石油、天然氣
構造運動
和地底的巖漿活動
在北疆創造了豐富的礦產資源
在可可托海
碩大的礦坑
訴說著北疆的富饒
記錄著幾代人的青春
(可可托海三號坑,攝影師@嚴大衛)
▼
在克拉瑪依
人們在荒涼的魔鬼城邊
建起晝夜不停的機器城堡
為整個中國提供著能源
(克拉瑪依,攝影師@鹹魚)
▼
從古至今
無數人類的到來
將北疆變為一個
繁華而熱烈的人間
(請橫屏觀看,天山腳下的烏魯木齊市,攝影師@寶哥)
▼
對於我們而言
北疆可以是雪山、森林、草原
是羊群、花海、農田
它是自然的饋贈
是豐富多彩的人文景觀
但北疆又不只是
這些元素的簡單組合
它是大陸深處
由山、風、水、人環環相扣
共同創造的極致夢幻
(請橫屏觀看,被秋天包圍的禾木村,攝影師@李文博)
▼
本文創作團隊
撰稿:成冰紀
圖片:馮丹怡、餘寬
地圖:陳志浩
設計:王申雯
審校:王朝陽、擼書貓
封面攝影師:王寧
P.S. 本文主要參考文獻:
[1]肖序常等.中國新疆地殼結構與地質演化[M]. 地質出版社, 2010.
[2] 楊利普.新疆綜合自然區劃概要[M]. 科學出版社, 1987.
[3] 周聿超. 新疆河流水文水資源[M]. 新疆科技衛生出版社, 1999.
[4] 王希群等.新疆額爾齊斯河科克托海濕地自然保護區綜合科學考察[M].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17.
… TheEnd …
okay,這期的攻攝選修課到這裡就結束了~
各位看完北疆的風光大片,是不是與小助理一樣恨不得馬上就走一趟呢?
別急,距離十一假期還有不少時間,接下來可以多看看社裡的拍照攻略,做足功課,再出發也不遲
過一些時間,我們可能還有一個驚喜等著發!
最後,如果喜歡今天的分享別忘記點個「在看」!
就醬,晚安
/ 一周推薦/
⏫ 點擊圖片查看 ⏫
🔗
500篇攝影乾貨&視訊資源
關註回復101 免費獲取
留言說說
你十一想去哪玩?
預覽時標簽不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