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暑假到了,孩子們放假了,各種旅遊又火熱起來,有錢的出國遊,沒錢的周邊遊。
各個旅行社的廣告滿天飛,關於旅遊攻略,旅遊路線,旅遊方式選擇的文章帖子,到處都是。
幾乎每一個景點都爆滿,人山人海,人頭聳動,人滿為患。
在各種熱門旅遊中,親子遊更是熱中之熱。
爸爸媽媽帶孩子旅遊,不避酷暑,舟車勞頓,花費巨大,仍然樂此不疲。
原因大概有三點。
一、讓孩子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讓孩子見識各地不同的風景,不同的文化,了解世界的多姿多彩。
開闊視野,增加閱歷,可以讓孩子的心胸更開闊,更包容。
二、讓孩子從緊張的學習中暫時解脫出來,放鬆一下。
孩子在讀書的時候都是比較的累的,要學習,要考試,每天消耗大量腦力。
所以,趁著放假,帶著孩子出去旅遊一下,感受世界之美,放鬆心情。
讓孩子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品嘗各地的美食,一家人快樂的旅行,留下美好的回憶。
三、為孩子製造談資,讓孩子在跟同學交往時有話可說。
現在的孩子放假了,基本上都會跟家長旅遊,回來後跟小夥伴們講自己的見聞。
所以,即使不是特別想去,父母也會帶孩子出去逛逛。
畢竟,如果大家都旅遊,只有一個孩子不旅遊,會和大家沒有共同語言,被孤立。
但是,親子遊,到底應該怎麼遊呢?
只是換個地方吃喝玩樂,不遠萬里去消費,貢獻GDP嗎?
如果僅僅是這樣,那可就虧大了。
遊學,是中國最傳統的教育方式之一,從古至今,幾乎每一個有成就的人都有過遊學經歷。
林徽因16歲的時候,她的父親林長民,抱著和天下所有父親一樣的願望,帶她去歐洲遊學,開闊視野。
「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抱負。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開闊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1920年,林長民致林徽因家書)
林長民帶女兒遠赴歐洲旅遊,有三個目的:
一、讓女兒開闊眼界,增長見識。
二、讓女兒與父親親近,增進父女感情。
三、讓女兒暫時避開家庭瑣事,輕鬆一下。
但是,林長民最終的目的,是培養女兒成才,「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和能力」。
於是,1920年4月,林徽因跟著父親,登上了法國Pauliecat郵輪,從上海出發前往歐洲。
像所有第一次跟著爸爸旅遊的孩子一樣,林徽因一路上歡喜雀躍,像只快樂的小鳥。
碧波萬頃的大海,在船頭盤旋鳴叫的海鷗,清新的海風吹起她的長髮和紗巾……
林長民意氣風發,滿懷激情,在船上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說。
林徽因聽著父親擲地有聲的語言,懵懵懂懂的,好像明白了父親的期望,一股不可名狀的勇氣和熱情從她心里升起。
到達歐洲後,林長民帶著女兒,遊歷了巴黎、日內瓦、羅馬、法蘭克福、柏林等地。
林徽因見識到異國那些從未想像過的美麗和風情,之後,進入聖瑪麗女子學院,開始讀書。
這次遠遊讓林徽因告別了青澀的少女時代,踏上人生的新旅程,成長為風華絕代,在亂世中奔走呼號,在青史上留下重重一筆的一代女神。
所以,旅遊的目的,是「遊學」,親子遊的目的,是引導孩子「遊學」。
一、父母言傳身教,讓孩子見識真正的「大人」,有能力,有擔當,有抱負。
二、看看美麗的風景,豐富閱歷,增長知識,打開生活的另一扇窗。
三、釋放心情,放鬆身心,就像沉在水底的魚,偶爾出來透個氣。
如果僅僅是花大價錢吃喝玩樂,拍照,買特產,最後在牆上刻「到此一遊」。
那可就本末倒置了,真的是人累心累,還不如在家睡覺呢。
有一個旅遊廣告是這樣說的:
半個平米(房價),你可以日韓、新馬泰一遊;一個平米(房價),你可以遊遍歐洲;半個廁所(房價),你可以遊遍非洲、美洲;一個廁所(房價),你可以遊遍全世界;等你遊遍了全世界,你的世界觀也許就改變了。
不必執著地分析這個廣吿的現實意義,但傳達出來的關於旅遊的意義,卻能給人很深的啟迪。
旅遊的意義,也可以用陳綺貞歌里關於愛情的纏綿悱惻來比喻:「你離開我,就是旅行的意義」。
>「爸爸去哪兒」,林徽因父親教你親子遊,開啟「遊學」的隱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