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來貴陽開會,我們參觀了天龍屯堡,觀看了儺戲,很有意思。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安順市平壩區,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這里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聚居著一支與眾不同的漢族群體屯堡人,他們的語音、服飾、民居建築及娛樂方式與周圍村寨截然迥異,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被人們稱之為「屯堡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之一的就在天龍屯堡。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里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儺戲,中國戲曲劇種,是在民間祭祀儀式基礎上吸取民間歌舞、戲劇而形成的一種戲曲形式。
儺戲起源於商周時期的方相氏驅儺活動,漢代以後,逐漸發展成為具有濃厚娛人色彩和戲樂成分的禮儀祀典。大約在宋代前後,儺儀由於受到民間歌舞、戲劇的影響,開始衍變為旨在酬神還願的儺戲。
儺戲是歷史、民俗、民間宗教和原始戲劇的綜合體。廣泛流行於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貴州、陜西、河北等省。儺戲在不同民族和地區,名稱不一,如儺堂戲、端公戲、師道戲、僮子戲、地戲、關索戲等。
儺戲以面具為其藝術造型的重要手段,內容多與宗教鬼神有關;儺戲表演者,按角色戴彩繪面具,俗稱「臉子」,分列為一未、二淨、三生、四旦、五醜、六外、七貼旦、八小生;其表演俗稱「跳儺」,場面多伴以鑼鼓。 代表劇目有《捉黃鬼》、《劉文龍趕考》、《孟薑女》、《張文顯》、《陳州放糧》、《薛仁貴征東》、《龐氏女》、《龍王女》、《桃源洞神》、《梁山土地》等,此外還有一些取材於《目連傳》、《三國演義》、《西遊記》故事的劇目。
2006年至2014年,儺戲(武安儺戲、池州儺戲、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德江儺堂戲 [5] 萬載開口儺、仡佬族儺戲、鶴峰儺戲、恩施儺戲、 [6] 任莊扇鼓儺戲、德安潘公戲、梅山儺戲、荔波布依族儺戲 [7] 臨武儺戲、慶壇)相繼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參觀完,在屯堡食堂吃了一頓農家飯,別有風味。
展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