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加入LINE好友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張

作者:朱長生(華語智庫執行秘書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歐亞所研究員、上海研究院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按】三年前,為實地體驗四川西北藏區社會民族宗教事業發展狀況,我們利用近一周行程2000餘公里,走訪了甘孜、阿壩兩州的馬爾康、金川、丹巴、壤塘與阿壩5個縣的6個具有代表性的寺廟。這次行程有太多的人、事讓我們感動,也有諸多感悟與收獲。為著紀念這段經歷、這些感動,選擇一個特殊的日子,與大家分享這篇《川西北藏區紀行》。

說特殊,是因為今天還是一個人的「忌日」,她喜歡人叫艾妹,一位心地十分善良(途見拄拐吃力前行的藏族老媽媽會突然停下攙扶上車載上一程)、性格豁達豪氣、熱情好客仗義、年輕漂亮的女企業家,一次行程,一段偶遇,不想就成永別。回京後,曾兩次電詢:哥,《紀行》寫完了嗎?當時我竟渾然不知這是她在病中之問,每每想起那種渴望的聲音,難免一番自責。

藏民族是大陸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其獨特的民風民俗與生活方式,尤其是對宗教(藏傳佛教)的虔誠,頂禮膜拜、五體投地之禮,漫漫朝聖路上一步一跪一匍匐的磕長頭震撼場面,那種對宗教近似如醉如癡的崇拜,對信仰的癡迷與執著,無不令人感到神奇。四川藏區有「中國第二大藏區」之譽,是康巴文化的核心區,這里在歷史上雖被視作藏族的「邊疆地區」,但卻是藏漢文化融合得最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個地區,對維護國家統一、中國革命都曾作出過重要貢獻。帶著深深的向往與濃厚的興趣,2016年9月下旬,一個北京剛剛入秋的日子里,我們啟動了籌劃已久的「川西北藏區行」。7天下來,行程2000多公里,最長時一天行駛了13個小時。這種長途「跋涉」,是一次身體的苦行,也是一場視覺的盛宴;是一次藏傳佛教禮俗、藏漢文化交融歷史知識的洗禮,也是一次紅色之旅,掀起了靈魂深處對生命意義的拷問,強烈震撼之餘,也引起了一些更深入的思考。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2張

中國工農紅軍長征班佑烈士紀念碑

入川會合

20日,北京是個渾濁的晴天。太陽的光線隔著秋霾,看上去不是那麼清爽,但也算溫暖。中午12時10分左右,同行的小韓,一位看上去內斂而不張揚、文靜而又腹有詩華、內秀於中的同事打來電話,告之「車子馬上就到」,聽罷,我提上早已收拾妥當的行李箱,與愛人打聲招呼便下了樓。剛剛走出小區,小韓已隨車到了。放好行李,便趕往首都3號機場。我們搭乘的是國航CA-4108航班,北京時間14時準時起飛,坐在飛機上,無他,我一路閉目思考著這次的行程安排。四川藏區位於川西北高原,是大陸五大藏區(川、藏、青、甘、滇五省、區)的結合部和交通樞紐,內地連接西藏的重要通衢,自古就是「漢藏走廊」,包括甘孜藏族自治州(18縣)、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13縣)和涼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縣(共32個縣)。這里面積24.97萬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總面積的51.49%,有藏、漢、羌、彝、回、納西等6個世居民族,總人口超過200萬人,藏族占本區人口的64%。我們預先計劃,利用8天時間,前往甘孜、阿壩兩州的金川、丹巴、色達、壤塘與阿壩5縣的6個具有代表性的寺廟和1個(五明)佛學院走走看看,實地了解藏文化與漢藏文化的交融(流)史,感受漢藏一家親,同時,也感受或了解一下藏族同胞當下生活狀況,可以說是為增進民族團結而來。17時10分左右,飛機平穩地降落在成都雙流機場。成都是個陰雨天,一下飛機感覺比北京氣溫要低上個二、三度。四川省南亞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的幹部小孫前來接機。車上一邊聊著成都的近來天氣狀況,一邊談著第二天的安排。小孫直接陪我們趕到了賓館入住下來。晚餐安排在賓館。省政府辦公廳一辦公室高主任與省南亞經濟文化交流中心秘書長冉博士專程趕來,與我們共進晚餐。席間,高主任與我們相約,次日早8點餐後退房,與專程陪同我們一同前往藏區的李老師會合,冉博士則邊向我們介紹情況,邊抱歉的說,因有尼泊爾客人相陪,此次不能一同前往,告訴我們,「此去景色不錯,但身體要做好吃苦的準備!」

出行首日

初識李老師。21日清晨,經過前晚的小雨後,成都的天氣多少有些放晴,盡管風沒有把烏雲完全驅散,天空還有一種灰濛濛的感覺,但光線還是倔強地透過遮擋輻射到地面,照在身上,感覺還是比昨天到時要暖和得多。早飯後,我們按照前一天的約定,準時退房,整裝出發去接此行嚮導兼策劃李老師。20多分鐘後,來到了李老師的居所,這是一處略顯陳舊的院落,高主任打過去電話,很快從一處房落里走出一位中等身材、滿頭烏發、兩眼炯炯有神、身披黑呢子大衣、看上去也就65、6歲(實際已73歲)的長者,手中拿著3串佛珠,高主任見狀急步上前打招呼,不用說這就是李老師了。高主任把我與同行的小韓介紹給李老師後,李老師一一與我們握過手,寒暄幾句,給我們每個人送上一串佛珠,隨口說出一句,「開過光的」。李茂老師我是第一次相見,但大名卻是早有耳聞。李老師經歷傳奇,少數民族(藏族),當過活佛又是黨員:2歲時曾被尋訪認定活佛,並得到十四世達賴首肯,自幼入寺為僧,少年時離開寺廟走向社會,20世紀50年代末參加工作,當過鄉、林(牧場)的基層黨組織書記、革委會主任、派出所所長,阿壩州地方志辦公室主任、主編,直至州宗教局局長、州委與州政府顧問;既是官員又是學者:在為官的同時,長期從事民族、民俗與宗教等問題研究,著述甚豐,有數百萬字的相關作品問世,榮獲編審、教授與研究員職稱,可以說是官學兼修。

午餐馬爾康。李老師帶著他的一個英國留學的侄子,坐的是一個到金川辦事的搞旅遊地產生意的朋友的車,在前面開路,我們的車緊隨其後。三、四十分鐘後,出得成都市進入郫縣境內的唐昌鎮,李老師所在的前導車在北街青年巷一個小餐館前停了下來,一問還有一輛車要一起同行。在等人的時間里,我掏出手機,跟身旁同行的小韓說了句,「選個景留個影吧!」小韓人很機靈,以前學過攝影,懂得技巧,四周看了下,興奮地說道,「這兒就是一景兒!」回頭順著他手指方向望去,但見三、四米處立著一塊石刻,中間鐫刻著「唐昌梁家大院」六個醒目的紅色大字,上書「四川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落款是「四川省人民政府二〇一二年七月十六日公布」「郫縣人民政府立」等字樣。說景景就在,這真是一個奇葩,不由得我們都笑了。近觀石碑背面,這才知道,梁家大院為晚清時期一梁姓大戶人家的院子,深藏背街小巷,屬典型的清末民初川西民居建築,是唐昌鎮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價值最高的古建築群。它建於清鹹豐年間,總體面積達四千餘平方米,共九十七間房屋,院壩六個,天井五個,各院均不相同。被先後列為(成都)市、省兩級文保單位。了解到這些,拍個照,時間也就差不多了。在此增加了3個人,一位年輕的女企業家、一對搞網路的新人,都與李老師相熟,一輛車。這樣,三輛車雖不算浩大,但也可算一個小車隊,就又重新結伴出發了。途經汶川縣城,小停了一下,所經過之處,絲毫沒有8年前經歷過大地震破壞的感覺,也看不到那種痕跡,反倒看到了一個新興小城的崛起與勃勃生機,這也是黨和政府高度重視災區重建、全國各地積極援建的結果。從成都經過6個多小時的行駛(包括中間停歇),14點40分左右,我們來到了阿壩州首府馬爾康市,這是一座東西狹長的小城,南北兩山相夾,一條小河穿城而過,上學的中小學生服飾美觀、漂亮,不同於京城,有著獨特的韻味,建築帶有典型的藏、羌民族風格。馬爾康藏語意為「火苗旺盛的地方」,引申為「興旺發達之地」。午飯安排在一個名叫「四滿香」的飯店,分上下二層,有個二、三百平米的樣子,由於已過午飯時辰,店里已沒有什麼客人。午飯是由草登寺管委會主任石高讓安排的,為了迎接我們的到來,他早早帶人從寺里趕來。

前往草登寺。15點36分,飯後我們未做任何停留,即刻離開馬爾康,趕往草登寺。草登寺位於草登鄉代基村,距馬爾康市區87公里。走了30多分鐘的省道,便脫離了公路,拐上了單獨去代基村坑窪不平的道路。一路較少看到人家,見到的寥寥不多的人家,住房均為石頭房,砌得相當整齊,燒火做飯用的木材劈的一段段,整齊的碼起來,一看便知主人一定是個勤勞、做事認真、講究美觀之人。道路很窄,單車稍顯富裕,迎面遇車根本無法同行,需要一方主動退讓才能錯車,所幸一路下來,迎面所遇8、9大小車輛,相遇雙方都主動尋求後退避讓。這說明司機是有素質的,這里的民風好,特殊的道路環境也塑造人,與人方便與己方便,這在大城市是不多見的。行走在兩山之間,路的右面是一條河流,緊貼山腳,河的右側又是一座陡峭的大山,這讓我對「山水相連」第一次有了深刻的感性認識和實地體會,是那麼的真切。經過兩個多小時的顛簸,前面一個村莊映入眼簾,從建築群的狀況來看,目的地應該是到了,車上人也都是這樣期盼著,漸漸地越來越近,進得村莊,不時見到三三兩兩的僧人在村里往返,果真這里就是草登寺的所在地。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3張

草登寺景觀

草登寺整個寺院順山勢起伏而建,由大經堂、小經堂、活佛寢宮、醫方明經院、護法殿、密宗院、殊勝塔等具有濃鬱藏族特色的大小建築組成。據史載:草登寺系八世格爾底活佛洛桑臣烈創建的二十座格魯派寺院之一。寺院左右環繞兩河、山前亦有吉兆祥瑞之象,是一座佛業無量講經修道的寺院。寺廟內現保存有上百年歷史的壁畫、唐卡和法床,還有大量佛學著作。屬黃教格魯派寺廟,帶有濃厚的密宗色彩,是馬爾康市境內最大的格魯派寺院之一。該寺建於明清時期,因轄七村,故名草登寺(草登:藏語譯為七村)。1983年開始開放,現占地面積約7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7萬平方米。寺廟內設三大學院,密宗學院和顯宗學院研習佛學經典,藏醫學院研習藏醫經典及天文地理知識。草登寺現有僧侶300多人,堪布和活佛10餘人。信徒從草登、馬爾康市逐漸擴增到北部的紅原縣、阿壩縣、南部的金川縣、東部的理縣以及西部的壤塘縣,成為周邊2萬信眾的朝佛聖地。

草登寺內觀辯經。我們一行人在寺廟管委會主任石高讓的引導下參觀了大經堂、小經堂、護法殿以及寺內保存的壁畫、唐卡,之後,又來到了一處院落,這里二、三十名喇嘛分聚兩處正聽著兩個人用藏語在爭論著什麼,一旁的李老師告訴我們,喇嘛們在辯經,這對我們一行人(除李老師外)還是第一次實地看到,十分好奇,於是近前觀看,並紛紛用手機記錄下辯經場面。辯經,是一種關於佛學知識的討論,即辯論佛教教義,一般採用一問一答,一問幾答或幾問一答的方式。它在佛教史上一直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釋迦牟尼曾與外道師辯經無數次都取得了勝利,使得外道信徒心服口服轉而心向佛法,才使得佛教發揚光大。相傳玄奘西行至印度,也曾與眾僧辯經而獲勝,贏得了印度各教派的尊重。辯經在格魯派中尤為受到重視,在格魯派的各大寺院內,僧人自幼就要修習辯經之法,通過不斷的辯論來獲得對佛法最精深的理解。一旁的李老師邊看邊給我們介紹,喇嘛們通過這種富於挑戰性的辯論,交流所學心得和所悟佛法,這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特殊的學習方法,也是發現和選拔人才的一種好方法。每到這一時刻,喇嘛們會三三兩兩圍坐在樹下,然後開始辯論。往往有一方先提問,一方作答,雙方唇槍舌劍,言詞激烈,通常會爭得面紅耳赤。辯論者還借助於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看著看著,盡管不知道他們在爭論著什麼,但我們也著實被這一場唇槍舌劍、面紅耳赤並輔以相應的手勢與肢體語言場面所吸引、所陶醉……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4張

喇嘛們在辯經

「燭光」晚餐。晚餐安排在寺廟在村子里經營的一家店面不大的藏餐館里,自然又是寺廟管委會主任石高讓掏的腰包。一行人分成兩撥圍坐在沙發桌前,晚餐是地道的藏餐,煮熟的大塊犛牛肉、肉腸、山野菜、糌粑、牛肉包、餅、酥油、奶酪、酥油茶,豐盛而量足,吃著吃著,突然之間停了電,一旁的喇嘛馬上找來了蠟燭點上,同行的不知誰順口說了一句,這簡直就是一場「燭光晚餐」。席間,高主任學著喇嘛的樣活起了糌粑,李老師則邊吃邊介紹起了糌粑的特點。「糌粑」是炒面的藏語譯音,它是藏族人民天天必吃的主食,在藏族同胞家做客,主人一定會給你雙手端來噴香的奶茶和青稞炒面,金黃的酥油和奶黃的「曲拉」(幹酪素)、糖疊疊層層擺滿桌。糌粑是將青稞洗淨、晾乾、炒熟後磨成的面粉,食用時用少量的酥油茶、奶渣、糖等攪拌均勻,用手捏成團即可。

夜宿金川。餐後,已經是21點20多分了,我們與寺廟管委會的喇嘛們一一道別。同行的一對網路新人則留了下來,表示要在此住上幾天,泡泡溫泉,再赴西藏自駕遊。這兒附近有個寶巖溫泉,有6只泉眼,最大的20平方米,最小的8平方米,水溫在40度左右,富含硫磺等多種礦物質,對風濕、關節炎以及各種常見的皮膚病有顯著療效。這樣,剩下我們6人繼續前行。晚上走起來給人的感覺就是快,盡管同樣的路,但已然沒有白天的那種顛簸、漫長感。進入金川縣城時已是夜間23時30分許,街燈下的小城給人感覺,路面不是很寬,盡管小巧,但很整齊,讓人喜歡、驚奇。賓館是李老師提前提前訂好的。入住的瀾峰賓館的房間也秉承了縣城的特點,房間整潔、小巧而精致。第二天才發現原來是縣武裝部的賓館,這讓人稱奇,一個僅有萬餘人城市人口的小縣城武裝部竟然會有自己的賓館,而且檔次還不低,從內部環境看,達到了三星加的水準。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5張

金川縣夜景

金川兩日

金川縣城雖然不大,但名氣不小,乾隆曾大動幹戈,兩次發兵,平定土司相爭、犯上作亂,耗銀萬億兩,損失巨大。金川藏名「促浸」或「齊浸」(音譯),意為「大河之濱」,又稱「然旦」,以其古代部落首領房名得名,也曾用名靖化。它位於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處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大渡河上遊,因境內河流大金川(大渡河上遊)得名,而大金川因沿河流域有金礦而得名。金川素有塞上江南、嘉絨故土、中國雪梨之鄉、東女國之美譽。地表海拔在1950米至5000米之間,是一個歷史悠久的邊陲重地。金川歷史,可以追溯到三千年以前,這里還是中原文化起源地。金川縣幅員面積5550平方公里,有藏、羌、回、漢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人口占75%,是一個多民族聚居、以農業為主的高原山區縣。

22。盡管前晚休息得較晚,但22日清晨4點多我便從夢鄉醒來,是因為換了環境,還是心里有事睡不踏實,抑或是一種高原反應,要知道這里海拔可有2100米左右,還是多種情況兼而有之,總之,睡得不是十分踏實。見再也難以入睡,只好不情願的爬起,沖個熱水澡,穿好衣服,起身打開隨身攜帶的筆記本電腦,瀏覽起新聞來,不知不覺間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這時,窗外意外地響起了久違的軍號聲,感到突然,也感到親切,同時也喚起了我久遠的記憶。後來才得知,這是縣里唯一的駐軍武警中隊的起床號聲。金川是個小縣,城區人口才1萬多人,全縣人口也不過7.3萬人。軍號響起,整個縣城的人怕是都能聽到,我想,人們大概也早已養成了聞軍號聲而起的習慣了吧。

早上8點30分,我們相約出去吃早餐。路上,與金川縣委常委、宣傳部鄭部長相遇。鄭部長與李老師相熟,是專門過來陪我們吃早餐的。鄭部長個頭不高,但十分健談,是個土生土長的當地「土著」人,19歲就參加了工作,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金川的發展。在鄭部長的引領下,我們走進了縣政府樓前廣場商業街的一個不大的吃店。早餐每人滿滿一大碗羊肚湯,店家很實在,羊肚占了大碗的接近一半,羊肚燉的極爛,用同行的高主任的話來說,入口即化,雖然有些誇張,但我敢說這絕對是我平生吃過的最好的羊肚湯,就著蘿蔔小鹹菜,吃著暄騰騰、熱乎乎的白面花卷,愜意極了。我胃口大開,連吃了3個花卷,喝了3碗羊肚湯。早餐在熱情友好的交談、味覺感官滿足的氛圍中結束。稍事休息後,鄭部長就親自陪同我們前往廣法寺。

廣法寺與北京雍和宮、山西五台山、西藏普化寺並稱清代四大皇廟。它位於金川縣南,安寧鄉末末紮境內,距縣城23公里。這是個陰雨天。鄭部長是個「金川通」,專門拉著我坐到他的車里,20多分鐘的路程里,鄭部長一直滔滔不絕,把金川名字的由來、美麗的傳說、豐饒的特產、歷史傳統、宗教文化為我娓娓道來。從鄭部長的口中,我得知:金川文明亦久遠,有據可證的可上溯到5000年史前文明;金川的雪梨聞名全國,多達86個品種,以雞腿梨為梨中之王;金川是嘉絨藏族(講嘉絨語、以務農為主的農區藏人)的精神家園、聚居地之一,嘉絨藏族曾受治於十八土司;金川……,等等。廣法寺原名雍仲寺,「雍仲」寓意萬德吉祥和永恒不變,雍仲拉頂寺早期為雍仲本教的著名三大寺之一。廣法寺為乾隆賜名,禦書「正教恒宣」匾額,懸於殿堂。廣法寺建築雕塑宏偉壯觀,富麗堂皇,正殿西南而立,純金屋頂映日生輝,前後四門有四座藏經塔,玲瓏古樸,輝映生彩、寺內鐘鼓齊鳴,誦經朗朗,聚僧曾達2000 餘眾,嘉絨佛徒凡欲進西藏深造,無廣法寺所授名號,入藏無果,有則能優厚晉級。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6張

廣法寺

不巧的是,寺院住持班瑪仁清活佛去阿壩參加師傅慶生活動去了。接待我們的是住寺的僧尼,廣法寺不實行住寺制,僧侶(信徒)閒時務自己的事,有重要活動與宗教活動時前來,鄭部長對此是極力推崇,認為是個好方式。一路上也沒少聽李老師對班瑪仁清活佛的介紹,擔任住持以來,四處化緣,極為辛苦,籌得善款,全部用於寺廟建設與發展。對自己苦、對他人好,苛刻自己、善待朋友,接待友人捨得,對自己節儉。活佛一次請李老師吃飯,給李老師點了好幾個菜,而只給自己要了一碗面,生活極為簡單,要知道他並不缺錢。在廣法寺內,有一處功德榜(薄),記錄著全國眾多省市有貢獻的信眾名單、捐助的善款數。依靠跨越藏區全國範圍內的信徒眾籌資金供養、供建是廣法寺生存的一個突出特點。

寺院內,兩側長著兩顆獨具特色的金桔樹,獨特在樹上所結的桔子分青桔與黃桔兩種顏色、四年所結果實同在一棵樹上,謂之「四世同堂」。院外,門兩側還種有兩棵奇妙的蒼柏。

出得廣法寺,鄭部長要趕回縣里參加常委會,主管旅遊的美女魏副縣長前來接替鄭部長陪同我們到下一個目的地,驅車前往擁忠達吉嶺寺。魏副縣長是位詩人,也擅長散文,以靜子為筆名,發表了許多散文與詩作,著有詩集《守望牧歌》,是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阿壩作協副秘書長。擁忠達吉嶺寺位於丹巴縣巴底鄉。在去往達吉嶺的路上,途經馬爾邦村時,魏副縣長的前導車專門停了下來,指給我們看不遠處的一處碉樓,說,那就是有名的中國碉王—關碉。我們順著她手指的方向望去,三、四百米開外,一座碉樓威然矗立。即便是在現代,在川西北偏遠的農村,這麼一座建築聳立在山坡高處,實在叫人稱奇,更別說300多年前了。關碉高達49.5米,是目前已知保存較好的最高古碉,被譽為「中國碉王」。石碉的功能,大約可分為軍事防禦碉、官寨碉、通訊預警碉、界碉、風水碉等五大類。軍事防禦碉是現有石碉中最常見的一種,多修建於村寨內及其附近入村寨的要道旁、交通要隘、渡口、關卡等地,屬軍事防禦性工事。上世紀40年代,著名學者馬長壽先生在考察井岡山五次反圍剿的碉堡時指出:「中國之碉源出四川,四川之碉源出金川」,這是嘉絨藏族對豐富戰爭藝術的傑出貢獻,著名美國記者索爾茲伯看到金川的石碉驚嘆,這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明珠。蒙蒙細雨中,大家用手機、相機紛紛拍了幾張照片,又重新上車繼續前行。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7張

關碉

相較於草登寺,通往擁忠達吉嶺寺的路要好走得多。感覺也就四、五十分鐘時間,便來到了一處村落,我們下得車來,順腳來到了一個院落,這便是擁忠達吉嶺寺的接待處。寺廟管委會的人給我們引到一個接待室,倒上奶茶邊聊邊等起主持來了。說話間過去了二、三十分鐘,主持終於從寺廟趕了過來。讓我們感到詫異的是主持的年輕,一眼看上去,一位身披紅色袈裟、個頭1米65左右、年方20多歲、眼戴一副眼鏡、一派書生模樣的喇嘛,從車上下來。如果不是寺廟管委會主任的介紹,我們沒有人會相信,這就是管理著一座有1350多年歷史的寺廟主持。午餐是寺廟管委會安排的,主持已用過午餐,但一直在桌上陪著我們,間或回答著我們提出的問題。閒談中,我們得知當前藏傳佛教主持當選有3種模式,一是尋訪認定、二是繼承、三是推選,主持本人是屬於第二種繼承,從其祖父手中接管主持的職位。擁忠達吉嶺寺現有僧侶30多人,主要依靠周邊2萬多信眾供養。餐後,我們隨主持乘車前往寺廟。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8張

擁忠達吉嶺遠觀

擁忠達吉嶺,又稱巴底達吉嶺,藏語「擁忠」 意為:擁忠苯教,「達吉」意為:繁榮、興盛,「嶺」意為:大寺廟。寺廟位於四川省丹巴縣巴底鄉達吉嶺(水卡子村),是嘉絨地區十八大土司中巴底土司管轄的擁忠苯波教古寺之一,於唐高宗永徽八年公元(658)年由擁忠苯教德高望重的尊師恰啦·索朗堅參又稱(桑吉喏布)大師主持倡建。寺廟坐落在巴底大鵬展翅神山腳下,此神山象徵著勝伏一切天龍。左則有形狀如同大象一般的神山懷抱,右則是形狀如同雄獅般的本尊搭拉密巴神山懷抱著。正對面是‘噴焰摩尼’神山,象徵著人界財運昌隆。左右起著兩條長長的山,聖經中稱作雙龍戲珠。前面流淌的是清澈的大渡河(是多康地區四大河流之一的嘉穆歐曲),如獻上的一條潔白的長長哈達。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9張

忠達吉嶺寺

具有一千三百五十多年悠久歷史的古老寺院傳承賢德活佛三十六代,僧人曾多達五百多人,其中第二十二代活佛恰啦·擁忠降參乃是擁忠苯教第二大祖師念邁西饒降參大師的根本上師,首次在該寺活佛前接受沙彌戒,因此本寺在整個苯教寺院中極為神聖。歷代活佛們在嘉穆絨甚至在藏漢各大區域發揚擁忠苯教,為整個白帽苯教及六道眾生作出重大的貢獻。

該寺有著維護統一的愛國傳統與傳承。清朝乾隆王平定兩金川時期,由於寺院活佛阻止僧人及所有百姓參與叛亂事件,故隨後的‘滅苯興佛’中,乾隆皇帝仍特許本寺保留信奉擁忠苯教。民國二十四年間該寺成為中央政府直接管理和文物保護重點寺院,並特賞賜寺院牌匾和公章。紅軍長征途中,也曾為紅軍提供過居所及其他幫助。故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政府代表團曾向其贈送過一面錦旗,至今仍懸掛在寺廟的接待室內。寺廟接待室內還張貼著守法傳教之類的宣傳標語。

回來的路上,我們又專門到了一個村子,在與李老師相熟的一個晚輩家里,小坐了一會兒。其實,主人已經準備了飯的。盡管在寺廟吃過飯時間不長,但礙於主人的熱情與情面,大家還是動了筷子。李老師介紹,年輕男主人是個嘉絨藏族,在內地打工,這是回家來看看,過後還要走。女主人的廚藝特別好,特別是核桃餅做得脆香,令人印象深刻。見我喜歡,臨行還給北京來的客人我捎帶上十多個,連吃帶拿,很是不好意思。

回到賓館已是傍晚時分。晚上原定是縣委書記要陪大家一起吃個便飯,不想州長前來檢查工作,常委們還要開會,只好委托縣招商局局長吳永紅出面接待大家。吳局長有一米八幾的個頭,長得十分英俊,性格開朗、健談、多才多藝、能歌善舞,可以觸景生情,現編現唱,繼承了民族的優秀基因(也是嘉絨藏族)。席間,阿壩州長與金川縣書記跑來跟大家寒暄。

23。9點30分在賓館早餐,依然由吳局長陪同。飯後10點許,吳局長陪著我們一起去逛老街。

金川縣城共有老街、老城與新城三個部分組成,老街、老城已經飽和,不再發展,新城建設在進行中。老街古稱阿爾古,位於龍家山腳下的台地上,在清乾隆年間已初具規模,迄今已有210年歷史,是舊時金川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老街很有特色,保持著舊時建築的風格,古老的房屋建築,幽長的青石小巷,古色古香,路面十分整潔利落。這里有農家樂、驛站(旅店)、民居、中(初、高中)小學。幢幢街房體現著中國民間傳統藝術,至今完好地排列在東西數十公尺的街道兩側。鮮為人知的城隍廟、陜西館、禹王宮、湖廣館、貴州館、龍王廟、關帝廟等等眾多古建築群鱗次櫛比。這些古建築遺址,不但是研究古羌、嘉絨藏族、多民族事例的實物依據,也是研究巴蜀文化的實物依據。尤其令人景仰的是,這里還分布有14處革命遺址,文物保護得比較好,典型的有蘇維埃政權所在地、蘇維埃商店、藥店、徐向前紅五軍團部、紅軍第33軍回民獨立連連部,以及紅軍時期的軍工廠等。1935至1936年紅四方面軍3萬多人曾在此休養生息,休整長達14個月之久,並在此發動群眾、實行土地革命,建立紅色政權,組建藏族、回族革命軍隊,創建革命根據地,也在此留下了大量的遺址和文物。這里有中國第一個藏族革命政權機構一一格勒得沙革命政府遺址,大金省委遺址,有綏靖縣委、總政治部、五軍團等遺址,還有徐向前、李先念、康克清等紅四方面軍老前輩住過的遺址。李老師介紹,蘇維埃政權存續期間在此樹立了新的社會風尚:舉辦集體婚禮、倡導漢藏通婚,藥店的設立則打破了有病問神而不知吃藥的愚昧,紅軍大部隊離開時,3000多金川子弟兵跟隨紅軍北上抗日。在漫步老街這些紅色遺址,感受紅軍當年在此轟轟烈烈地開展群眾工作、革命鬥爭的情景時,手機里突然傳來一聲震動,低頭一看,是移動公司發來的手機報,報導,當日習近平總書記前往軍事博物館,參觀「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習總書記強調,80年前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號召,銘記紅軍豐功偉績,弘揚偉大長征精神,在做到「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做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長征路上萬眾一心、頑強拼搏、奮勇前進。頓時一股熱流湧上心頭,同一時刻,我們在老街重溫長征精神,意義不凡。老街街區不足5平方公里,一路走下來,也用去了一個多小時。老街從1776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平定金川開始建成,是乾隆打金川的歷史見證,同時又是阿壩州境內規模最大、種類最多、最為集中的紅軍革命紀念建築群,厚重而深刻的紅色文化內涵賦予它重要的歷史地位。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0張

在賓館大廳稍事休息,我們便前往新認識的當地女強人艾妹(大名艾志芬)的果園—-花果山。艾妹是位80後,說話辦事乾脆利落、風風火火,接人待物落落大方,一看就是個典型的潑辣四川女生。艾妹是個地道的女漢子,是當地商會的副會長,經營的果園占地500多畝,人稱當代女「土司」,對此,她也很受用。12點45分,我們來到了城外的花果山,一眼望去,第一感覺就是果園大、藏區風情,園中有園。一碉立在園中園前,似在為園主站崗放哨,保佑園主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1張

碉立在園中園前

的平安。園中園周邊開滿了各色的鮮花,同行的小韓低聲告訴我,這就是格桑花!我為之一震,頓時肅然起來,這就是聽之千百遍的格桑花?!閒談時,陪同的吳局長告訴我,格桑花又叫「八瓣梅」,看上去跟東北老家的一種花十分相似。園中園內藏式風格的吃住玩娛樂生活設施齊全,房間內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2張

格桑花

加上藏式氈包,一次接待三、五十人的用餐、一、二十人的就寢沒有問題。春、夏、秋三季,五、六朋友相邀,遠離城市喧囂,周末舉家度假,賞花(景)品果,呼吸新鮮空氣,領略自然美景,換換躁動疲憊心情,這兒怕是個最好的選擇。主人在半途接我們的同時,告知有急事要辦,沒有隨我們回來。員工熱情地為我們遞上茶水、端來雪梨。雪梨品相誘人、汁足口甜,是我見過、吃過的最好雪梨,沒有之一!午餐有蓋包牛肉、豆皮韭菜餅、酸菜玉米湯等主副食十幾個,供我們五六人之用,而且有許多不僅是我、就連家在成都的高主任也是第一次聽說、第一次看到、第一次品嘗,足見為了迎接我們的前來,主人的刻意與用心,歡迎是真心的,令人不由的心頭一暖。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3張

艾妹經營的果園—-花果山

14點45分,飯後我們前望觀音橋鎮。半路趕回的東道主艾妹光顧陪我們聊天了,沒有來得及吃一口飯,便吩咐帶上店家剛剛送來的、沒來得及做的野豬肉,執意要同吳局長一同陪我們前往。進入觀音鎮,第一站,吳局長帶我們來到了煨桑塔。「桑」在藏語中的意思是「清洗、消除、驅除」等淨化之意,煨桑就是用松柏枝焚起的靄藹煙霧,是藏族祭天地諸神的儀式,是藏民族普遍流行的一種宗教祈願禮儀。觀音橋煨桑塔是目前世界最大的。吳局長為我們介紹,每年正月初三,這里的人最多。為了方便遊客,鎮政府在這里設立了便民服務點,免費提供茶水,同時出售煨桑用品。早在前一天晚上,吳局長便提醒我們,煨桑祈願時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先大家、後小家(先國家、後自家),這會兒又再次提醒我注意。我心中劃了個問號,但最終還是忍住了好奇心,沒有問為什麼。入鄉隨俗,我們一行人跟著吳局長的樣子,拿出20元錢,買上一小捆松枝、一內裝青稞、一小瓶二鍋頭酒的小塑膠袋。吳局長還對我說,煨桑是拜觀音的必要步驟,每個前來拜觀音的人都必須先煨桑,那升騰起的縷縷青煙,就是鏈接觀音的一條紐帶。煨桑事畢,大家抖抖身上的灰塵,在偌大的廣場上又選取景點,可能用手機、可能用相機拍下幾個景存儲下來後,便上車繼續下一個行程——前往觀音寺。

觀音寺坐落在海拔3685米納勒山半山腰,是藏傳佛教寧瑪派(俗稱紅教)寺院,藏傳佛教聖地之一,有藏區第二布達拉宮之稱。因主供四臂觀世音菩薩而得名。傳說公元7世紀時,人們在地下發現了一尊天然形成的、長有四個手臂的觀音狀器物。人們堅信這是天然形成的神物,故稱其為天成觀音,並建廟供奉。在藏語中,四臂觀音稱為「土基欽波」,因此,這座觀音廟又叫做「土基欽波寺」。據說廟中觀音菩薩與西藏布達拉宮以及五台山之觀音菩薩本為同根三姊妹,故該廟名氣頗大,香火旺盛,布施豐厚。到觀音廟朝拜是很多虔誠信徒的畢生夢想,幾百年來朝拜者絡繹不絕。作為藏地佛教聖地之一,每年不僅有數以萬計的州內信眾前往朝拜,還有來自青海、西藏、甘肅以及國內的信眾前來朝聖。寺內主要建築有正殿、經堂等。寺廟殿堂為一樓一底兩層式建築,正殿供奉的觀音菩薩像的帽子用金、銀、珊瑚、翡翠等珠寶熔鑄而成,兩側有蓮花生塑像和103座釋迦牟尼塑像,以及銀塔和經書。殿內幾百盞酥油燈日夜長明不熄,還有一盞能盛千斤酥油的銅燈。吳局長向我介紹,他曾擔任過寺廟所在鄉——觀音橋鄉的黨委書記,到這里祈願是很準的,十多年前,他曾參與一個攝制組到這里拍片,為劇組跑前忙後,十多天下來,劇組給了他2000多元的酬謝,他分文未留,全部捐給了寺廟。他在觀音像前祈了個願,事後,上天送給了他一對龍鳳胎。至於真假,我不願去考證,但有一點,進得寺內,瞬間確有一種不同其他寺廟的莊重、肅穆之感,許是潛意識中信了吳局長的話,許是自幼日積月累累積起來的聽了太多觀音菩薩救苦救難、普渡眾生的傳說故事,肅然起敬的緣故。

下山過程中,前面艾妹開的車,走著走著,突然在三位手拄拐杖吃力地向山下走的藏族老媽媽面前停了下來,我們跟在後面不知何意,也自然地停下車來,很快的,好心的艾妹下得車來,上前把三位朝聖歸來的老媽媽扶上自己的車,載上一程。瞬間,我的眼睛濕潤了。

來到山下,我們又遇見了一位專程從成都趕來的新朋友,萬馬置業產業發展部經理何翔飛。看上去小何不過三十,性格很好,愛笑,原計劃在成都就與我們同行的,但因時間沒有跟李老師協調好,搞錯了,耽誤了一、二天行程。這次是專程趕到這里與我們會合的。晚上下榻在觀音橋鎮引資興建的聖喜德大酒店,這是當地最好的一家準四星級酒店,生意十分火爆,吳局長介紹,給我們定房時已沒有多餘的房間。晚餐在酒店安排的,何經理因來晚了,執意埋單,聊表歉意,自然,艾妹帶來的野豬肉也成了盤中美味。

24日,趕往壤塘縣覺囊寺。9點20分早餐後,與吳局長、艾妹在賓館握別,離開了觀音橋,前往壤塘縣覺囊寺。覺囊寺是藏傳佛教覺壤派的根本道場,指的是一組寺廟群落,其中以確爾基寺為第一大寺。12點40分左右抵達目的地—-覺囊寺主寺廟確爾基寺,該寺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本來還可更早些到來,坐在前面車上的李老師漏看了路標,我們這輛車的司機小劉則以為又要去色達,也就沒有吭氣,一路跟來。將錯就錯,走錯了路,就這樣多跑出30多公里的冤枉路。一路路況倒還不錯,國道、省道級標準。縣城不大,但建設得很好,由於城邊地勢高於城中,放眼望去,在陽光的照射下,金碧輝煌,十分耀眼。確爾基寺廟在壤塘縣中壤塘鄉,坐落在則曲河東岸,占地面積2625平方米,為木石結構的藏式建築。由經堂、藏經閣、佛塔等組成。供有高僧靈塔4座。我們沿壤塘縣城邊緣而過,沒有進城,直奔寺廟而去。確爾基寺的住持不在,去阿壩參加奪登寺住持澤爾清三世法王80大壽的慶生活動了,迎接我們的是一位年約40多歲的僧人,帶著六、七位二、三十歲的小和尚。他們熱情地把我們迎接到了寺廟的圖書兼接待室。室內牆壁上貼著用藏漢兩種文字書寫的宣傳標語,落款是縣司法局。午餐是在寺廟吃的,寺內眾僧為我們端上了早已準備好的廟餐,每人滿滿一碗不知用什麼油熬熟了的人參果,撒上糖,攪拌均勻,吃掉一半再加上一勺酸奶,沾著餅子,喝著奶茶。說實話,如果不是過於油膩的話,滿滿一碗可能還不夠,結果遺憾地剩下少許。李局長邊吃邊與領頭的僧人聊著天。飯後,把我們領到了 「康沙」佛殿,把佛殿的布局、唐卡、壁畫寓意、供奉的諸佛(神)、珍藏的經典、寺廟的歷史與發展娓娓道來。寺廟對我們這次來還是很友好很重視的,盡管住持不在,但由於李局長的事先協調與面子,寺廟方還專門拿出了輕易不示外人的鎮寺之寶,主要有:文成公主親手繡制的《藥王佛》唐卡一幅、東壤塘寺創建者仲氏頭蓋骨一副(上面可以看到酷似藏文字母和佛像的裂紋)、空行母蘇卡四德的頭顱(中間有一尊佛像)、佛祖釋迦牟尼8歲時的手印、年代久遠的法勝古佛的佛牙舍利等等,都是十分珍貴的古代文物。看到這些珍品,在場的人不禁暗暗稱奇,每一份文物都記載著一段歷史佳話、傳承著一種文化,有著令人充滿一探究竟衝動的歷史之謎、故事與傳說,是歷史與現代的對話。參觀後,我們送上供養(兩桶油)、一些書籍(漢藏文化交流),與熱情的僧侶合影道別後,便匆匆趕往下一站——阿壩縣。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4張

確爾基寺

又遇「草登路」。從覺壤寺到阿壩縣的路況不好,還沒修整到這里,堪比去草登寺的路。離開成都的當天,我們去草登寺時,一路顛簸下來,李老師發誓,再也不走這種路了;在修好路之前,再也不來草登寺了。坐在顛簸起伏的車上,我玩笑似地說道,李老師這話說得有點早嘍!大家哄然一笑。好在已經開始為修路做基礎性的工作,一些公司已經開始進駐,最早看到的是山東臨沂的一家公司的簡陋辦公與住宿房,再往前走上十來分鐘,便看到了一台挖掘機與8、9工人在拓路、填坑。他們這是在做前期的鋪墊性工作,預示著下一步將會大規模展開修路。再往前走上一段,又看到湖南省的一家公司在進行著同樣的工作,不過他們投入的人力、機械就遠不是臨沂所能比的了,不時地能看得見。由於施工的關係,路上不得不經常停下車來,等待放行。就這樣在坑坑窪窪、高低不平、亂石充斥的路上一路走來,人遭遇的是筋骨皮肉之苦,車又何嘗不是呢?這不,走了近4個小時的時候,車開始出現打方向誤差問題,司機小劉根據經驗敏銳地感覺到有問題了,停下車來查看,果然車右後胎癟了,顯然被軋。幸虧小劉發現及時,不然再繼續走下去的話,很容易造成車軸的斷裂,後果嚴重。手機沒有信號,無法聯繫走在前面的車告之情況並尋求幫助,只好自己動手。「最擔心的就是這種事,還是發生了」,司機小劉嘴里邊說著邊麻利地查看起後備胎的位置與拆卸方法來。我們坐的車是輛新買的車,備胎是內嵌式的,置於底盤尾部,小劉還是第一次遇見這種情況,與高主任兩人看半天也不得其法。先是找鉗子,車上沒有,我與小韓去攔過往的車,一輛路過的小麵包車停了下來,一問,司機說,沒有,高主任再解釋一番,車上的乘客替司機解釋,”我們有的話,會借給你的」。只好再攔其他車輛,不一會兒,又過來一輛大型載重汽車,年輕的司機看到我們的手勢,把車停了下來,給我們找出了扳手。小劉拿過去鑽到車底,用扳手擰了起來,擰一會兒,發現不對頭,「螺絲」應該是鉚釘,本身就是松的、但也是固定的,路徑錯了。高主任遞過扳手,又掏出十元錢 ,送給大車師傅,以謝其好意和耽擱的時間,好心的師傅說什麼也不要,只好一再口頭相謝。感激地目送大車離去,我們又開始忙碌起來,我提醒了一句,「再找一下車子的結構說明,而不是維修保養說明」,小劉恍然間想起什麼,急忙又去車里找出更厚一點的本本看了起來,突然來了一句「知道了」,瞬間這句話給我們帶來了希望。工具就是車上自帶的,找到了門路,便快了,小劉三下五除二便卸下了備胎,緊接著又拆下了紮胎,迅速換上了備胎。就這樣有驚無險地折騰了四、五十分鐘,繼續上路了。剛走不遠,迎面來了一輛小車,是走在前面的李局長他們回來迎我們了。近前一看,果真是他們。雙雙停下了車,備胎口徑小一圈,而且也不敢吃重,跑不起來,故我、小韓與高主任下來,上了另一輛車,李老師的留學生侄子則從另一輛車上下來,到了我們這輛車上。車隊繼續緩緩地前行,就這樣大概又走了40多分鐘,天已漸漸地黑了下來,車行駛在高處,依稀看見遠處縣城的燈光,漸漸地越來越多、越來越近。晚上的縣城在燈光的映照下,很是漂亮,感覺阿壩縣是走過的幾個縣中最大的,這該不會是一種錯覺吧?早在回頭接應我們前,經驗豐富的李老師便找熟人安排好了我們的食宿。在接應的熟人引導下,我們直接前來吃晚飯。晚飯是由薩爾崗活佛出面安排的。薩爾崗活佛大約64、5歲的年齡,系藏傳佛教薩迦派的一個活佛,是阿壩縣的政協委員,看上去既有威嚴、又比較和善。晚飯吃的是火鍋,飯店內部比較整潔,對於一個小縣城來說,也算是比較有檔次的一家,在北京是絕對吃不到這麼好的犛牛肉。一同受邀作陪的還有阿壩縣女政協主席與其在縣人大工作的愛人、活佛的幾位朋友,看得出來,李局長與活佛的關係不錯,活佛的面子也不小,席間眾人對活佛尊敬有加。飯後,活佛與隨從帶著我們去住處,下榻在日月大酒店。

25日8時30分許,起床後洗漱完畢,便走出門來,同小韓一道沿著阿壩縣寬闊的大街散步,看看白天的阿壩縣城。阿壩縣地處青藏高原東南緣,位於川甘青三省交匯處,是內地通往西北的重要交通樞紐、重要的商貿中心和物資集散地,以牧為主、農牧林兼營,屬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境內地形複雜,地勢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縣城海拔3290米,境內最高海拔5154米,最低海拔2936米,徑流分屬長江、黃河兩大水系,屬高原寒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晝夜溫差大,無霜期短,太陽幅射強,年均氣溫4℃。全縣幅員面積10435平方公里,轄2鎮2場17鄉83個行政村,總人口7.9萬餘人,其中,藏族人口近7.5萬人,占總人口的94%多,漢族人口不到2500人,占總人口的3.1%。這里有藏傳佛教寺廟42座,格魯、薩迦、苯波、覺囊、寧瑪五種教派,有「藏傳佛教文化博覽園」之稱。路上迎面碰上了何經理一個人在散步,硬拉著我們要到路邊的一家店鋪吃早餐,小韓回去叫其他人去了,我跟著何經理進了店中,何經理叫上幾籠包子、大米稀粥、小菜。見遲遲未叫來人,我與小何只好拿起了筷子先吃。剛動起筷子來,李老師便帶著人趕過來了,說前晚上已經說好了,薩爾崗活佛要在他的住所請吃早餐,讓大家都趕過去。我與小何只好放下筷子,隨著來人去就在附近的活佛住處。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5張

阿壩縣街景

早餐是豐盛的,煮熟的犛牛肉、烤熟的土豆、餅子、香蕉、蘋果、提子與奶餐等,高主任與司機小劉在大早就去給車補胎去了,是後趕過來的。說話間,又來了兩位僧侶。其中一位長相富態,中等身材,面相和善,敦實的中年人,經介紹才知道,這位就是廣法寺的主持班瑪仁清活佛。關於他的說法很多。他1968年出生於阿壩縣哇尓瑪鄉。十歲時被認定大賢哲仲木哈熱轉世活佛。十一歲剃度為僧。2001年班瑪仁清仁波切接任廣法寺第七十八任法台,並肩負起管理這個地方十三座寺院的重任。剛接手時的廣法寺殘舊不堪、滿目滄桑,寺廟的生活非常艱困,仁波切經常吃不上飯餓肚子。仁波切向親屬借來路費出外弘法,辛苦化緣得來的錢自己從不捨得亂花,全部用來維護、維修寺廟。仁波切智慧過人,在他身上發生了許多奇妙之事,仁波切用一年零六個月閉戶靜坐修行桑覺法,便應驗了三世(過去、現在、未來) 的一切,禪房里光芒四溢而香氣撲撲;與良美大師(全名良美·西繞堅讚,1355年~1415年,是西藏歷史上聞名遐邇、頗具聲譽的闡明本教大師)有奇緣,獨自尋得良美大師準確出生地,並得到確認。閒談中得知,原來班瑪仁清活佛專門趕來是為了帶我們去奪登寺見澤爾清(三世)法王的。

奪登寺與澤爾清(三世)法王。飯後,我們與薩爾崗活佛辭行,跟著班瑪仁清活佛的車前往奪登寺。也就一、二十分鐘的樣子,便來到了奪登寺所在的村落。奪登寺地處哇爾瑪鄉,哇爾多山一處草原山坡的村落里,環境稱得上幽靜、幽雅、幽美,傳說中的仙境也莫過於此吧。我們先來到了寺旁邊側的澤爾清(三世)法王的住處,看望法王。澤爾清(三世)法王是奪登寺的現任大主持,剛剛舉辦過80壽辰慶生活動。賓客還沒有盡散,不遠處散落著二、三十頂白色帳篷里一些前來祝壽的外地來客還在此盤桓歡慶。法王,原為對佛的尊稱,後來也引申為對菩薩、閻王及西藏某些佛教領袖的稱呼,在藏地群眾也有把修行極好、學識淵博、威望極高、社會影響極大的高僧稱之為法王。澤爾清(三世)法王看上去是位個頭高挑兒、面相清瘦、和藹慈祥、很有親近感的智慧老人。盡管初次相見,卻一點都沒有令外人感到有壓迫感、緊張感或拘謹感,但在信徒中卻有著極高的威望,佛學造詣與修為很深,是班瑪仁清活佛的恩師。澤爾清(三世)法王在待客室與我們寒暄了十多分鐘,班瑪仁清活佛便領著我們來到了奪登寺內,觀賞寺內收藏。一進入寺內,我們便驚詫於它的藏品之多、之珍貴,金(銀)質佛像、眾護法神像之多,是走過的其他寺廟所僅見的;手抄佛經的紙質摸上去手感超薄而又十分堅硬,我們都為古時造紙工藝的高超而驚嘆,這里還珍藏著乾隆皇帝頒發(冊封)寺廟主持的(行業)執業、官帽、贈送的椅子,顯示著清王朝對這里擁有著至高無上的治理權。在這里,班瑪仁清活佛還給我們介紹一種信徒用以快速積累福報資糧消除貧困、加快修行的修供—曼紮,我還是第一次見到。從班瑪仁清活佛的介紹中得知,曼紮的中上層代表的是佛界、底部代表的是大中國,而四周則寓意著世界各方。它的根基植根於中國,很有意思。午餐是班瑪仁清活佛請我們吃的,在海拔最高的餐廳兼包間里,隨行的何經理用手機查詢了一下,這里有3600多米高。包子面皮吃起來有點黏乎乎的,不是太熟。餐後,我們告別班瑪仁清活佛,回到了賓館。第二天清晨,天陰著,夜里剛剛下過雨的樣子,透著些許涼意,沒有吃早飯,我們便離開了阿壩,返回成都,準備在路上解決肚子問題。柏油路面平坦整潔,很好走,行駛在高原上,遠處的雲霧不時迎面襲來,有時感覺在霧中走,有如置身仙界之感,十分愜意。我的思緒也在隨著車輪的腳步飛揚起來……

一聲佛號一聲心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這次川西北藏區之行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我們由成都出發,途經四川阿壩、甘孜藏區的馬爾康、金川、丹巴、壤塘、阿壩5個縣、6座藏傳佛教寺廟,7天驅車行程2000公里,整個路途當中,天氣複雜多變,地貌奇異多彩,一會兒晴空艷陽,一會兒烏雲暴雨;一忽兒爬上山顛,一忽兒行走谷地;一段兒雪山峭壁,一段兒牧區草地……真可謂「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盡管一路上飽受顛簸勞頓、克服高原反應等身體不適,然而換來的卻是以往從未有過的獲得感——不僅僅是視覺的盛宴,更多的則是文化的行旅、心靈的震撼。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6張

阿壩草原

為著紀念、感動而分享——川西北藏區遊記 旅遊 第17張

若爾蓋草原上的「七根火柴「 紀念碑

因受地理環境差異、經濟發展制約、民族宗教心理以及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的疊加影響,藏民族在物質和精神生活方式方面,都保持和延續著本民族的獨特習俗,特別是對藏傳佛教和轉世活佛的尊崇和敬仰,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對藏民族而言,每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終其一生都將被賦予藏文化的典型印記,這種影響源遠流長、生生不息。對於生於斯長於斯的藏區僧眾來說,如果單以「一方水土一方人」描述他們當下的生活以及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那是遠遠不夠的,若是改用「一聲佛號一聲心」,則似乎更容易走近他們讀懂他們。雍和宮的石碑上刻有乾隆皇帝的《喇嘛說》:「佛本無生,豈有轉世?但使今無轉世之呼圖克圖,則數萬番僧無所皈依。」乾隆皇帝微言大義,一語道破了令人頗感神秘的「藏地密碼」。

但是近年來,隨著藏傳佛教文化和活佛熱的興起,傳佛者不甘守清規戒律長年與政商藝人「合作互利」,與佛法背道而馳;信佛者希望通過信奉佛教求官求名求利,功利目的十足。更為甚者,還接二邊三地出現四川藏區假活佛流竄內地行騙等諸多亂象,一定程度上擾亂了正常的藏傳佛教管理秩序。為整飭亂象,中央先後實施了《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和《活佛認證查詢系統》,遂使種種不良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在今天的四川藏區,既有藏傳佛教、苯教,多種宗教並存。在藏傳佛教內部,也存在不同格魯派、寧瑪派、薩迦派、覺囊派等不同教派。中央和四川省政府始終把藏傳佛教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各個教派都給予有效保護,藏傳佛教寺廟得到維修和保護,活佛轉世有序進行,藏傳佛教僧人學經制度不斷加以完善,同時充分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正常的宗教活動和宗教信仰依法受到保護。

追溯歷史,不難發現,中華文明自古在民族和宗教問題上的交流融合方面超過世界上任何地方,隨著信息時代的迅猛到來,加之受到西方價值觀念的廣泛傳播,活佛熱的興起在為弘揚佛法創造機會的同時,也裹挾著泥沙為種種亂象的滋生提供了土壤,隨之暴露滋生出一些問題。不容否認的是,傳佛者、信佛者的功利心是導致亂象盛行的主要原因。但歸根結底,藏傳佛教在藏區社會應該有它自己的樣子,否則的話,如果有人要搬弄佛法去改變它原來的樣子,甚至是為了達到一些違背佛教原則的目的,它就偏離了歷史和社會賦予它的定位。

藏傳佛教歷來有愛國愛教的傳統。對廣大信教群眾,要政治上團結、信仰上尊重,充分保障他們的宗教信仰自由權利。對藏傳佛教代表人士,要引導和支持他們深入挖掘藏傳佛教教義教規中有利於持戒守法、護國利民的內容,並作出符合時代要求的闡釋,把愛國愛教、護國利民、守法持戒、安心修行等愛國愛教思想,融入到對廣大僧尼的教育引導中去,如此,才能有效維護藏傳佛教正常秩序,保證藏傳佛教健康傳承,增強廣大僧尼和信教群眾對黨和政府的向心力。

秀美的山川草地,厚重的人文景觀,神秘的文化密碼,美麗的川西北藏區,熱切地期待再一次走近你、感受你。

( 2017年1月12日初稿於北京,2019年10月14日修訂)

-END –

近期熱文:


中俄關係:戰略協作還是軍政同盟?

中美戰略競爭的走向及現實考量

中美關係的「戰略拐點」即將到來

「中國為什麼行」引起的思考

俄軍是如何被拯救的?

貿易戰使美國經濟走向衰退

盤點特朗普對華舉措,展望未來

  •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和 深 度 分析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關 註 我 們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About 尋夢園
尋夢園是台灣最大的聊天室及交友社群網站。 致力於發展能夠讓會員們彼此互動、盡情分享自我的平台。 擁有數百間不同的聊天室 ,讓您隨時隨地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