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圖片來自網路
我不是第一次到拉薩。曾在海拔4700米的阿里工作過的我,每到拉薩,無論冬季還是夏季,都會出現高原反應。那是一段讓人掙扎的過程,讓人非常不適。
這一次,即使在最舒適的7月,即使提前吃了抗高反的藥物,即使遵循了初到高原的行動密碼,但我仍舊未能逃脫。喝酥油茶抗高原反應,這是我在書中常提的觀點,但,我真的沒有認真實踐過。在一位西藏社科院工作的朋友力勸下,在拉薩,我全身心體驗了一次。
那是一個小小的茶館,是朋友常去的地方。里面有幾個顧客正在喝茶用餐。我們點了一壺酥油茶。顏色比起牧區的要淺淡一些,表面油花要少一些。喝到嘴里有一種輕輕的舒暢,比起在牧民群眾家中喝的更適口。大約8杯之後,開始強打精神咬牙聊天的感覺已經有了很大改善。仔細回味,頭部的疼痛與暈沉的感覺已經基本不在,胃部舒適了許多,體力似乎恢復了。朋友笑我自言自語發出的這番感慨。
作為一名對西藏茶文化做了許多年研究的人,我本應對這一過程早有體驗,但實際上,這次才是真正深入的體驗。原因就在於,以前喝的酥油茶都是在阿里的牧區,那里的口感讓我最多喝上一杯便急忙停止。那麼,差別在哪里呢?
我們又點了一壺,並聲稱要全程參觀酥油茶的做法,靦腆的藏族姑娘答應了。她先拿出一塊新鮮的酥油放進打茶機,酥油呈乳白色,她說是犛牛的,然後加入呈暗紅色的濃茶汁。後加入一小勺鹽,並又拿過一個塑膠包,我確認後,原來是全脂奶粉,姑娘說加入全脂奶粉後打出的茶會更好喝。最後加入熱水,蓋好打茶機的蓋子,開始打茶。約一分鐘,茶就打好了。整個操作過程也就3分鐘左右。
和這里不同的是,牧區製作酥油茶講究多放酥油,尤其要打出油花。我到過近二百戶的牧民家中,女主人都極為熱情地請我喝茶,吹開茶碗中的油花是每次都要做的事。在牧民群眾看來,油花多才更顯對客人的尊敬。另外,牧民家中的酥油多呈黃色,做出的酥油茶的口感會稍差一些。他們也不會加奶粉等調味品。那麼,似乎酥油成為了味道差異的主要原因。
酥油為什麼有白色與黃色之分呢?這里還大有門道。一位叫平措的同志給了我答案。
原來,以羊、犛牛、犏牛的奶做出的酥油是不同的,這也體現在顏色上。以羊奶製作出的酥油顏色是白色的,而以犛牛製作出的則是金黃色的,犏牛的則是淡黃色的。這些顏色也不是固定的,隨著季節的不同,製作出的酥油也會產生顏色上的差異。比如冬季的犛牛奶製作的酥油,顏色比夏季的要淺一些,但整體上仍是黃色。隨著時間的推移,酥油也會有顏色的變化,羊奶製作的酥油尤其明顯,會慢慢變成黃色。但犛牛和犏牛的則變化很小。
平措說,地道的酥油茶還要屬牧區那種,不加任何添加物,口感就是有點鹹有點餿的感覺,但極富營養。這樣我們就找到了問題的關鍵。在牧區,老百姓家中的酥油茶,有的說難以下咽,有的說油花太多,主要來自於人們對酥油茶文化了解的不夠深入。整體上看,拉薩製作的酥油茶,選擇了大眾的口味與做法,這樣就很容易吸引大眾化的消費者。
中醫認為,鹽性鹹而微涼,具有調味和中、催吐利水和潤燥通便之功效。酥油則可滋潤腸胃、補充能量、和脾溫中。茶能夠開胃明目、補充多種維生素,激發人體的精神活力,提升免疫力。三者對身處高原之人都是有益處的,但也有可能它們三者結合形成的酥油茶,能產生某些更有利於人體在高原生活的成分,從而超越三者簡單地相加的效果。當然,最終解開謎團還有待科研工作者的進一步研究。
到西藏,不能不喝茶,這既是一種生活的方式,也是一種深沉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