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睡前聊一會兒,夢中有世界。大家好,我是黨報評論君。立冬後的一場大雨加大風,讓金色的北京城涼意十足。同樣感受到冬天涼意的,可能還有曾經的網紅玻璃橋。近期,全國多家景區陸續關停了不少玻璃棧橋體驗項目。僅河北一省,24家景區的32座玻璃橋已全部停止經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作為一種新型旅遊體驗設施,玻璃棧橋以其獨特的觀景視角給遊客帶來了巨大的視覺衝擊和全新的遊覽體驗。北宋王安石遊歷褒禪山,發出感慨:「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而現在只需要穿上鞋套、站在幾塊玻璃上就能領略到前人無法欣賞到的美景、體會到前所未有的刺激感,廣大遊客自然喜聞樂見因而大力追捧。玻璃橋的走紅,本質上是因為滿足了遊客探險、獵奇的心態。景區也正是利用了這一點,不斷翻新、升級玻璃橋的形態,在「更高、更透、更嚇人」的路上越走越遠。角度獨特的照片尤其是表現遊客恐懼和窘態的短視頻激發了更多未能親臨現場者的好奇心,在社交媒體上得到爆炸性的傳播。
傳統景區苦「門票經濟」久矣,好不容易抓到玻璃棧橋這樣一棵「搖錢樹」,自然不會輕易放過。因而自從2016年張家界建成全國第一個玻璃橋「雲天渡」並迅速走紅之後,玻璃橋進入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大到5A級景區,小到城市近郊的生態園,似乎不建一座玻璃吊橋或者玻璃棧道就落伍了。客觀地說,傳統觀光型景區要想在創新上做文章並不容易,建玻璃橋某種意義上是一條捷徑:不用費盡心思在內容有突破,照搬照抄就能在短期內帶來足夠的客流量。但不斷重復就可能變成「東施效顰」,紮堆、集中建設的玻璃棧橋不可避免地面臨同質化的問題。遊客審美疲勞、喪失新鮮感和熱情之後,誰來支付高額的維護成本?更不用說同一省內多個相同旅遊項目的惡性競爭問題。從行業本身的發展態勢和規律來看,按下暫停鍵可能是遲早的選擇。
更何況,常識和經驗都告訴我們,如果沒有頂層設計、缺乏合理規劃,行業野蠻生長、迅速擴張的背後往往是混亂的市場秩序和失位的監管主體,而這些正是玻璃棧橋項目遇冷的深層原因。高空玻璃棧道作為受眾多且具有一定風險性的旅遊項目,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後果將是難以承受的。但很難想像,至今玻璃棧橋建設仍然是一個無行業規範、無驗收標準、無監管主體的「三無行業」。安全是底線,更是生命線,沒有安全這個「1」,後面再多快樂、驚險、刺激的「0」都沒有意義。正因如此,今年年初,文化和旅遊部下發《關於加強A級旅遊景區玻璃棧道項目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地結合實際全面評估現有玻璃棧道項目的安全性、必要性和體驗性,實質上也是給玻璃棧橋建設踩下了急剎車,無疑是及時且必要的。
加強管理不等於一關了之。但同樣由於缺乏國家和行業層面的相關標準,以及監管上「九龍治水」的局面,不少地方難免會選擇「一刀切」直接叫停,使得一些景區前期投入難以回收、後期維護也難以為繼。一邊是景區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另一邊是無數遊客的生命安全,這兩者不應是一個非此即彼的選擇題。我們欣喜地看到一些地方在玻璃棧道建設管理方面邁出了堅實的改革步伐:黑龍江、湖北、江西按照「誰建設、誰經營、誰受益、誰負責」原則,全面壓實A級旅遊景區內玻璃棧道項目遊客安全管理責任。說到底,建好、管好、用好,才能大家都好。更重要的是,旅遊行業要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還需要在理念上有創新、有突破,否則難免是賺了快錢、耗了存量,卻仍然走不出新路、好路來。
玻璃棧橋走紅至今也不過三年多的時間,仍然算得上一個新鮮事物。任何新生事物的產生和發展,都要經過一個逐步成長成熟的過程;任何新行業也要經歷不斷制度化、規範化的發展階段。盡早規範行業發展、制定建設標準、明確監管主體,我們有理由相信,網紅玻璃橋能夠繼續紅火下去。
這正是:騰虛凌空憑欄眺,火了景點,紅了棧橋;建章立制監管好,遊也平安,樂也逍遙。大家晚安!
(文丨鄒翔)
薦書 《與時代談談心——睡前聊一會》
簡介 兩年前,人民日報評論部的年輕人,在「人民日報評論」微信公眾號開了個小欄目——「睡前聊一會兒」。聚焦文化現象、社會心態,以大時代為底色,以輕閱讀為指向,與年輕人360°無死角對話,這個欄目很快吸引了大批讀者,成為了近300萬人的睡前必看的讀物。 化身「黨報評論君」觀世相,這一欄目提供了一個觸摸時代、感知社會的窗口,成為主流媒體評論放下身段、延展新可能的有益嘗試。以坦誠與真摯的姿態觀察世界並不容易,以文字推動更多人理解、包容社會的多元則更難,但是這本書做到了。 — 京東已售,掃碼即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