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我去葡萄牙小鎮奧比多斯遊覽是旅行家許敏兄推薦的。事先從網路上看到,九百多年前,葡萄牙國王阿方索二世將奧比多斯作為禮物送給王后伊莎貝拉,這里得名為「婚禮之城」,聽來真是充滿浪漫情調。事實上,當年的宮殿城堡,聳立在小鎮背倚的山頭之上,現在只剩下空蕩城牆,供人發發白日夢想。而真正迷人的,卻是在城鎮的民居部分:帶有坡度的古老街道,隨處有餐館和賣旅遊紀念品的各式店鋪,還有可以小憩的咖啡座。剛采摘下的柑橘碼放在豎立的橡木酒桶上,隨時提供鮮榨果汁。不少建築的外牆上,爬滿枝節粗壯的紫藤,一串串花朵像葡萄似的垂掛著,在微風中搖曳。街道的牆角邊,盛放著馬蹄蓮。
和歐洲尋常所見的旅遊村鎮一樣,奧比多斯潔淨安寧。沿街房屋,二三層建築居多,雖然年代久遠,卻精心塗飾著白色牆體。窗戶和門扉外側,都嵌有花崗巖鑿成的條框,和長滿青苔的碎石路相映成趣。與東方城鎮外觀不同之處,是這些粉牆建築的下緣和屋角,每每用藍色和鉻黃色顏料刷出寬邊,呈現出特有的地域風情。房舍的門扇和窗戶遮陽板照例是湖藍色的,絢麗奪目。而從山坡上鳥瞰,鱗次櫛比的屋頂,都是紅色筒瓦,與遠處的綠色原野相映成趣。
小鎮里有數座教堂。其中聖彼得教堂改成了書店,從大堂、祭壇到唱詩班的二樓,隨處都堆滿層層疊疊的新書。我在祭壇前的桌旁坐下,輕輕翻閱著兩卷本中葡文對照《論語》,和當地出版社刊印的雙語詩集《里斯本詩人》,開篇就是卡蒙斯的十四行詩:「愛情是燃燒卻看不見的火焰/是疼著卻覺不到的傷口/是無法讓人滿足的快樂/是不疼的痛卻令人瘋癲。」
在婚禮之城的教堂讀大詩人的情詩,感覺真的很奇妙。時間停滯下來,陪伴著我,旅行中常有這意想不到的新奇。其實我們遊覽名勝古跡,尋覓的就是人與歷史、人與景觀的心靈交融。而不是簡單滿足「到此一遊」的打卡計劃。站在教堂門前的石階上,看著屋里的書和屋外來來往往的遊人,心,一瞬間沉醉了。
在國內,我也常常遊覽老村落、老城鎮。這些村鎮要麼前些年保護不善,要麼近年來為推動旅遊又匆促修繕,到處是外鄉人承包的店鋪和舉著小旗子電喇叭摩肩接踵的旅行團。所謂「慢生活」、所謂與昔日往事對話,早已被無孔不入的商業所淹沒。
把傳統文化凝聚的一片民居、一個古鎮甚至一座縣城圈圍起來,收錢(有的地方稱為「維護費」)才能進入,在我心中總覺得是一種發展焦慮,不願意接受。何況大多數收費區域之內,特色不多,景點雷同。一些老宅破落陳舊,更缺乏用心思做出的文化創意。令人不知是在展示古建築的殘舊,還是展示鄉鎮生活的落後。我在好幾個著名景區都看到老百姓還在街邊的河溝里浣衣洗菜,心中就不由酸楚。許多居民家房門洞開,數不清的遊人探頭探腦地觀望他們午餐,甚至在廳堂里川流不息,也許彼此都已習慣,也許開發商正需要展示這種「原汁原味」,但我覺得是不妥的。你可以展示古代的建築,但不必展示落後的生活方式。如果當地百姓至今捨不得使用自來水,開發公司就應當為他們提供補貼。中國的古城鎮旅遊開發已有三十多年了,不能只是繼續出售原始落後。能否對生活在景觀區域內的原住居民更好點,讓他們擁有舒適的生活狀態,更乾淨的家庭環境,分享景區收費帶來的紅利?我注意到外國歷史名城有兩個共同特點,一是老百姓私宅是緊閉的,從不向遊人開放,更遑論看到他們洗衣吃飯;二是老房子主體結構上了年歲,但窗戶全都換成塑鋼雙層玻璃,既保溫也美觀,並不固守「修舊如舊」的說法。住在老宅內的居民,生活是現代的,廚房、廁所、起居室的裝修,城市鄉村,沒有太大的差距。
當然,我也希望對遊客更好些,其實門票不是唯一的問題,關鍵是讓景點更安靜,讓氣氛更休閒,讓商業更融洽。去年年底,我到雲南騰沖,專程第三次遊覽了下綺羅村,這個未經開發的處女地,竟有「一宮、二寺、五宗祠」,其中文昌宮,還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我在大人巷的老宅拜訪,在巷口的遮陽棚下品嘗湯粉,老牛從身邊慢慢走過,映水寺在小河對岸遙遙相望。如此世外桃源,令我想起奧比多斯,想起義大利的盧卡,想起德國的羅騰堡。這些年,走出國門、看過世界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為什麼,我們自己古老的家園卻每每要經營成鬧哄哄的大商場呢?我不相信外國的小城鎮在中世紀就是這樣優雅,肯定也有精心而不露痕跡的更新和改造吧,這可是個大學問。
英國廣告人彼得·梅爾帶著妻子和愛犬隱居到法國南部後寫的《鄉居歲月》《戀戀山城》,二十多年前曾經風行一時。彼得·梅爾寫道:「聽說法國政府準備把普羅旺斯建成歐洲的加利福尼亞,我希望這不是真的。如果這樣,就會引來成群結隊的時髦人士,在這里大興土木,建造遊泳池,鋪網球場,身穿款式高檔的運動服、色彩明麗的運動服;手提電話不離身……」我因為讀了他的散文,去了法國盧貝隆的梅那村。謝天謝地,梅那村果然簡樸而美麗,遊人適度,更重要的是不打彼得·梅爾的招牌,不收取入門費用,而它的慢生活和路邊遮陽傘下濃鬱的咖啡也都沒受影響。我想,我們老城鎮的新一輪發展之路,應該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好好商議。
本文刊2019年1月31日《文匯報 筆會》
點擊「閱讀原文」可跳轉至《甜如蜜》購買網頁
【筆會近期作品推薦】
毛尖:電影史中的好豬
當當:日本小正月的「爆竹節」
肖復興:大白菜賦
陳曉蘭:旅行的意義,從來都不簡單
陳思呈:我的樹
山谷:「一笑」是如何變成「三笑」的
嚴修:即炤、景天、丹鳥……都是螢火蟲的別名
曾艷兵:埃勾斯的海,怎麼會譯成愛琴海
周帆:想像中的「‘魷’魚窗」
劉曉蕾:從《紅樓夢》里 ,看見愛
讓老城鎮更加舒適寧靜 | 薑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