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這幾年,旅行界流傳這樣一句話:「有錢人都在國內旅行,窮人都出國旅行」。新年期間,這句話又被不少人改成了「有錢人都在家過年,窮人都出國旅行」。
當然,你可以舉出一萬個例子來反駁,但一句話能變成流行語自有原因。這句「有錢人都在家過年,窮人都出國旅行」,隱藏著許多人對攀比式春節經濟的恐懼,對國內旅遊業的恨鐵不成鋼。在這個語境里,我們要探討的不是絕對花費,而是性價比。
沒錯,從性價比來說,出國旅行也許是歡度春節的最好方式。相比之下,選擇國內旅行,意味著比平時旅行更高的支出,甚至花錢找罪受。留在家里,各種人情往來乃至攀比性的花費同樣會讓人苦不堪言。
數據也印證了中國人的偏好。2017年,中國出境遊人數達1.3億人次,2018年上半年就達7000多萬人次。2018年春節期間的攜程大數據顯示,59%的春節遊客選擇出境遊,41%選擇國內遊。
北海道未必比雪鄉便宜,但北海道性價比更高
關於「有錢人都在國內旅行,窮人都出國旅行」,這兩年最常見的論證就是「有錢人都去雪鄉,窮人只去北海道」。
其實說北海道比雪鄉便宜,那得看時間和支出項目。幾年前的北海道肯定比去年的雪鄉便宜,但這幾年中國遊客蜂擁而至,機票和酒店的價格也隨之上漲。新年期間的機票更是昂貴,酒店訂遲了也是四位數標準,五星級酒店更是五位數標準。大多數人會選擇的民宿,價格同樣為一年間最貴。不過即使如此,如果你能提早買機票,訂到划算的民宿,那麼這兩大支出項很可能跟雪鄉相差無幾。
剔除機票和住宿這兩大項,再看飲食和景點門票等消費,北海道的優勢就很明顯了,豐儉由人且明碼實價。至於雪鄉,你忘了一個泡麵60元,加開水都得加收10元的例子嗎?
而且,北海道被旅行者視為冬季看雪的第一選擇,無關價格高低,而是因為日本社會的文明和服務業的高標準,這也恰恰是雪鄉欠缺的。
去年年初,雪鄉登上熱搜。即使是為了避開旺季高房價而提早半年訂房,為了避開套路陷阱而不報旅行團,知道飲食很貴所以乾脆自備幹糧的旅行者,來到雪鄉依然被坑。
一個帶廁所的標間3200元一晚,一碗小雞燉蘑菇220元,一個不帶廁所的土炕房900元一晚。只要出門,隨便一個小山坡都是景點,踩進去就要收費百元。雪鄉唯一看齊國際旅遊業的就是小費,有網友因為不給小費,天寒地凍卻被直接關了暖氣。
有人計算過,當時在雪鄉旅行,如果團費加帶廁所的標間,再加吃飯,還有那些所謂的雪谷、雪地摩托之類的收費項目,人均一天就要9500元!這個價格,足夠你在北海道吃喝玩樂一星期以上。至於遭遇各種人身威脅所帶來的精神損失,你敢討要嗎?
搞笑的是,去年年底,雪鄉經過整頓後,開始公示物價。大家一看,上千元一晚的標間,三百多元一個土炕,網友只能慨嘆「這是從私下宰客變成了明碼實價宰客。」
其實春節要看雪,除了價格越來越貴的北海道,歐洲也是個好選擇。當然,雪量比較飄忽。
說歐洲遊比去雪鄉還便宜,許多人肯定不相信,或者拿巴黎倫敦等城市的機票和酒店價格說事兒。其實,冬季恰恰是歐洲旅行淡季,而且歐洲那麼大,40多個國家,各有各精彩,何必執意於熱門紮堆地?比如波蘭,不但景色美,人文氣息濃厚,而且作為歐洲新興發達國家,因為尚未加入歐元區的緣故,物價十分感人。一家四口去當地最好餐廳飽餐一頓,也不過50歐元左右,折合人民幣不到400元,在四星以上酒店訂適合一家四口入住的連通間(相當於兩個房間),也不過人民幣千元以內。換成雪鄉,行嗎?如果能夠買到低價機票,或者選擇俄航等廉價轉機航班,分分鐘連機票都比去雪鄉便宜。
避寒,選三亞還是東南亞?
除了北海道和雪鄉的較量,東南亞和三亞也常常同台競技。前者賞雪,後者避寒,各有受眾群體。於是,又有了「窮人都去東南亞旅行,富人才敢去三亞」的說法。
說實話,在中國人的主流境外旅行地中,東南亞也就只比南亞強一點。尤其是泰國,每年在旅遊項目中喪生人數高居全球前列,大部分都是因為旅行設施的不完善所導致。此外,一些坑遊客的行為也時有發生,比如騙人的購物點、劣質的收費項目等。越南的入境小費問題也是臭名昭著,而且主要針對中國遊客。
客觀來說,除了新加坡相對靠譜之外,其他東南亞國家在旅行設施上的完善程度,往往還比不上我們的東南沿海地區。
不過,那些坑遊客的所在,之所以能形成產業鏈,不乏中國同胞的身影。他們紮根於當地,專做中國遊客生意。巴厘島甚至有只供中國旅行團使用的碼頭,既骯髒又危險,甚至連地標景色都有專供中國旅行團的造假版。但只要你不跟低價旅行團,事先做足準備功課,選擇相對成熟的旅行地,就可以避開這些專騙旅行團的陷阱。
相比之下,三亞的旅行陷阱更多,而且幾乎是無差別攻擊。這兩年經過整頓,加上網路普及,攻略眾多,據說餐飲行業宰客現象少了。但新春期間的旅行費用,絕對遠高於東南亞。
2018年攜程旅遊大數據顯示,春節期間三亞遊客人均消費超過6000元。但這個數字得看運氣,畢竟,我們都在網上見識過五位數甚至兩三萬元的往返三亞機票。相比之下,東南亞機票之廉價,去過的人都知道。2018年春節,因為大霧緣故,上萬輛自駕遊汽車滯留海口,許多人甚至滯留多日,困在車上,連吃飯睡覺都成了難題。雖然是極端天氣問題導致,但當地的應急和配套還是暴露出遠不夠完善的一面。
新聞資料圖:三亞海邊
至於服務,即使是海外旅行地中相對最弱的東南亞,也比三亞更好。當然,三亞服務業的態度問題,也是中國服務業整體素質的縮影。
春節期間與其國內挨宰,不如海外暢遊
在國內旅行,必須面對旅遊區的溢價問題,無論吃住和購物,都比非旅遊區貴一些。封閉景點內更是一錘子買賣,宰你沒商量。
至於春節期間,更是溢價基礎上的再溢價。住宿貴不說,餐廳價格也適時調高,而且因為人手和客流原因,許多酒樓會有專門的「簡陋版」節日餐單,平時菜式沒得選,可選的就那幾樣,價錢還貴,愛吃不吃。
但在歐美和日本,你就不需要擔心這個問題。在旅遊區內,不管快餐簡餐,還是大餐廳,抑或咖啡廳,價格都不會有大的差別。
在歐洲那些類似城堡之類的景點,如果沒有較為特別的城堡餐廳,基本都只會提供簡易餐食,如三文治、蛋糕和咖啡等。價格與一般城鎮所售沒什麼差別,即使是天鵝堡這樣的國家旅行地標,食物也與外面售價基本一致。
又如國王湖,這是德國最深的湖泊,水質極清澈,據說直接達到飲用標準。景區極大,需乘船前往,景點間的切換也需坐船。湖心島上有一座小小的聖巴托洛梅修道院,旁邊有島上唯一餐廳。
國王湖所在的巴伐利亞地區是德國經濟最發達地區,物價最高。這間餐廳又位於湖心島上,前不著村後不著店,上島離島都得等候定點班次的船只。這種荒山野嶺之地,即使價格極高,狠狠宰你一刀,你也無處可走。要不就別吃,要吃就得忍著,遇上兇惡的店主,說不定能把你扔湖里。可是,這家餐廳的主菜基本在10到15歐元之間,前菜和沙拉基本是5到8歐元,價位跟外面差不多。
旅行設施、景點質量和門票價格,國內旅遊業通通完敗
在國內旅行,最讓我頭痛的是廁所問題。東南沿海地區還算好,越往內陸地區走,廁所越沒法看。若是帶著孩子,更是苦不堪言。我甚至認為,中國廁所的衛生程度,是降低旅行質量的最關鍵因素之一。
廁所只是旅行設施之一。近年來,中國不少城市在景區和公園內設置第三廁所、哺乳室和換尿片台等設施,這當然是進步,不過普及度仍然有限,衛生程度也讓人不敢恭維。
相比之下,日本一向以廁所乾淨著稱。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日本大阪梅田地下交通系統的廁所,不但乾淨,坐廁旁還有一個兒童座椅。
去過大阪的人都知道,梅田是大阪最發達最熱鬧的地方,梅田站是大阪最大的交通樞紐,中國遊客熟悉的JR 線、阪急線、阪神線和幾條地鐵線都在這里交匯。從早到晚,梅田站的人流量大到嚇人,擁擠非常。有數據顯示,摩天大樓林立的梅田站區域每天有大約250萬人次,車站流量也有85萬人次。人流量如此大的地方,廁所的使用率也很高,要想保持乾淨,難度有多大?但在日本,這些廁所就是乾淨到像沒人用過一樣。
大阪梅田站公共廁所(作者供圖)
至於廁所里的兒童座椅,我認為是日本以人為本的縮影。你有沒有試過獨自抱著孩子出門,連個廁所都沒法上的窘迫?這在國內十分常見,已經有無數家長吐過槽。但在日本根本不是問題。
歐洲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廁所來自德國高速公路上的一個簡易休息區。德國以路網發達著稱,高速設施也十分成熟,每三十公里左右必有加油站和服務區,每十幾二十公里必有簡易休息區。後者只提供停車位和廁所,僅供休息。
有一次,途經德國南部山區,在一個簡易休息區停車小憩。按理說,這種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而且全靠自助、無人看管的地方,往往都是衛生黑點。可這里的垃圾桶整整齊齊擺成一排,地上一點垃圾都沒有。走進廁所更是嚇一跳,幾個小間一字排開,里面不但幹乾淨淨,而且洗手盆、洗手液、烘手機和卷紙一樣不少,仿佛有人隨時維護,又像無人使用一般。可是真的沒人用嗎?當然不是。德國千人擁有汽車達700輛,高速公路使用率也遠超中國,隨便一個休息區都停著十幾輛車,廁所使用率也不會低,但同樣能保持乾淨。
說起景點質量,許多人最喜歡用「祖國大好河山」來形容。但國內自然景點往往污染嚴重,人文景點基本遭遇過破壞,大多為重建,甚至是毫無品味的破壞性重建。至於那些嚴重同質化的古鎮和步行街之類,更是乏味。相比之下,歐洲和日本的歷史遺跡保留更好,即使是歐洲那些因二戰而毀的城市,重建也是嚴格恢復原貌。如二戰中幾乎被夷為平地的華沙,其重建就全城總動員,搜集過往建築圖紙、畫作、照片、明信片和各類記載,原樣呈現中世紀古城風貌,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以復建身份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城市。至於空氣,藍天可是出國旅行者最喜歡的拍照角度之一,還會被拿來跟國內的霧霾做對比。很多人喜歡的博物館,國內的質量也遠不及國外,別說倫敦巴黎,即使布魯塞爾、阿姆斯特丹、慕尼黑,僅僅博物館都值得花上幾天時間。至於那些散落在各個小城市的博物館,選擇困難症患者肯定會遇上麻煩。
華沙城面貌
景點門票也是個大問題,甚至是國內遊和出境遊最大的投入差。國內景點的門票費用相當驚人,動輒三位數,連一些不知名小景點都動輒數十元。景點內的二次消費幾率也非常高,進了大門,參觀這個要花錢,體驗那個要花錢,交通工具還要花錢。在國外旅行,雖然也有大量博物館和景點需要門票,但無論價格還是二次消費幾率,都比國內低得多。
呆在家里過年?你問過自己的七大姑八大姨和舊同學嗎
回家過年曾是大多數中國人的情結,但這些年的「恐年族」越來越多,「不敢回家過年」不再是一個矯情的說法,而是許多人面對的現實。
在人口流動大潮之下,春節成為中國人僅存的相聚平台。各種貧富差距和城鄉差別集中呈現與碰撞,春節也因此被異化,各種炫耀性消費大行其道,親友聚會和同學聚會都成了攀比的競技場。所以,為了回家過年買輛車、買名牌包包和衣服都不稀奇,甚至還因此推動了租賃經濟。
除了聚會中的相互攀比之外,送禮和壓歲錢的支出也很驚人,「辛苦賺一年,七天全花光」的說法絕不是危言聳聽,去年就有個昆山小夥,過年七天花了十萬。有調查顯示,大部分受訪者的春節人情花費在5000至1萬元之間。這個人均開銷若是拿來旅行,能應付的旅行地數都數不過來。
只是花錢也就算了,花錢買心塞讓人更難受。因為過多的攀比,連聚會都有壓力,當你的七大姑八大姨和舊同學紛紛打探你的隱私,關注你的收入,張嘴就是房子車子時,你不覺得出門旅行才是最好的選擇嗎?
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平台觀點。
有錢人在家過年,窮人都出國旅行? |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