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夢新聞LINE@每日推播熱門推薦文章,趣聞不漏接❤️
2018年,我辭掉了世界五百強企業穩定的工作,來到尼泊爾徒步。完成了安娜普爾納大環線(ACT)後,在博卡拉修整了一天,次日經加都飛往盧克拉,開始了獨自前往珠峰大本營(EBC)的旅程。
(本篇圖文均來自 窮遊er@天天的世界地圖)
當在鍵盤上敲下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已經回到了朝九晚六的城市生活中。窗外下著淅瀝瀝的雨,江南的梅雨季節,日子看似按部就班,但生活已開啟嶄新篇章,我也不再是原來的我。
喜馬拉雅山改變了我,或者說在某種意義上強化了我,不論是肉體還是內心——在山區徒步就像一場在空氣稀薄地帶的苦修,心在天堂,身在煉獄,這場修行讓我更相信自己的選擇,看清物欲的桎梏,能夠更加平靜地面對前方的路。
在EBC的13天里,我到達了位於昆布冰川上的珠峰南坡大本營,登頂三座5000+米級山峰:Kala Patthar(5550), Chhukhung Ri(5550), Gokyo Ri(5360),翻過措拉埡口(Chola Pass,5420),橫穿多條冰川,全程沒有請嚮導和背夫,絕大多數時間都是獨自一人跋涉。
這期間忍受寒冷、饑餓、勞累,失聯以及物質的極端匱乏,數次與死神擦肩,克服數不清的艱難險阻,終於走完了這條史詩級的徒步路線,同時也失去了十分之一的體重,直到現在都沒恢復……
ACT和EBC這兩大遺願已從我的bucket list里劃除。但我知道,很快,清單里就會多出新的目標。
筆者路線
小時候看武俠片,曾夢想仗劍走天涯;長大後發現世上已沒了江湖,但俠客卻以別的方式存在著▼
凌晨一個人從Dingboche出發前往Chhukhung,本著走到哪算哪的原則,最後竟成功登頂Chhukhung Ri。站在山巔,四周被無數6000、7000米級雪山環繞,冰川交織,雲海蒼茫,這一刻感覺自己仿佛長了翅膀▼
回到Dingboche的那一晚,雲層褪去,窗外的阿瑪達布朗雪山(Ama Dablam,6856)在月光下反射著鑽石般晶瑩皎潔的光,相機記錄的天空不知為何呈現出柔和的玫瑰色,一如這座雪山的名字▼
前往珠峰之路,全程在昆布冰川的邊緣行走,亂石之下不時傳來隆隆冰裂,景色已難以用文字描述。這里,是世界第三極▼
登上5550米的Kala Patthar山,這是EBC上離珠峰最近的觀景點。金字塔形的努子峰西壁(Nuptse,7732)看起來比藏在背後的珠峰更高,有喧賓奪主之嫌。日落後天空呈現出漂亮的粉紫色,下山的人們不由紛紛停下腳步,面對雪山,戀戀不舍▼
昆布冰川上的珠峰南坡大本營,也是常規意義上EBC的終點,非登山季這里僅有一些經幡和瑪尼堆作標識▼
翻越措拉埡口(Chola Pass,5420)之前會有一小段攀冰,可以說是全程最危險的地段,有一副冰爪可以大大降低風險▼
前往Gokyo必須橫穿一公里寬的果宗巴冰川(Ngozumpa Glacier),冰川上沒有道路,只能自己試探摸索。行走其上,巨大的冰裂聲伴隨著落石令人心驚膽戰▼
EBC上最美的地方——Gokyo,登上村子前面的山坡可以看到寶石綠色的三連湖▼
無比壯美的珠峰日落金山▼
前往第五湖的途中,向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Cho Oyu,8201)致敬▼
面對最藍的一池水,向EBC告別▼
行前準備
機票
國內飛尼泊爾航班以國航為主,航班有CA407/408/437等,都需要在成都中轉。我乘坐的是CA437航班,早上8:55從成都起飛,於尼泊爾時間9:55到達加德滿都,飛行時長3小時15分鐘。從上海出發的往返票價常年穩定在3000上下,我提前一個多月官網3216出票。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西藏領空管制,國航CA407/408/437是唯一飛躍拉薩——喜馬拉雅山脈珠峰段的航線,也是世界絕無僅有的近距離航拍珠峰的景觀航班,所以一定不要浪費這次機會。
沒想到還沒走EBC就見到珠峰了▼
(珠峰出現在降落前30分鐘左右,可見不到10分鐘時間)
目前執飛CA437的機型已升級成空客A330-200,可以下載國航APP提前選座。選座時要避開機翼所在的31-47排,去程【成都——加德滿都】珠峰出現在飛機右側,回程【加德滿都——成都】珠峰則在左側。
那麼最好的座位在哪呢?請選最後一排,即去程65L,回程65A,獨占兩個舷窗,視野加倍。
上圖是A330-300剖面圖,座位與330-200幾乎一樣
簽證
尼泊爾對持中國大陸護照的公民實行免費落地簽。在加德滿都機場落地後走進入境大廳,注意不要和其他外國人一起排繳費窗口的隊,而是直接右轉排隊過邊檢。
落地簽材料:入境卡、簽證申請表、登機牌、護照、1張照片(尺寸不限)
落地簽分為:15、30、90天三種,根據簽證申請表上填寫的天數來給,均免費。
通常落地簽隊伍會非常長,很耽誤時間(我就排了2小時…),因此在國內提前辦好貼紙簽也是不錯的選擇,網上代辦只要幾十塊錢。
保險
高海拔徒步,保險是必須的,最重要的是要包含24小時直升機救援一項,因為指不定在哪嚴重高反,幾小時內不能及時就醫會有生命危險。而在安娜普爾納或珠峰地區,叫一次直升機5000美元起價,所以保額必須要高於35000元人民幣。
在尋找合適的保險時真沒想到符合條件的還真難找,國外幾家主要大公司都有坑,比如某保險公司就明確指出「尼泊爾地區的直升機救援費用上限為人民幣6000元」,還不夠抹零頭。
購買保險前請務必致電確認:
1. 承保地區包括尼泊爾
2. 活動包括高海拔徒步
3. 有無海拔限制?是多少?(EBC至少5600米)
4. 什麼情況可以叫直升機,需包括高反/外傷/疾病等
5. 救援前需要和保險公司確認嗎?什麼時候可以不確認直接叫救援?
6. 救援電話
7. 保額(需高於35000元)
以上對話請全程錄音,作為證據保存
購買完成後把保單列印兩份分別放置,其中一份放在錢包/貼身腰包里,並將救援電話圈出,可能用紅筆寫在顯眼位置,以便危急時刻同伴或其他徒步者幫助救援。
我的背包里都裝了什麼?
徒步裝備的首要原則是「輕」,每一克的重量到了高海拔都會成倍增加你的痛苦。別看我的東西多,全都能塞進這個48L的背包里,總共不過12kg。為了輕量,攝影裝備我只帶了一個鏡頭,腳架也只帶了380g的桌面架子。羽絨服帶了兩件優衣庫的輕便型薄款,可以折成拳頭大小,一點不占地方,根據氣溫組合穿著,比硬殼羽絨服靈活,當然,這樣穿必須要有一件防水的沖鋒衣應對降雨。
向上滑動閱覽
衣物:
沖鋒衣×1,TNF硬殼 Hyvent CGL3
抓絨衣×2,迪卡儂
羽絨服×2,優衣庫
速幹打底衣×2,迪卡儂
速幹短袖T恤×3,迪卡儂
速幹長褲×1,迪卡儂
戶外長褲×1
睡褲×1
睡衣×1
護臂×1對
護膝×1對
戰術手套×1雙
滑雪手套×1雙
襪子×5雙
魔術頭巾×1
一次性內褲若干
鞋子:
徒步鞋×1雙,Columbia Canyonville
拖鞋×1雙
帽子:
遮陽帽×1
毛線帽×1
電子設備及配件:
相機×1,Sony a7m2
鏡頭×1,FE 24-240mm F3.5-6.3 OSS
相機電池×5
電池充電器×1
鏡頭濾鏡×2(UV,CPL)
桌面腳架×1,思銳 3T-15
充電寶×1,小米 10000mAh
手機×1,iPhone 6
頭燈×1
轉換插座×1
各類充電線若干
其他:
登山包×1,Osprey Kestrel 48L
隨身腰包×1(錢包,護照等)
系繩口袋×1
墨鏡×1
水袋×1
保溫水壺×1
急救包×1(藥物,棉簽,創可貼,止痛膏等)
洗漱包×1(牙刷,牙膏,潤膚乳,肥皂,防曬霜,指甲鉗等)
速幹毛巾×1
羽絨睡袋×1
日記本×1
筆×1
濕巾×2
抽紙×1
卷紙×1
暖寶寶貼×5
防水泡膠帶×1
冰爪×1雙
背包里不起眼但很重要的
1. 肥皂:帶那種賓館提供的一次性肥皂,洗頭洗澡洗衣服,一舉三得
2. 潤膚乳:高原氣候乾燥,帶小支的
3. 防曬及修復霜:高原紫外線強烈,雖然重重防護,臉部還是被曬傷
4. 筆:填寫表格、寫日記時用,山區不容易買到
5. 證件照:至少6張,辦理簽證、電話卡、TIMS卡、ACAP進山證等時候會用到
6. 冰爪:非常重要!如果你要翻越措拉埡口(Chola Pass),請務必準備一副冰爪
我恨不得再多帶一點的
1. 相機電池:EBC上全程充電收費,價格昂貴,我帶了5塊電池正好用完
2. 暖寶寶:只帶了5張,可憐兮兮地省著用……
3. 茶葉:買一壺開水沖熱茶真的無比幸福,買一壺紅茶就不是這個價了
4. 襪子:徒步時兩雙一起穿,不是每天都有機會洗襪子的,而穿著臭烘烘的濕襪子徒步真的很痛苦,所以能多帶就多帶
我沒帶但覺得該帶的
1. 夾子(或牢固的別針):徒步途中清洗完衣物通常一個晚上不會幹,需要第二天掛在背包上曬,這時候幾個夾子或牢固的別針(要買粗的,細的會掉)就很有用了。
2. 唇膏:必備!ACT上沒帶,一直在用Phini姑娘的,到了博卡拉自己買了一支
3. 小袋裝洗髮水:尼泊爾不好買,都是大瓶的,小袋裝的最適合徒步,洗一次用一袋,不占重量
4. 抓絨褲:低估了山區溫度,在博卡拉補充了一件
5. 輕便運動鞋:非常後悔沒帶一雙!特別是每天到客棧後脫下徒步鞋晾著,穿拖鞋走來走去又太冷的時候
6. 太陽能充電板/充電寶:簡直是黑科技神器,徒步線路上充電不方便,有了這個可以省下很多錢,路上看到有些老外在用,真是羨慕流口水
(折疊式太陽能充電板,展開後可掛在背包上,有USB口直接給手機等設備充電)
哪些可以在尼泊爾買到
幾乎所有的戶外裝備都可以在加德滿都、博卡拉滿大街的戶外商店里買到,很多都是貼了TNF商標的山寨版。那些功能性不那麼強的「配件」,如速幹衣帽子手套襪子等都可以到尼泊爾添置。而沖鋒衣、登山包、徒步鞋這些「硬貨」建議提前準備好。登山杖可以在尼泊爾買,Leki的低端鋁杖10美金左右一對,Black Diamond等則要貴許多,可以淘一些二手的,徒步結束後可以賣掉。
到底需不需要睡袋
行前我請教了很多去尼泊爾徒步過的朋友,有的建議一定要帶,有的則表示可有可無。睡袋主要有兩個作用:
1. 提供更溫暖的睡眠:徒步路線上的客棧被褥通常只有一條較薄的棉被,對於一般人來說,海拔3000米以上,特別是11-3月份,都是不夠保暖的。而一條溫標合適的羽絨睡袋作為補充再好不過。
2. 隔離被褥,更衛生:高海拔客棧的被褥基本是幾個月才洗一次的,有些看起來又黑又臟,有自己的睡袋打底,會睡得更舒心。不過僅僅作為隔離用,可以帶一個抓絨的睡袋內膽。
帶睡袋的缺點也很明顯:
1. 體積大,重量重:就算羽絨睡袋也無法避免。我這件充絨800g的睡袋幾乎占據了1/3背包的體積,重量1.3kg,不輕。
2. 收睡袋費時費力:每天我都要花至少半個小時把睡袋裝進收納袋里,每次收完睡袋,就耗盡了一半的力氣,以至於EBC一路上我就用了3次。
我個人認為,以下情況可以不帶:
非冬季(非11-3月),一個人睡一個房間(通常2張床,可以把另一床被子拿來用),且沒有潔癖。愛乾淨的可以帶一個抓絨內膽。其他情況下,推薦帶一個羽絨睡袋,充絨800g,溫標-10°足夠。
要不要背帳篷和氣爐
EBC屬於茶歇式徒步線路(tea house trek),即沿途都有茶室和客棧可以休息,無需露營,因此不需要背帳篷、防潮墊。至於氣爐氣罐燒水壺等炊具,雇傭背夫的情況下可以考慮攜帶,可以省下開水錢,但注意不要在客棧內煮水做飯,老板看見會非常不開心,甚至驅逐房客。
到達後要做的事
1. 換錢
尼泊爾貨幣是尼泊爾盧比,讀作Rupee,單位為Rs.目前匯率:
過海關之後第一件事恐怕是換錢了,建議先在機場(過關前後都有櫃台)換少量尼幣(如300人民幣)支付辦電話卡、打車到旅館的錢。
到了市區再到泰米爾區的華人賓館或餐廳,用微信或支付寶兌換尼幣,匯率是最划算的,可以換到17.2以上,市區一般在16以下。除加都外,博卡拉湖區附近的華人餐廳也提供支付寶換匯服務。
那麼要換多少錢呢?
珠峰地區比安娜普爾納等地區物價高得多,每天以4000rs為標準。再多準備3-5天的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如經常發生的航班取消滯留盧克拉)。山區只接受尼幣現金,不能刷卡,不接受美金或人民幣,在Namche有ATM機,但我沒能取出錢。
2. 電話卡
假如你沒有去山區徒步的打算,那麼國內經營商的國際漫遊服務或者移動wifi完全滿足你在加都或博拉卡附近上網的需求,但如果你打算去ACT或EBC徒步,那麼一定要辦一張當地電話卡。
過了海關下樓後,你會看到尼泊爾最大的兩家電信經營商的櫃台:Ncell和Nepal Telecom,前者是一家外資公司,後者是尼泊爾國營電信。選哪家?如果你在加都附近或博卡拉市區遊玩,那就選Ncell,信號最強,網速快。如果你要去山區徒步,務必選Nepal Telecom,因為Ncell一進山就完全失聯,而Nepal Telecom在南池(Namche)以下大部分地區都一直有3g信號。南池以上是沒有信號的(據說在Kala Patthar山頂有信號,我沒試),要做好失聯多天的準備。
我辦了Nepal Telecom28天的套餐,4.5g流量,本國無限通話時長,國際通話幾分鐘(具體幾分鐘我忘了),800rs。
3. 辦理進山證
以前需要在加德滿都提前辦理證件,但自從前兩年尼泊爾旅遊局將薩迦瑪塔國家公園管理權下放至地方政府後,無需再提前辦理任何證件,直接在徒步路上買票就行。
一張是在盧克拉的徒步起點處購買,價格2000rs,無需照片。一張在Monjo村的薩迦瑪塔國家公園入口購買,價格3000rs,無需照片。這兩張門票一定要保管好,因為返程在Namche和Monjo都會檢查。
4. 買地圖
最後進山前,不要忘記買一份地圖。推薦Nepa Maps出版的1:100000的折疊地圖,在加都和博卡拉的書店很容易買到,售價400-500rs。紙質地圖比大多數手機地圖軟件都要詳盡,標明了所有徒步路線和各個村落的海拔,在研究路線時非常有用。
每天晚餐時坐在烤爐邊看地圖,決定明天去哪是件幸福的事
先走ACT還是EBC?
個人認為,答案很明顯,先走ACT再走EBC會更好,原因有三:
1. ACT平均海拔相對較低,從790米的貝西薩哈到5416米的陀龍埡口,循序漸進,能給人很長的適應過程。而EBC一開始就是2840米,第二天到達的南池3440米,已和ACT後期的馬南鎮(Manang,3540)差不多高。因此在海拔適應方面,先走ACT無疑會讓EBC輕鬆不少。筆者走ACT時在海拔3000米左右就有點高反,待到走EBC時已適應得很好,全程沒有一點症狀。
2. EBC風景滿分,若先走EBC,拔高了眼界,那麼在ACT無疑會多少有些失望。走完EBC在ACT遇見我的Phini姑娘也是這麼認為。
3. EBC較ACT條件上更為艱苦,從衣食無憂的城市到物質貧乏的山區,ACT可以作為中間的過渡。
兩條路線比較
風景:
EBC ★★★★★
ACT ★★★★☆
難度:
EBC ★★★★☆
ACT ★★★☆☆
舒適度:
EBC ★★☆☆☆
ACT ★★★☆☆
人文景觀:
EBC ★★☆☆☆
ACT ★★★★☆
消費:
EBC ★★★★★
ACT ★★★☆☆
以上只是個人主觀感受,僅供參考
在這篇遊記里,我將詳細記述徒步路上每一天的所見所想,分享一手經驗。關於這條線路的任何問題,歡迎留言討論。
Day1:Lukla-Monjo
徒步距離:13公里,海拔上升:300米,徒步時長:5小時
難度評級:簡單
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
舷窗外是飛速轉動的螺旋槳,再遠處就是延綿起伏的雪山。此時我坐在一架僅有19個座位的小飛機內,滿懷期待的心情中略帶緊張,因為接下來要降落的是「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
飛機開始下降,駛入峽谷中,可以看到影子在巖壁上掠過。高度越來越低,空氣也變得不那麼通透。當看到半山腰那截短短的跑道時,已是準備著陸階段。起落架撞擊地面到飛機完全停下,不到十秒,懸在半空的心終於落地,大家紛紛鼓掌感謝機長不殺之恩。
海拔2840米的盧克拉(Lukla)是前往珠峰之路的第一站,至今未通公路,除了依靠人力畜力外,所有物資都要通過這個機場運進來。機場全名「丹增-希拉蕊機場(Tenzing-Hillary Airport)」,是由登頂珠峰第一人埃德蒙·希拉蕊(Edmund Hillary)籌資興建,並以他和他的夏爾巴嚮導丹增·諾蓋(Tenzing Norgay)命名。
機場只有一條跑道,長度只有喪心病狂的460米,不及國際機場標準長度5500米的十分之一。跑道一側是山體,另一側是懸崖,沒有絲毫緩沖的空間,一次起飛失敗,絕無復飛可能。因此,建造時為了彌補長度缺陷,跑道被修成了傾斜18.5°,以供起降時加減速。
不僅如此,這座機場還沒有塔台和航道指示燈,降落全靠飛行員肉眼觀察和判斷,而山區的天氣多變,經常大霧,更加考驗飛行員素質。機場自1964年建成起便事故不斷,失事飛機多達兩位數,網上隨便一搜就是以下畫風▼
被冠以「世界上最危險的機場」名號實至名歸。有些徒步者為了避開這個機場,寧可多花三天時間從山路走到盧克拉。好在我躲過了這一劫,順利開啟EBC徒步之旅。
Day2:Monjo-Khumjung
徒步距離:12公里,海拔上升:900米,徒步時長:4.5小時
難度評級:普通
南池,最後的繁華
8點從Monjo出發,一出村子就來到薩迦瑪塔國家公園的大門口,在這里買了3000rs門票,算是正式開始遠征。
今天延續了昨天下午的天氣,山間雲霧繚繞,頗似仙境。
背夫們的背簍歇在路邊,里面裝著一箱箱沉重的貨物。EBC上餐飲比ACT貴幾倍,原因就在這里。
一路下降到谷底,沿著河灘走一段路,就開始向上爬升了。
遠遠看到了高懸於峽谷間的雙吊橋,意味著即將開啟爬山模式。從這里到山坡後頭的南池村(Namche),有600米海拔上升,算是EBC上第一個挑戰。
過了吊橋後看到了巨大的喜馬拉雅塔爾羊,鬃毛又黑又長,體型如牛。這段路很陡,因為昨天休息得好,加上早飯吃了2個雞蛋,感覺不到累,腳底生風。半途有個觀景台,是全程第一個能看到珠峰的地方,只可惜天公不作美,什麼也看不見。
不久後遇到一個義大利人Antonio,也是一個人往上爬,速度和我差不多。他剛完成ACT和ABC,又來走EBC了,簡直是徒步狂人。
到達南池只用了2.5小時,才上午10點半。不愧是EBC上最大的村子,上百棟顏色各異的樓房依山而建,圍成一個半圓。這里不僅是交通樞紐,也是珠峰地區物資的重要集散地,因此也被稱作南池市場(Namche Barzarr)。
西方人是最早涉足珠峰地區,也是至今為止最主要的旅遊群體,因此徒步路線上的餐飲行業也非常西式。在南池,你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酒吧、烘培店和咖啡廳,甚至還有一家illy連鎖。對了,千萬不要錯過Himalayan Java Cafe的巧克力布朗尼,據說很多人就是對他家的布朗尼念念不忘才返回EBC的。
寂靜嶺
吃了午餐才12點,我打算繼續向上走。南池背後的山上有一個叫昆瓊(Khumjung,3780)的村莊,可以看珠峰日出。
下午天氣更糟,雲霧彌漫,幾乎看不見路,有種置身寂靜嶺的感覺。
走到Khumjung村大門正好2點,一條筆直的瑪尼牆通向雲霧深處,地圖上說這是昆布地區最長的瑪尼牆,估測有百米長。
沿著瑪尼牆走到盡頭就可以看見村子了,清一色翠綠的屋頂,比南池規模小得多,但也有不少房子。奇怪的是,若大的村子,客棧卻很少,那些看上去較新較好的房子都不是客棧。我繞了一圈只發現屈指可數幾家,門庭冷清,一個徒步者都沒有,和酒池肉林夜夜笙歌的南池形成鮮明對比。
最後找了一家Valley View Lodge的客棧住下來。客棧女主人有三個女兒,大女兒看起來20左右,精明能幹,管理客棧內大小事務。兩個小女兒只有7、8歲光景,我坐在餐廳時跑來和我聊天,問這問那。
我注意到餐廳牆上掛了一圈照片和證書,是關於男主人的。這個夏爾巴嚮導數次登頂過珠峰和卓奧友,還和西藏登山隊登頂過希夏邦馬。
Day3:Khumjung-Tengboche
徒步距離:8公里,海拔上升:600米,徒步時長:3.5小時
難度評級:普通
珠峰日出
整個客棧就我一個客人,安靜得很,晚上睡得好暖好香。5點就醒了,掀開窗簾往外看,夜空中掛著星星,說明天氣好轉,於是起床看日出。
剛出門就看到村子西面的貢拉山(Gongla Danda)巨大的山巖在晨光中逐漸變白。我順著村子山腰的路一直走到東北角的岔路口,再從那里上山,向白塔的方向走去。那里有一座有名的豪華酒店——珠峰觀景酒店(Everst View Hotel),有些不願意徒步的有錢人會直接坐小飛機到那里看珠峰。
路程有點遠,出門晚了,太陽似乎隨時會從村子東面唐瑟古峰(Thamserku,6608)背後升起。
其實並不用走到酒店,半途就有幾個視野不錯的觀景台,順著山坳方向遠遠看見珠峰(左)及掛著稀疏旗雲的洛子峰(右)被朝陽染紅。
西方不知名的雪山也一眾被金光點亮
白塔對應的山峰是阿瑪達布朗雪山(Ama Dablam,6856),意為「母親的項鏈」,是珠峰地區6000米級雪山中最有名的一座,被當地人奉為神山。這個角度看過去就像一枚尖銳的箭頭。我心想,如果在這里看日落金山,那該有多美。
一村一寺
11:45就到達天波切(Tengboche,3860),村里有座很有名的天波切寺(Tengboche Monastery),是昆布珠峰地區最大的寺廟,有近百年的歷史。白塔、紅牆、轉經筒、巴蘇、祥麟法輪……無不彰顯著藏式寺廟的特色。
走進院內,沒見到一個人,主殿的大門半掩著,安靜得讓人望而卻步。此時的天氣正好,坐在門外可以看見珠峰、洛子峰和阿瑪達布朗。等我轉了一圈回來,大片的雲從山谷方向湧來,怕是下午天氣不好,我遂決定不再向前走,今晚就住在這里。
天波切村很小,客棧寥寥。入住後看見山腳有座信號塔,就跑去搜信號。塔周圍半徑20米範圍內有斷斷續續的信號,可和昨天一樣,顯示3g卻連不上網。跑上跑下試了2小時才連上那麼一瞬間,把報平安的消息發了出去。
原以為EBC上主要村落都有手機信號,沒想到從第二天開始就失聯了。問了門口的一個嚮導,他告訴我再往上走無論用Ncell還是NTC的卡,都是沒有信號的,這個消息讓我措手不及。這意味著接下去的日子,我想要與外界溝通就必須每天買客棧的wifi。每天2000rs的預算在高昂的餐飲、旅館券、全程付費上網和充電的輪番進攻下捉襟見肘。我數了數身上帶的現金,按照目前每天4000rs的消費,只夠我撐七八天,看來要勒緊腰帶過苦日子了。
中午為了省飯錢,買了一壺開水,回房間沖泡麵吃。在博卡拉買的泡麵超級辣,一看包裝是韓國辣雞面……
辣出我一身汗,決定去洗個澡。本想著趁天氣好把衣服也洗了,可剛洗完天就陰了,氣溫驟降。用山上接來的冰水洗衣服凍得我雙手都沒了知覺,把它們掛在信號塔下的繩子上,此時白茫茫的霧氣吞噬了一切,這樣的天氣一直持續到晚上。
晚餐吃了炒通心粉,意識到經濟危機後都不敢點茶飲了,用開水泡了自帶的茶葉,一杯可以省下200-300rs。餐廳很多人,遊客幾乎都是成群結隊,並請了嚮導。和我一樣獨行的幾乎沒有,想找個人聊天都難。
吃完後略覺無聊,就走到火爐邊和一個年輕嚮導聊了幾句,得知他的隊伍也是下山的,這個時候回程的比上山的多。十月是最熱鬧的季節,一房難求,到了十一月已經好了很多。
又進來幾個嚮導,我把火爐邊的座位讓給他們取暖,自己早早回房休息。發現在3800米海拔已經完全不頭疼,一點高反症狀都沒有,要知道這個海拔在ACT上比康薩(Khangsar,3734)還高呢!
Day4:Tengboche-Dingboche
徒步距離:11公里,海拔上升:600米,徒步時長:5小時
難度評級:簡單
仗劍走天涯
晚上好幾次掀開窗簾都沒看到星星,就沒起來拍星空,乾脆睡到5:45出去看日出。外面天已發亮卻沒有日照金山,主要由於東邊的山脈普遍高於西側,導致陽光被遮擋的緣故。在寒冷中跺著腳等了快半個小時,陽光才懶洋洋從阿瑪達布朗方向探出,染紅了洛子山頭。
村子背後就是唐瑟古峰(Thamserku,6608)和康特迦峰(Kangtega,6685)環抱而成的山坳,彭吉冰川(Phungi Glacier)融化的雪水這里流下形成彭吉河(Phungi Khola)最終匯入伊姆紮河(Imja Khola)。
早餐隔壁桌是4個馬來西亞華人,他們也是下山的。帶頭大哥Bill聽說我9天完成了ACT,不禁拍手稱奇,還特地叫來他們嚮導介紹我,強調我走的是ACT,不是ABC。我們又聊到印尼的林賈尼火山,都是半夜2點出發,他說他8點才登頂,我說我6點之前就到了,在上面看的日出……他聽後大聲鼓掌,表示佩服。
出門去收晾在外面的衣服,發現都結成硬邦邦的冰塊了。這時候千萬不能硬掰,要等它自己慢慢軟化。
回房間的時候在走廊里再次碰到正要出發的Bill他們,他要了我的聯繫方式,說明年5月打算爬馬來的京那巴魯山,有機會邀請我一起。
就此別過後,我和大多數人相反,向著上山的方向前進。
完成14座8000米的攝影師
今天的路程比較輕鬆,一路沿著伊姆紮河(Imja Khola)緩慢上升。一個半小時後走到龐波切(Pangboche,3930),和昨天那個嚮導說的一樣,沒信號。這條山谷中很多村莊都以「波切(boche)」結尾,如天波切(Tengboche),德波切(Deboche),龐波切(Pangboche),丁波切(Dingboche)等,德波切村背後一座6000米級山峰,則叫塔波切(Taboche)。但這個boche到底是村莊還是什麼意思,我不得而知。
回頭看一眼Tengboche村
這一路都面朝阿瑪達布朗雪山,偶爾路中間有白塔,遵照當地風俗應從左側繞行。有些佛塔上繪有一雙眼睛,那是俯瞰眾生的佛眼。
走出Pangboche沒多久碰到一位西安大哥,是一位職業攝影師,平時在大學里教攝影,沒課的時候就一個人跑出來拍照。這已是他第二次走EBC了,兩年前的春天剛剛完成三埡口連穿,還在大本營碰到了夏伯渝。這次秋天來是為了補拍一些漏掉的照片,主要是在Chhukhung Ri和Gokyo Ri這兩個機位,上次來因為天氣原因沒拍到理想的照片。
和他一同走著,看到在前方等他的背夫,背著一個更大的背包,里面是他的攝影裝備。大哥這次帶了兩機四鏡,身上背著D850,碩大的機身看著都重。他見我只帶了一機一鏡,鏡頭是24-240大變焦,表示這鏡頭非常適合徒步。他兩年前沒帶長焦,導致沒法拍雪山細節,還得再來一趟。
作為攝影師,他的理想是拍攝全部14座8000以上山峰。而這個目標在兩年前已經完成。
為了拍攝所有8000級雪山,他穿越克什米爾的喀喇昆侖,到過印度邊境的幹城章嘉,徒步過人跡罕至的瑪納斯魯,完成安娜普爾納大環線,分別從南北東三個方向接近過珠峰……而他拍這些雪山完全為了愛好,也不公開發表,只留著給自己和朋友看。
我問大哥他到過最美的地方是哪,他想了想說:珠峰東坡的嘎瑪溝。
山頭的灌木叢中竄出幾頭雅塔爾羊,軀幹粗狀如牛,長焦正好可以抓到
千面雪山
阿瑪達布朗在右前方越來越近,山腳的冰川都歷歷可見,此時的她形狀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
道路的左前方則是洛子峰南壁,如同一塊巨型的屏障,阻隔在我們和珠峰之間。這道屏障的最左邊,是努子峰。西安大哥說,在大本營看努子峰是一座漂亮的金字塔,而洛子已不得見。
犛牛和洛子峰旗雲
小溪上建有小房子,里面是水車式轉經筒。這根細黑的長管則是從山上引水用的。
冰川覆蓋的塔波切峰(Taboche Peak,6367)
越向前走植被越稀疏,到處是裸露的巨石。但視野越來越開闊,風景越來越好。
此時的阿瑪達布朗變成一對並列的雙峰
道路出現分岔,左邊是前往EBC的主線,右邊過橋則走進Chhukhung支線,這意味著今晚住宿的丁波切村(Dingboche,4410)已經不遠。
到達村子後,西安大哥入住了一間比較簡陋的Sherpa Land Lodge,我在地圖上看到有一家叫Arizona Hotel的客棧,備覺親切,打算去找一找。可是走到盡頭都沒找到,最後入住了一家看上去不錯的Bright Star Lodge。
在村里逛了逛,路上泥濘不堪,很不好走。此時阿瑪達布朗雲開霧散,形狀又變了,和剛才相比左右雙峰似乎調換了位置,可謂千變萬化,完美詮釋了蘇軾那句「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在房間寫了會兒日記,下樓吃晚飯正好日落時分,雲霧散去了一些,洛子峰方向隱約露出金色的光芒。
Day5:Dingboche-Chhukhung Ri-Dingboche
徒步距離:30公里,海拔上升:1200米,徒步時長:10小時
難度評級:困難
再遇引路犬
5點半出門,通往山溝深處的路靜悄悄的,只有自己的登山杖有節奏地敲擊地面。還沒走出村子,身邊就悄無聲息多了一團黑影,嚇我一跳。
原來是一條黑狗,被我的聲音吸引過來,陪我同行。在ACT上的提芒村,我曾被這樣一條黑狗領過路。似乎山區的狗狗都有隨人同行的習慣,從一個村子到另一個村子,熟人也好,陌生人也罷,只要它們選中了你,就會結成臨時的同伴關係。
EBC上的路徑不太明顯, 特別是遠離了主路的支線。剛離開村子我就發現自己走到了灌木遍布的半山腰,路徑若有若無。往河谷下方看了一眼,只見狗狗正在下面走,多虧了它我才找回河灘邊上的主路。
跨過冰封的溪水,踩著亂石向前,不時穿過尖刺遍布的荊棘。黑狗總是在不遠處偶爾閃現,給我充當路標。
路過一片瑪尼堆時天蒙蒙亮,洛子峰方向的天空呈現出粉紅色,而Dingboche則沉浸在一大片雲霧之中。我決定在這里等待日出。
等了一會兒,前方灌木中竄出一個黑溜溜的腦袋,原來是狗狗走了一段路看我沒跟上,回來找我了。我對它說:對不起,我要在這里等日出噢。它似乎聽懂了我的話,在周圍轉悠了會兒就回村子去了。
等了差不多20分鐘才日出金山,好安靜好美。
天亮了後就不容易迷路了,之後沿著河谷向上走,用了2個小時就到達了Chhukhung村。
Chhukhung村坐落在Chhukhung Ri山腳下,面朝努子峰屏障般的南壁,八條冰川在此匯集。再往前,就是6000米級入門的島峰(Island Peak,6189),很多珠峰攀登者在訓練期間都會攀登島峰作為前期適應。村子雖小,卻是極其重要的補給站。
迷途知返
還沒進村子就遠遠看見幾個人向山上走去。我不認識路,心想正好可以跟著他們爬山,就追上去。跨過一條冰凍的溪流,開始上山。
坡度較陡,但此時的我體力充沛,很快就追上了他們。一共四個人,兩個當地嚮導帶著兩名歐洲遊客。歐洲人看起來非常疲憊的樣子,沒有力氣和我說話,每一步都很艱難。跟著他們走了一截,實在忍受不了這麼慢的速度,我就先走了。
告別他們前,我問嚮導:就這麼走能到Chhukhung Ri山頂,是嗎?
他伸手向前一指,再往右一揮,表示先直行,後右拐。
回頭看一眼山腳的Chhukhung村,遠方是嶄新模樣的阿瑪達布朗。
爬上山坡,進入一片平坦而開闊的谷地,道路在這里消失了。地面上隱約有一些水流沖刷出來的印跡,通向左側的山谷深處,那上面就是巨大的努子冰川(Nuptse Glacier)。
正前方有一座棕褐色的山坡擋住了努子峰山體,根據地圖判斷,這十有八九就是Chhukhung Ri,今天要爬的就是它。我如是猜測,想找嚮導確認,可等了半晌也不見那四人上來,遂決定獨自上山。
山谷中到處是這樣的石頭,表面長了堅硬的淡黃色苔蘚
山坡上沒有任何足跡,我就硬生生往上爬,幾分鐘就爬到了半山腰。眼看山頂就快不遠了,但我有懷疑這座並不是Chhukhung Ri,因為周圍一個人也沒有,而它的高度,也與地圖所註的5550米有較大偏差。
我打開手機地圖,發現自己身處一片空白中,我的右側很遠處有一條徒步小徑,但我朝右邊看去卻一無所獲。在這荒郊野嶺,手機定位有較大偏差不足為奇,我可能就在正確的道路上,也可能差之千里。
我到底要不要繼續爬上山頂?此時我動搖了,如果它和Chhukhung Ri屬於同一座山體那還好辦,我擔心的是,兩座山體是相互獨立的。
看著迅速上湧的雲霧,原本就迷失的路徑變得更加難尋,加上高海拔的極端氣候,我又是獨自一人,繼續攀登Chhukhung Ri風險系數大大增加。
這種情況下,生命比任何東西都要重要。
此時就算能見度降到0,我也能憑地形摸回Chhukhung村,現在回去,還來得及。要是執意向上攀登,還真不好說。
我當即做出決定:下撤!
意料之外的登頂
正當我下撤了100多米的時候,我看見遠處的山脊上有幾個人影正在向左側移動,憑衣服的顏色,我認出他們正是剛才那四個人。他們並沒有返回,說明天氣並不打緊。
於是我也朝他們的方向走去,找到地圖所示的徒步道。
快下降到底部時,發現左側被一片亂石擋住了去路。怕崴腳,看上方有一個口子可以通過,又向上爬,避開亂石堆,一直橫移,終於看到了徒步道。
當初進入山谷時,就應該沿著山坳向右拐(實線),而不是像我一樣直接上山(虛線)。
徒步道上方有幾個人影正在向上攀登,看到他們,我就安心了。此時的雲霧也沒有繼續向上擴散的勢頭,平穩地鋪蓋在山腰處,就像一床潔白的棉被,把山腳和山頂分成截然不同的兩種天氣。
剛才上山下山浪費了我大量體能, 現在找到正確的路繼續向上爬已不再腳底生風,畢竟海拔已經接近ACT上陀龍埡口的高度了。
走了沒多久追上一個女生,一聊竟是華人,目前定居加拿大,叫Judie,也是一個人來走EBC。她說自己從沒上過5000的海拔,比較擔心高反,不敢走快。
看到一大片瑪尼堆,幾個人坐在山脊上休息。經幡舞動。
哇,終於到山頂了。
前方是個巨大的山谷,猶如一個大碗,里面裝的是江河般壯闊的努子冰川(Nuptse Glacier)。
太棒了!今天真是完美的一天!
我正高興著呢,Judie對我說,手表顯示這里海拔才5300米,應該還不是山頂。她向上指著一個亂石堆砌的漆黑的山頭,說,那里才是。
根本就沒有路啊!
再往上,地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不再是堅實的土地,而是由片狀的頁巖雜亂堆成的山包。這些反射著黝黑光澤的巖石薄而脆弱,踩上去就像踩在薯片上。這樣高度風化的巖石長年碎裂、剝落,很難保持一條固定的路徑。只能憑感覺開辟出一條自己的路,手腳並用向上爬。
我在刀鋒般的山脊上行走,腳下就是懸崖,一不小心就可能命懸一線。我有點後悔爬上來,但看了一眼身後雖然緩慢卻鍥而不舍的Judie,知道自己沒有退路。
完全不知道哪里是山頂,因為總有山頭比腳下的更高,仿佛要一直爬上努子峰白雪皚皚的南壁。
大概艱難攀爬了1個小時後,當我再次抬頭的時候,看到了瑪尼堆和經幡,幾個穿著沖鋒衣的人正向我招手。
到山頂了!真的到山頂了!
11:30,Chhukhung Ri,人生新高度,5550m
72歲的攀登者
朝西北方向看去,近處的山坳是康瑪拉埡口(Kangma La,5535),遠處是中尼邊境線上一眾7000米級雪山:Pumo Ri(7165),Chumbu(6859),Chakung(7029),Gyachung Kang(7952),而最遠處則是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8201)。
東南方向,則是7條冰川交匯的壯觀場景,碧玉色的依瑪措湖(Ijma Tcho,5010)位於冰川中央。視線向左移,近處是著名的島峰(Island Peak,6189),它的上方,是世界第五高峰——馬卡魯峰(Makalu,8463)。
北邊是極具壓迫感的努子峰大巖壁,像權遊中的絕境長城般高不可攀。它的右側是世界第四高峰——洛子峰(Lhotse,8516)。這里是常人不依靠專業登山技術接近洛子峰的最近距離。
畫面左側還有一座山頭更加接近努子峰巖壁,那是5833米的Chhukhung峰,從這里似乎可以走過去,目測單程需要3個小時以上▲
被這樣360°無死角的景色深深震撼,我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時候Judie走了上來,恰好站在一塊酷似沖浪板的頁巖上,我們為彼此拍下了照片。
本以為山頂就剩下我倆了,沒想到從另一側走上來個人,是一位來自斯洛文尼亞的大叔。他昨天剛爬上來過,今天又上來了!他給我倆拍了一些照片,臨走時他告訴我們,他今年72歲!
Day6:Dingboche-Gorak Shep-Kala Patthar
徒步距離:20公里,海拔上升:1200米,徒步時長:9.5小時
難度評級:困難
登山者墓地
今天出門比較早,7:30就收拾好了。從Dingboche回到EBC主線有一條近路,從山坡的白塔向北即可,不必再回到之前的分岔口。
紅線是EBC主線,黃線是從Dingboche回到主線的近路,藍線是攀登Dingboche後山(Nangkar Tshang,5616)的路線,山頂是觀看馬卡魯和洛子峰絕佳的觀景台,登頂需要3-4小時
這條路在一片開闊的高山草甸上行走,左邊是羅布切河(Lobuche Khola),河谷的對面是三座尖銳嶙峋的山峰——塔波切(Taboche Peak,6367),措拉子(Cholatse,6335)和阿拉卡穆(Arakam Tse,6423),蔚為壯觀。
正面是羅布切東峰(Lobuche East,6119)
回頭可以看到馬蘭普朗(Malanphulang,6573),卡沙(Kyashar,6770),康特迦(Kangtega,6685),唐瑟古(Thamserku,6608)等6000米山峰排成的印古喜馬山脈(Hinku Himal),猶如一道高聳的屏障橫亙在薩迦瑪塔國家公園和文明世界之間。
2個小時後,看到措拉河(Chola Khola)與羅布切河(Lobuche Khola)交匯處的Dughla(Thokla)。這個定居點只有兩家客棧,大部分徒步者都不會在此過夜。
跨過亂石叢生的冰河後,是大約200米的爬坡。我在這段路上艱難超越了兩個大長腿的歐洲徒步者,登上4830米的Thokla山口後,眼前竟是一大片墓碑。
這些墓碑是為了紀念在登山中死去的人們而立的,我匆匆掃了幾眼碑銘,其中最小的只有13歲。2015年的大地震在大本營製造的慘劇給這里添加了好些新的墓碑。潔白的碑身上裹著五彩的經幡,面朝雪山,希望他們能在這片登山者的聖地上安息。
在一塊巖石上還發現了東正教十字架
行走昆布冰川之上
通過Thokla山口,就進入了昆布冰舌的末端。前方出現幾座圓錐形的雪山,它們分別是普莫里峰(Pumo Ri,7165)、林格特倫峰(Lingtren,6749)、孔布則峰(Khumbutse,6665)。
11:30到達羅布切(Lobuche,4910),這里是大多數徒步者今晚的住宿點。由於時間尚早,我決定直接前往海拔更高的Gorak Shep。
Lobuche的右手邊就是孔瑪拉埡口(Kangma La,5535),前方則是努子峰所在山體的西牆。在Chhukhung Ri上看到的是它的南牆。
離開Lobuche不久後會看到一塊路牌,左邊的岔道通向義大利研究中心(Italian Research Centre),是義大利建在珠峰附近的研究所,部分房間作為旅館對外開放。由於建築外形呈金字塔狀,也被叫做金字塔旅館。據說里面的設施比羅布切的客棧好多了。
錐形的普莫里峰在視野左前方越來越大,完美對稱的潔白山體就像一架等待發射的太空飛機。
越往前走,腳下的道路越不明顯,堅實的草甸被松軟的砂石替代,意味著已經走在了昆布冰川的上方。這些亂石和沙土是冰川移動過程中從山體切割下來的碎屑,在搬運過程中逐漸把冰川表層覆蓋。雖然表面上看不出異樣,實則下方暗流湧動,不時聽見冰塊撕裂的悶響,緊接著就是一陣砂石滾落的聲音,讓人心驚膽寒。
大約走了一小時後,大本營所在的山谷完整出現在眼前,正前方是位於中國境內的章子峰(Changtse,7553),珠峰和洛子峰此時正藏在努子峰的背後。
Gorak Shep是珠峰地區海拔最高的定居點(5140m),也是前往珠峰大本營的最後一個補給站。看早年的照片,房子邊上是個小湖,如今已完全幹涸。
珠峰日落
Gorak Shep只有四家客棧,隨便找了家住下,房費漲到了700rs。坐在床上啃了幾塊餅乾,休息了半小時後,我就出門攀爬屋外的Kala Patthar山。
此時天氣極好,藍到發黑的天空在雪山映襯下愈發深邃。
努子峰從這個角度望去是一座近乎完美的金字塔
當爬到半山腰時,雲湧了上來,瞬間把山坡吞沒。氣溫降到冰點以下,水袋的軟管立刻凍住了。好在雲霧不厚,朦朧中可以看到普莫里峰的高聳的山體。珠峰地區的天氣很有規律,上午晴空萬里,午後開始起雲,但雲層一般不會爬到海拔5000米以上,傍晚時分散去一些。今天的雲霧比較薄,風一吹就散,讓我相信能在山頂看到日落。
果不其然,快到山頂的時候雲霧散去。從山頂到普莫里峰的直線距離大約1公里,山的另一側就是中國。
我爬得不急,大約4:30到達Kala Pathhar山頂,用時一個半小時。
放眼望去,章子峰(Changtse,7553),洛拉峰(Lho La,6026),珠峰(Everest,8844),努子峰(Nuptse,7861)從左至右一字排開,巨大的昆布冰川(Khumbu Glacier)從珠峰和洛子峰上垂流而下,場面極為壯觀。這是EBC上距離珠峰位置最近的觀景台。朝聖世界之巔,心願已了。
這個角度看遠處的阿瑪達布朗是一個完美的正三角形,和派拉蒙的經典標誌非常像。
隨著黃昏降臨,陽光在向上爬的同時色調也柔和了起來,努子峰被染得金黃。
太陽落得很快,最後只剩珠峰還沐浴在紅色的光輝中。
太陽落山後的天空變成漂亮的粉色,雲海盤繞在山腳,彎月高懸。本欲下山的人們見此奇景,紛紛駐足欣賞,久久不願離去。夢幻般的粉色逐漸變成紫色,然後是深藍,最後被黑夜吞沒。入夜後還有好幾人在半山腰撐開腳架,戀戀不舍,要把最後美景留在相片里。
Day7:Gorak Shep-EBC-Dzongla
徒步距離:17公里,海拔上升:300米,徒步時長:7小時
難度評級:困難
南坡大本營
晚上睡覺總覺得透不過氣,恍惚中有種沉在水底的錯覺。這大概是高海拔氧氣稀薄造成的胸腔缺氧。木板隔開的房間傳來此起彼伏的咳嗽聲,我也感到喉嚨痛,不知是昨天爬山著涼了還是被傳染了。
8點剛過,我把登山包放在餐廳,自己背了小包去大本營。屋外零下十幾度,陽光被努子峰所在的山體擋住,投下巨大的陰影。我朝著冰川的方向走去,遇到一隊返回的韓國人。帶頭的大叔鬍子上結著冰花,告訴我他們4點出發的,看我一個人過去,豎起大拇指給我點讚。
林格特倫峰(Lingtren,6749)南壁雪坡,仿佛塗了一層平滑的奶油。
半小時後,遠遠的,看到了懸掛在冰川上的經幡,很多人在那里聚集,原來不知不覺快到大本營了!
由於不是登山季,此時的大本營沒有一頂帳篷,唯有成堆的瑪尼石和經幡。若是在4-5月登山季,這里會被幾十頂帳篷占滿,熱鬧非凡。大本營的位置經常因雪崩或冰川的流動而改變,2015年大地震造成的雪崩將當時的大本營完全摧毀,19人喪生。後來在老大本營西南側重新選址,建立了如今的新大本營。
措拉湖
離開Gorak Shep沒多久在路上再次遇到Chhukhung Ri山頂那位斯洛文尼亞大叔,合影留念。
隨著海拔降低,與上爬的雲霧相遇。我沿著河谷右側的山坡走,遠遠看見另一側的Dughla(Thokla),那條路就是我從Dingboche來時走的路,經典路線就沿著它原路返回。
這條路上行人極少,一個路標都沒有。路也越走越小,小到令人懷疑是不是路。並且路所在的山坡極為陡峭,擔心一個趔趄就會滾下山去。
透過雲霧的間隙看到山下有個藍色的冰湖,那是措拉子山腳的措拉湖(Chola Tcho),顏色非常漂亮,心想要是晴天該有多美啊。
Day8:Dzongla-Chola Pass-Dragnag
徒步距離:9公里,海拔上升:600米,徒步時長:6.5小時
難度評級:普通
翻越措拉埡口
從ACT帶到EBC的冰爪終於派上用場了,可謂養「冰」千日,用「冰」一時。前面三個法國人沒有冰爪,走得可費勁了。一路上看到很多襪子,我猜那是人們為了防滑把襪子套在鞋上,用後丟棄的。
正走在冰川中間,一個迎面走來的歐洲人突然跟我打招呼:嘿!是你!
我看他有點眼熟,才想起走ACT時我和他坐著同一輛巴士下山,然後一起打車去的湖區。車上我問他下一步去哪,他說EBC。我拍手說:我也是!他說:那就有緣再見。
沒想到竟會在埡口的冰川上相遇。
穿過冰川後,有一道20多米高的山崖,幾乎與地面垂直,無路可走,只能手腳並用向上爬,上面就是經幡招展的埡口。10:51,從Dzongla出發至此,用時4小時。
向埡口另一側望去,是庫姆切山脈(Khumuche Himal)連綿尖峭的黑色巖體,這條山脈一直向南延伸到南池。
Day9:Dragnag-Gokyo-Gokyo Ri
徒步距離:10公里,海拔上升:700米,徒步時長:6小時
難度評級:困難
橫穿果宗巴冰川
早上8:15從客棧出發,與Wilhelm和Bono一道前往今天的目的地高喬村(Gokyo,4790),兩個村子之間,橫亙著一條巨型冰川——果宗巴冰川(Ngozumpa Glacier)。
果宗巴冰川發源於世界第六高峰——卓奧友峰(Cho Oyu,8201)的南麓,綿延36公里,是喜馬拉雅山區最長的冰川。冰舌末端分布著無數大大小小的冰湖和暗河,十分壯觀。
因為冰川是活動的,經過雨季的洗禮,之前的道路早已不復存在。我們三個在沒有嚮導的情況下只能自己慢慢摸索安全的路線。
走進冰川後,為了繞開大小冰湖,尋找穩定的落腳點,原本1公里寬的冰川被我們走成了好幾公里,就像進入了迷宮一般。中間翻過數十座砂石山,用時2.5小時,消耗了大量體能,比昨天翻越埡口還吃力。一路都可以聽到腳底傳來轟隆隆的冰裂聲,伴隨著巖石的塌方,提醒我們快速通過。
最藍一池水
高喬村(Gokyo,4790)位於冰川融水形成的高喬湖(Gokyo Lake)畔,是我心中EBC途中最美的村莊。當穿過果宗巴冰川,第一眼看到那一池孔雀藍色湖水的時候,我的疲憊一掃而空,覺得這兩天付出的辛苦都是值得的。
湖岸尖聳的山峰倒映在水中,有點像落基山腳的夢蓮湖。
登頂高喬山
在Gokyo Ri的山腳,有一條路通向仁佐埡口(Renjo Pass),是那些要完成三埡口連穿的徒步者的必經之路。
Gokyo Ri與Kala Patthar、Chhukhung Ri並稱為EBC三大觀景台。從山腳到山頂,有將近600米的爬升,陡峭程度堪稱三大觀景台之首。
剛開始蛛網般的路徑慢慢匯聚成一條徒步道,20分鐘後來到第一個平台就可以俯瞰Gokyo村和湖泊雪山了。
我突然意識到,西斜的太陽會被西側的山峰遮擋,在冰湖和冰川上投下陰影。為了拍攝到沒有陰影的畫面,我不覺加快了腳步,逐漸把Wilhelm甩在了身後。我的速度非常快,冒著高反的危險只用了一個半小時就到了山頂,可惜此時山體的影子已經把湖面完全遮擋了,喪失了漂亮的藍色。
得出經驗,在11月,要看到沒有陰影的冰湖,最晚要在14:45登頂,一般人路上需要大約3小時,就是說中午12點必須要出門了。
Day10:Gokyo-4th Lake-Gokyo Ri
徒步距離:12.6公里,海拔上升:700米,徒步時長:6小時
難度評級:簡單
第四湖
Gokyo村邊上的Gokyo湖,也叫第三湖(3rd Lake)。果宗巴冰川沿途總共有6個湖泊,分別以第一湖到第六湖命名。山谷最深處的第六湖位於卓奧友大本營腳下,需要一整天往返。一般人只到第四或第五湖就折返。按照原計劃,這一天是留給第六湖的,但昨天Bono生病沒爬Gokyo Ri,今天說好了要帶他一起爬一次,於是改變計劃,我獨自去第四湖看一眼就返回。
從Gokyo村往返第四湖需3小時,第五湖6小時,第六湖9小時。第六湖附近的山坡是近距離觀賞卓奧友峰和珠峰的絕佳觀景台。
大約1個多小時就到了第四湖。和別人所說的一樣,湖水是青灰色的,與第三湖相比遜色不少。據說第五湖是漂亮的孔雀藍色,同樣是冰川融水,不知道為何有如此大的顏色差異。
再登高喬山
吸取昨天的教訓,我們午後1點就出發了。在快到山頂的一小塊平台上,湖水還沒被山峰的陰影完全遮擋,呈現出最好看的色彩,與不遠處的第二湖和第一湖交相輝映。我按下快門,算是補齊了EBC上所有想拍的照片。
在半山腰看到大片的雲從西邊湧了過來,陽光刺破雲層,有點魔幻色彩。
Day11:Gokyo-Dhole
徒步距離:12.5公里,海拔上升:-600米,徒步時長:4.5小時
難度評級:簡單
踏上歸途
Gokyo湖邊有一條小徑,一塊黃色木牌指向Namche,只要沿著冰川所在的河谷向下遊走去,就能回到繁華的南池。相機已經沒電開機,所帶的5塊電池都已耗盡,之後只能用手機拍照了。
第二湖(2nd Lake)也是藍色的
第一湖(1st Lake)顏色偏黃,只有小小一潭水。湖岸遍布瑪尼堆,就像某種神秘的魔法陣。
理論上來說,從Gokyo到Namche可以一天走完,但會極其累。我們分成兩天,中途在多爾村(Dhole,4200)歇腳。
酒店里遇到一位瑞士姑娘,她已經一個人在亞洲旅行15個月了,原因竟是瑞士物價太貴活不下去了……來尼泊爾之前漫遊了印尼和菲律賓,全程沙發客,偶爾學習一些當地手工藝,擺地攤補貼旅費。
西方年輕人中,像她一樣畢業後選擇長途旅行是非常普遍的。而我們因為教育制度和傳統思想的關係,讓年輕人缺少了獨自探索世界的機會,在世界觀和價值觀成雛的關鍵時期埋頭題海,錯失了成長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畢業後就為了一份工作起早貪黑,在城市中謀求立錐之地。這樣的環境造就了如我一般快到而立之年卻依舊迷茫的一代人,覺得自己的人生階段才推進到20歲,遠遠不到成家養家的年紀,需要用更加漫長的時光彌補曾經缺失的那環,思考並找尋生命的意義,而不是隨波逐流。
Day12:Dhole-Namche
徒步距離:12.4公里,海拔上升:-800米,徒步時長:4.5小時
難度評級:簡單
重返文明
早上8:45出門,一路下坡後又進行一段大約400米的上坡。到達山頂後,阿瑪達布朗再次出現在視野中。繼續向前走,能再次看到珠峰,只露出一個小小的尖角。
快到南池的時候有了手機信號,失聯6天後,終於與家人聯繫上。
再見到南池的時候,有一種重返文明社會的感覺。
EBC之旅讓我體會到物質世界的極端匱乏是怎麼一種體驗,離開了現代人習以為常的物質文明的生活怎樣的一種狀態。在山區,一包平時看不上眼的茶葉都捨不得喝完,葉子論片數著泡茶,帶給人的愉悅感卻是巨大的。一張紙巾折了又折,一支牙膏擠了又擠,手機開省電模式,相機吝嗇快門……對於擁有的一切都無限珍惜。
大多數時候,生活只需要最基礎的物質資料便好,剩下的大部分用富足的精神擁有來填滿,徒步即是如此。