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暑假又到,不少家長髮現,「朋友圈攝影大賽」較平時增加了一個新項目——曬娃遊學。近年來,遊學已經成為中小學生假期活動的一股「潮流」,甚至成為不少家長眼中的假期「標配」。
在家長看來,「旅遊+教育」雙結合的遊學是一舉兩得的好方法。但不少家長、學生表示,遊學的效果和收獲低於預期,「遊」而不「學」、「遊」多「學」少是突出問題。
暑假遊學備受追捧
今年暑假前,正讀小學五年級的兒子將一張海外遊學報名表拿回家,征求張女士的意見。思考再三,張女士咬咬牙,為孩子報了名。孩子這趟為期兩周的英國遊學將花費超3萬元。「我也覺得挺貴的,但是身邊也有不少朋友給孩子報了遊學,我也不能讓孩子落後呀。」張女士說。
和張女士有同樣想法的家長不在少數。今年暑假,價格不菲的遊學項目依然受到家長追捧。各大遊學網站的產品介紹顯示,海外遊學產品人均價格大多在1萬元至4萬元之間,價高者可達8萬元以上,遊學天數普遍為1至4周不等;國內遊學產品人均價格大多在萬元以內,遊學天數普遍為1周左右。
記者咨詢在廣州市天河區辦公的某留學培訓機構了解遊學項目。該機構李老師介紹,遊學項目的目的地一般是美國、英國等熱門留學國家,也有新加坡、日本等亞洲國家。通常由25人組成一團,老師帶隊在當地著名文化景點遊玩兩周左右,深入了解當地生活、飲食、文化,歐美遊學費用約為5萬元,亞洲遊學費用約為3萬元。她介紹,有遊學意願的孩子多數在五六月開始聯繫機構準備簽證等,今年暑假,已有 300多個孩子通過該機構參與遊學活動。
除了家長自行到機構購買暑假遊學項目,也有不少學校組織遊學項目,供學生選擇參加。記者了解到,今年暑假,汕頭市潮陽實驗學校便組織學生到廈門、北京等地參加遊學活動,讓學生體驗名校學習生活,學習歷史文化。
今年4月,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國際遊學&營地教育推廣管理中心聯合艾瑞研究院發布的《2019泛遊學與營地教育白皮書》顯示,2018年中國泛遊學與營地教育用戶規模約在3121萬人次水平,其中國內研學和營地教育的參加人次約3016萬,國際遊學的參加人次約105萬。隨著用戶規模的擴大,泛遊學與營地教育市場規模或會保持20%以上水平的增長率逐年快速上升。
「遊」而不「學」成突出問題
重金遊學的效果如何?一些家長坦言,送孩子去遊學,目的在於讓孩子體驗當地文化生活,同時學習人文知識,提高學習能力,但是效果卻讓人頗為失望,「遊」而不「學」、「遊」多「學」少是突出問題。
家長劉女士說,孩子參加的遊學更像是旅遊,遊玩的成分遠多於學習。她表示,雖然孩子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體驗當地風土人情、提高交際能力、培養團隊意識的目的,但是這些都是可以通過單純的旅遊做到的,她更期待遊學能將遊玩和學習有機結合,提高項目課程的含金量。
今年寒假,廣州初中學生劉新宇也參加了為期14天的美國遊學項目,花費3萬多元,主要目的是在當地的語言環境中提高英語口語能力。但他坦言,遊學的收獲不及預期。「到了當地才發現,很多美國人都會說中文,我們很多時候都用中文交流,學習英語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劉新宇表示,自己不想再參加遊學項目。「3萬元用在遊學上不值得,我不如單純去趟旅遊欣賞風景,再請個一對一輔導的外教提高英語水平,這樣更划算,效果也更好。」
「遊學絕不是單純的旅遊享樂,而是讓孩子在‘遊’的同時‘學’,體驗異域文化氛圍、激發學習興趣,最終達到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說,遊學不能只是到當地轉轉,欣賞風景,而是要以有深度的「遊」做到「學」的目的,讓孩子在遊學的過程中觀察、體驗、思考。但由於孩子觀察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限制,遊學效果很多時候並不如父母的預期。
在廣州市天河外國語學校教師符偉平看來,學生參加遊學活動,可以探索課堂之外的世界,同時深化自己對學科知識的認識,感受到學有所用,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目的,意義頗深。但他也指出,遊學不是純粹的旅遊,並非所有的遊學都能夠做到學習、教育的目的,這與遊學的主題、地點、管理人員素質、形式等都息息相關。
廣州一名校長坦言,「遊」而不「學」是一個突出問題。她表示,導致這種現象出現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遊學機構、導師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導師將自己當成「導遊」,而不是「教育者」,在帶隊過程中滿足於帶孩子看風景和購物,對文化和教育方面缺少深度的思考。另一方面,孩子重「遊」不重「學」,不進行細致的觀察和深入的思考,所見所聞所感流於表面。
遊學市場亟待規範
遊學市場越來越火爆,但「遊」而不「學」也為頗多家長詬病。如何破解這個難題?
家長林女士表示,家長辨別遊學機構的能力有限,希望提高遊學市場準入門檻,加強對遊學機構的監管,針對遊學產品制定相關標準和審批制度。「比如,針對遊學產品,明確‘遊’和‘學’的比例、形式、效果。」
在符偉平看來,遊學和旅遊的性質不同,遊學是偏向理性的,學生要在此過程中學習到科學知識、人文精神;而旅遊是偏向感性的,學生在此過程中更多的是體驗生活。他建議,家長在為孩子選擇遊學產品時,要特別重視遊學的主題、地點、管理人員素質,做到偏向理性學習的目的。比如,在地點的選擇上,要選擇具有人文精神的地方,讓孩子有物可看,有物可學,否則就不能做到遊學的意義。
儲朝暉指出,不同學段孩子的發展狀態、心態都是不一樣的,遊學要達到教育目的,首先要根據不同學段孩子的特點,科學規劃遊學課程。如,小學階段的孩子對自然的興趣更為濃厚,中學階段的孩子開始對人文社會有更強的感知力和探索欲,要根據孩子的成長特點和興趣點,有針對性地規劃課程。他表示,這就對遊學機構和從業者的專業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遊學行業的從業者不夠專業,需要加以規範。
「規範遊學市場要做到更加公開、透明,發揮市場競爭的作用。」儲朝暉認為,除了市場調節,最關鍵的是要建立更加有力、健全的法律保障,同時要充分發揮行業內部監管的作用。
遊學火爆,孩子不參加是否就會落後?儲朝暉表示,學習方式是多樣的,不一定所有的孩子都能通過遊學有所收獲。家長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實際需要,理性選擇是否讓孩子參加遊學活動,不可人云亦云,也不必過分焦慮。
【記者】馬立敏 實習生 程楚瑤 林栩瀚
【校對】藍淑茹
【作者】 馬立敏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南方號~自營號~日報時政部自營號~廣州教育頭條
>動輒數萬元的暑假遊學持續火爆,家長苦惱:「遊」而不「學」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