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外高加索三國
今年5月26日,中國與亞美尼亞簽署通過了與中國互免簽證協議。協定將在分別經過中國和亞美尼亞國內最高立法機構的批准後正式生效,在此之前,亞美尼亞簽證還將按照先前的規定辦理。這意味著前往外高加索三國旅行將更加便捷:阿塞拜疆:首都機場直飛巴庫,辦理落地簽;格魯吉亞:電子簽;亞美尼亞:落地簽或電子簽,待協議生效後實行免簽。這外高加索三國能讓旅行者遠離人群,探索至美人間秘境。需要注意,阿塞拜疆為穆斯林國家,女性進入清真寺需佩戴頭巾,著裝不允許露肩膀及膝蓋以上部分。清真寺分男女部分。格魯吉亞人大部分信奉東正教, 女性進入教堂同樣需佩戴頭巾。
阿塞拜疆
阿塞拜疆地處歐亞交界,南高加索山脈在靠近里海一側開了個口子,並與南面的伊朗接壤,於是這塊土地自然而然就成了波斯帝國的囊中之物,就連阿塞拜疆一詞都是源自於古波斯語,意為「火的國家」。在這個歷史上曾聯結數個帝國、而今正朝現代化飛步的「火之國度」,傳統與現代以矛盾又和諧的方式共同存在。
巴庫
被半沙漠地帶包圍的巴庫是繼杜拜之後又一個以石油發跡的都市,它在蘇聯時期就是重要的油田所在。阿塞拜疆從蘇聯獨立後,巴庫也一直是全國經濟的命脈。而今這里到處是寬闊的街道、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晃眼的玻璃幕牆和步履匆忙的行人,確不負「南高加索最國際化都會」之名。
被鋸齒狀弧形古牆圍繞的巴庫老城,則是這個現代都市有關遙遠時空的回憶。從保留完好的雙門穿過,你就仿佛進入了一個時空交錯的迷宮,眼前出現的是百年歷史的前領事館、清真寺,抑或是近千年的絲路驛站。
老城的中心建於15世紀的希爾萬沙宮殿(Palace of the Shirvanshahs)氣勢恢宏,見證著巴庫的世紀變化。
老城中最負盛名的,還有巴庫昔日的歷史地標——少女塔(Maiden’s Tower)。這座建於12 世紀的灰石高塔呈圓錐形,坐落在里海之濱的一處巨型巖石之上。關於它的傳說數不勝數,其中以一段源自阿塞拜疆拜火教信仰的「火色頭髮」少女傳說流傳最廣。
沿著石階盤旋而上,在塔頂的露天平台可以看到巴庫老城的全貌、高樓林立的巴庫 CBD,包括巴庫的新地標——火焰塔——三座呈火焰形狀的現代辦公樓;不遠處,蔚藍的里海起起伏伏,訴說著阿塞拜疆的過去和今天。
格魯吉亞
夾在土耳其與俄羅斯之間,格魯吉亞是亞歐大陸的十字路口。這個似乎被大多數旅行者遺忘的國度,傳說是上帝的後花園。格魯吉亞的歷史久遠深厚,黑海岸邊的科爾基斯,就是古希臘神話中無價之寶「金羊毛」的所在地。
第比利斯
這座城市分成老城、新城兩部分。老城內蜿蜒曲折的小巷,埋藏了逾越千年的風雨,通向殘舊的古堡。新城傍山而建,環境優美。如藍飄帶一般橫跨庫拉河的和平橋連接著老城與新城,這座長150米的超現代派橋梁仿佛時光機一般,串通了第比利斯的歷史和未來。
城中著名的土耳其浴室也是當地人悠享生活的見證。「第比利斯」一詞在古格魯吉亞語中即是「溫水」的意思,因老城中一處天然湧出的地熱溫泉而得名。奧斯曼土耳其占領格魯吉亞後,土耳其人更是把這處溫泉當成了上天的恩賜,在周邊建起數間土耳其浴室和一間清真寺,這里也逐漸形成第比利斯的穆斯林聚集區。如今,土耳其浴的傳統被浪漫的格魯吉亞人繼承下來,不但當年的土耳其浴室被完整保留,甚至連清真寺都被改造成了浴室。
老城中的小巷蜿蜒曲折,通往樹影婆娑的廣場,有著百年歷史的坑窪石板路上林立著歪歪扭扭的鐘樓。每一個入侵的外族,都在這里留下了獨特的印記,不論是奧斯曼土耳其風格的雕花陽台,拜占庭式教堂,還是蘇聯風格的地鐵,這些層疊的印記都以不同的形態穿插在老城中。
高達105米的聖三一大教堂是純正格魯吉亞血統的建築。大教堂位於庫拉河東南的埃利亞山上,占地5000平方米,擁有7.5米高的純黃金穹頂,是格魯吉亞乃至高加索南部地區最大的東正教教堂。當夜幕降臨,聖三一教堂點亮燈光,在光芒的反襯下金碧輝煌,俯瞰並庇護著這座城市。
若要俯瞰第比利斯的全景,一定要登上素羅拉克山(Sololaki)的納里卡拉(Nariqala)要塞,這座被稱為母親堡壘的要塞是當地最古老的防禦工事,在這里可以從上帝視角俯瞰這座別具一格的城市。
卡茲別克
位於斯特潘茨明達小鎮(Stepantsminda)旁的卡茲別克山,海拔5047米。傍山而建的特潘茨明達聖三一教堂,被當地人稱為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山峰長年積雪,在雲霧中若隱若現。當陽光穿過縫隙,照耀在山頂,日照金山的盛景與高加索蒼涼的高山相映,俯瞰翠綠的草甸,山腳下的村莊,閉上雙眼,能聽到雪粒擦過耳邊的聲響,感覺自己無限接近天空。此時,你或許會明白,為什麼希臘神話中宙斯將為人類盜取火種的普羅米修斯囚禁於此了。
巴統
坐落在黑海東岸的城市,就是巴統,再往南15公里便是土耳其。這個被稱為「夏之都」的海濱城市,背靠雲霧繚繞的高加索山,白天漫遊在極具歐洲風情的歐洲廣場,黃昏時分沿著黑海海岸步行道欣賞日落,乘坐海邊的摩天輪欣賞巴統全景。
到了夜晚,就在海邊吹著夜風,仰望Ali與Nino的雕塑靠近,親吻,再而分離,帶走了彼此的溫度,背道而去,漸行漸遠。
亞美尼亞
由於政治上的矛盾,阿塞拜疆與亞美尼亞之間的關係並不融洽。兩國即使接壤,卻沒有任何邊境口岸可以通行。從亞美尼亞出發,經過格魯吉亞前往阿塞拜疆,少不了邊檢人員的檢查與詢問。任何與亞美尼亞有關的東西,都有被沒收的可能。關於兩國仍有爭議的納卡地區,在受到詢問時應謹慎回答。
亞美尼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這里一年四季都適合旅行。免簽政策實施之後,將有更多旅行者前往人跡罕至的亞美尼亞,在這里遍遊雪山,參觀古老的修道院,傾聽諾亞方舟的故事,並感受那些遍尋方舟而不得的不安靈魂。
埃里溫
埃里溫周圍環繞著一群並不算高大的山巒,在多雲的日子里,你可能得花些時間才能在雲霧繚繞間找到大阿勒山。大阿勒山並不在亞美尼亞境內,而是在幾公里外的土耳其境內。要想真正領略大阿勒山的魅力,你需要把頭略微向上抬起,瞇起眼睛,盯著天空,直到看見一道耀眼的白色——不是雲,而是大阿勒山的雪蓋。天氣晴朗時,高大巍峨的大阿勒山令人沉醉。對數百萬亞美尼亞人來說,清晨拉開窗簾,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大阿勒山;晚上睡覺前,最後一眼看到的也是大阿勒山。它是認識這個古老國度的一把鑰匙。
老城的建築,多以亞美尼亞盛產的火山石為原料,深淺不一的黑色最為常見,黑色主要用在歷史或文化意涵較深的建築,而明度不同的黃褐色,用於政府部門或外國使館;濃度各異的褚紅則多用於各級學校。
埃里溫郊外的加尼神廟(Garni Temple)見證了早期亞美尼亞的宗教信仰,羅馬式建築風格顯而易見。基督教教堂和修道院,十字石(khatchkars)至今仍錯落於荒草之中,教堂遺址邊,曾有國王的行宮和浴池。時間不會抹去不同文化的痕跡,只是增加了文明的層壘。
國立寫本館是亞美尼亞的古代手稿陳列館和古籍研究中心,整合了17,000餘本古代手稿幾個版本的中世紀聖經。館前是亞美尼亞文發明者Mesrop Mashtots的石像,館內藏品涵蓋了古亞美尼亞文、古希臘文、阿拉伯文、亞述文、希伯來文、拉丁文以及波斯文手稿,其中不少手稿是直接寫在經加工的羊皮上的。也正因這樣的傳統,埃里溫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為世界圖書之都。
塞凡湖
©️Justin Foulkes / Lonely Planet
「亞美尼亞海」——塞凡湖(Lake Sevan),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之一。風和日麗時,湖上一派寧靜:白雪覆蓋的大山倒映在寧靜的水面上,小小的漁船清晨第一次出發時駛過湖面,打破沉寂的倒影。過去的水位要比如今高上20米,穿越難度可想而知。或許正因如此,這里保存了罕見的耶穌十字石。傳說耶穌十字石具有治愈作用,想必前來祈禱的信徒定是為疾患的家人祈福,才能不辭勞苦地來到這里。
阿勒山
在《希伯來聖經》中,諾亞在大洪水退卻後停靠方舟之地,正是阿勒山,雖然如今它被劃入土耳其境內—但始終被亞美尼亞人視為神山。在過去的200年里,亞美尼亞的國徽曾數次變化,但阿拉拉特山始終都在國徽的正中央,無一例外。如今的國徽上,中間的盾牌就繪著阿勒山,山頂為諾亞方舟。然而,這座與信仰血肉相連的神山,如今卻位於土耳其境內。
位於阿勒山腳下十幾公里處的霍瑞維拉修道院(Khor Virap Monastery),正是當年亞美尼亞教會的創始人—啟蒙者格列高利被拘禁 13 年的地方。至今教堂內還保留著據稱當年拘禁格列高利的地下深坑,因此很多人也習慣把這里稱為「深坑教堂」。
🌟
給我們加上星標
從此不會錯過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
各大電商平台都可
搜尋訂閱《孤獨星球》雜誌
圖|孤獨星球雜誌,部分來自網路
內容未經允許一律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