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張

©王世民

泉州的知名度還停留在一種知道的人會心一笑,不知道的人一臉懵的尷尬狀態。介紹它時,也常常要借廈門的光(高鐵半小時直達)。而實際上,若是掰著手指頭數數,泉州很有幾個響亮的名頭:它是馬可波羅筆下的光明之城,是花紅似火的刺桐城,是與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歷史的饋贈給了泉州「活著的古城」的稱號,多種文化的融合塑造了它包容的氣質,時光鐫刻下的的痕跡,如同立體的史書一樣可觸摸。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4張

©zhengxvsheng

但當你真正來到泉州,就發現這是一個從細節處讓人親近起來的城市——一片雕刻雲紋的瓦當,一碗讓人心滿意足的面線糊,一副騎樓下的匾額——城小而處處驚喜,愛上泉州,只需要一天的時間。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5張

09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6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7張

©bu-shen.com

小吃,是認識這座美食之城的絕佳切入點,不妨以一碗地道小吃開啟一天。面線糊可謂是泉州美食界的扛把子,貌不驚人但其實大有名堂,不僅高湯底費盡工夫,十幾種加料更著實為難第一次嘗試的人——蝦仁、豆幹、大腸、醋肉、豬蹄……對此我們的建議是:其他隨你便,但是一定要加油條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8張

©sohu

想要接接地氣,你可以在巷子里尋找油膩膩的窗玻璃上寫著「面線糊」三個字的推車,甚至學著當地人的樣子,捧起碗來蹲在路邊吃。在冬日曖昧的晨光中,吃個暖烘烘熨帖貼吧。

10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9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0張

©胡航生

開元寺占據著老城旅行榜單的首位,因始建於唐代開元年間而得名,雖然現在的面積已不足當時的十分之一,但仍能見其迦藍威嚴。平日里已是香火鼎盛,春節期間門口道路水泄不通,寺內紅彤彤一片(泉州人過年特別喜歡穿紅)。中軸線上寶殿重重,兩側建有鎮國塔和仁壽塔,即俗稱的東、西二塔。大雄寶殿名為「百柱」,實際柱子86根,歷代明亮的色彩、原始和古典的柱頭樣式,以及東西方風格的雕刻和花紋皆可見。大殿正前供奉五智如來,旁側有十尊神像;正後供奉密宗六觀音的首座聖觀音,兩翼有十八羅漢造像。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1張

©you.ctrip.com

東西塔在寺外遠遠就可見,凌空欲飛的造型、千年風霜的痕跡,使得這兩座石塔成為當之無愧的開元寺的瑰寶。二塔看似外觀一致,但實際上建造時間和高度皆不同,不妨仔細觀察一下。

12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2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3張

©you.ctrip.com

承天寺也是閩南名剎,與開元寺齊名,但比後者多了一番閒雲流水的逸情。其園林布景既讓人感受到寺院的清幽,也有嶺南園林的風流雅致。建築沒有過多的繁復華麗配搭,卻是靠冷靜穩重之姿使人肅穆。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4張

©二舅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5張

©二舅

這座別致的古剎就隱匿於鬧市之中,有路轉溪頭忽見的感覺。因此,承天寺被稱為「城市山林」,無論是不是信徒,都可於此隔開繁華嬉鬧的院牆內,避退俗世,尋找一份閒適從容。作為名寺,民國時期眾名僧在此弘法,宗風遠播。值得一提的是,寺內有弘一大師化身處,可尋大德雅跡。

13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6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7張

©news.ifeng.com

侯阿婆肉粽店位置很好找,從鐘樓走上東街,大概一百米就到了。不起眼的小店面, 端上桌的是最有人情味的小食。肉粽體格憨壯,然而十分有「心機」——里面加入鮮肉、幹貝、板栗、蝦仁等6、7種料,調和了噴香醇厚的醬汁一同入口,光聽著耳朵都要流口水的。肉粽的大個頭兒可能會讓遠來的客人大吃一驚,建議吃的時候用勺子攤開。不妨搭配一碗水丸湯、肉燕湯,不僅防止噎著,更能理直氣壯地多品嘗一樣。

14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8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19張

©Tuna

泉州的宗教場所擁有一種詭異的和諧,不同宗教場所相安無事地比鄰而居——關二爺隔壁是清真寺,佛寺挨著基督堂,這片牆上能見到傳統的雲紋,那根柱上就可能有印度的浮雕。清淨寺寺如其名,建築使用的灰、青、白色給人以寧靜的感覺,庭院稀稀落落,偶有教徒,與其身畔香火縈繞、霞璃金瓦的關帝廟形成了極為鮮明強烈的對比。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0張

©Tuna

這座中國現存最古老的伊斯蘭教寺始建於公元1009年,又名 「艾蘇哈卜清真寺」。主體建築奉天壇經歷了1607年的一次8.1級大地震後,圓頂坍塌,如今只能看到牆壁和柱體。後宣禮塔也被颶風吹毀,只剩遺址可循。

15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1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2張

過去,泉州的格局可以用「東西兩座塔,南北一條街」一言概括,這條貫穿老城的南北向大街就是如今的中山路。這條路從興起到今天,一直是重要的騎樓商業街。騎樓建築是嶺南城市特有的文化遺產,「南國多雨天,騎樓可避風」,騎樓不僅是應對自然天氣的一種建築形式,更見證了閩南人下南洋帶來的商貿繁榮,輾轉的簷角和跌宕的浮雕保留下昔日泉州的風采。如今騎樓下的熱鬧依然來源本地人的生活,從五金配件到電動車的大小商鋪,仔細看看,還能找到不同年代留下的招牌。

16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3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4張

©盧澤鎧

中山南路走到頭,就是天後宮。泉州天後宮是大陸現存年代最為久遠、規模最大的媽祖廟。東南沿海閩地崇拜媽祖是習俗,再洋氣的青年也在媽祖祭典上穿紅戴綠,春節期間天後宮內亦是火紅一片。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5張

©lvmama.com

山門的簷角鳳舞龍騰,重彩明艷,反應民間崇拜的熱烈樸實。正殿為明清木結構建築,保存完好,其中供奉巨大媽祖神像,身著彩衣,面容肅靜慈祥。近年來,破損的建築已陸續修復,使天後宮恢復了歷史面貌。泉州天後宮就建在原南城門邊,臨晉江河畔,凡出海的船工、漁民、商旅來天後宮祈求庇佑,是當地風俗。

17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6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7張

©sohu

石花膏外觀類似果凍,實際口感脆而嫩,吃時用刨刀刮成細條落進碗里,加上配料而成。落座的基本都要點四果湯,所謂四果湯就是以石花湯為底,加上三樣料和蜂蜜。至於加什麼,可選的就多了——紅豆、綠豆、仙草、銀耳還有各種水果。四果湯四季可食,但在夏天堪稱絕佳的消暑聖品。天後宮總店就在天後宮門口。

20 : 00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8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29張

©sns.91ddcc.com

南音,發源於泉州,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與漢代”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的相和歌表現形式一脈相承,200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0張

©you.ctrip.com

在文廟廣場東北角的戲台,每晚8點左右,會有當地南音劇團的免費表演。裊裊絲竹音中,歌者緩緩吐音:「孤燈獨對阮無意惹東西」「顏色青空阮身無依」「情義如蜜調落糖」,雖然是用泉州閩南語演唱,但舞台兩側會有電子屏顯示歌詞,能使人既聞曲調又有情。聽眾以本地老者和遊客為主,但半個小時後年輕遊客拍完照基本就會走光。2月5日至19日(正月初一至十五)每晚8:00-9:00,有泉州政府主辦的「逛古城,聽南音」活動將舉行,可到泉州酒店新翼樓大堂免費聽南音。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1張

?

給我們加上星標

從此不會錯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各大電商平台都可

搜尋訂閱《孤獨星球》雜誌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2張

作者|zhen

圖|孤獨星球雜誌,部分來自網路

內容未經允許一律禁止轉載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3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4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未分類 第35張

去「活著的古城」,尋找失落的年味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