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導語
台灣自推出精致農業策略後,其鄉村發展一直以「農+旅」的形式為主,各種農莊旅遊採取差異化的戰略,紛紛取得一定的市場。反觀內地的休閒農莊,大多整成了高版本的農家樂,往往流於表面,內容大同小異,無法長期吸引遊客前往遊覽消費。
台灣農業產業競爭力在世界上高居第六位。因其休閒農業發展起步比較早,質量高,現已具有相當的規模,並取得了良好的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
台灣農場,無論是體驗型,生態型,還是有機聯合型,盡管運營方式不同,但叫好又叫座的農場很多。
子曰:「見賢思齊焉」,我們一定要向台灣休閒農業好好學習,那麼,該學什麼呢?
莊主要是一個有情懷的人
台灣休閒農莊主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特別熱愛鄉村田園生活,建設休閒農莊的初衷里,有的甚至是為了圓兒時的一個夢想,他們不追求短時間的暴利,在建設與經營過程中,不斷融入自己的創意,將農莊比作自己的藝術作品,客人可以明顯感受莊主的藝術風格和個性追求,滿足遊客追求詩和遠方的心理。
具備差異化定位和鮮明主題
在這個商業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唯有差異化才能生存。
在休閒農業領域,同樣如此,台灣休閒農業在這方面較為成功。台灣休閒農莊主題鮮明、個性突出。
這些主題包括水果采摘、竹、香草、名花異草觀賞、昆蟲收藏、奶牛、螃蟹、鱷魚、鴕鳥等體驗,創新不斷,使遊客始終充滿新奇感。
比如位於桃園觀音鄉的「青林農場」,一年四季都栽種著向日葵,且免費開放參觀,還有專門種植食蟲植物的「波的農場」,種有豬籠草、捕蠅草、毛毯苔、瓶子草等。
密集的創意組合
密集的創意組合是台灣休閒農業的第三個經驗。
例如,頭城農場的傳統項目葉拓T恤,不斷有新的圖案推出,時常有新意,固定的客源可以不斷反復前來消費。
桃米村在地震廢墟上建了一個人工湖,在湖邊立起幾個彈簧,托起一只小船,上面立一根桅桿,人站船上,能夠體驗地震的搖晃感覺,並將小船名之為 「搖晃的記憶」。
密集而巧妙的創意,使得遊客玩的開心,流連忘返。
相比之下,大陸的休閒農業在創意上有所欠缺,不能準確把握消費者心理,或者營造場景。其實,過於追求農場的高大上並非明智之舉,粉絲玩的開心才是最重要的。
開展深度體驗營銷
只有獲得良好的體驗,消費者才能成為忠實顧客,甚至粉絲。
台灣休閒農莊都設有可供多人同樂的設施,例如烤肉區、采果區、遊戲區,農耕體驗區等。
有的還設有充滿台灣農村樂趣的烘烤區,提供遊客享受土窯烤地瓜、烤土窯雞的樂趣;有的不定期舉辦農業有關的教育活動、趣味比賽;有的提供與場內動物接觸的機會,遊客可以借餵養小牛、擠牛奶、喝生奶的過程,體會牧場農家的生活。
讓遊客在玩的過程中學到新技能
休閒農莊不僅是休閒娛樂、遊玩,且是實踐、學習的好場所,農莊平時主要接待學校師生,用作畢業旅行或戶外教學,周末則以吸引全家度假的客人為主,天天都有生意做。
如「台一生態教育農園」精心設計了插花生活館、才藝教室、親子戲水區、花卉迷宮、浪漫小屋、蝴蝶甲蟲生態館等不同區域,遊客可依序參觀。
就地取材,點石成金
台灣休閒農莊特別擅於發現和挖掘本土歷史文化與當地特色資源,如草織、藤編、雕刻、手工藝品、地方舞蹈、戲劇、音樂和古跡史話、傳說,通過新奇創意,包裝打造出特色品牌。
如地震災區桃米村蘊藏著豐富的生態資源,台灣原生29種青蛙,桃米擁有23種,台灣全島有143種蜻蜓,在桃米發現56種,在當地政府幫助下,桃米村民挖掘資源潛力,不斷宣傳各種各樣的青蛙和色彩斑斕的蜻蜓,把兩種小動物設計出各種可愛的卡通形象,遍佈鄉村醒目位置,鼓勵村民動手,用紙、用佈、用石頭等鄉村材料,製作手工藝品,很快使桃米村從一個地震廢墟變成一個昆蟲生態文化體驗休閒區。
以農為本,看長期算總帳
台灣大的休閒農莊大多牽頭成立了專業合作社,他們對產品的潛在經濟收益和市場銷路掌握得非常清楚。
農戶在農會的幫助和指導下,自身也成為一名生產專家,經銷專家和市場分析家。他們注重產品的國際市場銷售行情,善於捕捉國際市場的變化信息,不斷建立和拓展新的國際市場的貿易往來關係。
如清波蘭園栽培的蝴蝶蘭花,原種母體從日本進口,借助農會的技術傳授,採用母體克隆技術和傳統授粉技術,培育繁殖出優良的新種苗,栽培的花苗密切與國際市場緊扣,通過與日本和美國的客商提前兩年訂貨。
精深加工,效益倍增
很多人認為農業不賺錢,實際上,說農業不賺錢大多指初級產品,農產品深加工可以帶來可觀利潤,在休閒農業,同樣如此。
台灣的農產品深加工從果品鮮食、保鮮存放、幹品制煉到成分提取製作面膜膏和護膚美容品等具備一整列的生產、製作和包裝技術,極大地延伸了產業鏈。
如九品蓮花生態教育園區,他們設立有自身系統的農產品加工銷售中心或網點,各類農產品從產品加工、冷藏、噴殺處理到分揀包裝的工藝並不複雜,但其系列產品琳瑯滿目,從雪糕、鮮果飲料、果粒制品、幹制果品到護膚品等一應俱全。
管理到位,合理規劃
台灣當地部門直接參與規劃和輔導,由農政部門負責對休閒農業的管理和咨詢,提供補助經費和貸款,而且不失時機地出台了各種相關法規和管理辦法,並形成了一整套申報審批制度,從省一級到市、縣、區、鄉鎮以至小到一個農場、農戶,大都有一個近、中、遠期的規劃,內容包括指導思想、市場定位、開發原則、項目設置、經費預算、效益分析等,使休閒農業的各項工作逐步走向正規化和程序化,有力地推動了休閒農業的發展。
每個休閒農場的建設都是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所有房子建造以及住宿都各具農村建築的風格特色,並盡量挖掘當地的資源優勢,如溫泉、草場、溪流、大海、巖石、古樹等。
在區域規劃方面,台灣現行休閒農業已脫離早期「點」的經營方式,而是「點、線、面」串聯營銷,這樣就便於旅行社包裝不同的旅遊線路,進行分類營銷。
農旅互動,實現雙贏
休閒農業的客源,很多是來自旅行社,台灣休閒農業的經驗是實現農旅互動。一方面,休閒農業可以為旅行社提供產品。另一方面,旅行社可以為休閒農業提供穩定的客源,可謂雙贏。
台灣休閒農場佈局合理,大多數都分佈在旅遊線路上,每個景區景點都能與旅遊結合起來,這就有了客源的保證。板塊化、區域化整合,已經有了相當的成效。
例如苗栗縣南莊鄉休閒民宿區,擁有近80家鄉村民宿,依托這些民宿,鄉里將具有百年歷史的桂花小巷開發成特色旅遊街,帶動了客家特色餐飲、特色風味小吃、特色手工藝品等相關行業的發展,使遊客來到這里之後,在體驗不同的農家風貌的同時能夠比較全方位地感受具有當地特色的客家文化。
事實證明,休閒農業必須有一定的規模才能形成景觀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才能由點成線、成片,為城市旅遊者提供一日、兩日乃至多日的旅遊產品組合,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台灣景點2019/台灣休閒農業做得好,我們不能只學皮毛,而要學其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